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LVH)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老年(≥55岁)高血压病患者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组(LVH)与不伴有左室肥厚(NLVH)组,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检测.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LVH组与不伴有LVH组比较,24hSBP、24hPP、dSBP、nSBP、BPF、BPL、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LVH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占73%,而不伴有LVH组,以杓型血压为主,占79%;(3)LVH组LVMI与24hSBP、24hPP、dSBP、nSBP、SBPL正相关(P<0.001),与SBPF、DBPF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发生与SBP、24hPP、SBPL和BPF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为观察指标,分析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成伴LVH组和不伴LVH组两组,分析比较全天(24h)、白天、夜间的血压、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与LVH的相关性。结果(1)EH伴LVH组24h、白天、夜间的收缩压(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均显著高于不伴LVH组(P〈0.01);(2)EH患者LVMI与24h、白天、夜间的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呈正相关(P〈0.01),与夜间SBP变异性相关性最强(r=0.45);(3)24hSBP负荷〉25%预测LVH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7%、89.7%、91.7%。结论(1)在LVH的形成过程中,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增加比舒张压负荷及其变异性更为重要。全天尤以夜间影响最大;(2)24h血压负荷〉25%可能是中国人群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和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按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g/m^2,女〉115g/m^2,将24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64例)和非左心室肥厚组(178例),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心室肥厚组的24h平均脉压(PP)、白天脉压(dPP)、夜间脉压(nPP)和非左心室肥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MI与年龄、SBP、PP显著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是LVMI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PP增大与高血压患者LVH密切相关,是LVMI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平稳降压治疗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动念血压仪记录并计算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的相关参数:24小时(24h)、日间(d)及夜间(n)的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收缩压负荷(SBP负荷)、舒张压负荷(DBP负荷)、收缩乐标准差(SSD)、舒张压标准差(DSD)等:同步测量病人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室间隔厚度(IVSth)、左室后壁厚度(LVPWth):分为左室肥厚(LVH)、不伴左室肥厚(NLVH)两组对照分析,录用t检验,用线性直线回归分析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平稳降压患者中,NLVH组的24hmSBP、dmSBP低于LVH组;LVH组的24hSBP负荷、dSBP负荷、nSBP负荷高于NLVH组;LVH组的24hSSD、dSSD、nSSD、dDSD高于NLVH组。结论 24hSBP负荷及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阻止LVH的发生、发展仅靠降压是不够的,平稳降压、降低24hSBP负荷及变异性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普伐他汀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ISH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年。分别在用药前后监测血压、脉压(PP),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肌肥厚。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P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BP及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对老年ISH患者有协同降压的作用,且可缩小PP、逆转LVH,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39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204例、无左心室肥厚组188例,心脏超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并且均做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左心室肥厚组24h动态血压分析显示,平均SBP、SBPV、DBPV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动态血压与LVMI相关分析:随着SBPV增大,LVMI增大(P=0.001),而DBPV、平均DBP与LVMI无显著相关性(P=0.435;P=0.126);24h平均SBP越大,LVMI越大(P=0.013)。(3)回归分析提示SBPV、平均SBP、LDL-C、平均动脉压、2h PBG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中,LVMI与血压变异性有关,尤其是与SBPV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肥厚情况分为肥厚组(n=52例)和非肥厚组(n=74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变异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非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 SBP 与dSSD、nSSD为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 SBP 与dSSD、nSSD是影响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平稳控制血压对防止左室肥厚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28例年龄≥60岁的EH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记录其昼夜血压节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其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SBP)、24h脉压(PP)、夜间SBP、夜间PP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夜间SBP下降率、夜间DBP下降率低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组LVMI和IMT比杓型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老年EH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更容易出现异常,且非杓型血压节律者的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2 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
动图、肾功能检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正常和升高组及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比较各组超声心动
图各参数及肾功能的变化。比较左心室肥厚(LVH)组和非LVH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结果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升
高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心肌质量(LVM)均明显高于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正常组;24 h、夜间平
均血压升高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24 h、夜间平均血压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非杓型血压组左心室舒
张末期内径(LVDd)、LVM、LVMI 较杓型组略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及夜
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明显高于非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尿蛋白与24 h平均血压的两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尿蛋白与24 h SBP 呈正相关( r= 0.443,P =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尤其是收缩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及
