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其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炎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02—2002-12在中国医大二院儿童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34例;哮喘缓解期30例;健康对照组22例。比较哮喘不同病程之间以及不同病程与正常儿童之间支气管诱导痰液细胞成分的差异。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中性粒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诱导痰液中嗜酸细胞占总数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不同发病时期气道内的炎细胞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2.
小儿哮喘不同时期气道炎症改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小儿哮喘不同时期气道炎症的改变 ,指导临床治疗 ,测定30例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血清总IgE和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速(PEFR)的变化 ,且与1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显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MDA、ECP、总IgE比缓解期明显升高 ,而SOD、PEFR明显下降(P均<0.0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 ;与对照组比较 ,缓解期MDA、ECP、总IgE也有明显升高(P<0.01) ,SOD明显下降(P<0.01) ,PEFR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 ,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气道炎症加重 ,存在气道狭窄与阻塞 ,哮喘缓解期可以无临床症状 (PEFR正常) ,但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因此,若要终止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监测气道炎症改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IL-16,IL-18,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IL-16,IL-18与免疫球蛋白之间的关系,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4例哮喘儿童及21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运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IL-16,IL-18,IgE,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结果:哮喘发作期、缓解期IL-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作期IL-16,IgE,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Ig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IL-16,Ig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作期及缓解期IL-16,IL-18呈正相关(r=0.70, P<0.01;r=0.70,P<0.05),发作期IL-16与IgE呈正相关(r=0.624,P<0.01)。结论: 哮喘患儿发作期与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状态,IL-16,IL-18及IgE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哮喘患儿在缓解期也应继续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治疗,针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 8 (1):6-8]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甲襞微循环变化及其与病情分型和预后的关系,采用了田牛氏甲襞微循环活体观察方法对确诊患儿进行观测.结果显示与健康组患儿比较,HIE患儿存在显著的甲襞微循环障碍(P<0.01);甲襞微循环障碍的程度越重,其病情分型越重、预后也越差(重型与轻型、后遗症者与痊愈者、死亡者与后遗症者比较均有差异(P<0.01).甲襞微循环的障碍参与了HIE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并影响其病情变化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的潮式呼吸肺功能参数测定结果,探讨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肺功能改变的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6岁以下急性发作期患儿41例,缓解期患儿40例,于镇静后进行潮式呼吸肺功能检查.主要参数有;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呼吸频率、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并予所有患儿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3个月后进行复查,观察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的各项指标与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呼吸频率增快,VT/kg,TPTEF/TE、VPEF/VE降低.两组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3个月正规治疗后复查肺功能.经比较,急性发作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治疗后TPTEF/TE、VPEF/VE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潮式呼吸肺功能测定能够反映出哮喘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特征,可作为哮喘患儿病情评估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儿支气管诱导痰液中P物质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P物质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法留取研究组及对照组儿童支气管诱导痰液。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组 34例 (3d内无静脉或口服激素史 ) ;哮喘缓解期组 30例 ;健康对照组 2 2例。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 ,差异显著 ,P均 <0 0 1。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显著增高 ,缓解期降低 ,接近正常水平 ;提示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与儿童哮喘的发作及缓解关系密切 ,可做为一种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哮喘患儿IL-4、IL-12与IgE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双抗夹心EIASA法测定30例哮喘发作期、12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与血清IgE的水平,结果表明: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血清IgE水平、血浆及PBMC经PHA和LPS刺激后的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缓解期IgE、IL-4及IL-12水平较发作期均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哮喘患儿发作期及缓解期均存在IgE、IL-4及IL-12水平失衡。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期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9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32例缓解期患儿血清IL-6水平,并设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与缓解期哮喘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01)。2.缓解期哮喘患儿IL-6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缓解期>3岁哮喘患儿IL-6水平较≤3岁组高(P<0.001)。