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经卵传递基孔肯雅病毒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这两种蚊虫通过叮咬敏感宿主动物能感染和传播基孔肯雅病毒。对感染雌蚊的子1代分55批(3070只)进行基孔肯雅病毒检查,白纹伊蚊的批阳性率:幼虫为46.15%(6/13),雌性成虫为33.33%(4/12),雄性成虫为62.50%(5/8)埃及伊蚊幼虫和雌性成虫的批阳性率分别为18.18%(2/11)和22.22%(2/9)。此外,从感染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子2代和子3代成虫中亦检查出病毒,认为这两种感染雌蚊均具有将基孔肯雅病毒垂  相似文献   

2.
乳头瘤病毒E1蛋白是该病毒起始DNA复制的关键蛋白,其活性部分主要位于C端2/3序列,作用的发挥是通过与Ori中的E1BS结合后而行使DNA解旋酶功能。在乳头瘤病毒DNA复制中,E1蛋白(E1)发挥作用尚需E2蛋白(E2)的参与,同时,E1对E2介导的转录也有调节作用。研究E1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揭开乳头瘤病毒的生活史及其致病的分子机制,为控制该病毒所致的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1985~1990年采集广州市临床诊断为登革热(DF)病人血清和捕捉当地蚊媒,应用C~6/36白纹伊蚊细胞系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1)1985年DF流行期间分离得5株DF1型病毒,其中1株从白蚊伊蚊分离获得,首次证实白纹伊蚊是广州市DF流行的传播媒介。(2)1986~1987年DF流行期间分离得39株DF2型病毒,还从致乏库蚊分离得1株DF2型病毒和4株非DF虫媒病毒(电镜鉴定属披膜病毒)。(3)1988年~1989年从疑似DF病人的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监测均表明这两年广州未有DF发生。(4)1990年在DF流行期间分离得14株DF4型病毒,其中从疫区白纹伊蚊、致乏库蚊各分离得1株DF4型病毒。通过5年系统监测,初步了解广州DF流行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辽宁省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了解虫媒病毒分布情况。方法2008年夏季在辽宁省丹东和锦州市采集蚊虫标本,利用C6/36和BHK-21等细胞分离病毒;对新分离病毒利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在辽宁省丹东和锦州市共采集蚊虫标本3属5种9296只,包括库蚊属的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伊蚊属的刺扰伊蚊、背点伊蚊和按蚊属的中华按蚊。从蚊虫标本中共得到4株病毒分离物,其中1株为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丹东市的三带喙库蚊),2株为版纳病毒(锦州市的中华按蚊),1株为辽宁病毒和版纳病毒混合(锦州市的中华按蚊)。新分离乙脑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E基因编码病毒毒力和抗原表位的位点未发生改变。结论在辽宁省再次分离到乙脑病毒,并首次证明辽宁省存在辽宁病毒。  相似文献   

5.
贵州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带毒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贵州省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DEN带毒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计18个县(区)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为成蚊;制备蚊悬液,碘化钠法提取RNA,用登革病毒(DEN)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N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阳性PCR产物并分型;蚊悬液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制作细胞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结果 从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1株DEN-2型病毒,从凯里、黄果树和镇远3处地方株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DEN核酸,用抗DEN1~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IFA)和RT-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分别为登革病毒2型、4型。结论 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6.
正人乳头瘤病毒(HPV)属于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是一类双链无包膜环状DNA核衣壳病毒,能特异性感染复层角质化上皮。目前已被鉴定的HPV病毒有一百多种型别,其中约有30个型别与生殖器病变相关。根据其致癌潜能,生殖器HPV分为与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高危型HPV及与疣等良性病变发生相关的低危型HPV[1]。HPV环状DNA基因组包括8个开放性阅读框(ORF),编码早期蛋白(E1、E2、E5、E6及E7)及晚期蛋白(L1、L2及E4),这些基因在病毒DNA复制之前(早期蛋白)或之后(晚期蛋白)表达[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活化蛋白-1(activated protein-1,AP-1)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引起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周期改变中的作用以及AP-1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和E2F-1/4的上下游关系.方法 转染AP-1荧光报告质粒的HELF细胞(AP-H)无血清培养48 h后,加入2μmol/L B(a)P作用24 h,用荧光检测法检测AP-1的相对活性.用AP-1的化学抑制剂姜黄素(curcumin)抑制其活性,观察它与cyclin D1/CDK4和E2F-1/4的上下游关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yclin D1、CDK4和E2F-1/4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 2 μmol/LB(a)P作用24 h后,G1期细胞比例由(71±2)%减少为(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1的活性增加;cyclin D1/E2F-1的蛋白含量增加;CDK4/E2F-4的蛋白水平没有明显改变.抑制AP-1活性后,B(a)P诱导的细胞周期的改变被逆转,B(a)P诱导的cyclin D1/E2F-1蛋白含量的增加被抑制,CDK4/E2F-4蛋白含量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B(a)P通过AP-1引起HELF周期的改变.AP-1是cyclin D1/E2F-1的上游信号分子,但对CDK4/E2F-4的表达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MT-1二氧化碳诱蚊器诱捕白纹伊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MT-1二氧化碳(CO2)诱蚊器诱捕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 采用析因设计方案,设6个CO2流量组和1个CO2空白对照组、10个监测时段和7个取样点,在每个取样点布放诱蚊灯,每2h调整诱蚊器的CO2流量并更换捕蚊笼,将采集到的蚊虫分类并计数,监测时间为02:00-22:00,探讨CO2流量、监测时段和取样点对MT-1 CO2诱蚊器诱捕白纹伊蚊效果的影响.结果 (1)共捕获蚊类1122只,其中白纹伊蚊占83.69%;(2)CO2流量组对白纹伊蚊的诱捕效果高于对照组(F=3.05,P=0.01),流量为6 L/min时捕获的白纹伊蚊最多;(3)不同监测时段对白纹伊蚊捕获数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P=0.03),18:00-20:00和04:00-06:00两个时段捕获的白纹伊蚊数量较多;(4)各取样点捕获的白纹伊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P=0.80).结论 MT-1 CO2诱蚊器对白纹伊蚊有诱捕效果,可用于监测白纹伊蚊;建议在傍晚时挂灯,CO2流量设置为6L/min.  相似文献   

