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白介素-18(IL-18)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80例,ELISA检测血浆IL-18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浆IL-18浓度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和脑室积血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是脑出血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8,95%CI=1.017~2.682,P<0.01),对脑出血后1年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P<0.01),且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IL-18与脑出血预后显著相关,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评估脑出血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2.
骨折延迟愈合与血浆TGF-β1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延迟愈合为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一般为4个月内)仍未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亦称为骨延迟连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是TGF超家族中的一个关键调控分子,不仅可直接刺激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3.
血浆NSE浓度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评价其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出血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各98例,采用ELISA测定血浆NSE浓度,统计分析其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NSE浓度(14.7±4.9)μg/L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4.2±0.7)μg/L(P<0.01)。脑出血患者血浆NSE浓度与血肿量(r=0.621,P<0.01)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r=-0.595,P<0.01)显著相关,认定为脑出血患者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1,95%CI=1.114~3.614,P<0.01),对脑出血3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81,95%CI=0.824~0.941,P<0.01)。结论:血浆NSE与出血性脑损伤程度显著相关,可正确预测脑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脑梗死患者血浆IL-18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6例体检健康者和8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IL-18浓度,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浆IL-18浓度(465.3±187.6)pg/ml较体检健康者(124.8±41.6)pg/ml显著升高(P<0.01),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正相关(r=0.649,P<0.01),是ACI 1年内预后不良(OR=1.246,95%CI=1.112~1.983,P<0.01)和死亡(OR=1.401,95%CI=1.139~2.236,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明显预测ACI 1年内不良后果(曲线下面积=0.865,95%CI=0.802~0.923,P<0.01)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873,95%CI=0.814~0.932,P<0.01).结论:ACI后血浆IL-18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ACI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大鼠肺组织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不行机械通气,常规通气组(B组)VT为8ml/kg,大潮气量通气组(C组)VT为40ml/kg。机械通气2h后处死动物,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的水平,光镜下行白细胞计数,同时测定肺湿干重比值(W/D)和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水平,RT-PCR法检测IL-1βmRNA含量。结果通气2h后,与对照组相比,大潮气量通气组BALF中总蛋白、白细胞计数、肺W/D、MPO、IL-1β和IL-1β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B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可引起大鼠急性肺损伤,诱导IL-1β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脑出血死亡和致残的独立危险因素。白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脑出血的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周血IL-6浓度升高是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浓度,旨在揭示血清刀蜥浓度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1和白介素-2对人甲状腺细胞cAMP生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免疫与内分泌调控的相互关系是医学界近年关注的热点,细胞因子在甲状腺生长、功能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结论仍有较大分歧。本文在国内率先研究IL-1和IL-2对人甲状腺细胞cAMP生成的影响,旨在探讨细胞因子与甲状腺功能的内在联系,及其在AITD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异氟烷预处理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时的作用。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75只,体重250~3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25):假手术组(S组)、脊髓损伤组(SCI组)、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采用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ISO组吸入2%异氟烷2 h,24 h后制备脊髓损伤模型。连续7 d采用BBB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免疫荧光标记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和白介素-1β的表达,其余动物处死,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白介素-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SCI组和ISO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NeuN和IL-1β表达增加,IL-1β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SCI组比较,ISO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增高,NeuN和IL-1β表达下降,IL-1β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IL-1β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既往关于白介素-1β受体阻断剂可部分反转利血平引起的大鼠的行为性抑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腹腔注射利血平对脑内白介素-1β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orsolt游泳实验,检测腹腔注射利血平(2、6和8mg/kg)后大鼠的行为抑郁。