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鼻内镜术后应用可降解纳吸棉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的护理观察。方法选择鼻内镜术后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膨胀海绵填塞组(A组)和纳吸棉(Naso Pore)填塞组(B组),比较两组填塞物在鼻内镜术后止血效果及患者疼痛观察。结果可降解纳吸绵(Naso Pore)填塞组(B组)在术后止血、抽除填塞物后出血及疼痛情况显著好于单纯膨胀海绵填塞组(A组),(均P0.05)。结论纳吸棉有止血性和可吸收性,术后用纳吸棉填塞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手术广泛运用于临床,目前术后用的填塞材料众多,有凡士林纱条、明胶海绵、膨胀止血海绵、瑞纳凝胶气囊和藻酸钙纤维填塞的报道。结合它们的止血效果以及使患者产生的适感度,目前我科室常规使用的是膨胀止血海绵。如何更好的使用膨胀止血海绵,达到更好的效果,我科室对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膨胀止血海绵填塞作了个性化处理,并观察比较了它们的通气情况、疼痛不适程度以及拔除填塞物后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纳吸棉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术腔填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鼻内镜手术结束之际,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填塞术腔,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纳吸棉填塞术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填塞期间的临床症状和术后随访期间的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鼻腔填塞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头痛、鼻痛等症状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为5.3%,远低于对照组的28.94%(P0.05)。结论纳吸棉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术腔填塞效果良好,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凡士林纱布、医用聚乙烯醇、纳吸棉三种材料对鼻内镜术后填塞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科实施鼻内镜手术的45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术后分别使用凡士林纱布、医用聚乙烯醇和纳吸棉进行填塞。对患者术后鼻腔胀痛程度、填塞操作时出血量、抽取鼻腔填塞物时难易程度、疼痛程度及出血量、心理状态分别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针对各项观察项目,纳吸棉组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医用聚乙烯醇组优于凡士林纱布组(P<0.05)。结论纳吸棉鼻腔填塞可明显降低患者鼻内镜术后的疼痛,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但价格最为昂贵。选择时必须考虑个体差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做好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不同填塞材料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术腔黏膜转归的影响。 方法 对入选的167例鼻窦炎患者按填塞材料的不同分为纳吸棉组(A组,n=93)和膨胀海绵组(B组,n=74)。两组患者均执行同样的入院前治疗,由同一高年资医师手术,并给予相同的术后用药及复查换药周期安排,通过比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Lund-Mackay鼻窦CT评分、术后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比较两组术后鼻窦术腔黏膜恢复情况。 结果 A、B组间术前Lund-Mackay、VAS和Lund-Kennedy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und-Kennedy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时间点A组分值低于B组(P<0.01);两组VAS术后不同时间点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及12周均显示A组评分低于B组,A组症状后期改善更佳。A组5例、B组7例12周时术腔局部水肿明显,囊泡增生,组织重塑不良,有息肉复发迹象,结合术后病理,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处理后,黏膜修复明显改善。 结论 鼻内镜术后纳吸棉填塞可促进术腔黏膜良性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鼻内镜术腔两种填塞物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填塞物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3月行鼻内镜手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77例)术后填塞膨胀海绵,B组(73例)术后填塞纳米银敷料,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及头部胀痛程度、抽取填塞物后鼻腔出血情况,以评价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术后74.03%有较明显的鼻部及头部胀痛,而B组则为47.95%,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抽取填塞物后有80.52%出现鼻腔再次出血,而B组患者对应的数据为69.86%,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的止血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膨胀海绵填塞方便,但存在形状固定、膨胀后鼻部及头部胀痛明显等问题,而纳米银抗菌敷料能够根据需要裁剪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填塞,减少了术后出血的同时具有抗菌、止痛等优点,是鼻内镜术后比较理想的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选择更适合鼻内镜术临床应用的填塞材料,总结归纳塞纳斯凝胶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SDB)患者行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情况,探讨SDB患者与非SDB患者应用塞纳斯凝胶后其舒适度的差异。 