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中小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情况,为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清远市区18所中小学学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共31276人静脉抽取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共检测中小学生血样31276份,HBsAg总阳性率2.33%,其中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2%、2.97%、3.82%(P<0.01);农村生源小学及城镇生源中学学生阳性率分别为3.11%、4.18%,高于市内生源小学(0.79%)及中学学生(1.88%,均P<0.01);男女学生阳性率分别为2.41%、2.23%(P>0.05)。HBsAb总阳性率为52.07%,农村或城镇生源与市内生源学生阳性率分别为51.09%、52.83%(P<0.01),男女学生阳性率分别为49.73%、55.03%(P<0.01)。结论清远市区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HBsAb阳性率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但农村生源小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应继续推广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乙肝...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克拉玛依市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在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及乌尔禾区,随机抽取5797名成年人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7.47%。其中乙肝疫苗接种者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分别为1.80%、15.54%、17.34%,显著低于未接种者(P<0.0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有显著差异(P<0.01);汉族与维族HBs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HBsAg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行政区HBs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措施;借助医生和媒体的力量开展广泛宣传是提高接种率的有效方法;将成人纳入扩大免疫人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幼托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剑辉 《现代医院》2009,9(9):154-154
目的了解辖区内幼儿园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009年幼儿园儿童3 247例分别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表面抗体(HBsAb)检测,然后给予免疫指导。结果HBsAg阳性6人,HBsAg阳性率为0.18%;2、3、4、5岁分别为0、0、0.11%、0.56%。HBsAb阳性率(含弱阳)为75.42%;2、3、4、5岁分别为75.41%、79.24%、75.03%、72.49%。对HBsAg阴性及HBsAb弱阳性者给予乙肝疫苗接种指导并实施接种方案。结论HBsAg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HBsAb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率与免疫预防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及时对HBsAb降低者进行再次免疫接种乙肝疫苗,以控制HBV感染。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为制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某高校2000级、2001级1301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2001级为实验组,给予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讲座的干预措施,2000级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新生和毕业生静脉血中的HBsAg,计算HBsAg阳性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0级、2001级新生入学体检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和6.2%,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52,P>0.05)。毕业生体检时,实验组的HBsAg阳性率为3.7%,对照组的HBsAg阳性率为9.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45.08,P<0.05)。2001级新生HBsAg阴转率为12.3%。2000级新生HBsAg阴转率为7.3%,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46,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知识讲座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在HBsAg阳性人群中进行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讲座可以提高HBs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山市小榄镇儿童乙肝病毒标志物携带模式,为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小榄人民医院体检的7月龄至7岁儿童的乙肝两对半(即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 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3 396名儿童,其HBsAg携带率为1.59%,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HBsAb阳性率为60.48%,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37.81%的儿童乙肝两对半均为阴性。结论小榄镇7月龄至7岁儿童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乙肝两对半的阴性率较高,应继续推广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和两对半的检测工作,加大乙肝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生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为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3—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松江区抽取2 28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检测。结果上海市松江区2 280名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9.87%,HBsAg、HBsAb、HBcAb、HBeAg和HBeAb阳性率分别为0.57%、26.67%、9.39%、0.22%和0.18%。不同特征中小学生比较,男生HBcAb阳性率(7.53%)低于女生(11.34%);年龄6~10岁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34.55%)均高于11~15岁学生(26.04%)和16~20岁学生(21.86%);小学生HBsAb阳性率(31.45%)均高于初中生(23.26%)和高中生(22.01%);高中生HBcAb阳性率(11.54%)均高于小学生(9.23%)和初中生(6.34%);本地户籍中小学生HBsAg、HBsAb和HBeAg阳性率(0.33%、19.89%和0)均低于外地户籍学生(1.03%、39.77%和0.64%),HBcAb阳性率(10.38%)高于外地户籍学生(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生乙肝接种率较高,HBsAg阳性率已降至1%。  相似文献   

7.
