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血压波动对脑梗死急性期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动态血压监护,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及春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后血压先迅速升高,维持3d左右后自发回落,至第7日基本稳定。约38%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回落明显,其中56%伴发神经功能损伤进展。发病年龄高、初始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和大剂量应用甘露醇,硫酸镁、硝酸甘油与血压降低有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叶先增高再回落的自发趋势,血压过度降低可造成神经功能损伤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即血压超过正常值就采用降压治疗,研究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先将血压维持在(160~180)/(100~105)mmHg 1周以后,再降至正常水平,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合理的降压干预疗法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血压水平,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入院时血压与急性期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分析161例急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三组比较其升高与预后的关系,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入院时SBP、DBP、MAP升高程度与不同预后的发生率总的来说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脑出血入院时血压是其急性期预后的评估因素之一,应予积极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出血入院时血压与急性期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 :分析 16 1例急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 ,分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和平均动脉压 (MAP)三组比较其升高与预后的关系 ,对数据进行 χ2 检验。结果 :入院时SBP、DBP、MAP升高程度与不同预后的发生率总的来说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脑出血入院时血压是其急性期预后的评估因素之一 ,应予积极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189-19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并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5例给予急性期降压治疗,对照组76例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残疾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入院第7天及入院第14天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入院第14天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但降压的过程避免过低、过快,在降压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合理控制血压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辉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57-1858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常出现高血压,对患者血压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对脑梗死发生后出现的急性期高血压是否需要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根本原因是由于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现采用合理控制降压方法治疗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对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血压控制情况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东亚  张维 《医药论坛杂志》2011,(19):134-135,137
目的评估血压对脑梗塞急性期预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使血压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方法脑梗塞患者400例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250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的24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DBPV)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梗塞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7d,第28d的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SBPV、DBPV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TG、TC、LDL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后,都随着时间的变化明显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的治疗后第7d及第28d时NIHS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压过高能使脑梗塞急性期的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对于血脂无明显影响,同时能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观察注意。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对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志云  李蕴琛  刘莹  叶文翔 《天津医药》2001,29(10):595-59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对病情变化及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238例脑梗死后48小时内空腹血糖,并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与高血糖组的病死率高于正常血糖组,神经功能恢复低于正常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不利于病人恢复,并使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抗高血压药物对血压波动性的影响龚侃,朱铨英,苏定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药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血压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自60年代以来,随着血压监测仪器的发展,出现了血压波动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0.
李海帆 《贵州医药》2004,28(8):753-754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危重症,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对社会危害性很大。因此探讨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很有必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水平和意识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血压变异性 (BPV)的改变 ,评价 HRV及BPV对患者远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 ,探讨 BPV预测价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行 2 4 h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检查的患者 ,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非心律失常组及心律失常组 ,记录非心律失常组 HRV、BPV各值及心律失常组的 BPV各值 ,并与 19名正常对照组的 HRV、BPV值相比较。全部患者平均随访 12个月。比较两组发生恶性心脏事件及猝死者与未发生者 HRV、BPV改变情况 ,分别评价心律失常组 BPV,非心律失常组 BPV、H RV各自及两者结合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 HRV各值减小 ,BPV各值增大。在随访期内非心律失常组发生心脏事件 4例 ,心律失常组发生 3例。以 SDNN<5 0 ms及 DSD夜 >8m m Hg为指标 ,非心律失常组 HRV预测的敏感度为 75 % ,特异度为 87% ,BPV预测的敏感度为 5 0 % ,特异度 77% ,两者结合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5 0 % ,97%。心律失常组以 DSD夜>8mm Hg为指标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6 7% ,74 %。结论 与 HRV相比 BPV也是一个较好的心肌梗死预后指标 ,BPV与 H RV两者结合可以显著提高预测价值。 BPV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律失?  相似文献   

12.
