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关节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病例(男20例,女15例),应用矩形表面小线圈(CP Flex small coil)作患侧关节的快速双回波自旋序列(Pd+T2_tse)扫描、T1加权序列扫描(T1_se)、快速小角度单次激发成像(Fast low angle shot,FLASH)加脂肪抑制(fat suppress)(T2_fl2d+fs)序列扫描、多回波(Multiple echo 2 dimension,Me_2d)序列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腕关节的冠状位、轴位。结果优片率达到90%以上。35例中,三角纤维软骨板复合体(TFCC)损伤18例,关节炎症改变4例,腕关节骨折或骨挫伤8例,肌腱和韧带损伤10例,舟状骨坏死3例,关节积液3例,良性病变和占位各1例,腕关节退行性变3例,未见异常2例。结论腕关节的磁共振检查,Pd+T2_tse、T2_fl2d+fs、Me_2d作为冠状位的常规序列,辅以横断位的T1_tse序列扫描,即可满足腕关节损伤和病变的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经关节镜检查并初步确诊为腕关节不稳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招募同期健康成年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行高场强3.0T MRI扫描,测量舟月及月三角韧带长度、韧带宽度、韧带厚度,舟月及月三角夹角(舟月角)、头骨与月三角夹角(头月角)、桡骨与月三角夹角(桡月角)。观察并对比两组腕关节MRI检查中舟月及月三角韧带产生的信号强度。结果 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三角韧带长度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三角韧带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三角韧带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舟月角、头月角及桡月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舟月及月三角韧带MRI信号强度为低信号,观察组舟月及月三角韧带MRI信号强度为高信号。结论 3.0T MRI对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测量不稳腕关节的MRI信号强度(舟月与月三角韧带)、舟月与月三角韧带大小、腕骨间及腕骨和桡骨的夹角等,能为手外科医师提供客观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R结果初步诊断为腕骨骨折中医30例,无骨折组24例,分析并探讨MSCT与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骨折组MSCT检查发现骨折44处和关节脱位23例,MRI检查发现骨折25处和关节脱位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折组MCST发现关节脱位情况20例,MRI则发现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MSCT与MRI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性腕关节不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4例创伤性腕关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利用X线片判断两组腕关节不稳病症,据Mcbride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腕关节不稳定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低25%(P〈0.05);而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高21.88%(P〈0.01)。结论手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不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探讨多层螺旋 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作用于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 A、B、C 三组,每组各20例;A 组使用 MSCT、B 组使用 MRI,C 组为联合组。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在隐匿性骨折、移位骨折碎片、关节脱位和骨折的检出率上比较,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P <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腕关节损伤的诊断中,将多层螺旋 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运用,能够提升诊断准确性,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螺旋CT图像,评价逆向工程软件(Mimics软件)、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和曲面重建(CPR)4种不同后处理方法在复杂性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复杂性腕关节损伤患者的CT图像,进行4种后处理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5例中,显示复杂性腕关节骨折数目共71处.Mimics软件、MPR、VR和CPR与临床符合率分别为100%、100%、93.0%、74.6%,Mimics软件、MPR与VR、C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图像的MPR和Mimics软件能够全面观察骨折线的形态、范围及骨折碎片的形态、位置等;综合运用4种后处理技术能够提供可靠、全面的影像学资料,为复杂性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3.0T MRI 在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 月在本院初诊腕关节不稳患者120 例为实验组,另招募本院30 例健康体检的成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高场强3.0T MRI 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腕关节的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MRI 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可重复性测量的误差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个体间的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腕骨体积测量结果比较,观察组测量体积与对照组无差异(P >0.05);④观察组与对 照组各位置间舟月骨的间距动态MRI 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腕关节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多方位扫描,能观察患者腕关节内韧带损伤情况并作出早期诊断,为手外科医生采取治疗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腕关节结核比较常见,在上肢三大关节中占第二位,病人多为青壮年,对其治疗的后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86年至1996年12月共收治腕关节结核158例,均通过手术治疗,经平均16个月随访。优良率达93.7%,通过总结我们体会;(1)腕关节有其独特的解剖结构,腕关节结核中,单纯滑膜结核和单纯骨结核较少见,而多为全关节结核。(2)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于腕关节结核的预后有着直接的影响。(3)治疗方面以足量和联合化疗,彻底的病灶清除术,术后适当的固定,增强体质是预防关节结核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常见,但在骨折处理时,尚未注意伴有腕关节稳定性损伤。本文根据正常腕关节的测量结果,确定腕关节不稳定的判定标准,统计桡骨远端骨折时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腕关节的断腕再植的疗效。方法对19例腕部完全离断患者切除近排损伤腕骨进行桡腕关节成形或腕骨短缩后腕中关节融合,保留正常腕关节中的两个关节,术后4周拆内固定,加强腕、指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9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拇指坏死,余全部成活。随访0.5~3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1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84.2%。腕关节伸屈活动度平均为65.30(°)。结论对腕部完全离断患者进行再植,应尽可能保留部分腕关节,维持良好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尺腕关节不稳10例如东县人民医院骨科(226400)王宝林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26001)顾永强农村小型拖拉机驾驶员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引起尺腕关节不稳,常因得不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造成残废。我们1985~1993年共治疗典型病例10例。报...  相似文献   

12.
