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静脉或硬膜外给药对子宫切除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60例,年龄30~55岁,体重40~70k,随机分为3组(n=20):硬膜外罗哌卡因组(R组)、硬膜外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组(RS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静脉舒芬太尼(IVS组)。行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5cm,给予2%利多卡因3ml。5min后R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RS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20μg(2ml)舒芬太尼,R组及RS组均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IVS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同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0μg(2m1)。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和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腹部肌肉松弛程度、麻醉效果、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间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静脉和硬膜外给药均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但在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腹部肌肉松弛程度和麻醉效果方面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的效果优于静脉给药,且病人均处于清醒状态。结论与静脉注射比较,硬膜外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增强子宫切除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且不增加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混合液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舒芬组和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舒芬组给予含舒芬太尼10μg的O.5%罗哌卡因溶25mL,对照组给予单纯o.5%罗哌卡因溶液25mL。结果:舒芬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快(尸〈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单独使用或复合不同镇痛药物,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6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0.75%罗哌卡因15 ml含20μg舒芬太尼(S组);0.75%罗哌卡因15 ml含可乐定75μg(C组);0.75%罗哌卡因15 ml(L组)。首次注药后分别记录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腹肌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分级、麻醉效果。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L组比较,S组和C组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延长或升高(P<0.01),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Bromag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C组腹肌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效果分级均优于L组(P<0.01)。结论0.75%罗哌卡因15 ml含20μg舒芬太尼或可乐定75μg,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0.75%罗哌卡因15 m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在产程潜伏期阶梯式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4月单胎头位初产妇210例,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1组: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2组: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3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4组: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5组: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6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7组: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观察各组VAS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Bromage评分以及产后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七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组潜伏期时程较1组明显缩短(P0.05),5、6组较4组明显缩短(P0.05)。4组活跃期时程较1组明显延长(P0.05)。2、3组出血量较1组明显减少(P0.05),5、6、7组出血量较2组明显增多(P0.05),同样也明显多于3组(P0.05)。2、3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较1组轻微,且5、6、7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较4组也明显减弱(P0.05)。各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程潜伏期应用0.075%或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活跃期应用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干扰小,产后出血量少,不影响产妇下肢活动,并且对母婴安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肺叶切除术中竖脊肌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予0.5%罗哌卡因30 ml,B组予0.375%罗哌卡因30 ml,在超声引导下将罗哌卡因注入单侧竖脊肌平面行竖脊肌神经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的用量、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时长、阻滞成功率及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以及阻滞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比,B组慢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性反应例数比较,A组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中使用0.375%罗哌卡因30 ml行竖脊肌阻滞起效稍慢,但阻滞持续时间较长,毒性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首选方案。高浓度局麻药使用时可结合病人全身情况,考虑加入血管收缩剂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腰麻的最低有效剂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腰麻的最低有效剂量(MLAD)。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65—90岁,随机分为2组(n=30):R组(单纯罗哌卡因)、RS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5μg)。选择L3,4间隙穿刺,各组中第1例蛛网膜下腔注入罗哌卡因7.5mg,其后各患者所用剂量按序贯法调整,剂量变化梯度为0.3mg。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下肢运动阻滞的Bromage分级、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根据Dixon-Massey法计算两组罗哌卡因MLAD。结果 两组Bromage分级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R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升高(P〈0.05),蛛网膜下腔单纯应用罗哌卡因MLAD为6.95mg(95%CI6.43-7.48mg),复合5μg舒芬太尼后罗哌卡因MLAD为4.25mg(95%CI3.44—5.06mg)。