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两种细胞系用于建立体外脂肪肝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油酸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正常肝细胞株L02建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通过检验复方蛋氨酸胆碱的防治作用,寻找简便、稳定的体外药物筛选模型。方法设正常组、HepG2模型组、HepG2不同浓度给药组、L02模型组、L02不同浓度给药组、用油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复方蛋氨酸胆碱干预,以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状况,并检测细胞上清中的ALT、AST、γ-GT水平。结果油酸刺激HepG2、L02肝细胞24 h,细胞内典型脂肪滴形成。复方蛋氨酸胆碱2次给药,药物难以使HepG2细胞内脂滴减少,L02细胞在加油酸48 h后油红O染色证明细胞内脂滴可减少,脂滴表达的红色IOD值,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细胞上清液中ALT、AST、γ-GT,复方蛋氨酸胆碱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证实其对肝细胞损伤较小。结论L02比HepG2更适合作为体外的筛药细胞模型,油酸刺激L02细胞形成脂肪变,药物提前24 h干预,24 h后再给药1次,这种造模和给药方案可作为一种可行的脂肪肝细胞筛药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新型的脂肪变性HepG2细胞模型的方法,并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程度进行评价。方法予25%的胎牛血清和0.1%的医用脂肪乳DMEM培养基初步诱导12 h后,进一步予油酸和棕榈酸组成的0.1 mmol/L游离脂肪酸( FFA) DMEM培养基再次诱导12 h,建立脂肪变性HepG2细胞模型,并以无血清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比较。诱导成功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沉积状况,并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细胞上清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和细胞内三酰甘油( TG)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 ROS)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磷钼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综合评测脂肪变性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橘红色脂滴大量形成,且TG和ROS含量明显增高(P<0.01),而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AT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采用25%胎牛血清、0.1%中/长链脂肪乳和0.1 mmol/L FFA分阶段诱导HepG2细胞,可以成功在体外建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该模型会引起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发病机制存在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脂对肝癌细胞E2F1、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将HepG2肝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用不含游离脂肪酸(FFA)培养基和含1 mmol/L FFA(油酸:棕榈酸=2:1)培养基培养;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来比较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fenofibrate,FF)对脂肪变性肝细胞甘油三酯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油酸(OA)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脂肪变性为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FF(0、5、10、50μmol/L)干预HepG2细胞24h,油红O染色观察HepG2细胞内脂滴,甘油-3-磷酸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OA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细胞内TG含量明显增加,同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FF能明显减轻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降低细胞内TG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非诺贝特抑制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其可能与提高HepG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油酸和棕榈酸处理HepG2细胞构建脂肪肝细胞模型,观察黄连碱(COP)对脂肪肝细胞中脂质蓄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00 μmol/L油酸和50 μmol/L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形成细胞内脂质蓄积,构建脂肪肝细胞模型;通过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连碱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设置4组细胞模型:对照组、脂肪肝细胞模型组(FFA组)、COP+HepG2组以及COP+FFA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组细胞的自噬基因LC3Ⅰ/Ⅱ、ATG5及胆固醇外流介导因子ABCA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对照组、FFA组和COP+FFA组3组细胞的脂滴变化。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HepG2细胞经过油酸和棕榈酸共同处理后的FFA组细胞内脂质明显增多;而COP+FFA组中细胞的脂滴明显减少。CCK8结果显示0~25 μmol/L的黄连碱对HepG2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Western blotting与RT-PCR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FFA组细胞自噬以及胆固醇外流ABCA1水平明显降低,而COP+HepG2组自噬基因LC3Ⅰ/Ⅱ和ATG5以及ABCA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相对于FFA组,COP+FFA组细胞中脂质蓄积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且自噬与胆固醇外流障碍也被改善。结论黄连碱可通过促进HepG2细胞自噬及胆固醇外流,减少油酸与棕榈酸诱导形成的脂肪肝细胞中的脂质蓄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提供可靠的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模型。