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与自我护理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佛山市顺德地区123名入院的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各项血糖指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包括对Ⅱ型糖尿病的认识、血糖监测、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自我情绪控制和胰岛素注射的规范化等.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指导.4周后,以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能力,以干预前后的各项血糖水平反应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自我护理教育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和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的自护教育可以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护水平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许春宝 《安徽医药》2012,16(10):1538-1539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同时选取60例未进行心理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及第15天用五点血糖监测法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他们的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他们心理护理和疏导,是他们血糖控制在比较好的范围,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胰岛索泵(CSⅡ)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与作用.方法 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37例随机分为两组,19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组),18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MSⅡ组).比较血糖控制水平、术前准备时间、术后持续肠内营养时血糖控制水平、伤口愈合情况等.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血糖下降水平及血糖稳定水平CSⅡ组比MS Ⅱ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Ⅱ组术前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前、术后及术后肠内营养时血糖控制稳定,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胰岛素泵用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是顺利手术、减少并发症、减少患者负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配合基础降糖干预,观察组则口服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胰岛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血糖血脂指标较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FINS、HOMA-IR评分低于对照组,而HOMA-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血糖、血脂水平,更好的促进患者胰岛发挥功能,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及规范使用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已纳入社区糖尿病管理的300例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两组患者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胰岛素规范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FBG、2hP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2hPG、HbA1c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FBG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胰岛素使用规范情况明显提高,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社区T2DM,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规范胰岛素的使用,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宇 《北方药学》2017,14(12):8-9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予盐酸齐拉西酮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奥氮平片治疗,共观察12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精神症状,并比较两组血糖与血脂,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PANSS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空腹血糖与血脂未上升,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与血脂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9,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均可较安全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但齐拉西酮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较小,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武汉市中医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进行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卫生宣教.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及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合格率(95.8%)高于对照组(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住院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8.
城镇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本城镇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4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建立个人档案资料,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食物治疗、自我监测、运动疗法等社区护理干预.结果 4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经门诊正规口服降糖药物和(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定期监测血糖和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记录血糖达标所用时间,观察组同时由门诊医师给予规范性健康教育,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FPG、2hPG、HbA1C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对T2DM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血糖尽早达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测定150例60岁以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的胰岛素、C-肽分泌水平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水平较正常对照组(NGT)有统计学差异(P<0.01);T2DM组较NGT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P<0.05);两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吸烟、C-肽无显著性差异.T2DM组较NGT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与上述指标间则无相关.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很常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并发明显高甘油三酯血症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进行分组,其中干预组3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36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精心护理后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所升高,但低于入院时水平。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7%,对照组为38.71%,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14-116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21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0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饮食控制、运动等自我管理行为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同时能提高其运动、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罗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77-1479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进行分组分析.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年龄、病程、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糖尿病有下肢血管病变组的年龄较无病变组明显升高(P<0.01)、病程明显延长(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脂异常及收缩压(SBP)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的FBG、PBG、舒张压(DBP)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治未病思想进行干预,连续观察1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胆固醇、血脂情况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显效率为73.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83%(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77%和5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胆固醇、血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目标管理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出院半年以上的糖尿病伴血脂异常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干预组实施目标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在血脂、血糖、血压、体重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和体重下降水平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脂、血糖和血压的达标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 目标管理对2型糖尿患者血脂达标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有益于减轻患者体重和改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模式,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得到明显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以高级实践护士(APN)为主导的延续护理方案,并评价该方案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符合研究标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住院及出院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同时还接受以APN为主导的延续护理干预.分别在患者接受干预前、干预4周及12周后收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糖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干预后4周,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总得分以及血糖监测、运动和饮食控制依从性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总得分及用药、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依从性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测量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高级实践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糖化血糖蛋白达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模式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方法:选取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在册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同伴支持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便携式血糖仪拥有率,自测血糖次数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自我效能得分等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便携式血糖仪拥有率,自测血糖操作技能,监测次数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自我效能得分均比对照组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支持模式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监测情况的提高,促进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明显改善,是一种适合在社区开展的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TMZ)和美托洛尔(Metoprolol)与其他常规药物相结合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78例2型糖尿病且至少有2个月以上的稳定的、可由劳累诱发的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入选试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另一组给予美托洛尔25mg,每日2次.两组均联合使用巴米尔、钙通道拮抗剂和长效硝酸酯类及常规降糖、降脂药物治疗10周,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测心率、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降低,而至下一次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及射血分数明显增加,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血糖及血脂,曲美他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对伴2型糖尿病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徐泉崧 《北方药学》2018,(2):107-10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血脂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血糖、血脂指标,提高临床疗效,且药物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