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影响,并探讨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n=8)、血府逐瘀汤组(n=8)。采用高脂喂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血府逐瘀汤对该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ADMA、NO浓度、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明显;血府逐瘀汤组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血府逐瘀汤组(P=0.00),而NO水平明显低于血府逐瘀汤组(P=0.00)。血府逐瘀汤组大鼠血清ADMA及NO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分别为0.24、0.16)。大鼠血清ADMA与NO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73,P=0.00)。结论血府逐瘀汤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ADMA浓度,血府逐瘀汤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ADMA有关,降低血清ADMA水平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朱金辉  万丽丽  郭澄 《中国药房》2011,(34):3198-3200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方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DMA)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Hypercarb,流动相为乙腈∶甲酸铵-甲酸缓冲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0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以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监测离子对分别是m/z203.1→172.1(SDMA)、m/z203.1→46.1(ADMA)和m/z272.2→171(右美沙芬)。结果:血浆中SDMA和ADMA的线性范围均为25~500ng·mL-1,定量下限均为25ng·mL-1。平均方法回收率均>97%,日内、日间RSD均<1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快捷,适用于生物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患者血清中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研究其对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就诊的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0例健康人作对照,测定其血清中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浓度,探讨其在诊断早期心力衰竭中的价值。结果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早期即有一氧化氮(NO)水平的降低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作为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能够减少一氧化氮(NO)——内皮舒张因子的合成,是血管疾病发生的早期标记,对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体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清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60例,年龄18~60岁,检测其清晨空腹透析前血清ADMA的水平,测算每周透析清除ADMA的总量,对比HD组(20例)、HDF组(20例)、CAPD组(20例)患者与健康对照者(20例)的血清ADMA水平,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脏及透析每周清除ADMA的总量。结果透析的各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HD组、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与HDF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每周尿量及ADMA经尿液的排泄量与透析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组尿量及ADMA排泄量与HD组、HD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HDF组、CAPD组每周透析清除ADMA的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CAPD清除ADMA的能力优于HD和HDF,HDF清除ADMA的能力优于HD。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体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清除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60例,年龄18~60岁,检测其清晨空腹透析前血清ADMA的水平,测算每周透析清除ADMA的总量,对比HD组(20例)、HDF组(20例)、CAPD组(20例)患者与健康对照者(20例)的血清ADMA水平,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脏及透析每周清除ADMA的总量.结果 透析的各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HD组、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与HDF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每周尿量及ADMA经尿液的排泄量与透析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组尿量及ADMA排泄量与HD组、HD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HDF组、CAPD组每周透析清除ADMA的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CAPD清除ADMA的能力优于HD和HDF,HDF清除ADMA的能力优于HD.  相似文献   

6.
邓华菲  熊燕  郭征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2):1357-1361
目的 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普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酰胆碱 (LPC)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LPC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及普伐他汀对LPC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直接记数法检测LPC诱导中性粒细胞系K5 6 2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 4细胞的粘附和普伐他汀对LPC所致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 用 1~ 10 μmol·L-1LPC孵育血管平滑肌细胞 2 4~ 4 8h后 ,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诱导细胞增殖 ,而用 0 3~ 1mmol·L-1普伐他汀预孵育平滑肌细胞 1h ,再与 3μmol·L-1LPC共孵育 2 4~ 4 8h ,明显地抑制LPC所诱导的细胞增殖 ;用 3μmol·L-1LPC孵育ECV30 4细胞 12h显著增加K5 6 2细胞与ECV30 4细胞的粘附 ,而将ECV30 4细胞用 1mmol·L-1普伐他汀预处理后 ,明显减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结论 普伐他汀可抑制LPC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娟  杨艳  王树人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687-368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脐静脉VSMCs,将培养的VSMCs分为0、50、100、200、500及1000 μmol/L Hcy,其中0 μmol/L Hcy组为对照组.当VSM-Cs细胞长满80%瓶底时,各组加入不同浓度的Hcy,继续培养细胞6h、12h、24h、36h、48h、72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当Hcy刺激VSMCs 12~48h时,VSMCs的细胞数逐渐增加,细胞的活力也持续增加(P<0.05);当Hcy的刺激时间达72h时,高浓度(1000 μmol/L Hcy)组的VSMCs活力的升高趋势有所减缓,细胞有损害表现.结论:高浓度Hcy可直接诱导VSMCs增殖;但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过高浓度的Hey对VSMCs表现出抑制和损害效应.  相似文献   