9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值,探讨其临床意义,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本院诊治的9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空腹血糖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及不同预后中表达的意义。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为(12.22±6.02)mmol/L,明显高于正常值,重型脑卒中患者的空腹血糖的值(13.80±4.68mmol/1)明屁高于轻、中型组(10.91±6.71)mmol/L,脑卒中死亡组患者空腹血糖的值(15.48±4.97)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11.31±5.99)mmol/L。结论急性脑卒中时空腹血糖值升高,可能与判断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运动处方的有效实施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从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处方,在治疗8周、12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僵硬度.结果 实施运动处方的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异性下降程度及血管僵硬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处方的有效实施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僵硬度,有效协助降压,使高血压患者得到更佳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踝肱指数(ABI)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ABI异常组64例和ABI正常组58例,测定患者的ABI和BPV指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ABI除与年龄、病程、BMI、TC、TG、HDL-C等指标相关外,24hSBPSD、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为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控制血压以及干预BMI、TC、TG、HDL-C传统危险因素的同时,应重视降低其BPV指标,从而减少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对高血压患者120例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1级高血压40例,2级高血压40例,3级高血压40例,另设正常血压对照组40例,均同时检测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结果 各组间心率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心率变异性趋向减少;各组间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血压变异性趋向增大.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与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有无LVH,分为LVH组(n=70)和非LVH组(n=90),比较2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分析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与LVH的关系.结果 ①LVH组与非LVH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VH组与非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14)mmHg(1 mmHg=0.133 kPa)比(121±9)mmHg、(18±4)mmHg比(82±5)mmHg、(16 ±5)mmHg比(11±4)mmHg、(153±11) mmHg比(123±10) mmHg、(17±5)mmHg比(13±4) mmHg、(100±9)mmHg比(83±6)mmHg、(16±5) mmHg比(10±3)mmHg、(147±14)mmHg比(112±12)mmHg、(15±6)mmHg比(10±4) mmHg、(96±10) mmHg比(77±8)mmHg、(14±6) mmHg比(8±3) mmHg](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异常与LVH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大者,LVH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一2010年5月因头颅DWI诊断为新发脑梗死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797例,其中半年内规范降压且检查过24h动态血压的共31例,将其与同期半年内接受过相同降压治疗和检查的无新发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共42例进行比较。将资料分为钙拮抗剂组(CCB,43例)及非钙拮抗剂组(nCCB,30例),其中CCB组又分为拜心同(Procardin,26例)和络活喜(Norvasc,17例)2亚组。以单因素分析比较各分组或亚组间血压的变异性,以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因素。结果CCB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nCCB组(X^2=12.378,P=-0.002);高血压伴有脑梗死组BPVsBP及BPVDBP高于不伴脑梗死组(t=-6.324,P=0.000;t=-2.822,P=0.006),但2组间24h平均收缩压(SBP)及平均舒张压(DBP)差异无显著性(P〉0.05);BPVSBP在Procardin、Norvasc及nCCB3组中呈渐增高趋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BPVsBF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0R=9.94E+40,P=0.000),CCB类药物是脑梗死发病的保护性因素(OR=0.049,P=0.015)。结论血压的变异性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CB类降压药,特别是拜心同,可以通过降低血压的变异性来降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术患者急性期血压调控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1)急诊入院后即给予微量泵静脉注射乌拉地尔,监测控制血压低于150/90 mm Hg(MAP≤110 mm Hg);对照组(n=31)采用常规术前治疗,监测控制血压低于180/105 mm Hg(MAP≤130 mm Hg).术后根据病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术后再出血率等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死亡3例,无术后再出血;对照组死亡5例,术后再出血2例,两组病死率、再出血率及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近期GOS预后比较:观察组优7例,良10例,对照组优3例,良6例,两组总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两组患者远期ADL评分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急性期强化降压优于常规术前治疗,能提高患者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高血压患者124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Gensini积分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量化得到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AS),将患者根据CAS的四分位水平分为4组,A组(0~4分)31例、B组(>4 ~ 29分)34例、C组(>29~63分)30例、D组(>63分)29例.分析血压变异性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与CAS关系.结果 A、B、C、D组患者24 h SCV、dSCV及nSCV分别为(11.7±2.3)、(13.8±2.1)、(14.9±3.3)、(16.5±3.9),(13.2±2.7)、(15.0±2.7)、(16.9±3.8)、(18.8±4.3),(10±4)、(13±4)、(14±3)、(15±3),相同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D组的24 h DCV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0)、(9.4±2.7)、(9.4±2.9)比(8.6±2.5),P<0.05];CAS与各变量间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4 h SCV、dSCV、nSCV与CAS呈明显正相关(r=0.493,r =0.465,r=0.390,均P<0.05);CAS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24 h SCV、dSCV与CAS独立相关.结论 血压变异性随CAS的增高而增高,其中24 h SCV及dSCV与CAS独立相关,对预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受损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90例轻、中度原发高血压病患者分别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单药或联合用药,比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动态血压和BPV的变化。结果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单药或联合用药8周后患者血压和BPV均有显著降低,以联合用药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且能有效降低BPV,因而是一种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