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整理中国知网近十年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的文献,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用穴规律。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的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选穴规律。结果:纳入的35篇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腧穴有天枢、足三里、关元、中脘、脾俞、肾俞、大肠俞、气海、三阴交、上巨虚等;穴位配伍方面,出现频率最多的腧穴配伍组合有足三里、天枢配伍,足三里、关元配伍,天枢、关元配伍,中脘、天枢配伍,关元、天枢、足三里配伍,足三里、脾俞配伍等。结论: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以天枢、足三里、关元、中脘、脾俞、肾俞、大肠俞等为主要穴位。  相似文献   

2.
胃俞膈俞乃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胃俞取穴于第十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是胃的俞穴,主要治疗胃痛、腹痛、胸肋痛、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病。膈俞取穴于第七与第八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是八会穴中的血会,主要治疗胃痛、腹痛、腹胀、胸肋痛、呕吐、呃逆等病。根据两穴同一条经络,而且功能相似的共同点,笔者在临床上以胃俞膈俞穴位为主的背穴上施行推拿手法治疗胸腹疾病多例,均收到明显效果,此法操作简单,收效快,特介绍如下: 一、刘××,男,26岁,工人,1984年7月15日就诊。自诉:因吃下生冷食物引起腹部痛,反复发作一个星期。服用胃舒平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查阅针灸治疗腹泻文献,探索其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以针灸、针刺、电针、灸法、穴位贴敷、腹泻、泄泻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上检索近11年来针灸治疗腹泻临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12篇,符合要求的文献50篇。经分析天枢、足三里应用频次最高,配穴以大肠的募穴天枢与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所组成的俞募配穴,胃经合穴足三里与大肠募穴天枢所组成的合募配穴,大肠的募穴天枢,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胃经的合穴足三里所组成的合募俞配穴最为常见,治疗方法以温针灸、灸法、电针疗法最为常见。结论:温针灸和灸法是治疗腹泻的常用和有效方法;俞募配穴、合募配穴、合募俞配穴为治疗腹泻的常见配穴方法;天枢、足三里是治疗腹泻出现频次最高的穴位,可作为针灸治疗腹泻基础方,并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铺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32例)、单纯针刺组(31例).铺灸组采用腹部中脘到关元与背部肝俞到大肠俞为铺灸部位;针刺组穴取:天枢、气海、脾俞、胃俞、大肠俞、上巨虚、中脘、关元、肝俞,行平补平泻手法.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铺灸与单纯针刺对D - IBS患者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两组比较P>0.05,从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情况和安全无创伤方面观察,铺灸组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纯针刺组.结论:铺灸能更加有效安全的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74-1976
目的:为观察和验证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大便症状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CT方法将40例功能性腹泻的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采用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对照组16例,用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结果:俞募配穴组在治疗4周、8周后随访时对周排便次数的改善、在8周后随访时对大便性状的改善均优于洛哌丁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情况总体疗效差别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募穴在改善功能性腹泻患者大便情况方面疗效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其临床疗效并未明显优于盐酸洛哌丁胺胶囊。  相似文献   

6.
按摩治疗急慢性腹泻,临床上时有报道。近年来,笔者以按摩方法,治疗数例急性腹泻病人,竟获殊效。一、一般资料: 10例急性腹泻的患者,男性患者6名,女性患者4名,除一名63岁男性患者外,均是20~40岁青壮年,治疗前,未接受过药物和其它治疗法,采用按摩治疗,一次手法3例,二次手法4例,三次手法3例,尽获痊愈。二、治疗方法: 1.部位:背部,腹部及小腿外侧的阳明胃经。2.取穴:脾俞、胃俞,三焦俞、膀胱俞、大肠俞、肾俞、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天枢等。3.手法:推、按、摩、转皮、啄、拍、揉。4.步骤:根据病在腹先治其背,阴病治阳的理论,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推、摩、转皮、啄拍法,从督脉的大椎穴至长强  相似文献   