8.
硫酸多糖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存在于血管壁中膜 ,是决定血管活性和血管构型的重要因素。根据结构与功能的不同 ,VSMC分为收缩型和合成型两种表型 (phenotype)。收缩型 VSMC呈分化状态 ,不能增殖 ;合成型的 VSMC是去分化的细胞 ,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在各种刺激因素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下 ,VSMC可由分化状态转变为去分化状态 ,并从中膜迁移内膜 ,在内膜中大量增殖 ,使血管壁增厚 ,顺应性下降 ,管腔狭窄 ,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再狭窄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1 ] 。硫酸多糖是含硫酸基、多聚…  相似文献   

9.
银杏内酯对血管紧张Ⅱ依赖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恩会  季宁东等 《江苏医药》2001,27(10):747-748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Ⅱ(AngⅡ)对培养牛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银杏内酯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牛主动脉VSMC,以^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VSMC的DNA合成量及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构成比。结果 (AngⅡ)(0.1μmol/L)作用24h使用^3H-TdR掺入量比对照组增加34%;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细胞增殖指数由35.15%增至45.03%。与(AngⅡ)组相比,AngⅡ加银杏内酯B(G-B,0.1-10μmol/L)组、AngⅡ加G-B和银杏内酯A(G-A)的混合物(G-AB,0.1-10μmol/L)组的^3H-TdR掺入量减少;S期细胞构成比和细胞增殖指数减少。结论 AngⅡ对VSMC有促增殖作用,要被G-B和G-AB所拮抗。  相似文献   

10.
重组平颏海蛇磷脂酶A2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平颏海蛇磷脂酶A2(rPLA2)对离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MTS/PES法确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各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0.781±0.463);rPLA2100mg·L-1组(0.415±0.205);rPLA210mg·L-1(0.942±0.258);rPLA21mg·L-1组(1.005±0.350),,其中高剂量rPLA2100mg·L-1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率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rPLA210mg·L-1和rPLA21mg·L-1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测定的结果显示rPLA2100mg·L-1组可以使VSMC大部分处于G0/G1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重组平颏海蛇磷脂酶A2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法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模型;HE染色并光镜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MTT法分析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主动脉组织中脂质含量;酶法测定SOD、MDA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IL-1β、TNF-α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丹皮酚(75、150 mg.kg-1)治疗给药(ig,6 wk)能减轻模型动物主动脉内膜增厚及泡沫细胞数量;使主动脉组织中脂质、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并能显著抑制主动脉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强度;丹皮酚(100~300 mg.L-1)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结论丹皮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其降脂、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等协同作用结果,并可能通过抑制PCNA的表达而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  相似文献   