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王桂荷 《海南医学》2013,24(20):2983-298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对胰岛素抵抗OR)和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LVH分为LVH组30例及非LVH组26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血压变异系数(CV);测定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24 h SBP、dSBP、nSBP变异系数均增大,尤以高血压合并LVH者更明显(LVH组P<0.01,非LVH组P<0.05);Homa-IR均显著增加(P<0.01).LVH组与非LVH组比较、非LVH组与对照组比较,24 h DBP、dDBP、nDBP变异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Homa-IR均增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BPV与IR、LVH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群  朱小红 《安徽医学》2009,30(4):382-38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的24h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nSBP、收缩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室肥厚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方法:用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观察了51例老年EH与46例非老年EH患的血压动态变化及左室结构改变。结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在老年EH组多见,尤其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较非老年EH并发左室肥厚多见。结论:老年EH多有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并与并发左室肥厚相关,多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较偶测血压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68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85.4±5.0)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动态血压监测,按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n=74)和非左室肥厚组(n=94),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和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以LVMI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左室肥厚组的高血压病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尿酸、平均收缩压(24 h、白天、夜间)、脉压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杓型血压节律者分别为56.7%和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脂、平均舒张压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VMI依次与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空腹胰岛素密切相关(R2=0.511,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多种因素相关,有效控制白天和夜间的收缩压,降低血压变异性和胰岛素抵抗,可能对改善左室肥厚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v blood pressure,ABP)及血压节律的变化。【方法】经门诊测量血压(clinical blood pressure,CBP),并行多导睡眠仪(polrsomnography)及动态血压监测符合标准的60例研究对象入选本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白天、夜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根据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tion,EH)组、EH合并OSAS组、单纯OSAS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及EH合并OSAS组白天SBP(dSBP)、白天DBP(dDBP)、夜间SBP(nSBP)、夜间DBP(nDBP)明显升高;EH合并OSAS组dSBP和nSBP以及nDBP较EH组患者升高,有统计学差异。与EH组相比,OSAS组及EH合并OSAS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比例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H合并OSAS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OSAS可独立引起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栅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MbP、dMBP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常诗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左室肥厚及其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6 6例心衰患者按心功能分为 A组 (心功能 级 ) 36例 ,B组 (心功能 级、 级 ) 30例 ,作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ABPM)、超声心动图 ,并按 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 (L VMI)。结果 :A、B两组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分别 5 8.6%、86 .7% (P<0 .0 1) ,B组比 A组有较高的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夜间平均舒张压 ,以及明显增大的 L VMI。结论 :心衰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有明显变化 ,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左室肥厚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相关。ABPM监测、左室肥厚测定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琼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0):1389-1392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体内血尿酸水平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取6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并采血检测血尿酸水平,根据血尿酸水平中位数将病人分为尿酸正常组(NUA组)和尿酸偏高组(HUA组),比较2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24hSBP和24hDBP)、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dSBP和d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nSBP和nDBP),及血压变异性(BPV)参数包括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并行相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各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按24hSBP再将病人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和血压控制不良组,比较2组血尿酸水平和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区别。 结果 HUA组24hSBP、dSBP和24hSBPSD均较NUA组增高(P < 0.05),并与血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尿酸水平低于血压控制不良组(P < 0.01);血压控制良好组24hSBP、dSBP和nSBP水平均低于血压控制不良组(P < 0.01)。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尿酸水平越高,收缩压也随之增高,收缩压BPV也越大,监测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无靶器官损害者51例,并靶器官损害者68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无靶器官损伤者血压流动曲线与正常人相似,基本呈“勺型者”(dipper)心脑器官损害者的nSBP,nDBP及nSBP/nSBP,nDBP/dDBP较无靶器官损害者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1)。肾脏损害者其24hSBP,24hDBP,dSBP,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根据头颅CT或MRI的结果按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所有对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相比,其收缩压明显增高,脉压明显增大(P<0.01)。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的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24h PP、dPP、nPP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