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观察正常心脏右心室壁各壁段运动速度,以了解其运动特征,同时观察以右冠脉病变为主的冠心病患者右心室壁段运动速度,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正常对照组,18例冠心病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心尖四腔观,选取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后间隔右室面基底段、中段为取样点,对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正常组和冠心病组每个心动周期右室壁的运动频谱均包括收缩峰值速度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三个主要运动波、运动速度右室游离壁大于室间隔,同一室壁由基底段向心尖部运动速度逐渐降低、冠心病组不论是游离壁还是后间隔,其基底段及中段S,E均小于正常组相对应壁段,S减小更为明显,而A在心尖段则无差异。结论 正常心脏右室壁运动速度与左室相类似,存在不均一性,PW-DTI可以定量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确定其运动方向,并可用于评价冠心病右室壁的运动异常,为右心室心肌缺血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常中老年人心室壁应变率及应变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应变率及应变成像技术观测正常中老年人左、右室壁的应变率及应变。方法测量30例正常中老年人各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房缩期纵向应变率(SRs、SRe、SRa)及最大应变(Smax)。结果①各室壁峰值SR。SRs:前间隔低于除左室侧壁外的其他室壁,右室侧壁高于左室各壁;SRe:前间隔、后间隔低于其他室壁,后壁高于其他室壁;SRa:前间隔、后壁、前壁及侧壁低于其他室壁(均P<0.05),余室壁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各水平峰值SR:SRs、SRe和SRa基底部高于中部及心尖部(均P<0.05),中部与心尖部无明显差异。③各室壁平均Smax:左室侧壁低于后间隔、右室侧壁(P<0.05),余室壁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水平室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SRI、SI能够定量分析局部心肌的舒缩变形能力,是一种临床无创评价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应变率显像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纵向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分别获取22例糖尿病患者(DM)和21例正常对照者标准心尖位左心长轴观、二腔观和四腔观图像,分析左室各室壁长轴方向基底部、中部心肌应变率曲线,计算各节段应变率及左室中部、基底部水平的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的平均应变率。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和二尖瓣口血流的E、A峰值,计算E/A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应变率和舒张早期应变率均明显降低(P〈0.05),左室大部分节段心房收缩期应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两组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的平均应变率比较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EF%、E、A及E/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变率显像为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局部心肌舒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对31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3个月及28例正常人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取高帧频二维图像,测量左心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的收缩期圆周应变(CS).结果 在对照组中,同一水平比较,室间隔心肌的收缩期CS高于其他各个室壁.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前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CS减低(P<0.05),且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病变分布范围相一致;与PCI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心肌收缩期CS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I能够定位和定量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评价局部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常儿童左室心肌的应变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正常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率在各节段、室壁之间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100例正常儿童按年龄分为4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分别测定左室心肌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各节段的应变率参数并分析。结果1~9岁儿童左室心肌各室壁收缩期和舒张晚期应变率由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递减,心尖与基底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14岁儿童收缩期、舒张早期应变率在各室壁、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应变率各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儿童左室心肌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率在各室壁、节段的分布随年龄增长逐渐趋向一致,不同性别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率各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在评价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心室各节段心肌室壁运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两组,病例组为51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均为左心室型单心室,对照组为51例正常儿童,应用Q-lab软件分析并计算功能性单心室主心腔及正常儿童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最大收缩位移值,以及室壁收缩位移占舒张期室壁到左心室重心距离的百分比,即圆心位移值。结果病例组基底段后侧壁、前侧壁,中间段后侧壁、前侧壁,心尖段后壁、侧壁、心尖部的心肌位移值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相应节段的心肌位移值(P<0.05)。病例组余心肌节段心肌位移值与对照组相应节段心肌位移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心肌各节段的圆心位移值与对照组心肌各节段的圆心位移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利用心肌收缩位移评估功能性单心室患者室壁运动。  相似文献   

7.
