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三联抗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临床入选168例栓塞风险评分(CHADS2)≥2分,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3分的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三联抗栓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B组)以及华法林联合单一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治疗组(C组),每组各56例.随访2年,比较3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A组出血总发生率比B组及C组高(P<0.05),而B组与C组出血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较B组及C组低(P<0.05),而B组与C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合并房颤患者采用三重抗凝治疗,较双重抗血小板或华法林联合单一抗血小板聚集可以更好防治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具有一定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华法林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抗栓策略,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76例长期服用华法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的临床资料.服用华法林的原因为:心脏金属瓣膜置换术51例(67.1%),半年内的肺栓塞6例(7.9%),永久性房颤伴血栓高危因素19例(25%).PCI术前停华法林用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替代,当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3时行PCI.术后在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ASA)100mg/d及氯吡格雷75mg/d的基础上联用LMWH,并恢复华法林,INR达到1.8以上停用LMWH,调整华法林用量使INR维持在1.8~2.3之间,1个月后停用氯吡格雷.继续用ASA(75~100rng/d),华法林恢复至支架术前剂量.观察住院期间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SAT)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出血事件5.3%(4/76),其中次要出血1例1.3%(1/76),MACE发生率1.3%(1/76),未因调整抗栓治疗方案而发生主要出血及SAT.结论 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前用LMWH替代华法林,术后短时间内联用小剂量ASA、氯吡格雷、LMWH及华法林,根据INR精确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适时停用LMWH,这一特殊抗栓策略安全、有效,且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老年房颤患者的栓塞及出血风险及目前本院的抗栓治疗现状。方法根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治疗指南》中的CHA2DS2.VASe评分标准和HAS.BLED评分标准,对2011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老年医疗科病房明确诊断存在心房纤颤、且年龄I〉60岁的老年患者分成〈75岁(老年组)和〉175岁(高龄老年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龄老年组的CHA2DS2-VASe评分(5.65±1.12)和HAS-BLED评分(3.60±0.84)均显著高于老年组(分别为3.55±1.15和2.85±0.81);两组的抗栓治疗的比例均较低,且有显著差异(51.28%vs62.34%)。结论年龄〉75岁的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存在极高的栓塞及出血双重风险,抗栓治疗的实施率也显著降低。对该类人群的治疗必须依托安全有效的抗栓策略,以改善目前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策略选择。方法选取海军总医院等北京市12家医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行PCI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211例。将患者分成单独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华法林抗凝二联用药组(n=70)和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抗凝(n=141)三联用药组2组。随访至2016年4月31日,比较2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二联用药组相比,三联用药组MACCE发生率更高(χ2=7239,P=0.007),2组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5,P=0.283)。结论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华法林抗凝治疗会显著增加MACCE的发生危险,而不会显著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华法林临床应用中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110例,房颤患者10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入2.5mg治疗组、3.75mg治疗组和5mg治疗组,所有患者都调整华法林剂量,让INR保持在2.0~3.0之间。随机访问3~5个月,查看各组患者到达稳定的INR所用时间、维持稳定INR的所用华法林剂量,是否出现INR增高、出血或者血栓栓塞事件。结果各组无明显的基线特征差异.达稳定INR的所需时间最短的是3.75mg治疗组,华法林的维持剂量无显著性差别,发生INR增高、出血、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的是2.5mg治疗组、3.75mg治疗组,显著低于5mg治疗组。结论相对于我国患者来说,应用华法林以3.75mg为初始剂量是最为适当的,和2.5mg、5mg相比较,有相近的疗效,而INR过高的发生比5mg明显减少,与2.5mg相近,并且达到稳定INR的时间最短,3.75mg应该是我国应用华法林的较佳初始剂量。当患者服用华法林时,应提示应用华法林时要注意监测INR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应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和出凝血指标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们对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致出血23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60~75岁,平均65.2岁。1.2方法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和诊断疾病,服用华法林时间和剂量、出血程度、出血部位及分析出血原因、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出血程度:(1)严重出血,为致死的、威胁生命或可能致命的出血,须输血、手术干预治疗;(2)轻度出血,包括明显的或隐性的胃肠道出血、咯血、鼻出血、肉眼血尿、皮下淤血、失血导致的贫血、中等程度的慢性失血等。1.3结果1.3.1华法林剂量、时间、PT及INR测定出血前服用华法林时间为3~26个月,平均22.4个月。剂量2.5~7.5mg/d,平均2.8mg/d。出血前全部病例INR为1.5~2.5;出血时INR1.5~2.0者2例,INR2.5~3.0者6例,INR≥3.0者10例。1.3.2出血程度、部位及愈合本组病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抗凝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不中断华法林)及对照组(中断华法林),比较两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INR值恢复到2~3的达标时间、围术期出血、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INR值恢复到2~3的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的抗凝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华法林对于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 7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华法令治疗组 (A组 )和阿司匹林对照组(B组 ) ,A组 34例 ,给予华法林 3mg d开始 ,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连续观察4周使INR在 2 .0~ 3.0范围内 ,以后每月查 1次INR。若患者需增加或减少药物或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 ;B组 36例 ,给予阿司匹林 30 0mg d ,分 2次服用。结果 华法林治疗组PT监测 ,第 1、2、4、8周 ,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访 12个月 ,在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 ,A组脑卒中的发生率为3.4 % ,B组为 13.8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选择华法林 3~ 4mg d抗凝治疗 ,使INR保持在 1.8~ 2 .5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最佳抗栓治疗方案。 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周浦医院接受LAAC治疗的68例非瓣膜性房颤伴CKD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LAAC术后服用华法林至少45 d(A组),30例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B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以及术后3、6、12 个月随访期装置相关血栓(DRT)、血栓栓塞事件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永久性房颤、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脑卒中史、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AC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7 d内心脏压塞、血栓栓塞及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5~60 d DRT、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房颤伴CKD患者经皮LAAC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近期DRT、血栓栓塞及大出血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26例PTE患者分为A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56±10岁),予尿激酶2万U/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h滴完,溶栓结束后,每4h检测一次凝血活酶时间或全血凝固时间,待其恢复至基础值的1.5~2.0倍后,开始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0.4ml,每隔12h一次,共7次,并交替口服华法林4~5次,然后单纯使用华法林,华法林初始剂量为3mg,根据患者情况按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达到国际标准化比率2~3。