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粪便鉴定,并就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及滋养体的镜检要点及常见漏检原因进行讨论。方法用显微镜法对5例外院漏诊的肠阿米巴病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验,分别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染色和苏木素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鉴定。结果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及滋养体在生理盐水涂片、碘染色涂片和苏木素染色涂片中有典型的形态学特点。结论对于可疑肠阿米巴病患者,应多次及时送标本进行检验,采用几种不同方法进行鉴定,并注意将溶组织内阿米巴与吞噬细胞及迪斯帕内阿米巴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入侵宿主,聚集在结肠,可以穿过覆盖在结肠上皮的黏液层,引起阿米巴性结肠炎;或者随血液循环进入其他组织,引起肠外脓肿。本文就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致病因子及其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选用长爪沙鼠,分别经皮肤感染2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盲肠内接种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5×10~5个/0.5ml,建立溶组织内阿米巴与日本血吸虫并存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结果表明,血吸虫感染可以促进肠阿米巴病的发生与发展,并使潜在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发展成侵入型肠阿米巴病。并存感染既有阿米巴感染和血吸虫感染的部分病理学特征,又有本身独特的病理学变化,机体的应激反应参与致病过程。病灶区经常可见滋养体与虫卵的粘附,两者之间似存在亲和性。  相似文献   

4.
阿米巴肠病引发溃疡性结肠炎的频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阿米巴肠病引发溃疡性结肠炎的频率报道尚未见报。阿米巴肠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人结肠而引起的特异性结肠炎,在我院近3年多来14 6例诊断阿米巴肠病的患者中有33例同时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与同期诊断无阿米巴肠病的溃疡性结肠炎2 5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阿米巴肠病引发溃疡性结肠炎的频率及临床特性。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2 0 0 0年3月~2 0 0 3年11月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粪便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并诊断阿米巴肠病患者14 6例中有33例阿米巴肠病经抗阿米巴规则治疗后阿米巴滋养体消失,但症状反复经电子肠…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一种固定粪便样本及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样本中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操作方法。对在血样痢疾样本中的大滋养体和在自行排便或利用泻药排便的样本中的小滋养体,荧光染色效果相等。抗纯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兔抗血清的特异性是可靠的,仅与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有强阳性反应。与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  相似文献   

6.
肠阿米巴病的确诊,有赖于粪便镜检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但此法耗  相似文献   

7.
将分离自蛇体的侵入内阿米巴(Entamoeba invadens)滋养体接种于营养琼脂血清盐水培养基,22℃恒温培养,每周转种1次。转种后的培养液内含大量滋养体,制成玻片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形态。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变化特点、运动方式、生殖周期和侵袭力等与感染人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基本相同。以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代替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学生能观察到活体阿米巴滋养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HK-9株制备高度免疫的兔血清,从加尼福利亚获取针对HK-9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贮于-70℃。将6株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置入含维生素和牛血清的Diamond's TYI-S-33培养基生长48小时,粪内寄生物以pH7.4 PBS洗涤2次,450g离心5分钟2次,沉淀微粒悬浮于2ml PBS中,实验前置于-70℃ 5分钟。分别收集粪检溶组织内阿米巴阳性和阴性的大便标本,测定前先置于冰上或4℃,渐至-20~-70℃,最长达7个月,用于ELISA试验。结果:6株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以PBS连续10倍稀释,每种稀释度取25μl作  相似文献   

9.
收集人工培养对数生长期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PBS 洗涤3次,并取5个商品化的免疫球蛋白(IgG)制剂和6例贾第虫病人血清和1例阿米巴肝脓肿病人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取96孔微量凝集板分别加入血清样品或免疫球蛋白制剂及活动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或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室温孵育1h,使之出现凝集反应。并用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来吸附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制剂,离心沉淀,吸取上清液,贮存在  相似文献   

10.
溶组织内阿米巴重组人单克隆抗体Fab段的筛选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抗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表面抗原的重组人单克隆抗体Fab段。 方法 提取无症状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分离总RNA ,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gG轻链和重链Fd片段 ,并与原核表达质粒连接 ,转化大肠埃希菌构建抗体库。通过抗原夹心膜法、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方法 ,筛选特异性表达抗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表面抗原的重组人单克隆抗体Fab段的克隆 ,并纯化其表达产物。 结果 共筛选 3× 104个克隆 ,其中一个克隆表达的Fab段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滋养体表面。 结论 运用原核表达系统可制备抗溶组织内阿米巴重组人单克隆抗体Fab段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均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肠道阿米巴病诊断通常是用显微镜检查患者粪便中的滋养体或包囊。由于无症状患者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不规则的排泄,故需几次粪检才能发现病原体,给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作者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和多克隆抗体(PAb)双夹心ELISA检测患者粪中的阿米巴抗原,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收集2h内的新鲜粪便,取部分分别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有些溶组织内阿米巴流行区的感染率高达29%,每年约4—7.5万人死亡。传统的阿米巴病诊断依据是在粪样中发现滋养体和/或包囊,因而限制了大规模应用。血清学的诊断结果也不理想,主要是难以区分急性感染和治疗后保留的抗体。已有报道以ELISA检测粪抗原,所用的是全免疫球蛋白(Ig),因此增加了与其它肠道原虫抗原的交  相似文献   