方法 双侧CRSwNP成人患者216例施行鼻内镜手术,其中伴SDB 156例,不伴SDB 60例。分为4个组,其中A组为不伴SDB患者术中填塞塞纳斯凝胶60例、B组为伴SDB患者术中填塞塞纳斯凝胶组56例, C组为伴SDB患者术中填塞纳吸棉组47例, D组为伴SDB患者术中填塞医用膨胀海绵组5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鼻腔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 A组和B组比较,塞纳斯凝胶在头痛、鼻痛及术后出血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B患者在这三方面更不耐受。B组与C组比较,在头痛、鼻痛、鼻塞感、流泪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纳斯凝胶优于纳吸棉。B组与D组比较,在头痛、鼻痛、鼻塞感、流泪、吞咽障碍、术后出血6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意义不同,在术后出血方面塞纳斯凝胶组的效果虽差于医用膨胀海绵组,但仍可接受,其余方面塞纳斯凝胶明显优于膨胀海绵。 结论 塞纳斯凝胶是更适合于临床应用的填塞材料,能为患者带来更高的术后舒适度。另外SDB能加重患者头痛、鼻痛和术后出血症状,可能与长期缺氧致炎症反应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中隔成形术后单侧鼻腔填塞修正高位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鼻中隔偏曲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后2周、高位偏曲矫正效果不满意患者4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经膨胀海绵偏曲侧高位填塞干预1周后取出,连续观察3个月,并经内镜采图评估;B组22例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结果 A组经填塞干预1周后鼻中隔高位偏向对侧,随访3个月,治愈56.0%(14/25),好转36.0%(9/25),无效8.0%(2/25);B组随访3个月,治愈18.2%(4/22),好转31.8%(7/22),无效50.0%(11/22)。总有效率经比较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中隔成形术后3周内单侧鼻腔膨胀海绵填塞能有效修正鼻中隔高位偏曲,鼻中隔张力松解是填塞修正偏曲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配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39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耳穴埋豆。结果两组在缓解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12h的疼痛差异不著性(P0.05),12h后抽取鼻腔填塞物,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明显减轻术后24h,48h的疼痛(P0.05)。结论耳穴埋豆能明显减轻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爱康肤银敷料用于鼻内镜术后填塞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鼻内镜手术后爱康肤银敷料(AquacelAg)与膨胀海绵填塞术腔的疗效,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术后填塞物。方法:对2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术后应用爱康肤银敷料填塞右侧鼻腔(爱康肤银敷料组),并以膨胀海绵填塞左侧鼻腔作为对照(膨胀海绵组);观察、评价填塞期及抽取时两侧鼻腔的舒适程度及渗血量,并比较抽取的难易程度,及术后1周鼻黏膜水肿情况。结果:爱康肤银组填塞期与抽取时患者不适度比膨胀海绵组轻(P<0.01);填塞及抽取时2组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鼻黏膜水肿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康肤银敷料是一种良好的鼻内镜术后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理想的鼻内镜手术后处理方式.方法 对200例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处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纳吸绵材料填塞(100例)结合鼻腔冲洗,及Merocel膨胀海绵(100例)填塞结合鼻腔冲洗两种处理方式,观察两组术后鼻腔及鼻窦黏膜形态和鼻部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段黏膜形态评分和鼻腔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鼻内镜术后采用纳吸绵填塞结合鼻腔冲洗的处理方式简单有效,可以明显提高患者鼻部舒适度、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减少鼻腔黏膜损伤、促进鼻腔黏膜愈合,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止血绫浸片与膨胀海绵联合在治疗血液病鼻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09-01-2011-02期间血液病鼻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均经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治疗组应用rb-bFGF止血绫浸片联合膨胀海绵行前鼻孔填塞止血治疗,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进行鼻腔填塞。每例患者均对填塞后鼻腔疼痛评分和止血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止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填塞后再出血率、填塞不同时间鼻腔疼痛程度,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bFGF吸收性止血绫浸片联合膨胀海绵止血效果确切、创伤小、拔出填塞时鼻腔再出血发生率低且鼻腔填塞痛苦少,适合血液病鼻出血的局部填塞治疗。  相似文献   

13.
