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通过动态增强MRI评估肿瘤边界的准确性;观察NAC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变化。方法:搜集57例行NAC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均行病理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NAC后MRI所测肿瘤最大径与其进行比较;观察记录NAC前、后TIC类型。结果:化疗后MRI测量的肿瘤最大径与病理量出的最大径有很高的相关性(r=0.926,P<0.005);NAC后TIC类型变化多样。结论:动态增强MRI可以对乳腺癌NAC后进行有效评价。化疗前、后的TIC变化可以为临床评价NAC疗效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起先均接受NAC,每4周重复治疗,共6个疗程,化疗后1~2周又经手术病检。依据病理切片上观察的肿瘤细胞密度(TCD)减小程度进行病理反应性分级:1级无变化;2级减小30%以下;3级减小30%~90%;4级减小90%以上;5级肿瘤完全消失。1~3级称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4~5级称组织学显著反应(MNHR)组。所有患者于化疗前及3个疗程后均经磁共振平扫与增强扫描,以获得剪影图和在MIP像上测量治疗前与3个疗程后乳腺癌灶最大径线的变化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反应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 MRI与病理反应级相关性分析表明,MHR组乳腺癌灶最大径线减小程度及其变化率均显著高于NMHR组(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术后病理相结合,是评价乳腺癌NAC疗效较敏感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系统回顾2000年1月—2011年1月术前接受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35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动态增强MRI评估化疗前后肿瘤大小。术后病理检查评估化疗后肿瘤大小。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评价CR 0例,PR 23例,SD 10例,PD 2例,疾病控制率为94.3%。术后病理评估化疗有效率为94.3%(33/35)。MRI检查示肿瘤向心型缩小15例,树枝型缩小20例,TNM临床分期中肿瘤缩小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2.82±1.02)cm和(1.14±0.67)cm,对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为94.3%。TAC新辅助化疗后MRI评估PR和SD与病理疗效评估的符合率分别为95.7%和90.0%,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动态增强MRI疗效评估与病理疗效评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动态增强MRI能准确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的大小,可为乳腺癌手术治疗提供量化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动态增强MRI的价值。方法: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6例,年龄34~70岁,平均55.2岁;化疗前后用同一动态增强扫描方案进行乳腺MR检查(GE Signa 1.5T MRI扫描仪)。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影像评价,并与病理学检查(根据日本乳腺癌协会新辅助化疗病理反应性分级标准)对照。结果:MRI评价显示疾病稳定4例,部分反应19例,完全反应3例,无疾病进展病例。有效的22例全部证实属于病理反应有效,而无效的4例中也有1例属于病理反应有效;MRI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敏感度为95.7%(22/23),特异度为100%(3/3),阳性预测值为100%(22/22),阴性预测值为75%(3/4)。结论:动态增强MRI在使用RECIST标准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评价恩度单独及恩度联合阿瓦斯汀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疗效。方法:将18只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皮下接种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6)、恩度单独给药组(n=6)和恩度联合阿瓦斯汀给药组(n=6)三组,DCE-MRI结合病理学方法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渗透性。结果:给药7天后,对照组肿瘤体积为(0.85±0.25)cm3,恩度单独给药组为(0.37±0.17)cm3,联合给药组为(0.16±0.03)cm3(F=24.455,P=0.000);对照组血管功能参数Ktrans、Kep、Ve及iAUC分别为(0.11±0.03)min-1、(0.67±0.54)min-1、(0.35±0.12)、(13.28±4.25),恩度单独给药组分别为(0.06±0.01)min-1、(0.40±0.25)min-1、(0.31±0.09)、(7.33±3.93),联合给药组分别为(0.04±0.02)min-1、(0.27±0.12)min-1、(0.36±0.19)、(4.29±3.53),给药组Ktrans及iAUC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5.257,P=0.000;F=8.197,P=0.004);对照组微血管密度(MVD)为(14.24±3.38)条/高倍视野,恩度给药组为(8.88±1.86)条/高倍视野,联合给药组为(6.47±1.78)条/高倍视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1.305,P=0.00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给药组VEGF呈低表达,对照组呈高表达。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对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与病理学结果具有一致性,DCE-MRI具有实时动态、无创等优点,能早期监测肿瘤生长、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动态增强MRI半定量法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新辅助化疗的26例乳腺癌患者(女性,平均55.2岁)纳入研究,化疗前后采用同一方案进行乳腺动态MRI增强扫描,使用1.5T超导M RI成像仪、3D FSE序列(TR/TE:5.4ms/2.8ms;FOV:34cm;层厚:3mm;间隔:0mm),速度3ml/s团注钆喷葡胺0.2mmol/kg;在工作站上完成血流半定量测定,并对化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早期强化参数Efirst、Vfirst、Ee和Ve的均值大于化疗后的残留病灶(P<0.05),化疗前Emax、Vmax和Slopemax的均值大于化疗后残留病灶的均值,化疗前Tmax均值小于化疗后均值(P<0.05),化疗前Ewash和Vwash值高于化疗后的残留病灶(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半定量研究显示残留病变血流动力学明显下降,血流速率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7.