13.
治疗对象分为粪检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并有痢疾症状的阿米巴痢疾组及粪检有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而无痢疾的肠道阿米巴病组。12岁以上及成人的治疗方案为:(1)晚饭后顿眼甲硝哒唑2克,服药一次;(2)晚饭后顿服2.4克,服药一次;(3)晚饭后顿服2.4克,连服2晚。12岁以下儿童顿服30毫克/磅体重,服药一次;少数病例顿服50毫克/磅,或更大剂量。治愈标准:(1)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治疗后反复粪检阿米巴消失。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重组溶组织内阿米巴抗原(PI)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提取物可溶性抗原(SA)作两种酶免疫试验(PI-EIA和SA-EIA),并用溶组织内阿米巴质膜片断的抗原(M-LA)作胶乳凝集试验,以检测南非德班阿米巴病流行区病人血清的抗阿米巴血清抗体,并对此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用脉冲梯度电泳法(PFGE)测定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入侵内阿米巴DNA的大小分层。溶组织内阿米巴HMI:IMSS株滋养体和由此株获取的克隆A,以及入侵内阿米巴IP-1株以有限稀释法获取的克隆IP-IV,分别在TYI-S-33培养基培养,收集对数生长期虫体作研究,并与以往分别报告的布氏锥虫和酿酒酵母染色体的大小作对照。三种  相似文献   

16.
取纯种培养72小时的溶组织内阿米巴NIH:200株滋养体,在4℃经20千赫,100瓦声波处理3分钟使成匀浆,制备阿米巴抗原液。加等量福氏完全佐剂共2ml,在肌肉及皮下6个位点注射免疫家兔,以后每隔110天用同样方法加强免疫,在第3次注射后10天,用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测定兔血清中抗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特异性Iga抗体滴度。当血清滴度达到足够高水平时,心脏穿刺抽取兔血,分离血清。以硫酸铵沉淀法分离IgG,收集蛋白质沉淀物并用0.01M PBS  相似文献   

17.
在粪便、培养物或组织中一般较难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本文介绍一种检查各种标本中E.h.的免疫过氧化物酶方法。粪便标本取自有慢性腹泻和痢疾的溶组织内阿米巴病人(E.h.铁-苏木素染色阳性),直肠渗出物由患阿米巴痢疾的儿童直肠或乙状结肠的溃疡处采得,肝及肠活检标本系从肝脓肿患者中取得;盲肠渗出物由8~15天前感染阿米巴滋养体5×10~6~1.5×10~6的Sprague-Dawlly鼠内取得。另外,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HV71:UCV、HV74:UCV、HV75:UCV、HV78:UCV、HV81:UCV和HV83:UCV株按De La Forre等改良法培养,纯种虫株NIH:200按Diamond等法培养。粪便  相似文献   

18.
以长爪沙鼠为阿米巴肝脓肿实验动物模型,取7~9wk龄的雄性长爪沙鼠,用无菌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以抗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单克隆抗体作亲和层析纯化其半乳糖特异性凝集素抗原,用10μg凝集素乳化于福氏完全佐剂中,作腹腔内或皮内注射进行免疫,继于2wk和4wk用10μg加福氏不完全佐剂各加强免疫1次,另设对照,只注射福氏完全佐剂或不完全佐剂。免疫后6wk,免疫组与对照组长爪沙鼠肝内注射5×10~5个无菌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HMI-IMSS株)滋养体,攻击后2wk剖杀沙鼠检查肝脓肿。  相似文献   

19.
溶组织内阿米巴与宿主细胞的粘附是其致病的关键。作者对溶组织内阿米巴8个致病株和9个非致病株虫体与人的多形核粒细胞(PMNs)的粘附活性进行测定,并研究碳水化合物、细胞骨架和血清因子对其粘附的影响。用阿米巴滋养体与PMNs粘附形成玫瑰花结试验检测,表明致病株和非致病株  相似文献   

20.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尚未明了。尽管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的功能已得到阐述,但其在原虫体内的生化特征却知之甚少。本文作者用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的方法,证实Gs蛋白存在于阿米巴体内。 实验所用的溶组织内阿米巴虫株为HM-1:IMSS滋养体,在TYI-S-33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