9.
登革病毒有4个血清型,可引起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病毒包括5'和3'非编码区(UTR)及一个单一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一个聚蛋白前体,经蛋白酶裂解加工成3种结构蛋白(C、PrM和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1].  相似文献   

10.
登革病毒有4个血清型,可引起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病毒包括5'和3'非编码区(UTR)及一个单一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一个聚蛋白前体,经蛋白酶裂解加工成3种结构蛋白(C、PrM和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1].  相似文献   

11.
登革病毒有4个血清型,可引起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病毒包括5'和3'非编码区(UTR)及一个单一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一个聚蛋白前体,经蛋白酶裂解加工成3种结构蛋白(C、PrM和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1].  相似文献   

12.
首次从海南岛蚊虫和蝙蝠中分离出两株基孔肯雅病毒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作者从海南省儋县地区蚊虫和蝙蝠分离出的两株病毒,电镜观察为球形,直径为50~65nm,对2~3日龄小白鼠能致死,在C6/36白纹伊蚊细胞、BHK_(21)细胞组织培养中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病变,经理化和生物学鉴定,对酸,乙醚均敏感,属RNA病毒,经血清学鉴定为基孔肯雅病毒。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种人类过去从未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被确认是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的病原[1] 。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正式将此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冠状病毒属核糖核酸 (RNA)病毒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 80~ 16 0nm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约 30 0 0 0核苷酸 ,衣壳为 2 0面立体对称 ,有包膜 ,其表面有约 2 0nm长的棒状或花瓣状纤突 ,同日冕状。该病毒家族有多个成员 ,包括目前已知可侵袭人类的两种冠状病毒 2 2 9E型和OC4 3型 ,通常主要引起普通感冒 ,但在老年人、婴儿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及检测宫颈癌细胞株 Caski、 Si Ha细胞内 HPV1 6 (16型人乳头瘤病毒 ) E6 /E7蛋白含量 ,筛选宫颈癌基因治疗研究的合适细胞株。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 Caski、 Si Ha宫颈癌细胞株中 HPV1 6 E6 、 HPV1 6E7蛋白含量 (荧光强度值 )。结果 :Caski细胞中 HPV1 6 E6 、 HPV1 6 E7蛋白含量分别为 :2 0 .72± 6 .35、 5 6 .80± 4 .30 ;Si Ha细胞中 HPV1 6 E6 、E7蛋白含量分别为 :1.77± 0 .75、 4 9.2 7± 8.0 6。 2细胞株间 HPV1 6 E7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Caski、Si Ha宫颈癌细胞株中 HPV1 6 E6 、E7蛋白的表达是不平行的。Caski细胞适用于以 HPV1 6 E6 ,HPV1 6 E7蛋白为观察对象的研究 ,Si Ha细胞可用于 HPV1 6 E7蛋白的研究 ,但不适宜用于以 HPV1 6 E6 蛋白为观察对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广东省分离的3株登革2型病毒(DEN2)的结构蛋白E基因扩增、克隆、测定及分析,了解流行株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基因型.方法应用RT-PCR技术扩增广东省不同年份流行的3株DEN2型病毒的结构蛋白E基因.分别克隆到PMD18 T载体,转化JM109宿主菌,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3株DEN2病毒结构蛋白E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 485 bp,编码495个氨基酸.其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是GD06/93与GD19/2001为98%(98%)、GD06/93与GD08/98为92%(95%)、GD08/98与GD19/2001为91%(94%).3株DEN2与国际参考株比较表明GD06/93与澳大利亚TSV01株共享序列非常接近,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99%);GD19/2001和澳大利亚TSV01株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8%(98%);GD08/98与泰国株ThNH-P28/93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8%(98%).结论GD06/93、GD19/2001与TSV01亲缘关系较近,属同一基因型.GD08/98与TnNH-P28/93共享序列非常接近,属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登革热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正链RNA病毒,根据包膜蛋白E抗原性不同分为4个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影响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5亿人生活在受威胁地区。