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评价造影增强超声(CEUS)对判断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肝恶性肿瘤共71个病灶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行CEUS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44例59个病灶、转移癌9例12个病灶。全部病灶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团注法行CEUS检查,并与同期常规超声及彩色超声、增强CT检查结果比较。超声仪为Technos DU8并使用CnTI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结果CEUS观察71个病灶中,54个(76.1%)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强化,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3个(18.3%)病灶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判断有肿瘤残存;4个(5.6%)病灶判断不清。最终诊断依据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水平、穿刺活检、3个月以上随访进行综合判断。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EUS诊断准确性91.5%(65/71),增强CT为93.9%(62/66),常规超声及彩色超声为67.6%(48/71)。CEUS与增强CT在评价肿瘤复发或残留方面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EUS可较准确地判断射频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是评价射频消融疗效的有效方法,可成为肝癌局部治疗随访的重要手段,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CEUS)与对比增强CT(CECT)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和对比增强CT对13例患者的18个病灶进行检查,并对超声造影和对比增强CT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增强模式、中央瘢痕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例18个病灶超声造影和对比增强CT的动脉期主要表现均为全瘤显著强化,分别为14个(14/18)和15个病灶(15/18),超声造影中另4个病灶呈轮幅状离心性强化(4/18)。门脉期两者主要表现为不低于肝实质回声(密度)。FNH大病灶组(10个病灶,直径≥3cm)病灶的中央瘢痕在超声造影和对比增强CT中较易被发现(4/10,5/10),但小病灶组(8个病灶,直径〈3cm)病灶的中央瘢痕较难发现(0/8,1/8)。结论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及病灶中央瘢痕检出率与对比增强CT的检出率高度一致,超声造影还可实时动态反映FNH的血流灌注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CEUS)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疔栓塞(TACE)后的疗效判断中的心用价值。 方法经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22例共28个病灶,在行TACE治疗后2~4周内分别对其进行CEUS和增强CT、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影像学随访等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以数宁血管造影(DSA)检查、病理检查、随访或CEUS和CT的一致判断作为临床判断结果,肿瘤的残留率为71.4%(20/28)。CEUS与增强CT显示肿瘤的残留率分别为75%(21/28),32.1%(9/28)。CEUS判断与临床判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增强CT判断与临床判断结果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CEUS能很好的显示肝细胞癌TACE治疗后的血流灌注情况,是评价肝细胞癌TACE治疗效果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在诊断直径≤3cm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3cm的肝脏占位病灶40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MRI检查,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诊断≤3cm肝占位病变的准确性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诊断≤3cm的肝脏占位病灶的准确性分别为90.0%及82.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k=0.69)。对于病史不明确的单个占位病灶,超声造影可通过对增强时相的比较分析,鉴别其性质。结论超声造影及增强CT/MRI对≤3cm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均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在肝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增生性病灶-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和肝结节再生性增生(Nodular regenerative hyperplasia,NRH)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所有12例病例包括10例FNH,2例NRH,均行CEUS,并应用时间一强度曲线,得到病灶内和肝实质的增强模式曲线图。 结果10例FNH有11个病灶,CEUS表现:动脉相11个(11/11)病灶表现为高增强,其中3个(3/11)病灶表现为典型的离心型轮辐状强化;门脉相11个(11/11)病灶表现为等增强;延迟相有6个(6/11)病灶表现为等增强,5个(5/11)病灶表现为高增强。2例NRH有2个病灶,动脉相表现为高增强,其中1例为离心型轮辐状强化;在门脉相、延迟相均为等增强。 结论CEUS可明显提高肝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分析误诊原因,进一步提高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0月对1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患者的198个病灶行CEUS扫查,以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评价CEUS诊断HCC的诊断效能,并着重总结误诊病例CEUS增强特征,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排除未最后确诊的28例,104例共138个病灶得到病理及临床确诊,其中49例确诊为HCC共57个病灶,CEUS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1.23%(52/57)、90.12%(73/81)、86.67%(52/60)、93.59%(73/78)及90.58%(125/138)。