结论IL-6参与哮喘的发病,在哮喘的各个时期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与TH2的极化有关,炎症介质前列腺素D2(PGD2)可通过T淋巴细胞上前列腺素D2受体(DP1/CRTH2)调控其极化和分泌功能,而且CRTH2是TH2细胞的特征性受体,研究不同哮喘病期T淋巴细胞上受体改变,对了解哮喘患儿中TH2极化状态和哮喘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3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组42例和临床缓解期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IL-4,IL-5 和IFN-γ,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外周血T细胞上DP1/CRTH2结合容量。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组T淋巴细胞上总结合和CRTH2受体结合容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DP1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组TH2细胞因子IL-4、IL-5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TH1细胞因子IFN-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病人临床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RTH2受体表达增加,外周血中TH2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TH1细胞因子分泌减少, 提示在哮喘病人中存在TH2的极化状态,应用CRTH2拮抗剂可能是以后哮喘治疗的一个新靶点。[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3):199-20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肺功能测定技术——快速胸腹挤压法(RTC)在婴幼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例2~24月龄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入选患儿均行潮气呼吸肺功能和RTC肺功能测定,其中23例发作期哮喘患儿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再行上述两项肺功能测定。比较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之间,以及发作期哮喘患儿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两项肺功能指标的改变及相关性。结果 RTC肺功能指标——功能残气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FRC)在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改变情况与潮气呼吸肺功能25%潮气量位的流速(TEF25)类似。与哮喘缓解期患儿比较,哮喘发作期患儿的VmaxFRC降低幅度远高于潮气肺功能指标,如VmaxFRC与主要潮气肺功能指标TEF25、达峰时间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526、0.489,P均<0.01)。发作期哮喘患儿经支气管舒张试验后,VmaxFRC较其基础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maxFRC改善率亦显著高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P<0.05);而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C肺功能指标VmaxFRC是反映不同呼吸系统疾病婴幼儿肺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与潮气呼吸肺功能主要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在支气管舒张试验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浆ADM水平;同时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总IgE。结果急性发作期血浆ADM的含量均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和对照组(P<0.01);临床缓解期血浆中ADM的含量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的血清总IgE无显著性差异(t=0.232;P>0.05)。结论ADM可能参与了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和炎性反应过程,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甲皱微循环变化进行了观察,总结其中资料较完整的30例,发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大多数外周微循环有改变,与40例正常儿童组对照,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1)。对微循环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发现甲皱微循环的改变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程度基本相符,因此认为开展甲皱微循环检查,有助于病情判断与预后观察。同时发现经用654—2及活血化淤中药等治疗后患儿的微循环有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4%以上。这可作为临床应用654—2及活血化淤中药的理论依据。我们同时还观察了其中3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的甲皱微循环,发现1例酚红排泄量在正常范围时,其甲皱微循环已出现显著异常变化,故推想甲皱微循环检查法是否比酚红排泄试验能更早的反映肾功能,肾脏微循环改变与肾功能的内在联系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本文还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作了人血清补体(CH_(50),C_3)测定的18例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12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哮喘患儿血清IL-12、IL-4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哮喘患儿50例。婴幼儿哮喘13例,儿童哮喘37例。发作期30例,经吸入激素治疗后缓解期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22例。IL-12、IL-4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试验(APAAP)检测T细胞亚群,采用郭氏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1.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和对照组IL-12水平分别为(24.44±13.26)、(42.30±12.65)、(44.68±28.28)ng/L,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8.92P<0.01),发作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缓解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IL-4在发作期、缓解期、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70%、35%、9%,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χ2=5.96P<0.05),缓解期仍高于对照组(χ2=4.17P<0.05)。3.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CD3(t=3.18P<0.01)、CD4(t=5.51P<0.01)、CD8(t=10.38P<0.01)均降低,CD4/CD8升高(t=4.28P<0.01),RBC-C3bR降低(t=4.65P<0.01),RBC-IC增高(t=10.22P<0.01)。4.IL-4与IL-12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5),与RBC-IC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态,哮喘患儿缓解期IL-12水平恢复至接近健康儿童,IL-4水平仍高于健康儿童。应坚持长期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最大呼气流速(PEF)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哮喘患儿发作期30例,缓解期25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抽取静脉血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TNF-α和IFN-γ,微型峰流速仪测PEF,结果用SAS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NO和TNF-α分别显著高于缓解期(P均<0.05)和对照组(P均<0.01),而IFN-γ发作期低于缓解期(P<0.05)和对照组(P<0.01),PEF发作期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1),激素治疗后各指标渐恢复.发作期哮喘患儿NO与TNF-α呈正相关,TNF-α与IFN-γ呈负相关,PEF分别与NO和TNF-α呈负相关.结论提示NO、TNF-α和IFN-γ均参与哮喘发作期气道炎症的形成,皮质激素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达到防治哮喘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诱导痰液细胞学分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通过痰液细胞学分析探讨儿童哮喘的临床亚型。