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成了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型水溶性分解剂,并讨论了这种分散剂对导电粉及炭黑等难分散颜料的分散稳定性作用。结果表明,在水介质中,该发散剂能明显改善导电粉和炭黑颜料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流动度,粘度,触变环面积为定量指标,研究了超分散剂对炭黑的分散性,实验结果表明,超分散剂的加入,明显地改善了体系的分散性能,在选取的最佳分散剂含量下,体系具有高流动度,低粘度,小触变性等性质,并且触变环面积出现一平台区域。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联苯胺黄酸衍生物--FA系列增效超分散剂对黄墨中黄颜料的分散性能,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增效超分散剂与超分散剂配合使用,能明显改善体系的流动度,粘度和剪切稀化性等应用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石油溶剂为稀释剂,4-甲基-2-戊酮(Ⅰ)和2-乙氧基乙醇(Ⅱ)为分散剂,研究了不同PVC树脂增塑糊的粘度特征。结果表明,由于PVC是极性聚合物,分散剂的分散效果主要决定于它的极性,Ⅰ的分散效果优于Ⅱ。若PVC含有聚氧乙烯基型表面活性剂,其糊用PVC树脂颗粒能较好地分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分散剂、压敏胶、促渗剂的筛选,研究分散型青蒿素贴剂的处方工艺。方法 以成型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分散剂、压敏胶,采用TK—6A型透皮扩散仪,以SD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透皮速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促渗剂。结果 青蒿素在PEG400中分散较好,在罗门哈斯压敏胶中成型较好,各促渗剂对青蒿素促渗作用大小依次为:油酸+氮酮>丙二醇>油酸>氮酮。结论 PEG400、罗门哈斯压敏胶、油酸+氮酮分别作为分散型青蒿素贴剂的分散剂、压敏胶、促渗剂。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工艺,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了粒径为5μm单分散(分散系数≤5%)聚苯乙烯微球。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标准偏差δ=0.16μm,分散系数ε=0.02,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度,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损。对影响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稳定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随着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稳定剂和单体用量是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不同分散剂体系中合成聚苯胺,考察分散剂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仪、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四探针电阻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研究聚苯胺的结构、导电性、粒径分布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分散剂能降低聚苯胺的粒径分布,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当分散剂聚乙二醇占苯胺单体质量的20%时,聚苯胺的平均粒径为3.85 μm,导电率为4.68 S/cm,极化电位为0.73 V。  相似文献   

8.
遮光药用锐钛型钛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合格偏钛酸开始,渗入四合分散剂(FOA),选择最佳的煅烧温度,研制出遮光性良好的药用锐钛型钛白。  相似文献   

9.
运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复合氧化高银粉体。探讨了各种工艺因素,如:耗散能、过饱和度、反应时间、分散剂等对粒子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分散剂和反应时间是制备该纳米粉体的最关键因素,产品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聚乙烯型非离子分散稳定剂D J2004、反应温度80℃、m(分散剂)∶m(A gNO3)=0.25、过硫酸钾浓度76.3 g/L、反应时间15 m in、理论过饱和度比1.5。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径为50~80 nm,含15%~20%(质量为分数)A g2O2的新型纳米杀菌粉体。  相似文献   

10.
超分散剂在磁粉表面的吸附量由其锚固基团和溶剂化链共同测定,以羟基为锚固基团的超分散剂的吸附量较小,以胺基为锚固基团的超分散剂的吸附量受胺的种类和大小影响较大;聚己内酯溶剂化链的相对分子质量过小会形成超分散剂的多层吸附,相对分子质量过大则会使溶剂化链发生蜷曲。  相似文献   

11.
将炭黑经过氧化和羟甲基化反应得到改性炭黑(MCB),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为基体,用溶剂浇铸法制备了MCB-有机紫外吸收剂(UA)-SBS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能以及MCB与UA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纯SBS膜的紫外吸收区域只有200~300 nm,而同时加入MCB与UA的SBS复合物,其紫外吸收区域发生了红移。产生红移的原因是MCB与UA之间形成了氢键从而导致协同效应,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证实了氢键的存在。此外,当加入UA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炭黑分散效果对具有PTC效应的高密度聚乙烯/炭黑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不同粒度和比表面积的两种炭黑混合后填充的复合材料同由导电性能较好的乙炔炭黑填充复合材料比较,前者具有较低的渗滤阀值、较高的临界温度、优良的PTC特性以及电阻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原位接枝反应方法将炭黑(CB)与有机小分子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进行接枝反应,制得接枝炭黑(GCB)。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发现该接枝炭黑呈单分散分布,粒径为30 nm左右。将接枝炭黑制得涂料并考察其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用未接枝炭黑制得的涂料相比,接枝炭黑制得的涂料在光泽度、附着力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也观察到接枝炭黑在涂料中均匀分散,且达到纳米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复合方法制备了N990炭黑/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结果表明:N990炭黑在复合材料中分布较均匀,对LDPE具有诱导结晶作用。复合材料的渗流阈值为20%,临界电阻率指数为9.2,PTC强度都大于4个数量级。复合材料在熔点之下,电阻率的对数值与相对体积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不同香味的水性香精对炭黑中性墨水理化性能、平均粒径、流变以及书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杂体系的炭黑中性墨水中添加香精,要对香精进行选择,当香精的组分不含芳环化合物时,香精对墨水的性能影响较小。通过筛选香精,发现制备香型炭黑中性墨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用电阻法测定了添加导电炭黑的环氧树脂固化过程。由于载流子是导电炭黑提供的电子,因而体系电阻率大大降低,测量方法得以简化,并使固化过程的测量可以一直进行,从而发现了环氧树脂固化过程存在着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反映树脂粘度增加的电阻值上升;第二阶段,反映树脂密度增加的电阻值下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硝酸氧化处理炭黑(CB),使其表面含氧量(氧元素与碳元素的摩尔百分比)由1.0%(CB1)提高到7.0%(CB2)。分别以CB1和CB2为填料,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制备了两种导电复合材料。与碳粒子填充极性聚合物相反,表面含氧量高的CB2填充HDPE复合物的渗流阈值低。采用SEM、动态电渗流效应和Payne效应分析了两种炭黑在HDPE中的分散和凝聚特征。结果表明:CB2在HDPE中分散更不均匀,更容易凝聚形成网络。炭黑在非极性HDPE中凝聚形成导电网络的能力随炭黑表面含氧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聚丙烯腈-聚丙烯酸丁酯嵌段共聚物(PAN-b-PBA),用核磁共振、凝胶色谱、热分析及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了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热性能及相结构,利用静电纺丝制备了纳米纤维原丝,对原丝进行稳定化、碳化制备纳米碳纤维。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具有微相分离结构;静电纺丝得到了直径均一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纳米纤维;稳定化、碳化后得到多孔纳米碳纤维,孔的贯穿性可以通过调节PAN和PBA链段的质量比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