【摘要】乳腺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继钼靶X射线、超声检查和CT检查之后新兴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诊断、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患者预后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乳腺癌诊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评价残留病灶中的作用.方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26例,患者在化疗前后均按照统一方案进行乳腺MRI及超声检查.MRI及超声评价化疗后残留病灶的大小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术后病理发现24例患者26枚残留病灶(阳性),2例患者未发现病灶(阴性).MRI发现23例患者25枚病灶(阳性),3例患者未发现病灶(阴性).MRI诊断残留病灶的特异度100%,灵敏度96.2%.超声发现25例患者27枚病灶(阳性),1例患者(1枚病灶)未发现(阴性).超声诊断残留病灶的特异度50%,灵敏度100%.术后病理评价病灶最大径的均值为(2.81±1.30) cm,超声测量的均值为(3.18±1.32) cm,MRI测量的均值为(2.78±1.48) cm,MRI与病理之间的相关度(r=0.866)高于超声与病理之间的相关度(r=0.723).结论 MRI在评价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病灶较超声准确,可以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MR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乳腺癌的检出,乳腺MR成像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敏感性和较高特异性的检查方式.动态增强MRI定量分析可以通过Ktrans、kep、ve等多种参数的应用,量化评价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和血流量.其较半定量分析能更为准确、客观地诊断肿瘤的良恶性及评价治疗疗效.就应用动态增强MRI定量分析乳腺癌的现状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恩度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8例乳腺癌的40个乳腺病灶及腋窝淋巴结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40个病灶中34个治疗有效,病灶内血流信号分级降低或血流消失;Vm ax值明显降低(P〈0.05);化疗前发现异常淋巴结共32个,治疗后有28个缩小或消失,30个血流信号明显减少。超声评估原发肿瘤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5%(34/40)。结论:超声检查可为恩度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提供简便、安全的疗效观察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Reference-Region模型的DCE-MRI 评价恩度对兔VX2骨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将成功建立胫骨VX2肿瘤模型(软组织肿块直径>1.0 cm)的20只兔子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分别于给药前、连续给药14天后(对照组药物为生理盐水;实验组药物为恩度,药物浓度为1.5 mg/8 mL)行DCE-MRI扫描,使用Referrence Region模型获得肿瘤组织的对比剂容积转移常量Ktrans和反流速率常数Kep。于第14天扫描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肿瘤外周及中心区域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得到肿瘤不同区域的微血管密度(MVD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将DCE-MRI各参数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中肿瘤外周区域和中心区域的Ktrans值在治疗前分别为(32.58±3.10)和(28.50±3.54)min-1,治疗后分别为(37.66±2.78)和(34.20±3.39)min-1;实验组中肿瘤组织的外周区域和中心区域的Ktrans值在治疗前分别为(27.70±4.75)和(23.90±4.40)min-1,在治疗后分别为(22.20±4.29)和(18.30±4.23)min-1。实验组VX2骨肿瘤外周区域与中心区域的Ktrans值、MVD值及VEGF表达情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肿瘤外周和中心区域的VEGF表达、MVD值与Ktrans值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24、0.945、0.848和0.909,P<0.01);与Kep值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022、0.162、0.219和0.042,P>0.01)。结论:兔VX2骨肿瘤模型的血流灌注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基于Reference模型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可以评价恩度对兔VX2骨肿瘤抗血管生成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影响病人治疗方案选择和临床预后。相较于传统影像特征,动态增强MRI(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直方图可以深入挖掘肿瘤内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的信息,提供更多反映肿瘤异质性的量化指标,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可靠的临床诊疗及决策信息。就DCE-MRI和DWI直方图分析应用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预后因素及新辅助治疗疗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扫描相关参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3例患者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形态学、增强曲线类型及最大斜率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1)形态学表现及病理结果:105个肿块的强化形式可分为五型:①无强化9个(囊肿);②均匀强化31个(纤维腺瘤9个,乳腺癌11个,增生10个,叶状瘤1个);③不均匀强化42个(纤维腺瘤5个,增生3个,乳腺癌33个,叶状瘤1个);④边缘强化17个(乳腺癌15个,纤维腺瘤及炎症各1个);⑤网状强化2例(乳腺炎,巨乳症各1例)。⑥导管状强化4个(增生1个,导管癌3个)。(2)曲线类型及病理结果:I型曲线20个,II型曲线42个,III曲线型43个。六种表现形式①曲线信号强度基本无增加9个(囊肿);②曲线信号强度缓慢持续增加6个(增生2个,纤维腺瘤2个,慢性炎症1个,导管内癌1个);③曲线号强度早期迅速增加后仍持续缓慢增加5个(增生4个,炎性乳腺癌1个);④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之后基本停止而形成中晚期的平台42个(增生9个,纤维腺瘤8个,叶状瘤1个,乳腺癌24个);⑤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到达峰值,之后信号强度逐渐下降40个(增生1个,纤维腺瘤5个,叶状瘤1个,乳腺癌33个);⑥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到达峰值,呈平台期后又迅速上升3个(均为乳腺癌)。(3)增强斜率及病理结果:62个恶性病灶的平均最大斜率为19.19±8.13,43个良性病灶平均最大斜率为9.46±6.64,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14.85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83%;以17.10为临界值,特异性为100%。结论增强形态学特征、最大斜率在良、恶性病变,尤其是II型曲线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addition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to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DCE-MRI) improves diagnostic performance in predicting pathologic response and residual breast cancer size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78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eoperative breast MRI with DWI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ere enrolled. DWI was performed on a 1.5 T system with b values of 0 and 750 s/mm. or on a 3 T system with b values of 0 and 800 or 0 and 1000 s/mm. The images on DCE-MRI alone, DWI alone, and DCE-MRI plus DWI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We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s of the three MRI protocols for the detection of residual cancer. The tumor size as predicted by MRI was compared with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values were also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and without residual cancer.

