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人结核分枝杆菌相关干扰素-γ体外释放酶联免疫免疫法(quantitative diagnostic kit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FN-γrelease assay,TB-IGRA)在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肺内结核164例、肺外结核90例、肺部感染90例、结核性胸膜炎60例及体检正常人群107例为对照,分别采用TB-IGRA、结明三项等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进行辅助诊断,并对全部病例进行血沉、CRP、血常规等项目的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并通过ROC曲线评价特异性IFN-γ释放试验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结核患者外周血细胞经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后释放入血浆中的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肺部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且肺内结核组略高于肺外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释放人血浆中IFN-γ的含量的高低与WBC、PLT计数无相关性,且与ESR和CRP水平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用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试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78.03%,特异性为37.06%,而TB-IGRA则为76.43%和84.77%.ROC曲线显示,以youden指数最大处的31.84pg/mL为诊断临界点,TB-IGRA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68.8%,特异性为93.4%.结论 TB-IGRA检测肺内、肺外结核病,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结核LAM、16KD、38KD抗体检测对妊娠期结核感染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蛋白芯片)检测妊娠结核感染及非结核感染患者的抗LAM、16KD及38KD抗体。结果 21例妊娠结核组LAM、16KD、38KD抗体阳性率(敏感性)分别为81%、76.2%、76.2%,而非结核组(26例)阳性率只有3.9%、7.7%、3.9%,特异性在92%以上。结核组两种和三种抗体阳性率(敏感性)分别为57.2%、52.4%,而非结核组阳性率均为“0”,特异性100%,两组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结论 抗结核LAM、16KD、38KD抗体在妊娠结核病中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检测抗LAM、16KD、38KD抗体特异性高,方法快速简单,对妊娠结核病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和突变检测(Xpert MTB/RIF)、涂片抗酸染色镜检(ACID-fast bacilli smear microscopy, AFB)与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GRA)3种实验方法诊断结核病的价值及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同时检测Xpert MTB/RIF、AFB以及IGRA的患者1 400例,以中国国家行业标准WS288-2017作为结核病诊断标准,评价3种检测方法及差异。结果 1 400例患者中确诊结核病132例,其中肺结核116例,肺外结核16例。Xpert MTB/RIF阳性107例,灵敏度72.7%,特异性为100%;AFB阳性55例,灵敏度为33.3%,特异性为99.1%;IGRA阳性316例,灵敏度为89.4%,特异性为45.3%。结论 Xpert MTB/RIF特异性最高,灵敏度较高;IGRA灵敏度最高,特异性较低;AFB灵敏度较低,特异性较高,3种方法各有特点,联合使用有助于临床结核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结核菌素皮试(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的优异。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对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测,并和TB—PPD皮试进行平行比较。结果10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50例TB—PPD皮试阳性(占50%),Elispot检测阳性20例(占2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5,P〈0.005)。结论MTB特异性IFN-γ 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TB-PPD皮试要低,Elispot检测体外IFN-γ 应答反应在诊断MTB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123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抗结核抗体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以及肺结核患者病情及其它机体因素对抗结核抗体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痰结核菌培养为人型或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123例的血清抗结核抗体,分析抗结核抗体阳性率并将检验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范围、空洞情况、病程、合并症、痰菌量、菌型等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血清抗结核抗体总阳性率为46.3%;30岁或以下、30至60岁及60岁或以上患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8%、59,3%和37.0%(P〈0.05);伴空洞形成和无空洞患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6%和38,6%(P〈0.05);而其它各因素对抗结核抗体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检测患者血清抗结核抗体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较低。肺结核患者病情和机体因素对抗结核抗体阳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0-60岁年龄组患者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有空洞形成者高于无空洞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核患者外周血IFN-γ探讨结核患者结核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水平随抗结核治疗的变化。方法采用结核混合多肽E6+E7+C14、E6+E7作为刺激抗原,对331个处于治疗前或1、2、3、4、5和6个月治疗期的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多肽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结果治疗前的肺结核患者其ELISPOT阳性检测率均高于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率(E6+E7+C14-ELISPOT92.5%、E6+E7-ELISPOT89.7%、痰涂片41.0%、痰培养59.0%),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和P〈0.001)。在抗结核治疗各个时期,肺结核患者IFN十ELISPOT检测阳性率和斑点数(spot forming cells/10^6 cells,SFP)随着治疗的进行持续下降,由治疗前高水平(E6+E7+C14.ELISPOT阳性率92.5%、SFP计数中值M=381;E6+E7-ELISPOT阳性率89.7%、SFP计数中值M=168)降至第6个月治疗结束时低水平(E6+E7+C14-ELISPOT43.6%、M=40;E6+E7-ELISPOT38.1%、M=36)。痰涂阳性患者的SFP计数持续处在高位,且治疗6个月痰涂阳性患者的SFP计数显著高于痰涂阴性患者。结论两种混合多肽IFN-γ-ELISPOT可提高结核患者的诊断率,同时检测抗结核治疗患者的IFN-γ分泌水平以监测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盆腔积液改良抗酸染色法、离心涂片法和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盆腔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35例盆腔结核患者和35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盆腔积液(对照组)的改良抗酸染色法和离心涂片法以及血液T-SPOT.TB检测结果.