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结果:本组后交通动脉瘤26例,眼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1例。手术后早期结果评价:好(GOS评分4-5分)29例、差(GOS评分2-3分)2例、死亡2例。结论: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影像检查初步诊断海绵状血管瘤,进一步设计手术入路.方法:本院7例眼眶肿物患者,通过影像资料检查初步诊断海绵状血管瘤,采取不同入路手术.结果: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均无眶内出血,眼球突出恢复正常(双眼球突度<2mm),眼球运动自如,视力提高.结论:通过AB超,CT常规检查,初步诊断海绵状血管瘤,根据CT水平位影像显示的肿物位置、最大的横径*纵径m值计算和经眶尖三角形透明区高值的测量,明确肿物位置,大小和粘连情况,确定合适的手术入路,从而为临床提供有效地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致残、致死率高。我们于2007年6月-2008年5月为71例患者经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现将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术后血管痉挛的防治及手术技巧等问题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缩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38例前循环动脉瘤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资料完善,35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治疗,3例为医院血管造影检查意外发现血管瘤,所有患者均确诊并在我院实施经缩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总结手术体会。结果 38例患者实施缩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57个动脉瘤在手术中全部夹闭,CTA均显示无残余,动脉瘤夹闭满意,手术成功率100.00%。结论经缩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改进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以最小的创伤来取得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最佳疗效。方法 根据颅内动脉瘤所在位置,精确设计“锁眼”手术入路,以2cm左右直径的骨窗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等手术。68例手术中,眶上额下经眉弓入路65例,翼点入路2例,乳突后入路2例,额部中浅旁入路1例。结果 68例患73个动脉瘤,行70次“锁眼”显微手术,共有71个动脉瘤行夹闭术,其中5例为多发性动脉瘤,予一次手术夹闭,3例为同侧入路,2例为双侧入路;另行动脉瘤孤立术、包裹术各1例;术后死亡4例;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锁眼”手术创伤小,疗效佳,外观影响少,费用节省,是动脉瘤显微手术有效和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例16个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一侧入路显微手术处理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16个。依据GOS判断:优良5例,轻残2例。结论一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处理部分颅内多发动脉瘤,选择好适应证、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首先处理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1991年以来我科经手术治疗的36例前交通动脉瘤,根据术中瘤蒂的位置,瘤体的指向,动脉瘤和相关血管的关系,结合脑血管造影所见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了分型。用正位像将瘤蒂的位置分为4型,根据双侧A_1段血管的口径和走行曲度,确定主侧血流及瘤蒂和前交通动脉的关系;用侧位像将瘤体的指向划分为3个区域;用斜位像观察双侧A_2和瘤体的关系。上述分型对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难点预测及意外估计都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尚彬  何家全  范润金 《西部医学》2012,24(6):1085-1087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收治的2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恢复良好21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手术效果较满意。结论经翼点入路是前交通动脉瘤手术首选,手术操作直接影响预后。熟练掌握局部解剖,术前仔细阅片,术中精细操作加必要的手术技巧是成功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标准翼点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185例前循环动脉瘤应用标准翼点入路实施显微外科手术,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冶疗效果.结果:治愈(5分)159例(86%),好转(3~4分)18例(9.7%),植物生存(2分)2例(1.1%),死亡(1分)6例(3 2%).结论:翼点入路有途径短、暴露好、损伤小等优点,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1991年以来我科经手术治疗的36例前交通动脉瘤,根据术瘤蒂的位置,瘤体的指向,动脉效瘤和相关血管的关系,结合脑血管造影所见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了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相关手术入路的解剖研究。方法采用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9例,模拟相关手术入路,对重要解剖结构进行测量。结果左侧视神经长6.12~14.32 mm,平均(10.22±2.64)mm,右侧视神经长6.10~14.30 mm,平均(10.12±2.52)mm;前床突(ACP)长7.36~13.82 mm,平均(9.17±1.23)mm、宽7.95~17.16 mm,平均(12.36±2.40)mm、厚3.15~7.80 mm,平均(5.47±1.32)mm;硬膜外切除ACP后,视神经长度的显露增加了2倍,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OCT)长度增加了2倍,OCT的宽度增加了3~4倍。结论翼点硬膜下入路作为常规手术入路,具有相对安全性并便于对近端血流进行控制。硬膜外入路主要是强调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增加显露,具有安全、简洁的优势,往往需要联合硬膜下入路。对侧入路只适合于小的、指向内侧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38例,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成功夹闭动脉瘤颈3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术后恢复良好25例,轻残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翼点入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控制性降压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与术后转归。结果:18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恢复良好16例,轻残1例,重残1例。结论: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张海  李溥  王砚强  彭文武  陈维多 《右江医学》2011,39(5):580-582,688