55例确诊为非HCC共81个病灶,CEUS诊断为HCC的误诊率为9.88 %(8/81)。所有误诊病灶CEUS均表现为动脉期呈高或等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结论 病灶动脉期呈高或等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的CEUS特征不是HCC的特有表现,还需结合肝炎背景、肿瘤标记物、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穿刺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胰腺占位病变超声造影灌注特征,比较超声造影及其他方法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临床或超声、CT疑诊胰腺占位性病变行实时灰阶谐波造影(CEUS),其中经手术或临床资料、随访证实并明确诊断的72例胰腺占位性病变为重点研究对象。超声造影剂采用Sono Vue,观察良性病变、恶性病变、非肿瘤区域胰腺实质CEUS的增强时相和模式。结果 最终确诊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54例,正常胰腺实质72例,三组间增强时相有差异。恶性病变造影开始增强时间晚于胰腺实质,开始减退时间早于胰腺实质,渡越时间短于胰腺实质及良性病变。良性病变与胰腺实质各时相无明显差异。造影剂增强模式恶性病变多为肿瘤周边增强、内部有不规则无增强区;良性病变多呈均匀整体增强。本组良恶性病变CEUS、增强CT、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5%(63/72例)、81.8%(54/66例)、95.1%(39/41例),均与常规超声的56.9%(41/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能够提供更多的血流灌注特征,为胰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诊断率与增强CT相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高危患者筛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癌高危患者行常规超声、CT及MR影像学检查,对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但不能定性,或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值明显增高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占位性病变的57例患者随诊复查或超声造影检查,确定有无异常灌注的占位病灶,分析各时相异常灌注的回声特点与增强模式,并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57例随访检查中通过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微小肝细胞肝癌25例(病灶直径均≤2.0cm),其中常规超声诊断为微小肝细胞肝癌10例,诊断符合率为40.0%(10/25);超声造影诊断为微小肝细胞肝癌21例,诊断符合率为84.0%(21/25)。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定性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从肝癌高危患者中筛选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对肝癌高危患者动态随诊、筛选诊断微小肝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不确定性(使用国际卵巢肿瘤分析中的简易准则判断)盆腔肿块行实时CEUS以及MRI增强扫描检查,2名超声科医师及2名放射科医师在结合患者病史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前后分别对检查结果独立作出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n = 43)或临床治疗后的最终随访诊断结果(n = 3)作为金标准,对比结合病史及肿瘤标志物前后2种影像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合患者病史及肿瘤标志物前,CEUS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的诊断准确度为67.4%,低于MRI增强扫描的80.4%,两者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合病史和(或)结合肿瘤标志物后,2种影像技术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的诊断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CEUS结合患者病史和肿瘤标志物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诊断准确度为91.3%,与不结合任何病史资料的CEU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结合患者病史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情况下,CEUS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的诊断准确度相当,CEUS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的良恶性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特征性表现,探讨超声造影诊断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为ICC的患者37例,对照病理类型分析病灶位置、范围、回声、血流等声像图特征以及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各时相的特征性表现。结果37例患者中HBsAg(+)者占56.76%(21/37)。超声检查显示32例(88.89%)低回声病灶,病理均为中或低分化者,5例(11.12%)高回声病灶对应病理均为高分化}27例(72.97%)边界模糊,10例(27.03%)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显示59.46%(22/37)病灶为无血供,余40.54%(15/37)内测及少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于动脉期环状增强19例(51,35%),整体条片状高增强6例(16.22%),无强化12例(32.43%)。37个病灶中,25个病灶(67.57%)所在肝的叶段于动脉早期出现一过性增强,12例(32.43%)未出现一过性增强。在门脉期时,6个病灶(16.22%)内可见少许造影剂灌注,其余病灶内均未见灌注。延迟期37例病灶造影剂均为完全退出,表现为无剂灌注。结论常规超声肝内边界模糊的乏血供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环状增强和动脉早期病灶所在肝的叶段出现一过性增强是诊断ICC的重要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总结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强方式和特征。方法对57例65个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所有病灶均由手术病理证实。使用PHILIPSiU22超声诊断仪,造影时仪器预设置始终保持一致,造影剂为SonoVue。