该文对近年来登革热病毒培养、登革热病毒抗原、抗登革热病毒抗体、登革热病毒非结构蛋白、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登革热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尤其是快速诊断,应以核酸和/或非结构蛋白1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联合进行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表达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Ⅳ型(G4)结构蛋白ORF2截短的基因片段,观察病毒样颗粒(VLP)的装配情况,对纯化的VLP进行抗原性分析。方法为了制备HEV病毒样颗粒,将结构蛋白ORF2的N末端111个氨基酸残基截掉,然后将112至660共549个氨基酸残基的基因与杆状病毒基因重组,在昆虫细胞Tn5表达。首先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基因是否正确表达,再用超速离心检测是否形成病毒样颗粒,最后用免疫电镜和ELISA分析病毒样颗粒的抗原特异性。结果含有截掉了N末端111个氨基酸残基的HEVG4的ORF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Tn5,除了可以表达最初的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8×103的蛋白分子)外,也产生了一些可能经过宿主细胞酶类处理的蛋白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7×103、56×103和54×103,并分泌到培养液中。经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电镜观察发现只有54×103的蛋白分子可以自行组装成VLP,颗粒直径为23~24nm,浮密度为1·285g/cm3,与HEVG1比较,G4VLP具有相同的大小和浮密度,但表达量低。G4VLP与HEV病人血清可以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用G4VLP作抗原可以检测HEV的G1、G3、G4型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结论该研究证实截短的HEVG4的ORF2结构蛋白基因可以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形成的VLP具有HEV病毒颗粒类似的抗原活性,可用于制备抗HEV诊断试剂和开发预防用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获得抗人巨细胞病毒 (HCMV)单克隆抗体 (McAb) ,并将其用于人HCMV感染后的抗体检测。方法 :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抗重组HCMV(rhCMV)gp 5 2蛋白的McAb。并用抗人 μ链抗体包被、rhCMVgp5 2蛋白作抗原和HRP -McAb作标记抗体 ,建立了检测抗HCMV抗体的捕获ELISA。用该法检测献血员、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疑似CMV感染的肝炎综合征患者血清共计 939份。结果 :最终获得 4株 (3E9,5A6 ,4G1 2 ,2H2 )能稳定分泌高效价抗rhCMVMcAb的杂交瘤细胞。它们分别识别gp5 2蛋白上的 2个不同抗原表位 ,2H2识别gp5 2蛋白上的一个表位 ,3E9,5A6和 4G1 2则共同识别另一个表位。用其建立的捕获ELISA ,gp5 2蛋白抗原最佳浓度为1 μg·mL- 1,酶标单抗的工作浓度为 1 :1 6 0 0 ,批内平均变异系数 3.7% ,批间平均变异系数 7.9%。6 34例献血员IgM抗体阳性 1 7例 (2 .7% ) ;2 8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 ,阳性 1 0例 (3.5 % ) ;1 7例肝炎综合征患者 ,阳性 1 1例 (6 4.7% )。均经免疫印迹法证实。结论 :用gp5 2蛋白及其单抗建立的捕获ELISA ,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不受类风湿因子的影响 ,结果可靠 ,优于全病毒抗原构成的检测试剂 ,适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抗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其免疫反应特异性.方法 将ZIKV重组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用50%聚乙二醇(PEG)融合,经过含有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筛选出阳性克隆,采取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株.利用筛选到的单抗作为一抗,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免疫转印试验,鉴定单抗的反应特异性.结果 筛选出1株针对寨卡病毒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命名为13E7-E9),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免疫转印试验结果表明,该单抗可与寨卡病毒E蛋白结合,且与登革病毒无交叉.结论 成功筛选1株抗寨卡病毒E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为研发寨卡病毒的免疫诊断试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赵星  左丽  舒丽萍  韦隆华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185-1187
目的利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白纹伊蚊贵州省贵阳、兴义、毕节株对1—4型登革病毒(DEN1—4)的垂直传递能力。方法采集贵州省贵阳、兴义、毕节市市郊自然界白纹伊蚊,驯化3代。分别取羽化后3~5d龄成蚊为实验组,白纹伊蚊海南株为对照组;用DEN1—4国际参考株分别感染各组蚊虫,将感染后亲代及子1~3代成蚊制备蚊悬液,接种C6/36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常规方法提取总RNA。利用DEN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N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型。结果白纹伊蚊贵阳、兴义、毕节、海南株亲代蚊虫均对DEN易感;白纹伊蚊兴义株与海南株均能垂直传递DEN-1、4到子3代。传递DEN-3到子2代,白纹伊蚊兴义株能垂直传递DEN-2到子3代,白纹伊蚊贵阳.株能垂直传递DEN-1到子3代,传递DEN-2、3、4到子2代,白纹伊蚊毕节株能垂直传递DEN-1到子2代,DEN-4至子3代,未发现能垂直传递DEN-2、3。结论对DEN1—4易感的白纹伊蚊贵阳、兴义、毕节株能垂直传递DEN,且对DEN的垂直传递能力与其地理来源有关;贵州省3个地方株的白纹伊蚊卵可在干燥室温条件下越冬保存D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