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糖尿病前期的定义 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阶段,也是血糖轻度升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异常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升高的不同,糖尿病前期又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减退(IGT)。WHO关于糖代谢分类标准,见表1。  相似文献   

2.
1 糖调节受损 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两者之间的血糖水平的一种中间糖代谢状态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re gulation,IGR),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称之为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IGR包括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isolated-impaired fasting lucose,I-IFG)、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solated-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IGT)和复合性IGR(compound-IGR,C-IGR)即I-IFG和I-IGT并存的3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离退休职工糖尿病前期情况.方法: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某部门1 216名离退休职工开展空腹与餐后2h静脉血浆血糖检测及血脂检查,检测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者.结果: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29.19%,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糖调节受损(IGR)的检出率分别为16.04%、13.16%、12.2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糖耐量减低及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者,可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损害(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均为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间糖代谢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同属于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明显升高,又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笔者对我院确诊的IFG36例进行血清CRP及血脂检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期糖尿病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耐量受损。据美国ADA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4.7亿前期糖尿病患者[1]。2008年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前期的转归趋势及与DM之间的相关性,寻求阻止和延缓其转归为DM,降低DM发病率的干预方式。方法将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生理机制、血糖指标、发生发展趋势及转归为DM的几率进行分析总结。阐述其对心、脑血管、微循环及其它脏器的危害程度,并就其干预方式作综合的分析。结果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IGR)使得冠状动脉、颈动脉以及外周动脉的粥样硬化表现更明显,从而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成年人每5~10年有25%-48%患者发展成为2型DM,有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共存者发展为DM的可能性最大。结论糖尿病前期是DM前的代谢状态,是DM的危险标志,具有DM的预报价值,应作为一级预防的对象,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合理调整饮食,适时使用药物调理等方法能阻止和延缓糖尿病前期转化为DM.降低DM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前期亦称为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及二者合并存在三种状态,IFG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6~6.9mmol/L;IGT诊断标准为负荷后2h血糖7.8~11.0mmol/L;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又称糖调节受损,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是糖尿病自然病程的一个前期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IGT的定义是:OGTI"实验2h血糖7I8~11.0mmol/L;对IFG的定义是空腹血糖6.1~7.0mmol/L(若行OGTr实验2h血糖〈7.8mmol/L)。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研究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49例;糖尿病前期者43例;正常对照组55例。启用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功能,测量心肌各节段收缩期运动速度(Sa)及应变率(SRs),反映心肌收缩功能。结果3组患者中各节段心肌的Sa与SRs成正相关(P〈0.05)。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心肌收缩功能较正常组降低(均P〈0.05)。糖尿病患者心肌的受损程度较糖尿病前期组高(P〈0.05)。糖尿病发展到了晚期,心脏整体收缩功能才会发生改变。结论应变率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早期预测糖尿病心肌收缩功能的受损。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miRNA)是一类普遍存在的小分子RNA,通常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miRNA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基因调控并与糖尿病病程的发展有关。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前期是指一种异常的血糖状态,特征为糖耐量减低和(或)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前期在最终进展为显性2型糖尿病之前,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目前关于循环miRNA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中的作用仍需大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糖尿病前期患者与健康人群前庭温度试验的差异,了解糖尿病前期是否存在前庭功能受损,并探讨糖尿病前期前庭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连续入组糖尿病前期患者62例,男性3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2.21±9.78)岁,对照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构成接近的血糖结果正常的健康体检人群44例,男性19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9.55±7.20)岁。收集受试者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及前庭温度试验,记录双眼慢相角速度。在糖尿病前期组中分析前庭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前期组44例(71.0%)存在前庭功能损害,对照组为17例(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前期组双眼慢相角速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P=0.026,左眼P=0.016);在糖尿病前期组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大,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糖尿病前期患者出现前庭功能损害的危险性增大(年龄P=0.013,糖化血红蛋白P=0.040)。结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前庭功能损害检出率高,表现为双侧受损。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前期前庭功能损害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前期相当于中医的脾瘅,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病理状态。该阶段虽然存在糖代谢异常,但相当部分是可逆的。