方法 采用Seglen两步灌流法及其改良方法分离获取小鼠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给予不同浓度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混合物(油酸∶棕榈酸=2∶1)诱导24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内脂滴沉积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内出现红色脂滴沉积,且与加入的FFA混合物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肝细胞内T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加入的FFA浓度升高而增加,提示肝细胞内脂质沉积随着加入的FFA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 成功构建了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模型,为NAFLD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构建哺乳动物STE20相关激酶(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1,MST1)过表达慢病毒,探讨MST1对棕榈酸孵育的HepG2细胞内脂滴生成的影响。方法构建MST1过表达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获取慢病毒颗粒并检测其滴度。利用250μM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将MST1过表达慢病毒(LV-MST1)和对照慢病毒(LV-control)分别感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感染细胞中MST1的表达水平;利用油红O染色观察与检测细胞中脂滴的生成情况;利用细胞甘油三酯酶法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成功获得MST1过表达慢病毒,其滴度达1×10~6TU/μL以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ST1过表达的HepG2细胞中MST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脂滴生成和甘油三酯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成功构建MST1过表达慢病毒,MST1过表达明显抑制棕榈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脂滴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芩苷(Baicalin,BA)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HepG2细胞脂肪沉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选用0.75mmol/L的FFA体外诱导HepG2细胞24h,建立体外脂肪沉积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利用油红O染色及GPO-PAP酶法检测各组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的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肝清脂片药物血清对混合脂肪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HepG2细胞模型内质网应激(ER stress)的影响及其 可能机制。方法油酸和棕榈酸以2∶1比例混合制备成1 mmol/L游离脂肪酸(FFA)混合液,诱导HepG2细胞24 h发生脂肪变 性,建立NAFLD体外模型,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FFA组、护肝清脂片低剂量组(HG-L)、护肝清脂片中剂量组(HGM) 、护肝清脂片高剂量组(HG-H)及非诺贝特阳性对照组(FF),在加入1 mmol/L FFA前分别加入各组对应的药物血清作用 24 h,CON组及FFA组则加入大鼠空白血清作为对照。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分布;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 量及培养上清液谷草转氨酶(AST/GOT)、谷丙转氨酶(ALT/GPT)的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质网形态结构的改变;Western blot、qRT-PCR技术检测ERS相关信号分子GRP78、PERK、p-PERK、ATF6、ATF4、XBP-1、CASPASE-12、CHOP、PKC-δ、p-PKC-δ 蛋白及(或)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 瞬时转染技术沉默PKC-δ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后观察GRP78、PERK、p-PERK、 CASPASE-12和CHO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FF组HepG2细胞油红染色可见红色脂滴密布细胞质,TG、AST、 ALT含量升高(P<0.001);与FF组相比,HG-L、HG-M、HG-H及FF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TG、AST、ALT含量,减少细胞内脂滴堆 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够在蛋白及mRNA水平上有效地下调ERS相关信号分子GRP78、p-PERK、ATF6、ATF4、 CHOP、CASPASE-12、XBP-1、PKC-δ、p-PKC-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 mmol/L FFA共同作用下,PKC-δ siRNA转染组GRP78、p-PERK、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然而,与 PKC-δ siRNA +FFA组相比,PKC-δ siRNA+HG-H组GRP78 和P-PERK表达下调更显著(P<0.001,0.01),CHOP和CASPASE- 12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肝清脂片药物血清可以有效地防治混合脂肪酸诱导的NAFLD细胞模型脂肪变性,改善 HepG2功能状态,有效地缓解1 mmol/L游离脂肪酸所致的内质网应激,其作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与下调PKC-δ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油酸诱导培养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林辉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698-700
