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最佳时机。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在发病后24~48h即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发病后48~96h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及与营养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接近,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腹泻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早期(24~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患者对两种肠内营养制剂的耐受性,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5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脊柱术后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对照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内肠鸣音情况及术后24 h内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14.4±5.1) vs (16.8±5.0)h,P=O.021];研究组腹胀发生率、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vs18%,P=0.025;6% vs 24%,P=0.012);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显著缩短脊柱术后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并提高患者胃肠道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入院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支持法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术前口服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的5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及术后第8天测量体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并于第8天留取患者24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结果:两组免疫、营养指标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较肠道准备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肠内营养(TEN)组和联合营养组(TPN TEN),每组14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并动态监测氮平衡变化,同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个营养支持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Alb、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2~5天联合营养组组氮平衡改善较TEN组明显(P<0.01),联合营养组术后第6天即达到正氮平衡,联合营养组与TEN组的累计氮平衡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TEN组术后早期(12 h)经鼻肠导管营养液滴注后,6例出现腹胀,其中4例伴腹泻,而PN加EN组采用术后36-48 h或听诊可闻及肠鸣音(每分钟3次以上)后方开始输注肠内营养液,则可以较好地耐受.[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EN时间应适当延长至36~48 h或听诊可闻及肠鸣音(每分钟3次以上)开始为宜,在肠内营养支持前可辅以经周围静脉的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入院后第8天治疗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早期(发病后48~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实验组,GCS评分4~8分)与按传统方法发病后7~8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5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守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血清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临床疗效也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可安全地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且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陆学安 《吉林医学》2014,(35):7842-7843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胃癌手术的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有4例,对照组患者未见类似的并发症。结论: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对住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记录营养支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性并发症的治疗费用。结果术后第7天治疗组患者Alb、Pa、T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孙可心 《当代医学》2021,27(22):129-130
目的 分析在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营养指标[血糖、血红蛋白(Hb)与血清白蛋白(ALB)]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Hb、ALB水平均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中,能有效维持患者机体的营养平衡,改善其神经功能损伤,并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干预及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天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无氧阈值、最大摄氧量、动脉氧分压、肺弥散量等肺功能指标水平以及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1天研究组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更高(P<0.05);研究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无氧阈值、最大摄氧量、动脉氧分压、肺弥散量等肺功能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更高(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ICU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66例,均在入住ICU后48 h内,给予胃镜下空肠置管。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24~48 h内行肠内营养;晚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入住ICU 48 h后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参数(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腹泻腹胀、肝功能受损、高血糖、应激性溃疡、肺炎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较晚期肠内营养组为少(P<0.01)。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及时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老年胃癌术后的价值。方法:将4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和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PN-EN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血清水平、留取24 h尿计算氮平衡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N-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负氮平衡得到纠正。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需求,具有安全、有效、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肠外营养干预组)与B组(肠内营养干预组),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免疫功能.结果 术后8d,B组的NK细胞活性、CD3+、CD4+、IgA、IgM的含量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CD8和IgG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的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术后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制剂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6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经鼻饲管于术后1d开始EN,PN组使用传统方法,观察患者继发感染情况以及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变化情况.结果 EN组手术7d后LY、ALB及PA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EN组均早于PN组,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患者经鼻肠管早期EN,无创、安全、简便、有效,有助于肠道排气、排便功能恢复,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治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刘杏仙  李秋平  罗惠明 《吉林医学》2007,28(14):1539-1540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58例神经外科重症术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8例常规术后防治上消化道出血,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不用碱性药中和胃酸),于手术后12h予胃肠内能全力等营养支持。测试2组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首次出血发生率及患者胃液pH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首次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液pH<4.0的患者中,对照组占74.3%,观察组占18.75%。结论: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38例。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7 d。观察两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排便等情况,以及血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AST、ALT、肌酐水平变化。【结果】P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5.8 d,E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4.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4.6 d,E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3.2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时,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较术前1 d明显下降,PN组和EZ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4~8天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ALT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能够早期恢复肠道功能,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142例,根据患者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48 h)和晚期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48 h)。主要观察指标为入院后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颅内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肺炎、总感染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结果:与晚期肠内营养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显著降低(2.47%vs.12.90%,P=0.036);总感染率显著降低(7.41%vs.37.10%,P=0.000);住院时间显著缩短[(28.85±8.49)vs.(35.83±11.82)]d,P=0.018)。两组患者颅内感染、肺炎与败血症发生率、死亡率和入院30 d时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感染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6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常规处理组,每组各42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测量患者体质量、上臂围度、皮肤褶皱厚度;检测患者体内前清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及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N组患者体质量、体内前清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IgG含量均高于常规处理组(P<0.05),但两组上臂围度、皮肤褶皱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处理组(P<0.05);常规处理组有1例腹腔感染发生,肠内营养组无感染情况发生,但4例出现呕吐恶心,2例腹泻,1例腹痛,1例堵管。结论胃癌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力,但应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肠内营养(EEN)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HICH患者72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10分,依据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于6h内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48h给予胃肠道营养支持(EEN)治疗,对照组术后48h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周负氮平衡,血糖、血浆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及GC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6天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ICr)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4、28天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第6天血糖、血浆胰岛素、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CH术后采用EEN可有效减少机体瘦体组织分解,降低因TPN导致高血糖等代谢并发症,能明显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护胃肠道功能,对改善HICH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158例胃肠肿瘤术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PICC组93例和对照组经中心静脉置管组(Central veins catheter,CVC)65例,通过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相关并发症和对患者营养指标影响,分析PICC对于TPN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 PICC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CVC组,PICC组发生局部血肿并发症的可能性小于对照组。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中止拔管等并发症方面,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术前及TPN 7天后的营养指标(体重、ALB、淋巴细胞计数)变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CVC方法相比,PICC在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外营养的穿刺成功率更高,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当,且可以获得相同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