糖尿病前期即存在明显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VD)等风险,因此对其早期干预备受重视。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深入认识人体对糖调节受损的病因病机,及时进行调治,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蒙古族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方法 选择蒙古族糖尿病前期患者共58例,其中IFG患者47例,IGT患者43例,IFG/IGT患者32例.蒙古族正常血糖对照组(NGT组)30例,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比较胰岛素抵抗特点.结果 (1)HOMA-IR:IFG、IFG/IGT和IGT组明显高于NGT组,P<0.01;(2)HBCI:IFG组和IFG/IGT组明显低于NGT和IGT组;(3) I30/G30:IGT组和IFG/IGT组明显低于NGT组及IFG组.结论 蒙古族IFG主要表现为基础状态下β细胞分泌受损,IGT主要表现为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IFG/IGT基础状态下β细胞分泌受损及胰岛β细胞早期胰岛素分泌不足同时存在.3组均有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前期(脾瘅)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包含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呈高速增长态势,如不采取干预措施,在4~7 a内有15%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中西医药物治疗糖尿病前期被越发引起重视。西医药物治疗包含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等。中医从脏腑理论、气血津液、阴阳虚损等多角度辨证论治。文章主要从以上方面综述糖尿病前期相关中西医药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王联耀  李江 《西部医学》2012,24(11):2110-2111
目的了解具有糖代谢异常危险症状患者初诊Ⅱ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前期(IFG、IGT)的临床特征。方法242例患者根据空腹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t(OGTT)服糖2小时后血糖分为4组:正常血糖(NOR)、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T2DM,对各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进行分析,并对各组在不同HBAlc浓度中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出IFG24例,IGT79例,T2DM63例,NGR76例,阳性率68.59%。结论加强对伴有糖代谢异常危险症状患者的筛查,行OGTT,可有效提高初诊T2DM、糖尿病前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刘蓉惠 《广东医学》2001,22(9):868-869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4例老年及20例老年前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DAK神态改变和肾功能受损明显高于老年前期(P<0.05),漏误诊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结论 密切病情观察,加强开放器官的管理,注意保护心肺等脏器,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脂特点,并探讨血脂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1年4-11月泸州市区内茜草、大山坪、龙马潭3个社区居民4 000名,从中筛选出糖尿病前期人群1 090名,根据不同血糖状态分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n=79)、单纯糖耐量异常(IGT)(n=856)和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IFG+IGT)(n=155)3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3组基线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随访3年后的血糖转归情况、不同转归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血脂对糖尿病前期血糖转归的影响。结果 IFG+IGT组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IGT组,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IFG、IGT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IF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IFG+IGT组高TG血症患病率高于IFG、IGT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随访3年后,1 090名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为正常糖耐量395人、IFG 32人、IGT 419人、IFG+IGT 56人、糖尿病188人,3组血糖转归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9,P<0.001);其中IFG、IGT、IFG+IGT转变为糖尿病的年转变率分别为4.2%、5.0%、10.5%。转归为糖尿病的患者基线年龄、BMI、腰围、臀围、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TG水平及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史比例均高于转归为正常糖耐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为糖尿病前期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BMI、腰围、臀围、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OGTT2 h血糖后,与TG1水平(0.35~0.98 mmol/L)相比,TG4水平(2.08~11.70 mmol/L)的OR(95%CI)为1.285(1.067,2.151),P=0.045。结论 糖尿病前期人群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脂代谢异常,其中以高TG血症为主;IFG+IGT人群糖尿病的转变率最高;TG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转归有影响,或可成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开展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所注册的糖尿病前期相关临床试验特征分析,了解我国糖尿病前期临床试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以“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为检索词,分别在“注册题目”栏和“研究疾病名称”栏展开检索,检索建库至2020年9月21日在ChiCTR注册的所有糖尿病前期相关临床试验,并对其按照项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1)纳入符合条件的糖尿病前期临床试验47项。(2)预注册40项,补注册7项,项目注册数自建库至今呈逐年增长趋势。(3)注册项目分布在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四个直辖市最多(21项,占44.68%);研究实施负责单位主要由医院(32家,占68.09%)和院校(13家,占27.66%)构成。(4)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9项,占19.15%)、地方财政(16项,占34.04%)和单位经费(10项,占21.28%)。(5)研究类型中干预性研究最多(37项,占78.72%),研究设计以随机平行对照试验为主(37项,占78.72%)。(6)项目干预措施包括强化生活方式、中...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玉红  陈静 《中外医疗》2009,28(5):153-153
糖尿病前期,是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的时期,介于糖尿病与正常糖代谢之间的中间状态,又称糖调节受损(IGR)。  相似文献   

20.
李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58-1659,1662
目的:分析糖尿病前期状态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患者30例为糖尿病前期组,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取两组空腹12h肘静脉血,测定血清铁蛋白(SF)、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前期组S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前期组血清SF水平与FBG、TC、TG均明显正相关(r=0.30,P〈0.001;r=0.09,P〈0.01;r=0.07,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状态患者血清SF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临床上对血清SF水平测定,有助于早期的发现潜在的DM患者,对DM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