目的 以人正常肝细胞株L-02 为实验材料,采用油酸诱导建立培养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方法 将人肝细胞株L-02进行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油酸,采用MTT法确定油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的最佳浓度,以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状况,并检测细胞内TG的含量及上清中的ALT、AST的水平.结果 用含20μg/ml油酸的1640培养基培养L-02肝细胞72h,光镜及电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典型的脂滴形成,肝细胞内TG含量显著升高; ALT及AST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油酸诱导培养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epG2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了解利拉鲁肽是否可改善HepG2细胞内脂代谢状态,并对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软脂酸钠诱导建立HepG2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并给予利拉鲁肽干预?油红O染色确定HepG2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Western blot检测HepG2 中脂质合成和分解关键酶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及HepG2 中PI3K信号通路活化情况?采用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HepG2 细胞,观察PI3K信号通路在软脂酸钠诱导建立HepG2肝细胞脂肪变性中的作用?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建立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软脂酸钠诱导可显著升高HepG2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蛋白水平,降低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的蛋白水平(P < 0.01),并上调HepG2中PI3K信号通路活化水平;与软脂酸钠组相比,利拉鲁肽干预可显著降低HepG2中SREBP1c?FAS 的蛋白水平,升高ATGL的蛋白水平,并抑制HepG2中PI3K信号通路活化水平;阻断HepG2中的PI3K信号通路后,软脂酸钠诱导HepG2脂肪变性的能力显著降低(P < 0.01)?结论:利拉鲁肽可通过调节HepG2中的PI3K信号通路,进而改善HepG2细胞的脂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 (FFA)是否会对大鼠肝细胞瘦素 (leptin)受体的基因、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肝细胞 ,分别与软脂酸 (0 .2 5mmol/L)或油酸 (0 .12 5mmol/L)孵育 12、2 4和 36h ,提取蛋白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瘦素受体的蛋白水平。用RT PCR检测肝细胞内瘦素受体RNA含量的变化。应用免疫沉淀法检测瘦素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 结果 :软脂酸和油酸孵育后大鼠肝细胞瘦素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孵育 12和 2 4h后无显著变化 ,在孵育 36h后显著下调 (P <0 .0 5 ) ;瘦素受体的RNA水平在孵育 12h后无显著变化 ,孵育 2 4和 36h后显著下调 (P <0 .0 5 ) ;瘦素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在孵育 12h后无显著变化 ,孵育 2 4和 36h后显著下调 (P <0 .0 5 )。 结论 :FFA可对大鼠肝细胞瘦素受体的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程度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FFA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Sigma-1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体外模型,并按0、2、4、8、12 h时相点收获细胞,利用尼罗红(nile red)染色检测细胞脂肪变程度,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igma-1受体(Sigma-1 recep-tor,Sigma-1R)及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ing protein,GRP78)的表达,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细胞脂肪变过程中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HepG2细胞经脂肪酸诱导后发生了脂肪变,脂肪变程度随时间点的延长而加重,细胞的平均脂变面积在12 h组(435.14±39.87)较0 h组明显升高(P<0.01);8、12 h组GRP78 mRNA的相对表达量[(2.35±0.51),(8.71±1.20)]较0 h组明显升高(P<0.05),而Sigma-1R mRNA相对表达量在2 h组(0.19±0.02)即开始出现明显下降(P<0.05);在蛋白水平上,GRP78的表达在8、12 h组[(25.59±0.51),(28.43±1.20)]较0 h组明显上调,Sigma-1R在8、12 h组[(15.92±0.42),(10.73±0.63)]较0 h组明显下调(P<0.05);MTT检测提示细胞在脂肪变过程中细胞活性逐渐下降,12 h组细胞活性[(59.86±4.47)%]相对0 h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Sigma-1R的低表达可能诱发了NAFLD过程中的内质网应激,进而导致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围脂滴蛋白2(perilipinin-2,PLIN2)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改善脂肪变性HepG2细胞脂滴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0.2 mmol/L棕榈酸处理HepG2细胞24 h,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使用0、10、20、40、80 μmol/L RSV及转染PLIN2 siRNA或PKI过表达质粒后,再用40 μmol/L RSV干预24 h,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形成情况,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以及细胞外游离甘油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LIN2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PLIN2 mRNA表达.结果 RSV可以降低脂肪变性HepG2细胞脂滴蓄积程度,促进脂滴的脂解.RSV可以通过促进磷酸化增强PKA的活性,并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PLIN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抑制PKA活性或下调PLIN2表达后,RSV促进脂肪变性HepG2细胞脂解的作用显著减弱(P<0.05).结论 RSV通过激活PKA-PLIN2通路促进HepG2细胞脂滴脂解过程,从而可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HepG2细胞模型内质网应激(ERS)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2020年7—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系统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分别用0(空白对照)、10、20、40、80 mmol/L的二甲双胍处理HepG2细胞24 h,评估二甲双胍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HepG细胞分为对照组(BSA组)、模型组(FFA组)、二甲双胍低浓度组(Met L组)、二甲双胍高浓度组(Met H组)4组,FFA、Met L、Met H组利用FFA处理HepG2细胞24 h建造NAFLD细胞模型,Met L、Met H组分别加入1 mmol/L和10 mmol/L二甲双胍干预其过程。