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5μg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手术患者腰麻的MLAD为4.25mg(95%CI3.44—5.06mg),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不仅MLAD降低,而且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阻滞平面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对上肢骨折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单侧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RNK组, 75例)和罗哌卡因组(R组, 7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RNK组使用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0.5 mg/kg艾司氯胺酮30 ml, R组使用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30 ml, 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反跳痛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入室, 麻醉后5、10、20、30 min, 切皮及手术结束时的MAP和心率;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48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记录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8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0~55岁,随机分为四组:罗哌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分别混合舒芬太尼10、20、30,ug组(S1、S2、S3组),每组20例。L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S1、S2、S3组0.75%罗哌卡因13ml分别混合舒芬太尼10、20、30μg(均为2m1)硬膜外注入。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平面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评价腹部运动阻滞、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建立0.75%罗哌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量一效关系方程,计算ED50和ED95。结果与L组比较,S1、S2、S3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腹肌运动阻滞和麻醉效果改善(P〈0.05);以S2、S3组麻醉的效果较好,但与其他各组相比,S3组嗜睡、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P〈0.01);各组间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0.75%罗哌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的ED50为11.21μg(95%可信区间为8、42~13.45μg),ED95为22.16μg(95%可信区间为17.63~38.11μg)。结论子宫切除术病人混合20,30μg舒芬太尼均可增强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和妊娠足月初产妇40例,年龄22~34岁,体重60~73 kg,ASAⅠ级。随机分为2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15 nag)+生理盐水0.7ml+ 50%葡萄糖0.3 ml;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R+S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15 mg)+舒芬太尼5μg(0.1 ml)+生理盐水0.6 ml+50%葡萄糖0.3ml。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将混合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速率0.1 ml/s。记录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和牵拉反应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新生儿体重及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R+S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10、T6和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短于R组,且最高阻滞平面升高(P〈0.05或0.01);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组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最大运动阻滞评分均为3分(P〉0.05)。R+S组感觉阻滞恢复至L3、首次感觉疼痛和开始PCA镇痛的时间比R组长(P〈0.05或0.01),下肢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组牵拉反应程度低于R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5μg腰麻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平面上移,持续镇痛作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0.5%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Ⅱ组:0.5%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2.5μg,Ⅲ组:0.5%布比卡因10mg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镇痛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血流动力学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Ⅱ组给药后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Ⅲ组,恶心、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Ⅲ组(P<0.05);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T10时间明显短于Ⅱ组和Ⅲ组,T10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2.5、5μg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老年患者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和浓度罗哌卡因经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将罗哌卡因150mg稀释到30ml(0.5%,A组)、40ml(0.375%,B组)和50ml(0.3%,C组)。在喙突内下2cm处,经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注入罗哌卡因。记录三组不良反应、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成功率。结果 A组(82%)阻滞成功率明显低于B组(98%)、C组(94%)(P<0.05)。C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三组发生局麻药中毒A、B和C组分别为4例、0例和2例。结论在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中150mg罗哌卡因40ml更安全,麻醉阻滞成功率更高,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产妇分娩时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应。方法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和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F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cm时,L_(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S组硬膜外注射0.1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试验剂量5 ml,随后追加上述混合液10 ml,30min后以0.1%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行PCEA;F组混合液中以2μg/ml芬太尼替代0.5μg/ml舒芬太尼,其他用药情况均与S组同。两组PCA剂量为6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记录产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生命体征、产程、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期间VAS评分均降低,S组镇痛20~60 min VAS评分均低于F组。两组镇痛起效时间、达最高镇痛平面的时间、最高绝对平面、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F组,舒芬太尼、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6±8、(70±28)μg,比率为1:4.4。两组产程和分娩方式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分娩时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均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2 ml 加舒芬太尼20 μg(1 m1),B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2 ml加生理盐水1 ml.