应变率成像对正常青年人左室心肌舒缩变形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检测正常青年人左室壁应变率,分析正常左室心肌舒缩变形特点。方法应用SRI对31例正常青年人左室前间隔与后壁径向、各室壁节段纵向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房缩期应变率SRs、SRe及SRA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左室径向SRs、SRe及SRA基本表现为后壁显著大于前间隔,后壁的SRs、SRe从基底向心尖依次递减,SRA各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室壁纵向SRs、SRe及SRA不同水平之间基本无显著性差异,即心肌应变率(SR)呈较均衡分布;基底部不同室壁之间SRs、SRe有显著性差异,室间隔最小,余水平各室壁SRs、SRe无显著性差异;各室壁的SRA仅中段有统计学差异,后、下壁低于其它室壁。结论SRI能够定量分析局部室壁径向与纵向舒缩变形,是一种临床无创评价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左室心尖部的容积及其功能参数,探讨其在评价冠心病左室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6例正常人和42例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室心尖部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容积,计算其所占容积比例、球形指数及排空分数,对所获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基底段室壁瘤组外,冠心病各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尖部室壁瘤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均值差最大,不典型组次之。冠心病中无心衰组与心衰组比较,心尖部左室容积和功能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间隔心肌梗塞、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的患者,心尖收缩末期容积显著增大,而心尖排空分数显著减低。结论实时三维超声测定左室心尖部容积及收缩功能参数可较客观地反映冠心病左室心尖部的构型特征,为冠心病左室重构的评价,尤其局部心肌病变如心尖室壁瘤等患者,提供一组新的多维度超声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定量定位分析生理和病理(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为155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和41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采用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每个室壁又选择两个取样点分别位于该室壁的基底部和中部,分别显示左心室6个室壁12个节段运动的情况。DTI测量参数包括收缩功能指标:心肌收缩峰值速度(Vs)和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DTI可敏感地定量显示出收缩和舒张峰值速度显著下降以及峰值时间的显著延长;前壁心肌梗死时可见病变区多个节段多项DTI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异常,DTI收缩与舒张速度指标之间、收缩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以及舒张功能参数VE/VA均值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评价及其非同步性分析。方法选择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6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0%,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65例。二维超声采集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和左室心尖长轴3个切面,左心6个室壁,利用QTVI分别测量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18个节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以及6个壁基底段从心电图QRS波群起始到最大收缩峰值时限(Q-Ts),计算其最大差值(Max-△Ts)。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左室心肌各节段Vs规律均表现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除CHF组后间隔心尖段>基底段>中间段外)。CHF组左室心肌各节段V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降低幅度最大的是基底段达57%,中间段次之为50%,心尖段最少是43%。18个节段中除后间隔的心尖段平均Vs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17个节段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F6个壁基底段Q-Ts均延长,Max-△Ts平均83.08±40.19m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QTVI技术能准确、同时显示CHF患者室壁多个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和时相,从而了解心肌整体和局部功能,有效评估心肌运动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ei指数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及其出生后整体心功能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7例GDM血糖控制不良孕妇(A组)、55例GDM血糖控制良好孕妇(B组)、70例正常妊娠产妇(C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在入组时、分娩后1-7d、分娩后2-3月,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的左心室及右心室Tei指数。 结果 入组时、分娩后1-7d、分娩后2-3月,3组胎儿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个时间点组间进行比较:A组胎儿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C组胎儿(P<0.05),B组、C组胎儿之间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积极有效控制血糖可以避免GDM胎儿的心功能受损。血糖控制不良可以损害GDM胎儿心功能,即使胎儿分娩后2-3个月内其心功能仍然处于异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前使用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8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肝素组在UK溶栓之前静注肝素,对照组在UK使用前不应用肝素。超声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和容量(ESV)、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容量(EDV),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和室壁阶段运动积分(RWMI),比较2组的左室重构情况。结果:早期肝素组的ESV和ED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55或P<0.01),RWMI低于对照组(P<0.05),EF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肝素组的下壁梗死组ESV、EDV、RWMI和EF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前壁梗死组的ESV、EDV、RWMI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EF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肝素辅助溶栓治疗,可改善左室重构,提高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期间运动锻炼对患者心脏功能、运动能力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69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n=34),对照组(n=35).采用相同透析方案,运动组采用卧位蹬车锻炼;对照组行简单的伸展动作2组分别在锻炼前及锻炼12周后,对心功能、运动能力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分别对2组指标变化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2组间各项基础指标均无显著差异.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锻炼组,运动能力各项指标(6min步行距离、1min起坐次数及握力均明显增加[(359±132)m比(441±134.7)m; (25.6±7.3)次/min比(31.1±9.6)次/min; (28.6±9.0)kg比(37.8±12.9)kg; P<0.001],而上下22阶耗时及起坐10次耗时明显减少[(30.2±8.3)s比(27.3±7.3)s; (25.2±7.2)s比(21.5±6.8)s P<0.05)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及心胸比均呈现一定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无运动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运动疗法短期内即可提高患者运动能力、且安全性好,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心功能的改善不明显,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经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浓度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诊断心功能不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的高危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NT—proBNP浓度,依据NT-proBNP水平将120例受试者分为NT—proBNP升高组(试验组)和NT-proBNP正常组(对照组),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心室最大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心室最大充盈速度(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对两组样本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NT—proB—NP水平和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各指标均较对照组差(P〈0.05),提示存在心功能不全。