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HepG2细胞ERS相关蛋白磷酸化PERK(p-PERK)、ATF4及自噬相关蛋白p62、LC3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ATF4 mRNA表达。结果二甲双胍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HepG2细胞活力(F/P=1 759.000/0.000)。与BSA组比较,FFA组内p-PERK、p62、ATF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增高(t/P=3.273/0.029、16.190/0.000、47.290/0.000、13.730/0.000),LC3Ⅱ/Ⅰ比值下降(t/P=17.980/0.000);与FFA组比较,Met L组和Met H组p-PERK、p62、ATF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F/P=70.310/0.000、106.700/0.000、995.600/0.000、66.960/0.000),LC3Ⅱ/Ⅰ比值升高(F/P=166.400/0.000),且与Met L组比较,Met H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但p6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FFA诱导的NAFLD细胞模型ERS水平并提高细胞自噬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凯  徐树莹  徐斌  陈德喜  李宁 《北京医学》2011,33(12):947-949,944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中早期自噬的发生及作用.方法 用含浓度为400μmol/L油酸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肝癌HepG2细胞,制作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向肝癌HepG2细胞转染GFP-LC3质粒,通过观察LC3Ⅱ绿色荧光斑点确定自噬的发生.采用PI3k抑制剂LY294002抑制自噬.Calcein A...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甘油通道蛋白(aquaglyceroporins)AQP3、AQP7、AQP9基因在油酸钠诱导的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常规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为对照,采用油酸钠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建立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利用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检测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并分别于0、12、24、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水甘油通道蛋白AQP3、AQP7、AQP9基因的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观察及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显示HepG2细胞在油酸钠处理12 h后即开始出现脂肪变性,随着刺激时间延长,脂肪变性程度逐渐加重,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在48 h组(79.76±0.75)较0 h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中,AQP3mRNA水平12 h时表达开始减低,48 h时(0.39±0.08)表达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7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QP9 mRNA表达水平自12 h(1.59±0.11)即开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中,AQP3蛋白水平12 h时表达开始减低,24、48 h组[(0.016±0.002),(0.012±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7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9蛋白水平12 h表达开始增高,24、48 h[(0.050±0.002)、(0.079±0.00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中水甘油通道蛋白AQP3表达下调、AQP9表达上调、AQP7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不同亚型的水甘油通道蛋白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了肝细胞非酒精性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四跨膜蛋白8(TSPAN8)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C57BL/6J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D,n=15)和高脂饲料组(HFD,n=15)。Western blot检测1、3、6月末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TSPAN8的表达水平。HepG2细胞分成6组:完全培养基培养,无其他处理的命名为对照组(CON);游离脂肪酸(FFA)处理以构建NAFLD细胞模型的命名为FFA组;TSPAN8过表达细胞命名为PCDNA-TSPAN8组,其对照为PCDNA3.1 组;FFA处理后的PCDNA-TSPAN8命名为PCDNA-TSPAN8+FFA组,其对照为PCDNA3.1+FFA组;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ON组和FFA组细胞中TSPAN8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法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PCDNA-TSPAN8+FFA和PCDNA3.1+FFA组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qRT-PCR检测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与同喂养时间ND组相比,HFD喂养3、6月的小鼠肝组织中TSPAN8的表达下降(P<0.05)。qRT-PCR与Western blot显示,与CON组比较,TSPAN8在FFA组中的表达下降(P<0.01)。与PCDNA3.1+FFA组相比,PCDNA-TSPAN8+FFA组中细胞内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P<0.001)。qRT-PCR示,与PCDNA3.1组比较,脂肪酸转运蛋白 5(FATP5)在PCDNA-TSPAN8组中表达降低(P<0.01),与CON组相比,FATP5在FFA组表达上调(P<0.001)。结论 TSPAN8参与NAFLD的脂质代谢,细胞过表达TSPAN8可能通过降低FATP5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内脂质的沉积,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