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A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达T10的时间及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1);A组最高阻滞平面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手术产妇硬膜外罗哌卡因麻醉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5%盐酸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例上肢手术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给予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B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比较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运动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尺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快于B组[(38.30±14.65)min vs.(48.03±22.34)min](P<0.05).注药60 min A组尺神经感觉完全阻滞29例(96.7%),显著多于B组的20例(66.7%)(P<0.05).结论 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尺神经感觉阻滞优于0.5%盐酸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5.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在日间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的腰麻效果,探讨其在日间手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罗哌卡因7.5mg(对照组);B组:罗哌卡因7.5mg加舒芬太尼5μg;C组:罗哌卡因2.5mg加舒芬太尼5μg,三组均以10%葡萄糖溶液加至2ml。监测记录患者循环功能、感觉阻滞程度、运动阻滞程度、留院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结果用药后A、B两组MAP明显下降、HR减慢(P<0.05或P<0.01),但C组变化不明显;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用药后VAS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用药后Lovett等级评分显著降低(P<0.01),C组则无明显变化,但显著高于A、B两组(P<0.01)。A、B两组患者的留院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均显著长于C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感觉阻滞完善、运动阻滞弱、留观时间短,用于日间手术的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麻醉禁忌证、无经阴道分娩禁忌且自愿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初产妇150例,均分成两组:芬太尼组(F组),0.125%罗哌卡因 2μg/ml芬太尼;舒芬太尼组(S组),0.125%罗哌卡因 0.5μg/ml舒芬太尼。另外设置对照组(D组,n=50)未接受PCEA的初产妇。结果S组VAS小于F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运动阻滞。第一产程F、S组短于D组(P<0.05),但第二产程延长(P<0.05);F、S组的助产率、剖宫产率和D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维持时间长等特点。罗哌卡因联合阿片类药物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能缩短第一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增加缩宫素使用率但不增加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对罗哌卡因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60例内、外踝关节骨折拟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A组:0.4%罗哌卡因50ml;B组:0.4%罗哌卡因50ml加入地塞米松5mg;C组:0.4%罗哌卡因50ml加入地塞米松10mg。观察并记录腰丛、坐骨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4、48h镇痛泵的舒芬太尼用量、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2、24、36、48h的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C组,且B组明显短于C组(P<0.01)。A组患者术后12、24h的NRS评分[(5.2±1.3)、(3.4±0.5)分]明显高于B组的[(1.1±0.3)、(1.6±0.6)]分和C组的[(0.4±0.1)、(1.0±0.2)]分(P<0.05)。A组患者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48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B、C组(P<0.05)。结论 5和10mg地塞米松均能延长0.4%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且10mg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局部用药对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30~65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在T_(4-5)水平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T组)。C组神经阻滞用药为罗哌卡因20 ml;T组神经阻滞用药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6 ug/ml的混合液20 ml。罗哌卡因浓度由上下序贯法确定,起始浓度为0.5%,间隔浓度比值为1.2。若阻滞效果评定为优良,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若阻滞效果评定为差,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研究终点为达到7个上下周期,或者罗哌卡因浓度≤0.1%或≥1%并持续7例。按照Dixion-Massey EC_(50)序贯法计算公式计算罗哌卡因EC_(50)及其95%CI。结果 C组罗哌卡因EC_(50)为0.41%,95%CI为0.39%~0.43%;T组罗哌卡因EC_(50)为0.33%,95%CI为0.31%~0.35%。结论复合舒芬太尼0.6μg/ml局部用药可降低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的EC_(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PB)使用相同浓度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对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右上肢骨折术后取内固定装置术的患者72例,男32例,女40例,年龄18~65岁,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两组:0.375%罗哌卡因20ml组(A组)和0.375%罗哌卡因30ml(B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记录臂丛各主要神经根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M型超声测量阻滞前、阻滞后30min时两组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膈肌移动度,通过观察膈肌移动度的变化来反映膈肌麻痹情况,并计算膈肌麻痹率。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阻滞后30min A组和B组分别有12例(33.3%)和22例(61.1%)患者出现膈肌麻痹,B组膈肌麻痹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20 ml与30ml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均可达到理想的臂丛阻滞效果,0.375%罗哌卡因20 ml引起膈肌麻痹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45例择期膝关节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2.5ml(C组),0.5%罗哌卡因2.5ml(R1组)或0.75%罗哌卡因2.5ml(R2组)。记绿麻醉后的血压、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感觉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和最大阻滞程度的时间。感觉与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术后第二天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病人感觉阻滞起效和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无显著性差异。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以0.75%罗哌卡因组与0.5%布比卡因组明显长于0.5%罗哌卡因组,而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三组组无显著性差异。运动阻滞程度及维持时间以0.5%罗哌卡因组较0.75%罗哌卡因组或0.5%布比卡因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0.75%罗哌卡因与0.5%d布比卡因的作用相似,均可以安全使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0.75%罗哌卡因可提供更完善的运动和感觉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