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5例诊治体会林海清周福海我院外科自1990年3月至1997年8月共收治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占同期胃肠道恶性肿瘤0.8%(15/1826)。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性1...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5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误诊分析,其中胃PGIL3例,小肠PGIL5例,结肠PGIL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块,消瘦,呕血,黑便等,无特异性;分别经上消化道钡量,胃镜活检,结肠镜及X线检查,均误诊,误诊原因为;认识不足;症状不典型;缺乏有效诊断方法;满足于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未作进一步检查。分析认为,提高诊断警惕性,重视影像学检查,注意活检方式和病理学特征性表现,适当放宽手术探查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提高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3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X线及胃镜表现,误诊的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样,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误治。结论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报告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4例。原发肿瘤部位为4例,小肠6例,回盲部9例,大肠5例。其中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3例,对此病的诊断,分期,治疗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对34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中胃恶性淋巴瘤20例(占58.8%),回盲肠6例(占17.6%),回肠1例(占2.9%),升结肠2例(占5.9%),横结肠1例(占2.9%),降结肠3例(占8.8%),直肠1例(占2.9%)。术前内镜、消化道造影,结合B超、CT等检查,确诊8例(仅占23.5%),误诊率达76.5%。术中快速病理检查4例,均被确诊。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前极易误诊。发病率以胃部最高,其次为回盲部,内镜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深取、多取,必要时行免疫组化检查会减少误诊率,而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作1991-07/1997-07收治21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少数恶性淋巴瘤,病变可以首先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部位,最多见于胃肠道,其次是骨骼、乳腺、皮肤、睾丸和甲状腺等。我科自1971年8月至1988年元月收治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4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本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3岁,中位数为37.7岁。小于20岁者7例,~40岁者12例,~60岁者21例,60岁以上者2例。本组病程最长1例24年,最短为1周,平均为23.6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6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影  杨正兵 《四川医学》2002,23(9):974-97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总结出最佳诊断方法。减少误诊。方法:对近年我院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67例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病误诊率高达65.7%,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动态观察相关病变,联合应用内镜检查,气钡造影等手段提高诊断率,以免误诊为晚期肿瘤放弃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进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8例影像学分析肖文波郑凯尔(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南京210009)黄玲玲(南京卫生学校病理教研室南京210000)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最常累及的部位。作者对我院1987~1997年间28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  相似文献   

11.
宫建国 《中外医疗》2009,28(8):51-51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是常见的结肠外淋巴瘤,在全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其发生率不超过4%,而在整个恶性淋巴瘤中,源自胃肠道者也仅占1.9%~5.3%,不同于全身淋巴瘤。该病多见于成人,其平均年龄为50多岁,以40~70岁最多见,儿童中较少见,男女患病比率基本相似,本组报道亦与此相似。该病累及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淋巴瘤相对发病率低,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容易误诊。所以凡有腹痛并进行性加重伴有发热、体重逐渐下降、全身情况逐步变差;有腹部肿块,呈渐进性增大,消化道出血及突发或渐进性肠梗阻、胃肠穿孔者应想到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85~1997年共收治24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65岁。临床表现:最常见症状和体征是腹部肿块,腹痛,消瘦及体重减轻,发热仅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6例,其中小肠肿瘤4例,1例为回肠肿瘤伴回肠-结肠套叠,结肠肿瘤2例。肿瘤所在部位:发生于胃6例;肠道18例。其中空肠NHL并发进展期胃腺癌1例。术前行内镜检查8例,获组织病理确诊为NHL7例,1例病理报告为粘膜慢性炎症,余皆为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根据术后组织病理诊断,按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遭淋巴瘤(PGIL)的临床病理特点、内镜诊断及治疗预后,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4月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PGIL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PGIL在胃21例,结肠6例、小肠2例。病理类型属MALT淋巴瘤者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者18例,T细胞型淋巴瘤3例。临床症状依次为腹痛、贫血、腹胀、黑便或便血、体重减轻等。27例胃、结肠淋巴瘤内镜下表现为弥漫浸润型11例、溃疡型10例、结节型6例,经首次内镜常规活检诊断9例(33.33%)。手术加化疗10例,单纯化疗19例,随访至今手术组目前尚存者6例(存活率60%),单纯化疗目前尚存者13例(存活率6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IL发病部位以胃部为主;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腹痛为主;首次内镜常规活检诊断率低,提高认识,多次深挖式活检可提高诊断率;对术前能明确诊断者,首选化疗。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是指原发于胃肠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胃肠道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本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臼2000年7月~2006年7月误诊的9例病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ri mary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PGI ML)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9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25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症状、发热等;术前误诊率较高;所有患者均行剖腹探查,其中根治性手术18例,姑息性手术5例,肿块活检术2例;随访3个月~10年,随访19例,10例死于复发转移。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8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提高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2例失访,9例生存期为3~7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7.0个月,平均24.8个月.至2008年10月止仍有3例患者无病生存.结论 对于诊断明确的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给予积极的全身化疗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ML)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PGIML 12例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内镜活检或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所证实。结果:腹痛是PGIML最常见症状,占83.3%(10/12),胃是最常发生部位,占58.3%(7/12),内镜表现为肿块结节性、溃疡性及弥漫浸润损害,内镜活检确诊率68.3%(7/12),免疫分型以B细胞为主,占91.7%(11/12),12例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ML)早期诊断困难,采用内镜、病理及其他辅助手段有助于最终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