不同民族大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民族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南民族大学2007级4 015名新生和2008级5 006名新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5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的整体HBsAg阳性率为4.59%,男性阳性率为6.22%,明显高于女生的3.11%(P<0.01);壮族(10.29%)、畲族(9.13%)和瑶族(8.04%)学生的HBsAg阳性率较汉族(4.5%)学生约高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壮族、畲族与汉族间P<0.01,瑶族与汉族间P<0.05).回族(2.97%)、满族(1.61%)学生的HBsAg阳性率较汉族(4.5%)学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在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提示不同民族学生的不同卫生和生活环境条件可能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中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情况,为学校制定相应的预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于都县三中2005-2009年入学高中新生HB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校近5 a HBsAg阳性率为4.51%,2009年比2005年下降了2.32个百分点。男生HBsAg阳性率为6.11%,女生HBsAg阳性率为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3,P<0.01)。来自城镇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为4.10%,来自郊区学生为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P<0.01)。城镇学生乙型肝炎相关卫生知识认识水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均明显高于郊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针对性地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加强郊区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汕头市潮阳区中学生HBsAg和抗-HBs的阳性率情况,为在校内开展有效的免疫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检测HBsAg、抗-HBs.结果 共检测33 170名中学生,HBsAg总阳性率5.68%,抗-HBs总阳性率13.43%.男生HBsAg阳性率(5.80%)与女生HBsAg阳性率(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P>0.05);城区学生HBsAg阳性率为5.22%,明显低于农村学生的6.14%(X2=12.76,P<0.05);初中生HBsAg阳性率为5.29%,低于高中生的6.08%(X2=9.53,P<0.05).男生抗-HBs阳性率为13.6%,女生抗-HBs阳性率为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P>0.05);城区学生抗-HBs阳性率为18.18%,高于农村学生的8.75%(X2=633.42,P<0.05);高中生的抗-HBs阳性率为15.17%,高于初中生的11.69%(X2=85.94,P<0.05).结论 该区中学生HBV感染属低流行强度,提高未感染人群的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是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不同地区与不同年级的学生HBsAg与抗-HBs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乡镇散居人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对天津市蓟县两个乡镇220名村民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在这一地区人群中,HBV总的感染率为27.7%,其中HBsAg、HBeAg、HBcAb阳性率为11.8%,HBsAg、HBeAb、HBcAb阳性为8.6%,HBsAb阳性率为23.6%,HBsAg阳性率为2.3%。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属于感染性较强的病毒,应加强卫生意识,提高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小学生HBV感染情况,为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清远市区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在校学生的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6142名在校小学生,HBsAg总携带率为1.32%,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HBsAb阳性率为49.57%,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男女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HBsAb阳性率45.70%,低于女生50.39%(P〈0.01)。结论清远市区小学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b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继续推广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加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检测,加大乙型肝炎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肇庆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678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taSA)夹心法进行相应项目检测。结果678份血清中HBsAg阳性率为10.77%;HBsAb阳性率为64.75%;HBeAg阳性率为3.54%;HBeAb阳性率为7.23%;HBcAb阳性率为33.78%;男、女性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55%、10.03%,城、乡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2%,14.37%;在HBsAg阳性人群中,HbeAg、抗-HBe标化阳性率分别为32.88%和67.12%;而HBsAb阳性人群中,单HBsAb阳性的占68.34%,HBsAb和HBcAb都阳性的占31.66%,单HBcAb阳性的占3.87%;小于15岁与大于15岁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肇庆市HBsAg阳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而流行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肇庆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余年,15岁以下儿童HBV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某高校2004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高校防治乙肝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流行.[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其他4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即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2 671名2004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16.66%.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18.73%,女生HBsAg阳性率为12.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十AST升高伴HBsAg阳性有52人,占阳性人数的11.69%.[结论]广东江门某高校2004年新生HBsAg阳性率较高,高校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在学生中进行乙型肝炎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意识,定期进行肝功能及乙肝5项指标检查,对易感染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状况,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县3所中小学综合性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疫苗接种前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为67.36%,免疫前小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1.28%)低于初中学生(1.74%),男女生之间,汉族、回族、哈萨克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中小学学生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个月后HBsAb阳转率达到89.72%,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无(弱)应答率为10.28%,无应答率中小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县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对学生进行乙肝疫苗强化免疫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2003~2005年永州市青少年学生乙肝感染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盘小娟  邓辉军  唐荣 《中国校医》2006,20(5):519-521
