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区域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大是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和新趋势.这种现象在苏南和苏北地区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通过调研发现,苏南苏北地区产业转移加速了苏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促进了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存在苏北地区专业人才缺乏、思想观念落后、苏南地区对产业转移推力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法规建设力度,发展服务业与提高地区服务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进一步促进长三角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关于长三角产业一体化的研究应至少建立在两个基本前提上,即开放经济的内在假设和价值链在空间的融合.长三角产业一体化是指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其表现形式为价值链的空间外延.长三角地区企业与区域外甚至国外进行分工合作,并最终实现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过程.尽管当前政府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实现产业一体化的真正主体还在于微观主体企业.从实践情况看,正是微观主体企业通过价值链与产权链两种途径而展开的跨区域投资活动.推动着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城市结对合作帮扶有利于整合区域内部资源,创新共同富裕新模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于引力模型和城市生态位理论,探讨长三角“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模式战略,发现结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力得到显著增强。而产业帮扶战略需要皖北各市立足于自身优势,在调整和拓展生态位的过程中实现错位发展和有效分工。此外,即使长三角结对城市间的合作有基础、资源配置有空间、产业优势有互补,也存在“造血功能”不强、帮扶根基不稳、发展环境差异较大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结对合作帮扶,需要以产业共生为抓手,增强结对合作帮扶动力;以园区共建为载体,夯实结对合作帮扶根基;以管理共进为支撑,改进结对合作帮扶水平;以环境共有为保障,提高结对合作帮扶成效。  相似文献   

4.
经济、文化和区位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使得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可能.现实中的长三角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关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济一体化的内在机制、产业同构和产业分工.经济一体化效应已初露端倪,表现在促进长三角都市圈内劳动生产率的趋同和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增强等.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未来的一体化将是从经济一体化向体制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多维度的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高开焰 《安徽医学》2012,33(3):255-257
长三角地区是带动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当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加强泛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合作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对我省如何融入长三角,加快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构建健康屏障,实现医疗保障制度衔接及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共享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并发展为国家战略后,国内鲜有探讨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研究,长三角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地区,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本研究基于专利及基金项目合作的产学研模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中专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合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体化程度也有待提高;高校及科研院所更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开展发明专利,与高校合作开展基金项目研究。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差距,建议长三角地区采取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相关龙头科研机构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医药类高校借助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经济呈现出下列发展态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城镇群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各城市竞争与合作局面交织并存;产业发展面临结构提升;以世博会为契机,共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为了顺应以上发展态势,应采取以下举措:实现产业升级,构建先进制造业基础;加强合作,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以申办世博会为契机,把上海建成世界级城市;协调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绿色长三角。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经济功能区能性转换与空间结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16个城市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均质性趋势,但江苏北部地区与长三角第二﹑三等级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差距是拉大的,即极化趋势,而浙南的多数城市与长三角的发展差距在缩小,因此长江三角洲现在的空间结构不是"长三角(两省一市)—长三角周边地区",而是"三大经济功能区(长三角)+浙南—周边地区(包括苏北地区)",并且未来的空间结构演化不会以行政区划为发展方向,长三角周边安徽﹑江西部分要素禀赋优越的地区有望比苏北更早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来。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长三角区域金融业区域合作和分工协作是长三角共荣的关键.江苏金融业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应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积极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融资功能.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到省内各大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大力推进江苏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建设,提高结算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长三角到泛长三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着整个人类社会.在这一大潮的襄氛抉下,中国长三角区域发展在新的世纪迎来了新的机遇.长三角发展既是中国现代化及世界全球化发展的反映.又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及世界全球化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按照经济内在发展需要.长三角经济圈扩容已势在必行.它不仅需要长三角内部的整合与一体化,同时还需要向长三角区域腹地与长三角外围海洋空间的内联外拓.这就需要在长三角区域的基础上建构一个更大空间的经济体,我们称之为"6 1泛长三角经济共同体".建构"6 1泛长三角经济共同体"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与未来战略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整体现代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统一复兴的需要.也是融入全球化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这个地区以竞合的方式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市场空间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经济人格采取亲密合作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一个更大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一长三角区域不但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而且有着充满巨大活力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以其“经世致用”的价值内涵和精致典雅的文化气质,不但创造了古代太湖流域的灿烂文明,而且在其现代演进中,促成了长三角区域强势经济圈的形成。“十五”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地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产业也方兴未艾,逐步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区域文化也进入了一种自觉合作的时代,这将更进一步地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三角区域具备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长三角具有新阶段发展所需要的区域文化基础和精神资源。从区域文化看,长三角有着吴越文化、楚汉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类型,这三种文化具有奋发进取而又精致典雅的特性。这种文化特性对于新的发展方式有积极的内在作用,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还需要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应该借鉴英国的经验,以繁荣文学艺术来涵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以创意产业的路径来开拓新的产业,以至整个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针对国家长三角区域医疗一体化战略部署及长三角示范区协同发展政策方针,积极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保障资源供给、快速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设计长三角示范区互联网医院建设架构。方法/过程 以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远程医疗协同平台以及数据互联互通平台的设计为主要着手点,对现有医疗信息化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集成。结果/结论 依据方案建设的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运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长三角的持续快速发展中,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引人瞩目,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R&D的投入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十分显著。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雷同,缺乏规划引导,集群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严重影响了长三角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今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在产业布局上加强引导,促进产、学、研体系的完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集群的环境,以此弥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在长三角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更大的地域空间上建立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是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可从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实现区域范围内各城市的合理分工;二是建立城市群发展的协调机制,直属中央政府的区域环保监测结构;三是构建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制度体系;四是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相结合,选择符合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区域发展效应的大小、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在打造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快速率先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推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长三角的可持续率先发展。目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困境与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与行政壁垒的矛盾、区域共荣与地方利益的矛盾、高速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矛盾等方面。今后要不断深化发展理念,整合市场、政府、社会三种力量,发展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建构社会政策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江苏沿海地区崛起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在江苏省、长江三角洲以及中国东部沿海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善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价值得到明显提升,将成为长三角北向拓展的重要轴线及江苏省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功能载体。江苏沿海地区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遵循都市圈融入、工业化带动、国际化提升和区域协同的发展战略思路,努力实现区域发展价值,真正成为江苏省、长三角北翼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新的增长亮点。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能对其进行整合开发和充分挖掘,将能有效增强长三角旅游竞争力,成为市场开拓新的支点和拉动长三角经济的新增长极。整合开发长三角文化旅游资源应采取建立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协调机制,构建长三角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实现小范围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重点整合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