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喉部显微外科手术应用气管内全身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应用GOF麻醉结合静注琥珀胆碱的麻醉方法施行喉部显微外科手术230例的经验,并对此法优缺点以及存在问题,重点是手术后肌痛和术中心失常作适当讨论。  相似文献   

2.
支撑喉镜下小儿喉乳头状瘤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喉乳头状瘤是小儿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需手术治疗。由于术前长期缺氧致心肺功能减弱及手术与麻醉占用同一呼吸道等特点,使得手术风险大,对麻醉的要求高。麻醉处理的要点有:建立有效气道,确保呼吸通畅;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减轻应激反应;术毕呼吸通畅,苏醒快。既往多合用羟丁酸钠和/或肌松药为主,各有优缺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类手术的麻醉处理。  相似文献   

3.
肥胖患者维库溴铵净体重给药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生理改变及并发相关疾病,同样也给手术和麻醉带来相应的困难.尤其在全身麻醉下肥胖患者更多的涉及呼吸、药物代谢等问题.目前术后残余肌松的发生率还相当高,术后残余肌松足引起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术中监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e HW  Sha C  Yuan QG  Jiang HZ  Yang YM  Wang DM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92-1096
目的 探索应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在脊柱脊髓手术中进行神经监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间在我科接受脊柱脊髓手术共37例患者,术中分别使用常规方法和依托咪酯+芬太尼技术进行麻醉,应用双频指数(BIS)和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麻醉深度与肌松状态,使用TMS-MEP进行术中监测.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和麻醉深度对TMS-MEP的影响,并分析TMS-MEP监测操作的可行性及其对手术操作的影响.结果 以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的11例患者无法记录到TMS-MEP;使用依托咪酯+芬太尼技术麻醉的26例患者,MEP均记录良好.与麻醉前相比,术中的MEP波形一般都能够保持,但其波幅显著下降、潜伏期亦明显延长(P<0.05).随着麻醉和肌松的加深,MEP的波幅会进一步降低,而潜伏期的变化相对较小.在麻醉相对平稳的情况下,MEP波幅能保持相当的平稳.MEP操作对手术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成功记录MEP的患者中有6例(23%)因为术中MEP波幅下降超过50%而向术者发出报警,其中仅1例患者术后肌力较术前下降.结论 应用TMS-MEP进行脊柱脊髓手术的术中监测是一项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技术,依托咪酯+芬太尼麻醉技术适用于使用TMS-MEP进行术中监测的手术,BIS、TOF等麻醉、肌松监测指标的应用有助于维持术中麻醉的平稳和对TMS-MEP监测结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支撑喉镜检查手术时间短、对肌松程度要求高,麻醉医师在其全身麻醉过程中更倾向于应用琥珀胆碱维持肌松.但琥珀胆碱可引起血清K+升高、肌颤及导致术后肌肉痛等不良反应,并非理想的肌松药.本研究拟比较罗库溴铵与琥珀胆碱在此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种类和使用方法的进展,颈椎手术范围和种类日益增多,对麻醉技术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无痛、无意识和肌松等基本要求.麻醉医帅已参与到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全程中.现将近年来颈椎手术麻醉经验教训及颈椎于术麻醉方而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方法的止痛效果,探讨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最佳麻醉方法。方法:74例行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的患者,在低剂量间断氯胺酮复合麻醉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局部麻醉方法。其中23例患者行常规局部浸润麻醉,18例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33例行胸大肌下局部肿胀麻醉。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因止痛不完善而导致手术终止的情况发生,但是麻醉效果和病人反应各有不同。结论:从安全性和止痛效果来看,低剂量间断氯胺酮复合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与低剂量间断氯胺酮复合麻醉 胸大肌下局部肿胀麻醉都可以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特别是后者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和胸大肌的损伤,对于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是最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手术麻醉中保留病人自主呼吸和使用肌松剂控制呼吸两种情况下病人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手术60例,分成A、B两组,A组病人术中不用肌松剂,保留病人自主呼吸。B组病人术中应用肌松剂,机控呼吸并适当过度通气,分别于切皮、手术进行1h、2h、术毕四个时刻点采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刻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四个时刻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氧分压、PH无统计学差异。手术进行2h及术毕A组病人PaCO2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颅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肌松剂控制呼吸较自主呼吸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六水平肌间沟臂神经丛联合锁骨上神经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86例,ASAⅠ~Ⅱ级,采用颈六水平肌间沟臂神经丛联合锁骨上神经丛阻滞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186例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24h访视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六水平肌间沟臂神经丛联合锁骨上神经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已经在外科领域广泛开展。与开腹手术麻醉管理相比, 微创手术麻醉管理要求更高。腹腔镜手术常采用CO2气腹, 进而导致腹内压(IAP)升高, 并引起特定的病理生理效应。因此, 如何进行合理的肌松管理, 减少气腹引起的不良反应, 是该类患者麻醉管理的关键。本文就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造成的病理生理影响、术中肌松程度管理、肌松监测以及术后肌松拮抗剂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麻醉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性。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男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腰方肌阻滞组20例和B组传统局部浸润麻醉组20例,分别进行相应方式麻醉,A组麻醉由麻醉师在超声引导下完成,B组麻醉由手术医师完成,待麻醉发挥效应后开始进行手术,术中记录麻醉操作所用时间,麻醉完成至手术开始平均等待时间,单纯手术时间,总手术时间(包括入麻醉操作时间、麻醉后等待时间以及单纯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开始作切口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束时VAS评分,术中最大疼痛评分,术后6 h疼痛评分。 结果A组患者麻醉操作平均时间为7.1 min,麻醉完成至手术开始平均等待时间23.8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62.8 min。手术开始作切口时VAS评分平均为2.3分,结束时VAS评分平均为0.8分;术中最大疼痛值平均为2.8分,术后6 h疼痛评分平均为1.5分。B组患者麻醉操作平均时间1.8 min,麻醉完成后至开始手术等待时间平均0.4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37.9 min;手术开始作切口时VAS评分平均约0.2分,结束时VAS评分平均约0.1分。术中最大疼痛评分平均约1.3分,术后6 h疼痛评分平均为4.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单纯手术时间平均为32.8 min,B组患者单纯手术时间平均为35.8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传统局部浸润麻醉等待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中需要随时追加麻醉药物,且与手术医师的麻醉技巧和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有关。