ELISA法检测脑内白介素-1β的含量。结果:发现在腹腔注射利血平1~72小时内,引起大鼠的行为性抑郁。大脑皮质、海马和下丘脑中自介素-1β的含量在利血平注射后24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达到高峰,其中以下丘脑为最明显。结论:利血平增加脑内白介素-1β的含量,可能是利血平引起的行为性抑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β(IL 1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IL 1β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的豚鼠模型 ,研究内源性气道神经元释放的神经激肽在IL 1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 结果 :IL 1β组组胺的PC2 0 值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 ,表明吸入IL 1β后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辣椒素预处理组组胺的PC2 0 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表明辣椒素预处理可完全抑制IL 1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NK1 受体拮抗剂组组胺的PC2 0 值与IL 1β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表明NK1 受体拮抗剂能完全抑制IL 1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结论 :内源性气道神经元释放的神经激肽SP在IL 1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中自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OA组)和环氧合酶-2抑制剂(吲哚美辛)处理组,每组10只。利用膝关节注射4%的木瓜蛋白酶溶液的方法制作骨关节炎模型。采用关节炎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平均关节炎指数(MAI),免疫组化方法与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关节软骨中IL-1β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OA模型组关节出现重度红肿现象,对照组关节无异常,环氧合酶-2抑制剂组炎症反应比0A模型组减轻。环氧合酶-2抑制剂组平均关节炎指数比0A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IL-1β蛋白在对照组大鼠关节软骨仅有微量表达,而在OA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环氧合酶-2抑制剂组比0A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吲哚美辛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与其下调IL-1β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褪黑素(MLT)对自介素-1B(IL-1β)诱导的内皮通透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IL-1β和MLT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Transwell系统检测透过单层HUVECs的荧光标记的葡聚糖.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HUVECs钙黏素(VE-cadhefin)的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3例(病例组)、未发生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42例(疾病对照组)以及中老年健康体检者35例(健康对照组).根据病例组患者出血量分为少量出血组34例、中等量出血组49例、大量出血组2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级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7例、中重度组37例、重度组19例.根据患者住院28 d是否死亡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86例和死亡组17例.比较各组血清IL-6和TGF-β1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IL-6、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6和TGF-β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IL-6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少量出血组的血清Ib6水平低于中等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中等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P<0.05).轻度组的血清IL-6水平低于中度组、中重度组和重度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中度组、中重度组和重度组(P<0.05).死亡组的血清IL-6水平高于存活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血清IL.-6水平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545,r=0.328,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负相关(r=-0.590,r=-0.366,P<0.05).血清IL-6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70.93%,特异性为82.35% (AUC=0.788).血清TGF-β1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86.05%,特异性为70.59% (AUC=0.836).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和TGF-β1水平可能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11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HMGBl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检验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HMGBl浓度(9.4±2.3)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1.6±0.3)ng/ml(t=9.58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HMGBI浓度是脑外伤1周内死亡(OR=1.309,95%CI=1.197-1.743,P〈0.01)、1年内死亡(OR=1.476,95%CI=1.208-1.796,P〈0.01)和1年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419,95%CI=1.218-1.697,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HMGBl浓度可预测脑外伤1周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65,95%CI=0.824-0.901,P〈0.01)、1年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91,95%CI=0.835-0.934,P〈0.01)和1年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76,95%CI=0.832-0.925,P〈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HMGBl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介素 1(IL 1)受体相关激酸 2(IRAK 2)在IL 1诱导NF κB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逆转录PCR法和Western杂交法 ,检测lipofectin介导的反义I RAK 2寡核苷酸转染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 ,IRAK 2mR 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夹心ELISA法检测NF κB的活化。