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C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相似文献   

3.
4.
Hp+胃炎粘膜中iNOS、NO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胃粘膜肠化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耐药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CagA+HP培养滤液对人胃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1999-04-29/30,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科研协作组邀请国内H.pylori研究专家56人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我国第一次H.pylori专家共识会议.会议主要对H.pylori的诊断、与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H.pylori治疗等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并对H.pylori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请与会专家对H.pylori的41个有关问题进行书面表决,再将讨论及反馈意见汇总形成初步的共识意见稿,返回各位专家修改,集中后提交到1999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消化系病学术大会进行讨论,现将各方意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及共识   总被引:52,自引:16,他引:36  
1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 1.1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目前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基因多态性较强的细菌.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Hp的cag致病岛、vacA基因、尿素酶A基因、鞭毛素A基因、粘附素基因及耐药基因,以期明确Hp的致病性、进而达到免疫防治或减少Hp耐药性的产生,提高Hp根除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螺杆菌属及其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0 引言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 Marshall 和 Warren 首次从人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目前,H.pylori 作为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最重要病因,及与胃癌的密切联系已为国际医学界所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应用体外14C-尿素呼吸试验(14C-UBTinvitro)诊断儿童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61例2岁~15岁的慢性腹痛患儿,女35例,男26例.用口服微量胃液采集胶囊的方法采集胃液样本于10mL无菌干燥试管中,加无菌生理盐水0.5mL和18.5kBq14C-尿素后即加橡皮塞密封,垂直置于室温放置3h.然后用注射器经橡皮塞注入2MH2SO41.0mL,使14CO2释出,并回抽气体以14CO2搜集闪烁剂搜集14CO2,用液体闪烁计数仪(PARKED-2000型)作14CO2的放射性测定.结果61例患儿中,49例阳性,14C放射性活度为114dpm~53800dpm;12例阴性,14C放射性活度为0dpm~60dpm.阳性率80.33%.结论14C-UBTinvitro无放射性损伤,适用于小儿Hp检查.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综述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发病机制,组织学特征,治疗研究方面的进展.方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就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发病机制,组织学特征,治疗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幽门螺杆菌对上皮的粘附定居激活反应,刺激局部的免疫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至免疫损伤.另外Hp一旦粘附胃粘膜,胃上皮细胞就会发生信息传导和细胞骨架重组,然后释放IL-8等细胞因子和某些趋化因子,从而产生急性炎症反应.Hp有极强的尿素酶活性,可破坏粘液的离子完整性,消弱屏障功能,造成H+反向弥散,Hp产生粘液酶,磷脂酶A能破坏粘液屏障,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治疗Hp感染引起的胃炎临床方案报道繁多,单用或二联根除率低,复发率高;三联与四联效果显著,但有的疗程长,副作用发生较高,小剂量的三联疗法,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目前,较于符合国情,价格低廉,而疗效高的是低剂量的短程PPI三联疗法及含PPI的短程四联疗法.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重要致病因素.其致病的机制是免疫损伤,Hp的直接毒性作用.治疗研究较多,单用或二联因效果不理想,根除率低,而使用疗程长的三联或四联,同时存在着药物的副作用,经费问题.根据国情,我们认为应选择低剂量,短疗程的含PPI三联疗法或含PPI的短疗程四联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全阐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随后的研究证明该菌是慢性胃炎和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长期带菌和胃的持续炎症还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从而为慢性胃病的病因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正当HP热潮席卷全球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英国学者Dent[1]于1987年又从慢性胃炎粘膜发现了另一种与Hp相似的螺旋菌,起初将其命名为人胃螺旋菌(Gtisl则咖rillumhomjnis,Gb)归…  相似文献   

17.
吸毒人群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高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率的机制.方法将吸毒人群与非吸毒人群H.pylori感染情况、吸毒年限及途径同时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H.pyloi感染率吸毒与非吸毒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吸毒年限长短同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毒人群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吸毒人群(包括同一生活工作环境非吸毒人群),而且吸毒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19.
20.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的感染率极高,这使得Hp感染,特别是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Medicine》上用Helicobacter pylori和gastric cancer作为关键词检索了1983年至2001年的所有文献,通过审阅文题和摘要,剔除无关文献后获得461篇相关文献,通过阅读筛选出100余篇包含了有用信息的文献,对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