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期重症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00例急性期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颅内血肿及水肿体积,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7、14d后颅内血肿及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与NI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期重症脑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28例患者行手术去除血肿后给予亚低温治疗,常规组患者25例给予术后常规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早期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大量出血患者CRP、TNF-α均明显高于少量出血患者;两组治疗后7、14 d血CR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14 d,TNF-α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炎症反应与病情轻重有重要联系,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72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即常规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亚低温疗法3天,观察治疗效果,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能促进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脑脊液中FasL的变化,研究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神经细胞调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方法:根据入院时GCS评分选择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总共22例,被分随机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1d、2d、3d、5d、7d,共5d测量脑出血病人脑脊液中可溶性FasL含量,用SPSS 13统计软件包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在患者脑出血后1d内FasL含量开始升高,2~3d脑脊液中FasL含量达到高峰,并逐渐下降。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脊液FasL含量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神经细胞调亡的发生,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亚低温与常温疗法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疗效.方法 将43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疗法组(治疗组)与常温疗法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治疗10d治疗组颅内血肿体积、周围水肿带面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ICU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7.62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t值分别为0.086、0.256,P0.05);治疗后观察组38例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5.966,P0.05);治疗后观察组38例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2.983,P0.05)。结论临床中对IUC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给予亚低温治疗,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温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7d后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用于重症脑出血患者中,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减轻脑损伤、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加用亚低温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同时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及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水平;研究组和常规组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及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水平。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常规组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和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常规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和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时,可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指标,促进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5)及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n=25).治疗7 d后,评估治疗效果,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昏迷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GCS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vs.80.00%,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血清BDNF及NGF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疗法有利于改善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结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术后亚低温治疗组,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结合术后亚低温疗法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术后常规治疗组,仅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术后予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CS)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病死率。结果术后1、4 d术后亚低温治疗组患者GCS评分高于术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术后亚低温治疗组GCS评分为(9.4±2.3)分,术后常规治疗组为(5.8±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7%、92.0%,术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3.3%、5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结合亚低温治疗能够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恢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50/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2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90d后患者的B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的影响。【方法】比较30例HCV抗体阳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阳性组)与30例HCV抗体阴性(阴性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营养状况指标: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结果】阳性组较阴性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阳性组ALB、PA组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感染HCV可加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并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肠内营养(EEN)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HICH患者72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10分,依据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于6h内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48h给予胃肠道营养支持(EEN)治疗,对照组术后48h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周负氮平衡,血糖、血浆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及GC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6天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ICr)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4、28天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第6天血糖、血浆胰岛素、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CH术后采用EEN可有效减少机体瘦体组织分解,降低因TPN导致高血糖等代谢并发症,能明显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护胃肠道功能,对改善HICH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生华  郑秀菊  张合林  齐再利  王吉华 《医学综述》2009,15(23):F0002-F0002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其中常规组给予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亚低温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给予亚低温治疗48~72 h。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3天亚低温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术后3个月ADL分级法生存质量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患者的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容易控制中枢性高热,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天加醒脑开窍针法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GCS、FMA、BI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利中  赵施竹 《医学综述》2009,15(17):2703-2705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穿刺引流清除血肿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02例与内科保守治疗84例作对照。结果微创治疗组患者存活率与内科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生存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治疗颅内血肿是一种抢救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院住院就诊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对不同出血量患者的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好转组和无好转组的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血清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脑出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量出血组高于小量出血组,无好转组高于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后心肌酶升高组明显高于心肌酶正常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脑出血量有关,两者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COPD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AECO-PD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各60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设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P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E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均有明显增加(P〈0.05),其中治疗前增加更为显著(P〈0.01)。C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AECOPD患者在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液系统处于高凝状态下,其严重程度与病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两种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术后48h开始肠内营养支持,选用营养科配制的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为家属自制流食.观察两组的营养监测指标、体格测量指标、胃肠道等主要并发症及负氮平衡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14d除白蛋白(albumin,ALB)外,研究组体重(weight,WT)、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液淋巴细胞总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及胃肠道等主要并发症情况及负氮平衡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科学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促进营养状况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观察本院常用的活血化瘀中成药血塞通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的安全性,旨在指导我院安全用药。方法选100例来我院就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拜阿司匹林组、血塞通胶囊联合拜阿司匹林组,观察血塞通胶囊与阿司匹林联用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凝血相关指标(PT、APTT、FIB、D-Di),潜在出血事件相关指标(PLT、PAGT、MAR),出血事件等观察指标差别均无统计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少。因此,阿司匹林与血塞通胶囊联合使用不会增加出血风险性。结论阿司匹林与血塞通胶囊联合使用无安全隐患,不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