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根素结合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能有效地缓解症状,本研究采用^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方法,目的是了解葛根素对UAP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360例住院病人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心肌灌注显像(M P I)结果,并对结果不一致的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M P I检查用德国西门子O rb iker SPECT仪完成,以CAG示冠状动脉狭窄≥50%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结果:360例中CAG结果和M P I结果不符合者23例(6.3%)。23例病人平均年龄60.1±9.5岁,男20例,女3例。M P I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而CAG正常者14例,其中诊断为X综合症的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病各1例;M P I示正常而CAG显示有临床意义狭窄者共9例,其中三支冠状动脉主干狭窄60%者2例,右冠状动脉者5例(狭窄50%~60%),运动量不足1例,伴侧支循环良好的1例。结论:心肌灌注显像不正常而CAG正常者,不能认为显像均为假阳性,其中约71%的M P I与临床诊断符合;心肌灌注显像阴性而CAG证实有狭窄≥50%,大部分为右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及临界性冠状动脉狭窄或为运动量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PI)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的CHD91例(心绞痛49例,心肌梗死42例)和非CHD34例患者,行MPI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对比分析结果。结果 (1)CAG诊断CHD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100%;MPI诊断CHD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52.9%。(2)MPI对1、2、3支及左主干(LM)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7.0%、90.9%、100%和100%;而对左前降支(LAD)、左回族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及LM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7.4%、59.1%、78.8%及100%。(3)心绞痛组MPI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缺损,而心肌梗死(心梗)组则以不可逆性和混合性缺损为主。结论 MPI阳性意义需结合临床进行判断,而阴性则基本可排除CHD,MPI和CAG在CHD诊断中互为补充可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丹红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胸痛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虽然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高(93%~95%),但特异性很低,所以只有40%的患者能被证实或排除。目前临床上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本研究分析了41例不典型胸痛患者运动心肌灌注显像(MPI)特点,以评价其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心肌断层显像方法动态观察静脉用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方法:将4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和常规治疗+尿激酶治疗组(Ⅱ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天、15天进行静息-小剂量多巴酚丁胺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显像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Ⅱ组于治疗第4天有75%(15/20)患者心肌显像缺血图像改善,与Ⅰ组35%(7/2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第15天两组患者的心肌显像缺血图像改善率均为45%(9/20)。随访1年两组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心肌断层显像是评价UAP静脉溶栓疗效的有价值方法,UAP静脉溶栓部分病例早期可能有益,后期并未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伴有其他疾病。无创性的运动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心脏事件危险评估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老年患者普遍体弱或因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因而不适合采用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ST—MPI)。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三磷酸腺苷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ATP—MP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与ST—MPI相差无几。是老年患者进行心脏事件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0.8%;心电图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6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三联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和对照组(113例),两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三联抗凝,同时予他汀类,硝酸酯类等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极化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心电图的改善率均高于治疗组,不良反应无增多。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三联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判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判断心肌梗死病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区心肌存活的状况的报道不多,2002—2003年我科对此项目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3%和94.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7.7%和77.4%(P均〈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9%和81.1%,与对照组(分别为28.3%和60.4%)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治疗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丹红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10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心率、血压及血脂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2.37±0.26)mg/L和(1.25±0.21)mg/L,丹红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均明显降低,分别降至(14.22±3.56)ixmol/L和(12.87±4.52)0xmol/L,丹红治疗组降低更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等一般治疗,抗缺血治疗及抗血小板、抗凝、降脂、控制血压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治疗.结果 (1)心绞痛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5%)与对照组(73.7%)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1);(2)心率、收缩压及心肌耗氧量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均无显著变化(P> 0.05),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能控制患者心率在正常范围,降低心肌耗氧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加入丹红注射液20 ml,对照组60例,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结果 丹红注射液较丹参注射液疗效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明确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往往治疗组只需在常规治疗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最低剂量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①在心绞痛治疗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②在心电图疗效中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③血脂指标在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④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效果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丹红注射液与红花注射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丹红注射液与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和红花注射液组,所获数据经Х^2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及8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9%及6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红花注射液。  相似文献   

19.
陈荣兴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60-26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和54例,对照组常规用药基础上使用硝酸甘油5mg+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基础心肌缺血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4.07%,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59.26%、38.89%,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临床上可以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丹红注射液30ml每日静脉滴注2次,20d为一疗程。结果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显效明显,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有明显降低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可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区域的血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