目的探讨经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出院时GOS评分均为良好,随访6~25个月,3例患者症状改善,无一例死亡,复查MRA前交通动脉瘤均全部关闭。结论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具有手术野暴露好,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且在术中可控制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等优势,是一种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8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病情分级,0级11例,Ⅰ级7例,Ⅱ级30例,Ⅲ级25例,Ⅳ8例,Ⅴ级1例;SAH患者早期(≤3 d)手术21例,中期(4 d~2周)手术15例,延期(>2周)手术35例.患者出院时疗效按GOS分级标准进行预后评定.结果 82例患者共发现85个ACo AA并全部夹闭,同时切除动脉瘤3个,穿刺及切开清除血栓11个.术中15个(占17.6%)动脉瘤发生再破裂.术中临时阻断73例次,最短阻断时间2 min,最长达40min,平均9.26 min.根据GOS评分,总预后良好率79.3%(65/82),轻残率12.2%(10/82),重残率3.7%(3/82),植物生存率0%,病死率4.9%(4/82);其中,早期、中期和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5.7%、73.3%和82.3%;0级~Ⅴ级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0.9%、85.6%、86.7%、84.0%、25.0%和0.0%.55例患者出院时或出院后3月内复查DSA或CTA均证明瘤蒂夹闭或动脉瘤消失,50例自术后随访4月至7 a,1例动脉瘤复发.失访32例.结论 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翼点入路可以满足不同瘤体指向、位置、大小前交通动脉瘤的夹闭且夹闭瘤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易行、有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在具备手术条件下,前交通动脉瘤无论病情分级高低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技术,开放相关脑池,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并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均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夹闭满意。17例于术后近期做影像学复查。结果28例前交通动脉瘤全部一次成功夹闭;其中4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随访28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技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常规手术更精细、准确、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模拟入路,探讨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手术治疗中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早期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Hunt-Hess分级:Ⅰ级11例,Ⅱ级29例,Ⅲ级8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将患者的术前CTA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3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前3D-CT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及骨结构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出院时GOS预后评分:5分41例、4分4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3D-CTA可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进行模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治疗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的患者均进行经翼点入路、显微镜直视下夹闭手术。结果:37例患者术中均成功夹闭前交通动脉瘤颈。出院时恢复良好31例,占83.8%;中度、重度残疾各2例,分别占5.4%;死亡2例,占5.4%。幸存的35例患者术后随访8~12个月,5例出现一定程度脑积水,30例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检查,无1例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术中视野开阔,配以娴熟显微操作技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和显微器械的不断改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为锁孔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锁孔手术以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反应轻微、恢复快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从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颅内前循环囊状动脉瘤21例,其中15例16个囊状动脉瘤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其中5例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以指导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眶上锁孔入路(A组)和眶上外侧入路(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开颅时间、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的差异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经眶上外侧入路的手术时间和开颅时间少于经眶上锁孔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GCS评分、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和关颅时间短,术中能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术中牵拉较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行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时可作为眶上锁孔入路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