Colles骨折及保守治疗中发生腕关节不稳定(附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及保守复位中腕关节不稳的原因。方法分析82例Colles骨折中的腕部韧带损伤、舟月骨分离、腕背侧半脱位及传统方法复位固定后腕关节不稳定的遗留情况。结果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早期合并腕关节不稳40例,发生率为48.8%。随诊中发现腕关节不稳37例,占45.1%。结论Colles骨折常合并腕关节不稳,保守复位及固定同时应考虑损伤韧带愈合的要求,传统复位固定较为不利,应采取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腕关节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并对CT联合MRI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纳入4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单独检查和联合诊断方式的疾病诊断价值。结果单独CT与单独MRI对腕关节骨折、腕关节脱位和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与CT检查比较,MRI对骨挫伤和软骨损伤的检出率更高,对移位骨折片的检出率更低,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CT联合MRI对腕关节骨折、腕关节脱位、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损伤和移位骨折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方式(P<0.05)。结论腕关节损伤CT与MRI表现各不相同,联合应用两种方式,可对不同类型腕关节损伤予以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张鹏 《当代医学》2016,(21):47-48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4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12例。A组患者采用清创术治疗,B组应用镜下修复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入选患者治疗后进行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掌屈、背伸以及尺偏活动度,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A组优良率为91.67%,B组优良率为91.67%,2组患者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B组的25.00%(P<0.05)。结论腕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TFCC损伤效果理想,应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腕关节病变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RA患者124例,测量其腕关节滑膜厚度、血流分级,并观察关节腔及骨面情况,治疗后行彩超复查。结果治疗前本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滑膜厚度为(3.59±1.37)mm。滑膜血流分级:0级21只,Ⅰ级47只,Ⅱ级109只,Ⅲ级71只。阻力指数(RI)为(0.53±0.15)。治疗3个月后滑膜厚度、血流分级及R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RA腕关节病变治疗后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腕关节行早期康复体位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对100例符合临床标准的住院患着,随机分为康复体位护理组和常规治疗组。结果 康复体位护理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4%与74%,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腕关节应进行早期康复体位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手术及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对象,按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41例)接受腕关节镜微创手术,对照组(45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比2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量、改良Sarmiento评分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改良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量、改良Sarmiento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关节面不平整及(创伤性)关节炎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相近的近期骨折复位效果,但在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上更具有优势,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解剖测量,了解腕关节三角软骨板主要的形态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40例成人腕骨标本进行解剖,解剖后观察三角软骨板的大致形态,对其直径厚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对标本进行解剖及测量后得出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出结果为:腕关节三角软骨板背侧的厚度为(5.38±0.56)mm,尺侧缘厚度为(6.45±0.32)mm,桡侧缘厚度为(2.58±0.48)mm,掌测的厚度为(7.49±1.27)mm,中央最薄处厚度为(1.05±0.20)mm,掌背侧直径(17.62±3.56)mm,尺桡侧直径为(13.04±2.67)mm。结论通过解剖测量得出了三角软骨板较为完整的数据;临床应用中按照三角软骨板测量数据及解剖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其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叶同梅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87-1988
目的通过改良的腕关节桡静脉穿刺方法,明显地提高腕关节桡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地降低了输液过程中的失败率。方法将100例手背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50例。两组皆选择穿刺腕关节桡静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向心)静脉穿刺法,实验组采用逆向(离心)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过程中渗漏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63.3%,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6%,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渗漏发生也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腕关节桡静脉逆向(离心)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向心)穿刺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非手术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9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53例(手术组)、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44例(非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8±1.1)周,非手术组为(6.0±0.8)周,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的腕关节背伸、腕关节曲度、尺偏角、桡偏角、尺骨移位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掌倾角、握力、桡骨高度测定值优于非手术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腕关节背伸、腕关节曲度、尺偏角、桡偏角、掌倾角、握力、桡骨高度、尺骨移位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手术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6.2%与非手术组患者的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TA分级相当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但是远期恢复效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