结果反义IRAK 2寡核苷酸可阻断IRAK 2mRNA的翻译 ,从而抑制IRAK 2蛋白的表达 ,抑制率达45% ;反义IRAK 2寡核苷酸抑制IL 1诱导的NF κB活化 ,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3μg与8h时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IRAK 2可调控IL 1诱导的NF κB活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3(IL-13)与输卵管粘膜上皮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结合病理图像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30例输卵管粘膜上皮炎壶腹部标本(研究组),30例正常输卵管壶腹部标本(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IL-2在研究组输卵管粘膜中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3在研究组输卵管粘膜中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输卵管炎患者粘膜上皮局部IL-2/IL-13显著下降(P〈0.05)。结论输卵管慢性炎会引起IL-2,IL-13表达增强,IL-2/IL-13比值下降提示可能出现TH1/TH2细胞的免疫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外周血白介素–35水平与肿瘤危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2015年1月15日以前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RevMan5.2.2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通过检索,最终纳入5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白介素–35浓度在癌症患者和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别(MD =41.91;95% CI,?6.33~90.15;P=0.09)。亚组分析也表明IL-35在白血病或其他癌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MD =23.73;95% CI,?15.63~63.09;P=0.24);(MD =60.00;95% CI,?57.86~177.87;P=0.32)。性别研究分析表明,男性癌症患者中的外周血IL-35浓度与女性患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MD =?3.25,95% CI,?8.39~1.88;P=0.21)。外周血IL-35在癌症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病人中存在显著差异(MD =?23.18,95% CI,?37.93~?8.43, P=0.002)。结论:外周血IL-35浓度在癌症病人中并无显著相关性,但是可以作为癌症淋巴结转移有无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具有未成熟特性的多巴胺(DA)合成细胞系MN9D,观察白介素-1beta(IL-1β)对MN9D细胞内源性孤儿核受体Nurr1表达的作用,并研究Nurr1表达增高对MN9D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探讨Nurr1调控DA能神经元发育的机制。用20 ng/ml的IL-1β作用于MN9D细胞,于IL-1β作用的2、4、6 h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β作用后MN9D细胞内源性Nurr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Nurr1表达变化对MN9D细胞TH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20 ng/ml的IL-1β作用2、4、6 h,MN9D细胞的形态与未经IL-1β作用的细胞相比没有明显改变。从加入IL-1β2 h起,直至6 h,MN9D细胞Nurr1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比未加IL-1β作用的正常对照组细胞明显增强,但此时MN9D细胞中TH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 ng/ml的IL-1β作用2、4、6 h,MN9D细胞Nurr1蛋白表达分别为233%、232%和254%,经统计学检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β作用2、4、6 h,MN9D细胞TH蛋白的表达分别为97%、107%和105%,但经统计学检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IL-1β在2~6 h可迅速明显激活MN9D细胞内源性Nurr1的表达,但此时单纯Nurr1表达增加并不影响MN9D细胞TH的表达;TH的表达激活可能还需要除Nurr1外的其它特殊的细胞(或神经元)的环境或因子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用姜黄素治疗后血清IL-6、IL-1β、TNF-α变化情况,评价姜黄素在治疗脑出血中的抗炎价值,从而为临床应用姜黄素治疗脑出血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方法 24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术前正常对照组(A组),脑出血姜黄素治疗组(B组),脑出血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D组),每组6只大鼠.立体定位下右侧基底节注射胶原酶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于建模成功后6h、24h、48h、3d、5d、7d、14d,给各组大鼠尾静脉取血测IL-6、IL-1β、TNF-α.将B组与C组、D组的IL-6、IL-1β、TNF-α值行两样本t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的神经生物学评分较相应时期的C组低,较相应时期的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在术后6h即升高,3d达最高水平,随后开始逐渐恢复,且各个时期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较同时期C组低,较同时期的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姜黄素能加快大鼠脑出血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吸收,对大鼠脑出血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IRAK1)rs3027898和rs1059703多态性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及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RA患者123例和体检的2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法检测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基因多态性,收集并计算RA患者临床参数:发病年龄、性别、RF抗体、抗CCP抗体、RA疾病活动(DAS28≥3.2)、骨破坏和用药情况。结果 RA组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性别、RF抗体和抗CCP抗体阳性率、骨破坏阳性率均无相关性(P>0.05)。RA患者IRAK1 rs3027898基因型与RA疾病活动无相关性(P>0.05),RA患者IRAK1 rs1059703基因型与RA疾病活动存在相关性(P<0.05),携带CT+TT基因型RA患者疾病活动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RA患者4.243倍(P=0.023,OR=4.243,95%CI为1.223~14.715)。结论我国汉族人群中,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多态性与RA的易感性无关,但IRAK1 rs1059703多态性可能是RA患者疾病活动的一个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