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统的化疗通过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在对细胞毒化疗药物研究的同时发现,绝大多数药物在低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下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持续抑制和杀伤作用,即后来所提出的抗血管生成的生物化疗.这种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作用靶点的化疗,其理论依据主要是肿瘤的生长和侵袭离不开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认识到,许多化疗药物及一些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体外实验或体内实验中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公认的肿瘤防治药物的发展方向有6个方面[1],即杀伤型细胞毒药物、癌细胞凋亡诱导剂、癌细胞分化诱导剂、癌化学预防剂、抗转移药、生物反应调节剂.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目前对茶多酚的抗肿瘤研究是热点,其机制除了以上6个方面外还有其它的深入,现综述近年来茶多酚抗肿瘤研究的近况.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泽荣  李凤云  龚珈苧  邹林恩  丁丽琴  邱峰 《中草药》2021,52(24):7658-7667
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及协同干预等独特的优势。然而,大部分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往往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纳米递送系统有望改善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应用限制,与游离药物相比,纳米载药系统表现出改善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的组织靶向性、减轻的脱靶不良反应及更大的体内稳定性。综述了目前最常用的2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纳米递送系统即包载递送系统和共价结合前药递送系统,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讨论,旨在为促进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纳米递送系统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医学的全面振兴,中医肿瘤学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肿瘤植物药多达近百种,最常用的有20余种,其中紫杉醇、喜树碱衍生物及抗生素甲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证实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抗癌药物的三大发现。在肿瘤治疗中,中药在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减轻放、化疗  相似文献   

5.
复方中药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其发生发展总是表现出肿瘤生命实体的种种生物学特性 ,因而探索抑制、改变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异常 ,将是解决肿瘤治疗这一重大难题的根本途径。我国历代中医应用复方中药治疗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抗癌复方的实验研究也证明 :复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就是影响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现就复方中药近十年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细胞毒作用 (对癌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这类复方…  相似文献   

6.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ultidurg Resis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其他多种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已经成为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MDR可分为天然耐药性(内在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2种类型。由于现今的化学和生物的耐药逆转剂对机体的毒性很大,  相似文献   