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46例,缓解期哮喘患儿33例。其中轻度至中度哮喘56例,重度哮喘23例。将急性发作期哮喘分为未规则治疗组(33例)和规则治疗组(13例)。健康对照组18例。常规检测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诱导痰液细胞百分比(%),并行皮肤过敏原试验。结果1.以痰液EOS%≥2%为准将哮喘患儿分为嗜酸细胞性哮喘(EA)和非嗜酸细胞性哮喘(NEA)2个亚型,79例患儿中EA和NEA分别为40例(50.63%)和39例(49.37%)。2.EOS%≥2%在急性发作期未规则治疗组和急性发作期规则治疗组分别为21例(63.6%)、9例(69.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缓解期[10例(30.3%)](Pa<0.05)。3.轻度发作未规则治疗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61%、EOS%≥2%、NEU%<61%+EOS%<2%的例数分别为7例(38.9%)、10例(55.6%)、4例(22.2%),轻度发作期规则治疗组分别为2例(22.2%)、6例(66.6%)、3例(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尿中白三烯水平与哮喘的关系及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12月在我院小儿呼吸内科及PICU住院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32例,随机分为:(1)病例治疗组16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孟鲁司特治疗;(2)病例对照组16例,接受常规治疗但未接受孟鲁司特治疗.另纳人健康体检儿10例为健康对照组.哮喘患儿于治疗前的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期(哮喘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啰音消失24 h后)分别留取尿液2ml;健康对照组也于体检时留取尿液2ml.尿液中的白三烯E4(LTE4)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 (1)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尿中LTE4水平均高于症状缓解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健康对照组、哮喘症状缓解期的病例治疗组、哮喘症状缓解期的病例对照组尿中LTE4水平分别为(94.25±33.61)ng/L、(131.37±43.03)ng/L、(179.97±53.51)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病例治疗组在治疗后尿中LTE4水平下降值为(205.78±61.07)ng/L;病例对照组下降值为(135.29±41.99)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尿中白三烯水平显著增高,哮喘症状缓解时,白三烯水平随之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儿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降低白三烯水平,有助于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7.
哮喘患儿血清IL-8、IL-10及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各40例患儿和健康儿童的IL-8、IL-10、TNF-α水平。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IL-10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哮喘的气道炎症可能与IL-8、TNF-α的上调和IL-10的消耗性降低有关,表明IL-8、IL-10、TNF-α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状况及其与哮喘病情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8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和作为健康对照组的16名儿童进行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检查,将哮喘组分为轻-中度哮喘组(MA)和重度哮喘组(SA)。所有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12h,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比色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还原比色法检测上清液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对照组与哮喘组以及轻-中度哮喘组与重度哮喘组反映中性粒细胞功能各指标的差异;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PMN活化率及PMN噬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上清液NE、NO、IL-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重度哮喘组PMN活化率高于轻-中度哮喘组,PMN噬菌率低于轻-中度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清NE、NO、IL-8高于轻-中度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急性发作期PMN活化率、上清液NE、NO、IL-8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患儿PMN噬菌率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存在中性粒细胞活化的证据,表现为吞噬、趋化、释放功能的改变。哮喘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化与哮喘的病情程度有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化相关指标可用于判断哮喘病情。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哮喘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IgE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萤光法及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方法对45例哮喘儿童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测定IgE,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照组为20例健康儿童。结果:哮喘发作期、缓解期CD_3~+,CD_4~+ T细胞及CD_4~+/CD_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CD_8~+ T细胞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作期CD_4~+ T细胞及CD_4~+/CD_8~+高于缓解期(P<0.05)。发作期IL-2,EFN-γ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IL-4,IL-6,IL-8和IgE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缓解期IL-2,IFN-γ低于对照组(P<0.01),IL-4,IL-8,IgE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缓解期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哮喘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提示儿童哮喘应长期抗变应性炎症治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23-26]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白介素8(IL8)质量浓度及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30例、缓解期30例,30名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血清sICAM1和IL8质量浓度,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急性发作组sICAM1为(268.56±24.76)μg/L,IL8为(38.06±8.77)μg/L;缓解期sICAM1为(204.90±25.00)μg/L,IL8为(8.85±1.47)μg/L;正常对照组sICAM1为(186.49±16.55)μg/L,IL8为(7.56±1.68)μg/L。sICAM1的组间差异显著(F=97.50,P<0.01);IL8的组间差异显著(H=64.97,P<0.01)。sICAM1与IL8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0,P<0.01。结论儿童哮喘急性期sICAM1、IL8明显升高,二者呈正相关,在哮喘急性期炎症反应中sICAM1与IL8起相互协同和促进作用,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炎症反应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