Results

Of the 78 patients, 59 (75.6%) had residual cancer. For detection of residual cancer, DCE-MRI plus DWI had higher specificity (80.0%), accuracy (91.0%), and PPV (93.2%) than DCE-MRI or DWI alone (P = 0.004, P = 0.007, and P = 0.034, respectively). The ICC values for residual cancer size between MRI and histopathology were 0.891 for DCE-MRI plus DWI, 0.792 for DCE-MRI, and 0.773 for DWI. ADC valu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esidual cancer and chemotherapeutic changes (P = 0.130).

Conclusions

The addition of DWI to DCE-MRI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in predicting pathologic response and residual breast cancer size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5.
准确评估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反应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MRI可以反映肿瘤形态、乳腺背景实质强化、肿瘤血流灌注及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等重要信息,对评估和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重要作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可以从医学图像中获取定量和高通量的特征,反映肿瘤的异质性,从而实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精准评估及预测。就MRI评估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亦称初始化疗或术前化疗)最初是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之前所进行的辅助化疗,目前己将该治疗扩展至肿瘤较大的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以使肿瘤降期,进而达到保乳手术治疗的目的。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不断推广应用,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评价化疗后肿瘤变化的检查方法,本文对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氢质子波谱(1H-MRS)成像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78例,共计82个肿瘤作为研究组,其中乳腺癌54个,良性肿瘤28个。全部病例均于术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后1H-MRS检查,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的DCE-MRI及1H-MRS表现,并将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等。结果 DCE-MRI检查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82%,阳性预测值为86%,阴性预测值为74%。1H-MRS检查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6%,准确性为89%,阳性预测值为92%,阴性预测值为83%。DCE-MRI联合1H-MR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82%,准确性为93%。结论磁共振波谱与动态增强扫描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低,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敏感性和诊断准确率,对乳腺癌的术前定性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和激素受体状态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不敏感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128例行乳腺癌NAC治疗的女性病人,平均年龄(49.2±10.0)岁。128例病人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0例(疗效敏感者47例,疗效不敏感者43例)和测试集38例(疗效敏感者15例,疗效不敏感者23例)。基于DCE-MRI影像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模型的Radscore。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临床病理指标[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指标和Radscore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建立联合模型和列线图。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应用决策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在训练集中,ER和PR在疗效敏感与不敏感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未得到测试集的验证(均P>0.05)。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预测NAC不敏感的AUC值和准确度分别高于影像组学模型约3.8%和3.1%。在测试集中,联合模型预测NAC不敏感的AUC值高于影像组学模型,其较后者提高了约2.3%,但两者的准确度相同。在基于ER、PR和Radscore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中,Radscore得分最高,其次是ER和PR。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的临床获益高于影像组学模型。 结论 基于DCE-MRI的Radscore和ER、PR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能够较好地预测NAC疗效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的恶性肿瘤,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病人在临床治疗方案及药物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能够通过影像检查对分子分型进行准确预测,则可以在临床早期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准确的预后评估,也可以避免病理检查带来的创伤性。就乳腺癌分子分型与影像学定量参数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亦称初始化疗或术前化疗)最初是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之前所进行的辅助化疗,目前已将该治疗扩展至肿瘤较大的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以使肿瘤降期,进而达到保乳手术治疗的目的。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不断推广应用,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评价化疗后肿瘤变化的检查方法,本文对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