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端粒酶与肿瘤关系密切。近年来,相关的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端粒酶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端粒酶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以及端粒酶作为放疗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线索和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端粒 (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 ,由串联重复的DNA序列及其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结构。其长度和细胞寿命的控制相关。端粒酶 (telomerase)为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是一种能将端粒DNA加以延伸的酶。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的细胞中 ,端粒的长度都是通过端粒酶维持的。凡是端粒酶活性强的细胞其端粒的长度能维持一定平衡 ,因无端粒缩短的限制而使细胞具有永生性。反之测不到端粒酶活性的细胞多数于端粒长度递减到一定程度即不能再进入分裂周期 ,停止繁殖并趋向病态随之死亡。由于肿瘤细胞是无限增殖的细胞 ,不会…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端粒酶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 8例肾上腺皮质癌、2 0例肾上腺皮脂腺瘤、2 4例瘤旁组织以及 4例正常肾上腺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8例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 7例 ;瘤旁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 1例 ;2 0例肾上腺皮脂腺瘤及所有正常肾上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研究表明 ,肿瘤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反映了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望成为肾上腺皮质肿瘤良恶性诊断的一种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平  崔世高 《武警医学》2001,12(10):620-621
近几年来 ,端粒酶已成为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其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更为深入。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细胞线型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由串联排列重复DNA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Telomerebindingprotein)共同构成 ,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保护结构 ,能防止染色体发生降解、端端融合和重组。人的端粒DNA序列]?7例伴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 ,而在19例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仅有 12例检出端粒酶活性 ,其活性检出率为 6 3 15 % ,差异有非常显…  相似文献   

5.
端粒位于真核染色体的末端,由串联重复排列的TTAGGG序列组成,端粒酶为一核蛋白反转录酶,以其酶内部的RNA组分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目前研究资料表明,端粒及端粒酶参与细胞增殖,老化过程,端粒酶活化与肿瘤发生相关,预示端粒酶不仅可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同时端粒酶活性抑制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2014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与诊治方法。结果 8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肠梗阻、腹部包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恶性肿瘤30例,病理类型以腺癌、恶性间质瘤、淋巴瘤、印戒细胞癌为主;良性肿瘤50例,病理类型依次为良性间质瘤、错构瘤、腺瘤、血管瘤、脂肪瘤。原发性小肠肿瘤多发生于空肠,其次为十二指肠、回肠、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气囊辅助内镜对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胶囊内镜、腹部CT和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分别为97.5%、88.2%、68.8%、66.7%,P<0.01)。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气囊辅助内镜在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应用气囊辅助内镜、胶囊内镜、腹部CT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可明显提高小肠肿瘤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8.
龚建民  周传岱 《人民军医》1999,42(11):667-668
原发于舌根部肿瘤较少见。由于位置偏后、深在,视野受限,给检查及手术治疗均造成不少困难。我们近15年收治舌根部肿瘤46例,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24~67岁,平均45.5岁。病史4个月~20年。良性肿瘤29例,其中淋巴管瘤10例,血管瘤4例,涎腺混和瘤、唾液腺迷路症、先天性粘膜增生畸形各1例,粘液腺混和瘤、透明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各2例,甲状舌管囊肿、异位甲状腺各3例;恶性肿瘤17例,其中鳞癌11例,腺样囊性癌4例,横纹肌肉瘤2例。肿瘤体积约2cm×2cm×1cm~5cm×5cm×6cm。1.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气囊辅助内镜(BAE)在小肠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6例临床疑似小肠肿瘤并行BAE检查的患者,其中80例患者同时行腹部CT检查,22例患者同时行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24例患者同时行胶囊内镜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小肠肿瘤阳性检出率、特异性、敏感性、漏诊率、误诊率等方面的差异.部分患者行BAE镜下治疗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BAE对于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为92.9%,明显高于腹部CT(47.5%)和消化道钡剂造影(68.2%),但与胶囊内镜(9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E与胶囊内镜检查小肠肿瘤的敏感性均为100%,明显高于腹部CT(71.1%)和消化道钡剂造影(66.7%,P<0.01).BAE检查小肠肿瘤的特异性为100%,明显高于腹部CT(82.9%)、消化道钡剂造影(28.6%)及胶囊内镜(22.2%,P<0.01).BAE检查与胶囊内镜检查的漏诊率均为0,与腹部CT(28.9%)、消化道钡剂造影(33.3%)比较明显降低(P<0.01).本组病例中,BAE检查未发现误诊病例,腹部CT误诊率为17.1%,消化道钡剂造影误诊率为71.4%,胶囊内镜误诊率为77.8%,BAE误诊率较腹部CT、消化道钡剂造影、胶囊内镜明显降低(P<0.01).BAE可对部分小肠肿瘤患者进行镜下治疗.结论 BAE检查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对于部分小肠肿瘤的内镜下治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癌细胞株及胃癌组织端粒酶催化亚基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端普酶催化亚基蛋白质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恶性肿瘤细胞和胃癌组织检测,探讨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提供一种癌症检测的新方法。