观察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开始增强时间、内部和边缘的增强情况。结果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显示乳头状癌中56.9%(37/65)的结节增强晚于甲状腺实质,为延迟增强;在造影增强达峰时,72.3%(47/65)的结节内部增强强度低于甲状腺组织,73.8%(48/65)的结节呈不均匀增强,60.0%(39/65)的结节显示无边缘结构。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超声造影技术在县市级医院的可行性。方法125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采用造影剂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分析研究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在不同时相的增强表现。结果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都有其特征性的增强模式.从而有助于鉴别诊断。与增强CT或增强MRI对照,大多数病灶有相似的增强变化规律。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4.4%(118/12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明显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水平,而且在县市级医院开展此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E)治疗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癌9例,治疗病灶总计31个,TAE治疗后1周内行HIFU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 d行CEUS检查,并与同期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增强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CEUS观察31个病灶治疗覆盖区,19个(61.3%)在各期均为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2个(38.7%)病灶边缘或中央局部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提示为肿瘤残存。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EUS诊断准确性90.3%,增强MRI为93.5%,彩色多普勒超声为48.4%。CEUS与增强MRI在评价肿瘤灭活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肿瘤灭活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DFI(P<0.05)。结论 CEUS可较准确地判断HIFU联合TAE治疗后肿瘤灭活程度,可为肝癌治疗近期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含脂质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其MRI表现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О二医院收治的MRI双回波序列成像提示病灶内含有脂质成分的17例肝细胞癌患者,共17个病灶。其中15例患者经增强MRI和增强CT确诊,另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其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MRI的表现。超声造影与增强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进行检验。结果本组17个病灶二维超声显示9个病灶呈不均质低回声,5个病灶呈低回声;其中13个病灶边界清晰,4个病灶边界欠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1个病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5个病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1个病灶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动脉期15个病灶快速高增强,1个病灶同步等增强,1个病灶轻度增强;门脉期10个病灶廓清,1个病灶呈同步等增强,1个病灶轻度增强;延迟期16个病灶廓清,1个病灶呈等增强;其中6个病灶内存在斑片状、不规则的三期无增强区域。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2%(14/17),MRI诊断符合率为88%(15/17),两者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628,超声造影与MRI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含脂质肝癌病灶内部或周边始终可见三期无增强区域;含脂质肝癌超声造影的某些特征对于诊断含脂质肝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对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例胆囊癌和37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重点观察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结果胆囊癌CEUS表现为病灶与胆囊壁同时显影,肝动脉期以增强明显为主,肝门静脉期以低增强为主。在CEUS增强早期呈高增强或等增强并在造影剂注射后35 s内变低增强者在胆囊癌中占95.0%(19/20);良性病变中占16.2%(6/37)(P=0.000)。病变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者在胆囊癌中占80.0%(16/20),良性病变中占23.3%(7/30)(P=0.000)。病变处胆囊壁完整性破坏者在胆囊癌中占85.0%(17/20),良性病变中占0.0%(0/37)(P=0.000)。超声检查诊断胆囊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92.98%、敏感性95.00%和特异性91.83%。结论 CEUS可提高超声诊断胆囊癌的准确率,能显著改善对胆囊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头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造影(CEUS)特点。方法对38例(89枚)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CEUS检查,观察淋巴结的强化分布类型并对其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89枚淋巴结中,穿刺或手术后病理证实33枚(37.1%)为良性淋巴结,56枚(62.9%)为转移性淋巴结。良性淋巴结表现以均匀强化为主(26/33,78.8%,P=0.000),转移性淋巴结以不均匀强化为主(32/56,57.1%,P=0.000)。良性淋巴结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以快退为主(19/33,57.6%,P=0.000),转移性淋巴结以慢退为主(50/56,89.3%,P=0.000)。