比较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改良抗酸染色法敏感性为31.43% (11/35),特异性100%;离心涂片法敏感性5.71% (2/35),特异性100%;T-SPOT.TB敏感性为48.57%(17/35),特异性94.29%,改良抗酸染色法和T-SPOT.TB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7.14% (20/35).改良抗酸染色法与离心涂片法及T-SPOT.TB比较,其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法与T-SPOT.TB联合检测阳性率较改良法高(P<0.05).结论 改良抗酸染色法和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联合检测诊断效果更好,两种技术对盆腔结核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在病理组织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6例临床诊断结核的穿刺病理活检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B.DNA,并行抗酸染色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三种检测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196例临床诊断结核的石蜡包埋组织中,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136例,阳性率为69.39%,抗酸染色检测阳性69例,阳性率为35.20%,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102例,阳性率为52.04%,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最高。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简便、快捷,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可作为结核病分子病理诊断的重要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力克肺疾与莫西沙星联合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方法100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用莫西沙星0.4g/d,力克肺疾1.0g/d。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0.4g/d,丁胺卡那霉素0.6g/d,疗程12个月,同时辅以其他抗结核药。结果第3个月末.治疗组痰菌转阴率为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转阴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力克肺疾与莫西沙星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对MDR.TB疗效肯定,痰菌转阴速度快,值得继续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FP)耐药性的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362份涂阳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对RFP的耐药性,并与罗氏绝对浓度法结果进行比较,对不符合的样本,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分析rpoB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362份涂阳痰标本,培养阳性360份,菌种初步鉴定有17份样本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RFP耐药为123份,敏感的196份,两法结果一致的为88.6%,如以绝对浓度法药敏结果为标准,则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利福平耐药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7.9%,阴性预测值为96.4%,阳性预测值为78.9%,准确性为89.7%,涂阳等级(1+~3+)与实验的有效性相关。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痰标本利福平的耐药性只需2d,可作为快速筛诜方法府用千临床.  相似文献   

11.
研究噬菌体扩增试验对结核分枝杆菌快速鉴定的意义.应用结核分枝杆菌噬菌斑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H37 Rv、噬菌体扩增试验均为阳性;2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本法检测结果全部阳性;20份涂阳肺结核患者(用药时间在一周之内的)痰标本,本法阳性19份(95%);20份涂阴(应用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关节结核标本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诊断关节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份标准标本(5份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5份卡介苗和10份其它细菌标本)分别应用PCR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对95例关节结核标本和98例非关节结核标本分别应用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应用疾病诊断方法的临床评价原则对PCR诊断关节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1)20份标准标本PCR检测中,结核分枝杆菌和卡介苗均为阳性,而其它细菌均为阴性;(2)95例关节结核标本中,PCR阳性78例、阴性17例;98例非关节结核标本中,PCR阳性9例、阴性89例;(3)PCR检测关节结核标本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敏感性为82.11%、特异性为90.81%、准确性为86.60%、阳性预测值为89.80%、阴性预测值为84.00%;(4)PCR整个检测过程自动化控制,可在3~6h内完成。结论 PCR是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简便、无创、标本微量的关节结核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对于关节结核的早期、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结核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特点,提高不典型肺结核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9例首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后诊断为肺结核病例的主要临床参数归纳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热79.49%(31/39),中度发热7.69%(3/39),低热7.69%(3/39),体温正常5.13%(2/39),发热者以午后和夜间为主者71.79%(28/39),不规则发热23.08%(9/39);痰涂阳性10例,阴性29例;胸片:尖后段12例(30.77%),前段5例(12.82%),中叶或舌叶2例(5.13%),下叶背段15例(38.46%).基底段8例(20.51%)。斑片影19例(48.72%),多形态影12例(30.77%),团块影8例(20.51%),其中空洞2例(5.13%)。β内酰胺联合阿奇霉素改善4例、无改善2例、加重18例;影像加重83.3%(20/24)、改进8.33%(2/24)。氟喹诺酮类改善12例、加重2例;影像无变化57.89%(11/19)、加重42.11%(8/19)。抗结核1周体温正常21例,2周体温正常18例。1周复查胸片吸收8例、2周后吸收25例,抗结核1。2个月吸收6例,其中胸膜增厚2例。结论以肺炎为表现的不典型肺结核诊断困难,午后或夜间发热,结核好发部位,抗感染效果不佳需要警惕肺结核诊断,影像学尤其螺旋CT检查有利于结核的早期诊断。可疑结核慎用氟喹诺酮,可用β内酰胺和大环内酯类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与儿童重症结核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病人中诊断为结核病的0-17岁儿童结核病病例,并对可能影响儿童患重症结核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卡介苗接种、结核病接触史及PPD试验4项研究因素P值小于0.05,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16(0.650-0.789),0.606(0.468-0.784),1.483(1.131-1.945)和0.417(0.317-0.549)。