方法:制备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端粒酶提取液和总RNA,运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和hTRT RNA RT-PCR扩增法检测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hTRT TNA表达。结果:8株癌细胞和6例胃癌组织均有端粒酶活性和hTRT RNA表达;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良恶性胸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定量及TRAP-PCR银染定性法,对32例恶性胸水和29例良性胸水样本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并将结果与胸水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端粒酶定性和定量结果均显示癌性胸水样本中端粒酶活性水平显高于良性胸水样本(P<0.05)。端粒酶鉴别良恶性胸水的敏感性为71.8%(23/32),特异性为89.7%(3/29);细菌学检查的敏感性为68.8%(22/32),特异性为100%(0/29);两无显性差异(P<0.05)。在22例细胞学阳性胸水样本有19例端粒酶阳性,2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标本1例端粒酶阳性,10例细胞学阴性胸水样本有3例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检测和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为82.6%,若2联合应用,胸水诊断的敏感性可提至84.4%。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在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垂体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垂体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随着检查手段的进步,垂体瘤发病率逐年攀升.垂体瘤症状与一些常见疾病类似,漏诊现象较为常见,漏诊人群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其寿命和生活质量.尽早诊断与治疗垂体瘤对患者至关重要.垂体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等.本文对近年来的垂体瘤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概述,以期提高对垂体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 7例非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部 3例 ,胰体部 2例 ,胰尾部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例 ,胰体胃切除 脾切除 3例 ,局部切除1例。病理证实恶性 4例 ,良性 3例 ,其中 4例行免疫电镜检查。 7例全部一期治愈出院。 结论 体症、B超、CT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 ,将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结合起来判定良恶性 ,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临床69例疑难肿瘤病例,采用ABC法,使用10种抗体(Keratin,CEA,S-100,Vimentin,Lysozyme,a_1-AT,a_1-ACT,Myoglobin,Thyroglobulin,LCA等)做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阳性者64例(92.8%),阴性者5例(7.2%).并对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肺未分化癌等肿瘤病理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及组织发生来源进行了讨论;还探讨了免疫组化技术检查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致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影像及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28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行420例次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63例肾癌患者行96例次经肾动脉介入治疗(部分例次经腰动脉介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和肾癌患者的介入治疗之和占同期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的2.0%。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8例次脊髓损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恶性肿瘤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肾癌经肾动脉、腰动脉介入治疗,脊髓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2%、2.1%,1例次具有右膈动脉侧支供血的肝癌对右膈动脉行TACE术时出现脊髓损伤。同期的其他介入治疗(如腹腔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无脊髓损伤。血管造影仅1例次(1/8)显示脊髓根动脉及脊髓前动脉,造影即刻至数小时出现脊髓损伤症状。使用大剂量激素、血管扩张剂、脱水剂、神经营养剂等治疗,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脊髓功能在0.5~3.5个月左右基本恢复。结论: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可导致脊髓损伤发生,血管造影脊髓根动脉及脊髓前动脉显示率低,术前及术中应以多种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率,术后积极治疗、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脊髓功能可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7.
由于恶性肿瘤靠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根治效果,目前,常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的手段正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对放射性治疗药物的要求,对常用的肿瘤治疗放射性药物,包括一般化合物药物、放射性标记的胶体和颗粒,以及放射性导向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3年10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例气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本组鳞癌3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良性肿瘤3例;临床治愈9例,术后3d死亡1例。本组3例鳞癌患者分别于手术后3年和8个月复发死亡;3例腺癌,1例术后1年出现肺转移,另2例存活10个月。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多排CT增强三维成像对确定气管肿瘤范围有互补作用;(2)充分的术前呼吸道准备,是术中安全、术后顺利康复的保障;(3)手术者和麻醉医师密切配合,选择视野较宽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是麻醉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经病理证实的139例148个乳腺肿瘤病灶分析,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148个病灶中,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灶76个,恶性病灶72个。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在对恶性肿块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93.4%,准确率为89.9%,均优于单纯常规超声(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88-2%,准确率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