CEUS鉴别诊断良恶(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72.7%,常规超声为82.1%、69.7%,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9,P=0.239);两种手段结合应用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2%、84.8%,与常规超声比较,仅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CEUS可以对颈部淋巴结进行良恶性鉴别,能够在强化分布、灌注模式(进退方式)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与常规超声结合使用,则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造影剂对移植颊癌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增强显像效果.方法 建立小鼠颊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动物模型后,经原发灶局部注入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微泡,以谐波显像方式观察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增强显像效果,同时进行回声强度的比较.结果 造影前,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61%(17/28),炎性淋巴结检出率为50%(6/12);造影后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82%(23/28),炎性淋巴结检出率为75%(9/12).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原发灶和淋巴结的回声强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微泡能够经原发灶注入,进入淋巴道,实现显著的淋巴结超声显像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的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时相特点,评价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进行的超声造影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宫腔病变显像的价值.方法 术前对35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变周边肌层(除滋养血管走行区)作为参照,观察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增强和廓清的顺序,并将病变血流灌注显示状况分为3级(0级、Ⅰ级和Ⅱ级),对常规超声CDFI技术和超声造影对病变血流的显示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清晰显示34例子宫内膜癌病灶,其中28例(82.4%,28/34)早增强,6例(17.6%,6/34)晚增强;16例(47.1%,16/34)早廓清,18例(52.9%,18/34)晚廓清.CDFI血流分级为0级4例、Ⅰ级19例、Ⅱ级11例;超声造影血流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31例、无0级病例,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为8例(23.5%,8/34)病变的显像提供了较常规超声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结论 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增强时相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可显示出更多的子宫内膜癌病变的血流信息.因此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是常规超声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MRI(CEMRI)增强模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前超声造影及增强MRI图像中病灶的增强水平及增强形态进行比较.结果 (1)2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多显示为高增强(14/21,66.7%),门脉期(19/21,90.5%)及延迟期多消退为低增强(21/21,100%);显示病灶增强均匀8个(8/21),不均匀13个(13/21).(2)2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灶增强MRI动脉期多显示为高增强(14/21,66.7%),门脉期以等增强为主(11/21,52.4%),延迟期多显示为等增强(6/21,28.6 %)或高增强(12/21,57.1%);显示病灶增强均匀6个(6/21),不均匀15个(15/21).(3)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不同增强水平的病灶数与增强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7,P>0.05);超声造影门脉期及延迟期与增强MRI增强水平显示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67、31.500,P<0.05).肝门部胆管癌病灶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显示增强均匀性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9,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在超声造影及增强MRI动脉期表现无明显差异,而门脉期及延迟期的表现则不同,超声造影可作为增强MRI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有益补充,从而增加诊断医师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肝硬化基础上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的成像特征.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胆管细胞癌并肝硬化的患者12例(手术切除11例,穿刺1例),11例采用对比脉冲造影技术,1例采用连续脉冲反向谐波造影技术,机械指数<0.2,2.4 mL造影剂SonoVue团注.将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增强模式、术前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动脉相5例(41.7%)为不均匀高增强,3例(25.0%)为均匀高增强,4例(33.3%)为周边环状增强.超声造影3例(25.0%)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9例(75.0%)诊断为肝细胞癌.增强CT动脉期10例(83.3%)为不均匀强化,2例(16.7%)为环状强化.2例(16.7%)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10例(83.3%)诊断为肝细胞癌.结论 肝硬化基础上的多数肝内胆管细胞癌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的增强模式与肝细胞癌类似,影像学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