目的分析近3年来乙肝病毒在不同类群青少年学生中的感染状况及动态变化。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03-2005年永州市参加中考、高考各类青少年学生共7605名的乙肝表面抗原(船sAg)及“乙肝两对半”指标,参考其他因素和其他城市情况,逐年分组进行分析。结果3年船sAg平均阳性率为11.65%,2003~2005年每年的船sAg阳性率分别为10.20%、11.75%、13.36%,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12.10%、10.28%,城乡学生阳性率分别为10、92%、13.16%,住校生、走读生阳性率分别为12.83%、11.15%,初、高中毕业生阳性率分别为10.88%、12.01%。886例HgsAg阳性学生中乙肝e抗原阳性者占61.52%。结论我市中青少年学生的乙肝感染率不但偏高,而且有不断增高趋势,其中传染性强的人群较大。农村学生、男生、住校生为乙肝重点感染人群,需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儿童青少年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及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为该社区的乙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3-4月,随机抽取高东社区幼儿园、小学及初级中学各1所,对每所学校每个年级抽取的1个班级中所有学生开展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相关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血清指标及HBV DNA定量检测,分析该社区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高东社区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率95.50%(276/289),年龄组越小的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率越高(P<0.01);10岁以下学生接种率高于≥10岁学生(P<0.01);HBsAg、HBcAb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1.04%(3/289)、1.38%(4/289)和32.18%(93/289);未接种乙肝疫苗及未全程接种者HBsAg和HBcAb阳性率均高于接种乙肝疫苗及全程接种者(P<0.05);女性HBcAb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10岁学生HBcAb阳性率高于3~<10岁学生(P<0.05);年龄组越大的儿童青少年HBsAb阳性率越低(P<0.01);HBsAb阳性学生抗体滴度水平分布以低水平(10 mIU/ml≤HBsAb<100 mIU/ml)为主(占81.33%,61/75),无年龄分布差异(P>0.05)。 结论 2016年该社区儿童青少年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95%,HBsAg、HBcAb阳性率较2012年上海市的调查结果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西省1~6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西省5个县(市、区)抽取5 119名对象,检测HBsAg、HBsAb,χ2检验分析HBsAg、HBsAb阳性率。结果 HBsAg、HBsAb总阳性率分别为8.05%、57.98%;HBsAg阳性率男性(9.29%)高于女性(7.22%)(χ2=7.10,P<0.01),农村(9.33%)高于城市(6.81%)(χ2=10.97,P<0.01),HBsAb阳性率男性(55.50%)低于女性(59.63%)(χ2=8.59,P<0.01),农村(55.92%)低于城市(59.95%)(χ2=2.69,P<0.05);HepB接种者、未接种者和接种史不详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3.43%、12.79%、9.54%(χ2=11.24,P<0.01),HBsAb阳性率分别为58.46%、...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年来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该人群的今后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高中部2006-2009年入学新生2 756名,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乙肝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2 756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4.46%;2006-2009年阳性率为5.67%-2.73%;男女性别间阳性率为3.08%、2.3%。检测出HBsAg阳性123份血清标本中5种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最高为47.15%,其次HBsAg、抗-HBc二项阳性为28.46%,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为16.26%,HBsAg、HBeAg二项阳性4.88%和HBsAg阳性为3.25%。结论近年来高中新生HBsAg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21.14%,是可能导致乙肝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加强对HBV携带者的管理和采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等措施,对高中新生乙型肝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某中专学校学生HBV感染与发病情况追踪调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研究HBV在学生中感染与发病趋势,掌握乙肝在学生中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中专学校1995年入学的837名新生进行了HBV感染情况的血清学监测,并采取了接种乙肝疫苗等相应的预防措施,毕业体检时作了同样指标的追踪调查。结果:入学时HBsAg阳性的45名学生中,除19名因三阳(HBsAg、HBeAg、HBcAb三项均为阳性)而退学或复读外,其余26人毕业时HBsAg仍然全部阳性,即有422%的感染者发展成三阳,16.3%的感染者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人学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毕业时未发现HBsAg阳性的病例,而在小学或初中阶段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学生仍有3.90%的人HBsAg阳性。结论:随着HBsAb水平的下降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2018年选取湖北省8个市(15个县、45个社区)开展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监测。 结果 湖北省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2.67%、HBsAb 阳性率为66.08%;HBsAg携带率和HBsAb 阳性率在地区(HBsAg: χ2=60.430,P=0.000; HBsAb: χ2=215.599,P=0.000)、年龄(HBsAg: χ2=109.341,P=0.000; HBsAb: χ2=265.578,P=0.000)、职业(HBsAg: χ2=70.919,P=0.000; HBsAb: χ2=480.782,P=0.000)、免疫史(HBsAg: χ2=36.725,P=0.000; HBsAb: χ2=27.653,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岁以上(≥5.64%)、工人(7.59%)、农民(5.99%)和服务人员(5.45%)人群HBsAg携带率偏高,7~14岁(57.06%)、农民(58.98%)、学生(60.71%)和工人(60.76%)HBsAb阳性率偏低。 结论 湖北省乙肝防控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点人群(20岁以上、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和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开展补充免疫等,有利于降低乙肝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