1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抑制内皮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应用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及~3H-亮氨酸参入的方法,观察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明显抑制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内皮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值作用.提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能是机体天然存在的内皮素拮抗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叶酸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致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方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周期,[3H]TdR参入测定VSMC的DNA合成。结果同型半胱氨酸以剂量依赖关系使VSMC周期中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多,增加VSMC的[3H]TdR参入。叶酸可明显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作用。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能诱导VSMC增殖,叶酸能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VSMC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凝血酶诱导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作用,探讨其引起VSMCs增殖与NF—κB途径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以0.01、0.1、0.2、0.5、1.0、2.0U/mL的凝血酶与培养的VSMCs共孵育24h和用0.5U/mL凝血酶与VSMCs分别孵育1、2、6、12、24、48h:采用WST-1代谢活性和^3H—TdR掺入率测定VSMCs细胞增殖率;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基础状态下和0.5U/mL凝血酶干预的VSMCs中NF—κB的细胞内定位及其核中NF—κB的蛋白含量;以已知的AngⅡ和PDGF对VSMCs的增殖作用为阳性对照,研究NF-κB途径与凝血酶诱导的VSMCs增殖关系,100μmol/LPDTC(NF—κB特异性阻断剂)预处理后检测凝血酶引起VSMCs的增殖率。结果:浓度为0.2~2.0U/mL的凝血酶对VSMCs分别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和P〈0.01);但浓度为0.5~2.0U/mL的凝血酶作用24h对VSMCs的促增殖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U/mL凝血酶促VSMCs的增殖呈双峰样改变.1h和24h分别达峰值。基础状态下VSMCs的NF-κB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凝血酶干预后VSMCs的NF—κB主要分布于细胞核。PDTC预处理明显抑制凝血酶促VSMCs增殖的作用(P〈0.01)。结论:浓度0.2~0.5U/mL范围内的凝血酶呈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培养SHR的VSMCs增殖:而且在时间上呈双峰样改变,提示凝血酶的促增殖作用存在延迟现象。凝血酶能够激活VSMCs的NF—κB,使其从细胞浆转位至细胞核。凝血酶引起VSMCs增殖与NF-κB途径有关联,NF—κB可能是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硝基乙酰青霉胺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亚硝基乙酰青霉胺300、500、800、1000μ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的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在500、800、1000μmol/L的亚硝基乙酰青霉胺作用下,VSMC的3H-TdR掺入量cpm分别为1096.33±85.60、852.00±57.80、693.00±49.60,均与对照组的1270.00±96.50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亚硝基乙酰青霉胺能够抑制人VSMC的增殖,可能有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曲古菌素A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A,TSA)体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BrdU参入法观察TSA对血清诱导的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方法观察TSA对VSMC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测定DNA片段和活化caspase-3表达的方法观察TSA诱导VSMC发生凋亡的作用。结果小剂量TSA抑制血清诱导的VSMC增殖而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大剂量TSA激活caspase-3并诱导VSMC发生凋亡。TSA干预可延缓血清诱导VSMC进入S期,此效应与抑制cyclinD1和cyclinA表达有关。结论TSA能抑制血清诱导的VSMC增殖,使VSMC停滞于静止期,大剂量条件下诱导VSMC凋亡。TSA有望成为治疗血管增殖性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表型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基础[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一组在蛋白质的氨基和糖的醛基之间非酶性糖基化反应终产物的总称[2].  相似文献   

18.
牛磺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牛磺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Kyoto大鼠(WKY)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牛磺酸(1.0mmolL-1)虽然抑制WKY的VSMC的增殖,对SHR的VSMC的生长却无影响,同时发现牛磺酸(10mmolL-1)也不能减低小牛血清所致的SHR的VSMC内肌醇磷脂量的异常增加.提示牛磺酸虽然可以通过抑制WKY的VSMC增殖进而在防治某些血管性病变中发挥作用,但是对于SHR这一遗传性高血压大鼠,牛磺酸既不能抑制VSMC的异常增殖也未能阻止肌醇磷脂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 3β ,5α ,6 β 胆甾烷三醇 (Triol)和2 5 羟胆固醇 (2 5OH)对VSMC增殖的影响 ,探讨氧化甾醇在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培养和鉴定新西兰白兔主动脉VSMC ;以含不同浓度的Triol和 2 5OH的培养液作用于VSMC为实验组 ,不含氧化甾醇或含胆固醇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VSMC增殖及其代谢活性以WST 1测定 ,细胞凋亡以光镜、透射电镜、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 (TUNEL)判断。结果 :在1× 10 - 9~ 1× 10 - 7mol·L- 1范围的Triol和 2 5OH对VSMC的WST 1代谢活性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 1× 10 - 6 mol·L- 1的氧化甾醇则使其代谢活性显著下降 (P <0 .0 1) ;≥ 2 0× 10 - 6 mol·L- 1的Triol和2 5OH诱导VSMC胞体皱缩变小、染色质在核周边浓集、核碎裂、空泡和凋亡小体形成等超微结构变化 ;TUNEL呈阳性反应。结论 :小剂量氧化甾醇无促进VSMC增殖而较大剂量氧化甾醇可诱导VSMC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