结论小于1岁、未接种卡介苗、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及PPD试验结果阴性是儿童重症结核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局部灌洗加灌注抗结核药物在耐多药难治性肺结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74例耐多药难治性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按复治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38例经FB局部生理盐水灌洗,清理病灶和疏通气道,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异烟肼0.3g+链霉素0.5g(或丁胺卡那霉素0.4g)。观察两组细菌学阴转、病灶和空洞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细菌学阴转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55.6%(χ2=11.35,P0.01),阴转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病灶显效率(治愈+显著吸收)92.1%,空洞闭合率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9%及14.3%(χ2=16.45及5.16,P0.01及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B局部灌洗加灌注抗结核药物,可加速细菌学阴转,加快病灶愈合,加快空洞闭合和缩小,缩短疗程,对耐多药难治性肺结核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尿抗酸杆菌、尿结核杆菌-PCR(Tb—PCR)、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等检查,8例患者行药物治疗,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临床表现为腰痛18例(45%),膀胱刺激症24例(60%),血尿28例(70%)。尿常规检查异常38例(95%),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升高36例(90%),尿抗酸杆菌阳性11例(27.5%),尿结核杆菌-PCR(Tb—PCR)阳性18例(45%)。B超检查肾积水、肾结石或/和肾结构异常40例(100%);静脉尿路造影(IVU)确诊肾结核23例(57.5%),患肾不显影17例(42.5%);CT确诊肾结核31例(77.5%)。肾结核合并膀胱结核16例,肺结核5例,附睾结核8例。8例患者药物治疗治愈,32例患者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肾结核。结论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其诊断应在结合临床表现的前提下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诊断为主。尿沉渣染色查抗酸杆菌仍重要,尿Tb-PCR检查是术前确诊肾结核的主要手段.IVU和B超可作为泌尿系结核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治疗仍以手术切除肾脏为主,应尽可能切除患侧全程输尿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攀枝花市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内尚未完成治疗疗程的各级结防机构登记的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通过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并结合受检者的临床症状诊断是否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同时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连续8个月的随访观察,对密切接触者检查获得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和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475名密切接触者接受检查,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例,持续8个月的跟踪观察全部密切接触者无新发肺结核病例。通过对检查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患病的危险因素为居住地(城市或农村)(x^2=3.415,P〈0.05,OR=4.148)、密切接触者的性别(x^2=4.955,P〈0.05,OR=0.232),而与密切接触者年龄(0~14岁或≥15岁)(x^2=1.181,P〉0.05,OR=3.106)、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关系(亲属或非亲属)(x^2〈0.001,P〉0.05,OR〈0.001)、肺结核病人的痰涂片检查结果(涂阴、±、1+、2+、3+、4+)(X^2=2.017,P〉0.05,OR=0.771)、肺结核病人咳嗽程度(咳嗽〈3周、≥3周或无咳嗽症状)(x^2=0.003,P〉0.05,OR=0.971)无关。并应用x^2检验对攀枝花市与全国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攀枝花市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患病率为949.15/10万,高于2000年我国流调时367.03/10万的患病率(x^2=13.528,P〈0.05,OR=2.601,0R95%C.I.(1.533,4.415)。结论影响攀枝花市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肺结核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居住地、密切接触者的性别,而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关系、年龄、肺结核病人的痰涂片检查结果、肺结核病人咳嗽程度与密切接触者发病无关,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视痰涂片涂阴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我们更应重视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宋国锋 《医学信息》2020,(2):179-180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检测降钙素原(PCT)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112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将未合并肺部感染69例设为未合并组,将合并肺部感染43例设为合并组。合并组给予抗菌治疗,依据抗菌效果分为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比较合并组与未合并组、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结果 合并组血清PCT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治疗前血清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控制组血清PCT低于治疗前,且控制组低于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43例患者,肺部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896~0.983,临界值为0.674 μg/L,PCT检测敏感度为86.04%(37/43),特异度94.87%(37/39)。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监测,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和指导抗菌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疑似结核感染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将最终确诊为结核病患者48例设为结核病组,52例非结核病患者作为非结核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三组TB-IGRAs阳性率,对比肺结核病组涂阴与涂阳TB-IGRAs检测结果,并比较TB-IGRAs与涂片抗酸染色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结核病组IGRAs阳性率高于非结核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患者的IGRA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s法敏感度为85.42%,特异性为89.22%,阳性预测值为78.85%,阴性预测值为92.86%;涂片抗酸染色法敏感度为22.92%,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73.38%; IGRAs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高于涂片抗酸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RA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