7.
纳米给药系统是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减轻系统毒性,在替代传统化疗方面极具应用前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抗肿瘤中药有着许多化疗药物难以比拟的多组分协同优势。但是,受制于难溶性成分的吸收障碍以及体内的无选择性分布,抗肿瘤中药的治疗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通过对纳米给药系统和中药多组分在抗肿瘤领域优势的有机整合,多种中药纳米给药系统见于报道:在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靶向能力,增加药物体内外稳定性,智能调节组分释放以及增效减毒方面优势显著,大量的研究实例丰富了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研究策略,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数据,本文以靶向策略方式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称为多药耐药,是造成肿瘤耐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如何影响药物的细胞内处置过程及其细胞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综述,介绍细胞药代动力学的方法学,并提出提高抗肿瘤药物靶细胞活性的策略。现有的基于血浆药物浓度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有效预测体内抗肿瘤药效方面尚有所不足,有必要深入开展抗肿瘤药物的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策略,但因多数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且容易造成化学耐药性,导致化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传统中药凭借其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治疗温和不剧烈、毒副作用小等独特的优势。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TSA)作为丹参中提取的主要菲醌类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具备被开发为毒性小、疗效好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条件。但因其难溶于水、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利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善丹参酮IIA的不足;构建中药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提高肿瘤组织靶向性来改善半衰期短、稳定性差等实际临床应用中的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丹参酮IIA的抗肿瘤机理及其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丹参酮IIA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是多种癌症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耐药性的产生使得其后期治疗疗效大大降低,增加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及复发率,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的一些中药复方、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辅助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患者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中药在提高化疗药物疗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均展示出独特的优势,但其发挥逆转化疗药物耐药的作用机制及有效单体成分尚未明确,在不同癌症类型的应用方面也十分局限,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究。该文总结了近年与紫杉醇联用具备协同抗肿瘤疗效的中药单体成分,并分类列举了其发挥逆转紫杉醇耐药作用的具体机制及药理活性,发现中药单体不仅通过作用于膜转运蛋白促进紫杉醇在肿瘤细胞内的蓄积、抑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代谢酶表达抑制紫杉醇的代谢、调控细胞凋亡基因、因子水平及凋亡相关通路促进紫杉醇发挥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控微小RNA(microRNA)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水平、抑制肿瘤干细胞特性及肿瘤代谢重编程、改善肿瘤微环境、触发肿瘤细胞死亡性自噬及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显著提高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为明确中药单体联合紫杉醇抗肿瘤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中药新药开发及临床寻找紫杉醇的联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探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趋势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过程的加快,为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如何保持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一代中药新药,是目前中药新药开发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进展及效果。方法:采用中西药物联合胸腔内化疗以及中药联合胸腔注入生物反应调节剂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要比单一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制剂抗肿瘤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前景。对常见的多种中药制剂抗肿瘤的研究状况作以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回顾现代中医肿瘤学科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扶正培本”理论体系,中医肿瘤理论得以发展,循证和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抗肿瘤新药研发问世。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性地将“气机升降”学说应用于中医肿瘤学,立足“扶正培本”学术思想体系,提出“调气解毒”学说,进一步阐发其科学内涵及理论外延,发挥现代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赵军宁  叶祖光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193-2198
中药毒性分级理论是我国传统医药对人类认识药物毒性和科学应用的特有发明和贡献,中药毒性分级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中医药国际化的重大科学问题。该文对传统中药毒性分级理论的形成历史和嬗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基于新形势下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对中医药行业亟待解决的中药毒性分级本质、科学内涵及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材毒性分级标注提出修订建议。一方面,从科学研究的角度,针对现有小鼠/大鼠急性毒性分级不适合中药毒性特点,发展新的生物毒性测试技术方法(如Microtox,ADME/Tox等),制定有毒中药分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建立既能体现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中药毒性分级的评价方法体系与技术方案标准操作规程(SOP);另一方面,从药品监督管理角度,鉴于传统中药"毒性"与现代医学"毒性"并不等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拟定有毒中药风险分级管理名单,建议取消《中国药典》(一部)正文[性味与归经]项下对"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表述,有利于国际接轨和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为了传统中医药理论继承和体现中医药特色,在正文[注意]项下,保留根据历代本草记载标注"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表述,同时在该项下根据现代研究成果加注中药毒性的具体表现、量效关系、毒性机制、毒性物质等描述,共同作为临床用药的警示性参考,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围绕着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药创新药物研制的切入点应重点放在中医临床;组分组合和成分组合创新药物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但组分组合和成分组合不能替代饮片配伍;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制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组分配伍模式有从有效方剂的饮片配伍深入到组分配伍,直接组分配伍及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几类,组分配伍的作用方式仍然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中药应该制定中药特色的质量标准,不应该一味追求和迎合国际标准;中药创新药物的服务对象应重点放在中国的老百姓。  相似文献   

17.
指出中医肝病科研的总体目标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缓病情进展,防止病情复发,改善整体预后,因此要明确中医药治疗肝病的优势领域,明确研究思路与方法,明确中医药治疗的作用目标,增强中医药治疗的针对性,选准科研立项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建立科学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重新构建中医肝病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中医肝病科研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0,自引:12,他引:30  
探索建立新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模式的局限性,比较分析中药、化学合成药与生物制剂质量控制模式异同点,结合笔者近年来在道地药材和药性理论研究的体会,提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新模式。相对于化学合成药来说,中药与生物制剂在物质组成形式、质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更大相似性,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应借鉴生物制剂而不是“套用”化学合成药。提出了构建基于道地药材和生物效价检测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9.
王迪  李钧  侯兵乔  牛俊博  汲晨锋 《中草药》2023,54(13):4346-4358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多糖抗肿瘤作用显著,具有多角度、多机制协同作用的特点,可避免产生耐药性,是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抗肿瘤天然药物新领域。通过对TME中的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进行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各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中药多糖对其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抗肿瘤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谈抗癌中药的临证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中西医理论的有机结合,使恶性肿瘤的宏观变化(中医的证)与微观变化(生理生化机能和病理变化)达到一致性。临床选择药物对应充分考虑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和中药的功效与主治,所用的中药既能对应恶性肿瘤的宏观变化。又能对应其微观变化;既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学,又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双符合理论),按照双符合理论辨证施治,遣药组方,可用较少的药物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明显的疗效。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