7.
谢玉华 《四川中医》2012,(8):148-149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穴取脐周4穴、天枢、关元、中脘、梁丘、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2组治疗3日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治疗婴幼儿腹泻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任媛媛 《陕西中医》2011,32(10):1370-1371
目的:观察以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取穴:脾俞、胃俞、胃管下俞、大肠俞、小肠俞、三焦俞等。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背俞穴为主埋线是治疗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敏化穴位和非敏化穴位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肠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敏化穴组、电针非敏化穴组,各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加番泻叶灌服法建立D-IBS模型,通过观察D-IBS大鼠体表伊文思兰(EB)渗出点与穴位的相关性来确定敏化穴位。电针敏化穴组、电针非敏化穴组分别选取敏化穴"大肠俞"和非敏化穴"心俞"进行电针治疗,分别观察造模前后及治疗4、7d各组大鼠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BSS)、稀便率、腹泻指数的变化。结果:D-IBS大鼠体表EB渗出点与双侧"大肠俞"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双侧"大肠俞"穴是D-IBS疾病状态下的敏化穴。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BSS评分、稀便率以及腹泻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在治疗7d后,电针敏化穴能有效降低D-IBS大鼠BSS评分、稀便率以及腹泻指数(P0.05)。电针非敏化穴对D-IBS大鼠BSS评分、稀便率以及腹泻指数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能有效改善D-IBS大鼠肠运动功能紊乱,其疗效优于非敏化穴"心俞",为电针治疗D-IBS提供了选穴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治疗方法: 穴位: 呕吐:取鸠尾穴。腹泻:取足三里、大横、大巨、腹结、大肠俞穴。腹痛:取足三里、中脘、梁门穴。手法:一般是针刺与温灸配合应用。如系上腹部剧烈疼痛,针刺足三里,用强刺激手法,至腹痛开始缓解时给予留针十五至二十分钟。如系呕吐剧烈及腹泻频繁时,先用温灸治疗,前者取穴鸠尾,后者取穴  相似文献   

11.
俞募穴推拿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俞募穴推拿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俞募穴推拿治疗,常规给予口服补液盐;对照组40例采用蒙脱石散治疗,配合口服补液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腹泻起效时间及停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俞募穴推拿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明显缩短疗程,具有...  相似文献   

12.
肺俞、膈俞点刺加拨火罐治疗腹型瘾疹56例临床观察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冯永喜主题词瘾疹/针灸疗法,拔罐疗法,肺俞穴,膈俞穴瘾疹即现代医学荨麻疹,其临床特点是皮肤突然出现风团,伴有奇痒,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痕迹、兼有腹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腹泻...  相似文献   

13.
外科领域的针灸外科领域的疾病,针灸治疗可取意外之疗效。①呕逆:取中院、足三里,轻者大多可愈,重者加用脾俞、胃俞、巨阙、膈俞等强反应点。②术后排便障碍:取足三里、关元。天枢等穴,伴呕吐者加内关;便秘与腹泻交替者,取天枢、足三里、中脘、脾俞、大肠俞。③术...  相似文献   

14.
富延萍  舒晓鹏 《陕西中医》2001,22(3):177-178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方法:采用针灸足三里、上巨虚、天枢、 中脘、大肠俞等穴,并与推拿中脘、气海、脾俞、大肠俞等相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腹 泻32例,结果:治愈率71.8%。提示本法有调整肠胃功能,改善肠道内环境,增 强肌体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5.
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点灸与常规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灸组(30例)采用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法,针刺组(2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治疗15次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针刺组的75.0%(P<0.05).结论:点灸治疗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从脑肠相关论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脑肠相关针刺组(治疗组)和常规辨证取穴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运用孙思邈"十三鬼穴"加天枢、大肠俞等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选取足三里、天枢、大肠俞、肝俞、脾俞等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星期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SF-36量表各个维度得分基本一致;两组治疗后得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SF-36量表评分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肠相关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中脘、关元、足三里等。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5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针刺背俞穴治疗老年性便秘45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取肺俞、脾俞、肝俞等穴,对照组42例以中成药麻子仁丸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提示:针刺背俞穴肺俞、脾俞、大肠俞等穴对老年性便秘具有益气养阴、润肠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各类型结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脏功能紊乱疾病,中医属腹泻腹痛范畴。笔者采用经穴埋线疗法,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治疗方法1.1 选穴 主穴选天枢(双),上脘透中院。体弱慢性消化不良者配足三里、脾俞透胃俞(双);后重,脓血粘液便者配大肠俞(双);疼痛者配内关、三阴交。1.2 操作 仰或俯卧位,按无菌操作将穴位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20.
小儿泄泻     
俞××,男,6个月。于1972年12月19日住院。家人代诉:患儿腹泻已十三天,近日腹泻加重。住院检查:神疲,皮肤弹力差,前囟凹陷,口唇干燥,营养差。血检:红血球321万/立方毫米,血色素60克%,白血球3200/立方毫米,中性38%,淋巴62%。诊断:①单纯性消化不良并脱水;②营养不良Ⅰ~Ⅱ。前后用过乳酶生,氯、新霉素,抗菌素,补液,葛根芩连汤加味等中西药物治疗,仍泻下无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