B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4±12岁),只用尿激酶溶栓和口服华法林,不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和华法林治疗方法同A组。结果A组运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有效率85.71%,1例发生轻度出血,占7.1%;B组只使用尿激酶溶栓,不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者,有效率为75.0%,发生轻度出血1例,占8.3%,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联用尿激酶溶栓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华法令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 ,摸索出深圳地区NVAF患者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有效安全剂量。方法 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 74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令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 ,治疗组 36例 ,给予华法令 3mg d开始 ,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连续观察 4周使INR在 2 .0~ 3.0范围内 ,以后每月查 1次INR。若患者需增加或减少药物或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 ;对照组 38例 ,给予阿司匹林 30 0mg d ,分 2次服用。结果 治疗组PT监测 ,第 1、2、4、8周 ,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访期间 ,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生率为 2 .8% ,对照组为 13.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深圳地区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选择华法令 3~ 4mg d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Approximately 476,000 people on warfarin therapy visit a resort at altitude (>2400 m) annually in Colorado. Clinicians practicing at altitude have expressed concern that ascent to altitude adversely affects coagulation in patients taking warfarin in both high altitude residents and visitors. We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scent to and descent from altitude on coagulation in warfarin patients, as asses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A retrospective medical chart review was conducted on all warfarin patients treated between August 1998 and October 2003 at a cardiology clinic in which travel to and from altitude was documented in association with each INR measurement in high altitude residents. Of the 1139 INR measurements in 49 patients, 143 we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altitude (in 32 of 49 patients). The odds of an INR measurement being below the prescribed range were 2.7 times (95% CI: 1.2-5.8) higher among warfarin patients with recent ascent to altitude, 2.1 times (95% CI: 1.4-3.2) higher among warfar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5.6 (95% CI: 2.3-13.7) times higher among warfarin patients with bo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recent ascent to altitude. Increasing altitude is a risk factor for subtherapeutic INR in warfarin patients and this risk is doubled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YP2C9-1601A/C基因多态性在广东地区特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对华法林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地区特发性房颤患者150例为病例组,正常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C9基因,比较两组CYP2C9-1601A/C基因型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基因型的特发性房颤患者华法林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YP2C9基因1601位A碱基突变为C后,能够被KpnⅠ内切酶识别,产生134 bp和18 bp两个片段。特发性房颤患者中,CYP2C9-1061 AA型105例(70.0%),AC型40例(26.7%),CC型5例(3.3%)。AC型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群(χ2=13.3259,P=0.0003),AA型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群(χ2=14.5200,P=0.0000),CC型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χ2=0.2218,P=0.6377)。AC型及CC型患者华法林用量(3.62±0.58)mg、(3.12±0.16)mg均显著低于AA型的(4.28±0.63)mg(P〈0.01);CC型患者低于AC型(P〈0.05)。结论广东地区特发性房颤患者中存在较多的CYP2C9 1061A/C基因多态性,并且CYP2C91061A/C突变使患者的华法林用量减低,可作为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钱浩 《武警医学》2017,28(12):1253-1255
 目的 探讨合并心房纤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支架置入术后不同抗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ACS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1674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房纤颤分为并发心房纤颤组(78例)和无心房纤颤组(1596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并发心房纤颤组中选择置入支架的54例卒中高危 (CHA2DS2-VASc≥2分)患者随访1年,根据是否使用华法林分为华法林组(n=19)及非华法林组(n=35)。统计各组全因死亡、大出血及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并发心房纤颤组较无心房纤颤组三支病变的比例增高,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明显增加(12.8% vs 1.8%,P0.01)。卒中高危患者中,华法林组质子泵抑制药(PPI)应用比例显著高于非华法林组(100% vs 51.7%,P0.001),两组均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非华法林组(21.1% vs 2.9%, P=0.028)。结论 合并心房纤颤的ACS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6个月三联抗栓治疗,在积极使用PPI的情况下,可能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会增加轻微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李琳  李兴国  边晓菊  刘品 《西南军医》2009,11(6):1022-102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病人用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控制心律和血压。对照组用胺碘酮加倍他乐克控制心律和血压。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7例(21.9%)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78.1%)。对照组有14例(46.1%)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53.9%)。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5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诊疗的61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5例,其中治疗组予以左旋氨氯地平,2.5-10.0 mg/ d;对照组予以缬沙坦片,80-160 mg/ d。治疗1年后,检测分析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d、左房横径(LAD)、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水平以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发现,两组的 SBP、DBP、Pd、LAD、hs-CRP 及 BN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而两组的 SBP、DBP、Pd、LAD、hs-CRP 及 BNP 水平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缬沙坦组房颤复发率为28.85%(88/305),左旋氨氯地平组为31.15%(95/305),两组间房颤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可以很好地降压和防治房颤,降低 LAD、hs-CRP 和 BNP 水平,其效果与缬沙坦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