腰方肌阻滞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局部浸润麻醉,但术中镇痛效果稍差于局部浸润麻醉,且麻醉医师需要一定学习曲线,所以具体选择何种麻醉方式应根据各自所在医疗单位的技术水平和手术医师的熟练程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应用于3-8岁患儿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功能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80例3-8岁进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组(A组,n=40)和氯胺酮复合泊酚辅助臂丛(肌间沟)麻醉组(B组,n=40),观察麻醉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麻醉前及B组麻醉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显著增高(P<0.05);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B组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性,与A组相比,B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的适宜吸痰时机,提高吸痰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 PRST计分系统将822例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分为Ⅰ组(麻醉适当偏深)277例、Ⅱ组(麻醉适当偏浅)263例和Ⅲ组(麻醉过浅)282例.应用麻醉信息采集系统记录三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患者在手术间,麻醉机机械通气供氧)和高浓度吸氧及肺过度通气后吸痰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值.结果 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痰过程中3项指标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苏期患者麻醉适当偏浅时吸痰,SpO2稳定,增强了患者术后复苏期的安全性.PRST计分系统可用于复苏期患者的吸痰时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利多卡因20 ml加0.5%布匹卡因5ml配制成120ml局部麻醉液,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为568例受术者行隆乳手术,根据胸部神经、肌肉的解剖特点,行合理的分布药量和准确有效的注射.结果568例隆乳术者,局部浸润麻醉方法均有效,且麻醉效果良好,无一例受术者因分离腔穴时产生疼痛而影响手术操作或停止手术.结论局部麻醉效果理想可靠,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任何术式的隆乳术.而在分离腔穴时产生的疼痛主要是因注射层次不当和药量分布不均所致,与麻醉方法无关;其麻醉效果与假体置入层次或乳腺胸大肌是否发达无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用于腹膜透析导管置管术时患者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为腹膜透析置管术寻找一种安全、并发症少,且能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40例,将患者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效果、腹直肌紧张程度、麻醉维持时间、并发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麻醉诱导时间短,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术中腹直肌较松弛,手术视野好、操作方便。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局部浸润麻醉组术中患者疼痛较明显,需频繁加用局麻药。术中腹直肌较紧张,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短。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应用于腹膜透析导管置管术,麻醉诱导时间短、术中麻醉效果好、腹直肌松弛好,操作方便,术后镇痛效果好。能克服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缺点,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少,且能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麻醉期管理。方法142例冠心病患者行LC术,选择依托咪酯、芬太尼静脉全麻,根据对血压、心率、心电监测结果,给予硝酸甘油、艾司诺尔等处理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135例患者停药后5m in清醒,呼吸功能和肌张力恢复,7例患者10m in清醒,恢复呼吸功能和肌张力,142例患者围麻醉期心血管系统平稳,无一例发生心衰,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和麻醉意外等并发症。术毕恢复良好。结论以芬太尼、依托咪酯麻醉药物为主,术中适当降低CO2气腹压力,充分供氧,酌情使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对保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LC对患者的创伤及刺激均较小,手术时间也较短,维持一定深度的麻醉即可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喉返神经诱发肌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三组:甲组患者30例,予0.3 mg/kg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后术中不再追加肌松药;乙组患者30例,予0.3 mg/kg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追加肌松药维库溴铵0.3 mg/kg;丙组患者38例,予0.6 mg/kg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追加肌松药维库溴铵0.3 mg/kg。监测三组患者术中喉返神经肌电位。结果三组患者在诱导5 min后(T2)、插管时(T3)、追加肌松药后5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较麻醉诱导前(T1)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甲状腺分离前、后喉返神经肌电位比较及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喉返神经肌电位检测均100%成功,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无一例因麻醉操作或是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甲组患者中术中肢动率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患者(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全麻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术中追加肌松药,对其喉返神经肌电位检测无影响,且可有效降低术中肢动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肌松药及经支气管镜控制呼吸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儿呼吸道异物发生突然,病情紧急,大部分需要硬质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由于对喉头、气管的刺激很大,术中憋气、气道痉挛时有发生,且手术中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需共用气道,增加了麻醉困难,为此我们对术中应用短效肌松药琥珀胆碱、丙泊酚、芬太尼与丙泊酚、芬太尼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以探讨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理的婴儿(体重<10kg)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30例婴儿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以肌松药琥珀胆碱与吸入麻醉药异氟醚维持。手术经过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迅速清醒。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采用肌松药和吸入麻醉药可使婴儿安全渡过唇、腭裂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经麻醉医师评估后拔除人工气道,在麻醉恢复监测过程中出现呼吸抑制重建人工气道的原因,提出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4年3月由麻醉科送入重症医学科的择期全身麻醉术后患者2209例,对其中6例已拔除人工气道患者在入住重症医学科后5-20min内出现呼吸抑制并重建人工气道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全麻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拔除人工气道后,出现呼吸抑制及气道梗阻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短、全麻药及肌松药残留、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相关。结论全麻术后意识恢复不是拔除人工气道的主要指征;气道高危患者可适当延迟拔除人工气道;术后适当应用拮抗剂可减少全麻术后呼吸抑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