2007-01-2010-10期间广州医学院附属广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术后双侧下鼻道底部放置鼻咽通气管,再用止血海绵或者凡士林纱条填塞双侧鼻腔,并与术后常规用止血海绵或者凡士林纱条填塞双侧鼻腔进行对比,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和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的填塞材料在在鼻内镜术后填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鼻-鼻窦炎患者,术前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Lund-kennedy鼻内镜检查评分系统,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系统进行鼻窦病变严重程度评价,全部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根据情况分别置入凡士林胶皮指套(20例)、膨胀海棉(20例)、凡士林纱条(20例)进行填塞止血,48小时后取出填塞物。观察不同填塞材料在鼻内镜术后填塞应用中的止血效果,抽取鼻腔填塞物时难易程度、患者疼痛程度及鼻腔黏膜出血情况等,判断疗效。结果 凡士林纱条胶皮指套填塞期与抽取时患者疼痛程度小,抽取时难度小、出血量少;膨胀海棉组患者填塞期出血量多;凡士林纱条组患者填塞期及抽取时疼痛程度高。结论 自制凡士林纱条外套胶皮指套填塞物,表面光滑,无刺激性,具有弹性、黏膜之间黏附性小,抽取时较容易,鼻腔清洁度佳,达到满意临床效果,材料来源容易,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对基层医院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填塞止血材料在鼻内镜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鼻内镜术后更为恰当的填塞止血材料和填塞方式。方法 210例鼻内镜手术分为:A组67例凡士林纱条填塞:B组64例高分子材料或高分子材料 藻酸钙敷料填塞;C组58例凝胶材料或凝胶材料 藻酸钙敷料填塞;D组21例藻酸钙敷料填塞。对比观察术后出血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术后渗血:A组4例,B组13例:②填塞状态下出血:B组5例,C组1例;③抽出填塞物后出血:A组3例,B组2例;④迟发性出血:A、B组各1例。并发症;①鼻中隔血肿:B组4例,C组2例;②中鼻甲粘连:B组3例3侧,C组4例5侧;③纸样板损伤:B组1例1侧。结论 不同填塞材料各具优缺点,应针对术式、范围、大小、出血性质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止血材料实施混合填塞、重点填塞和适度填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适应证及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的同期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135例,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85例,合并下鼻甲肥大22例,合并鼻窦炎、鼻息肉28例,术后给予高膨胀海绵或油纱条填塞。结果135例中术后随访3~6个月者132例。治愈125例(94.70%,125/132),好转7例(5.30%,7/132),无效0例,无一例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广、微创、直视下完成手术、切口无需缝合等优点;对合并有下鼻甲肥大、鼻窦炎、鼻息肉者可行同期手术,术后使用高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鼻腔填塞是鼻出血、鼻腔及鼻窦手术后止血的主要治疗措施。对于填塞方法的改进也有很多论述,如使用个性化填塞[1]。我科自2013年3~11月将Merocel膨胀海绵与自制Merocel膨胀海绵外套胶皮填塞物用于鼻腔及鼻窦术后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1临床资料。鼻中隔偏曲、慢性鼻-鼻窦炎手术住院治疗患者73例,男45例,女28例,年龄18~75岁,平均44岁。1.2方法。根据填塞材料不同分为两组:1观察组38例,填塞自制Merocel膨胀海绵外套胶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影响。方法:130只SD大鼠分4组,A、B、C组为实验组,各40只;D组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以膨胀海绵片(Merocel,3mm×5mm)或明胶海绵团块置入大鼠左侧鼻腔,距离前鼻孔约15mm。运用或不运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悬浊液左侧鼻腔内灌注。于术后2、3、5、7d分批处死A、B、C组大鼠各10只。直接处死D组大鼠10只。解剖并观察鼻中隔,解剖过程中经内镜采图。术后7d各组取左侧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A组膨胀海绵片加金黄色葡萄球菌鼻腔填塞3d后80%以上发生鼻中隔穿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细菌培养均获阳性结果。B组无菌膨胀海绵片鼻腔填塞5d后70%以上发生鼻中隔穿孔,与之发生率逐步接近(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解剖见大鼠鼻中隔前下部存在解剖上的膜性薄弱区域。鼻中隔穿孔均发生于该区域,与膨胀海绵填塞部位无重叠。结论:鼻中隔穿孔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其发生及发生部位主要取决于鼻中隔结构强度,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穿孔的必要条件,而引流障碍和感染可促进鼻中隔穿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囊导尿管在经鼻内镜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鼻内镜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32例采用气囊导尿管联合填塞明胶海绵填塞术腔,对照组28例采用填塞明胶海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疼痛、鼻阻程度VAS量表评分及鼻心反射个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良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及三种术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及两种传统术式的利弊和适应证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42例接受手术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简称A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简称B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组(简称C组),观察各组患者的鼻中隔病变、症状消失率、伤口出血、肿胀、疼痛、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症状消失率与伴随症状痊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观察指标中,A组与B组、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除术中出血无统计学意义外,局部肿胀、疼痛、伤口愈合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及外斜“L”形切口目的明确、视野广、创伤小、愈合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