【结论】无症状人群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NT—proBNP可作为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依据之一,其升高程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患者主动脉缩窄的特点以及超声心动图在其诊断、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主动脉缩窄患者102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EF)数值将其分为EF降低组(EF〈60%)及EF正常组(EF≥60%),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表现,总结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主动脉缩窄的特点。对EF降低组中手术者分别于术后1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随诊,并与术前对比。结果 EF降低组17例,经增强CT或手术证实,超声确诊15例,误诊2例。EF降低组与EF正常组相比,孤立型主动脉缩窄多见,往往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重度增大、左心室心内膜回声粗糙、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增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5、13.246、32.750、8.330,P均〈0.05);两组在狭窄程度、缩窄形态、室间隔及室壁增厚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2,χ2=0.222、0.678,P均〉0.05)。EF降低组中12例患者经手术矫治并术后超声随诊,术后1 d、1个月、6个月各时段狭窄修复处内径及压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69、-9.987、-11.265,t=6.463、5.108、5.632,t=4.986、5.713、7.219,P均〈0.05)。左心室EF值在术后1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17,P〉0.05);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9、-9.198,P均〈0.05),术后6个月左心室EF值均值〉60%。结论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主动脉缩窄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及术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入选83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8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3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92.3%(24/26),对照组总有效率69.6%(16/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房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88.2%(15/17),对照组总有效率70.6%(11/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短轴缩短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减少期前收缩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Lewis大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建立及超声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72只Lewis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免疫组.分别于第0、7、30 d给予免疫组大鼠脚垫注射猪心肌肌凝蛋白诱导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产生,同期给予阴性对照组不含猪心肌肌凝蛋白的等量溶液注射.结果 ①免疫组大鼠体质量下降,心脏质量增加,心肌病理示炎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②免疫组大鼠心脏呈现心肌炎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扩张型心肌病的周期性演变过程;免疫组大鼠的左室腔径、左室壁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与正常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猪心肌肌凝蛋白诱导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造模成功,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评价病程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刘杰 《华西医学》2014,(7):1205-1207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门诊或住院高血压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试验组59例。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给予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心肌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与治疗前后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与E/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或坎地沙坦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与心功能不全,但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的效果优于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患者的电极位置及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行LBBP的患者64例。根据起搏电极位置将患者分为前室间隔组(17例)和后室间隔组(47例);根据术前左心室收缩功能将患者分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44例)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 d内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LBBP术起搏电极的定位,并对比分析LBBP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 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前室间隔组、后室间隔组电极旋入深度分别为(10.6±1.6)mm、(10.3±1.6)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前室间隔组电极旋入点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为(23.9±5.5)mm,后室间隔组电极旋入点距三尖瓣隔瓣根部距离为(24.1±5.3)mm。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组术后3个月的LVEDV、LVES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LVEF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4例患者中,2例可见电极尖端穿透室间隔左心室面,进入左心室心腔,余62例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LBBP可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可显示LBBP电极入室间隔的深度及位置,为临床精准定位起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在LBBP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随访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卡维地洛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卡维地洛从1.56~3.125mg开始使用,1次/d,如能耐受,渐递增到6.25~12.5mg,2次/d,长期维持。检测治疗前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心脏功能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卡维地洛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增加(P〈0.01),毒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mm)、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d,mm)明显减小(P〈0.01)。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LVEF(%)、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Sd、LV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情相对稳定的适当时机,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卡维地洛,并逐渐增加剂量,长期坚持能够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功能,逆转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