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丽平 《甘肃医药》2016,(4):283-28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救中心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有65.08%出现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等),且多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随着颅脑损伤病情的稳定好转,心电图改变也随之好转。颅脑损伤越严重,预后越差,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电异常,且与患者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心电图(EKG)异常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关系。方法选择92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重型颅脑损伤组(GCS3~8分,34例),中型颅脑损伤组(GCS9~12分,19例)和轻型颅脑损伤组(GCS13~15分,39例);入院24h内、72h、7d和15d抽晨血测定CKMB、cTnI,并行EKG检查;住院治疗2周时进行早期预后评分(GOS),分为死亡或植物生存组(GOS1~2分,23例)、残疾组(GOS3~4分,18例)和预后良好组(GOS5分,51例)。研究颅脑损伤患者不同发病时间CKMB、cTnI、EKG的异常变化以及发病早期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与GCS评分和GOS评分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病24h内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率分别为35.9%、50.0%和51.1%,72h异常率达到高峰,分别为54.5%、55.7%和68.2%,以后逐渐下降。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中型和轻型颅脑损伤组(P均〈0.05),中型颅脑损伤组血清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P均〈0.05)。死亡或植物生存组血清CKMB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和残疾组(P均〈0.05),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残疾组血清CKMB、cTnI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普遍存在血清CKMB、cTnI异常升高和EKG异常,其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血清CKMB、cTnI监测和EKG检查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GCS13~15分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及预后,提出对其危险因素防范建议.方法 收集笔者近4年期间收治的562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例,应用GCS评分、CT检查、神经外科处理及GOS分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1%的GCS13~15分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有CT检查异常,GCS评分愈低异常愈明显.GCS14~15分主要以颅骨骨折为主,GCS13分多有脑挫裂伤、脑水肿、肿胀.早期CT检查异常、神经外科处理及预后均与GCS评分密切相关.把GCS15分、且无早期放射学异常者归甲组;把GCS14分或15分合并有CT检查异常者归为乙组;把GCS13分归为丙组.再分组后,甲组390例仅一例需神经外科处理,预后良好率接近100%;而乙组150例中有8.7%需神经外科处理,其中76.9%为急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中残、重残率分别为4%、1.3%;丙组18.2%需神经外科处理,主要为硬膜下及脑内血肿,中残、重残率均为4.5%.需神经外科处理及预后均相差显著(P<0.01).结论 GCS评分及早期放射学异常对病人危险性判断有意义.GCS14分及GCS1 5分合并颅骨骨折病情变化主要原因为迟发硬膜外血肿,因此特别注意颅骨骨折;丙组病情变化主要原因为迟发脑内血肿及脑水肿、肿胀,需要特别注意脑挫裂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GCS13~15分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及预后,提出对其危险因素防范建议.方法 收集笔者近4年期间收治的562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例,应用GCS评分、CT检查、神经外科处理及GOS分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1%的GCS13~15分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有CT检查异常,GCS评分愈低异常愈明显.GCS14~15分主要以颅骨骨折为主,GCS13分多有脑挫裂伤、脑水肿、肿胀.早期CT检查异常、神经外科处理及预后均与GCS评分密切相关.把GCS15分、且无早期放射学异常者归甲组;把GCS14分或15分合并有CT检查异常者归为乙组;把GCS13分归为丙组.再分组后,甲组390例仅一例需神经外科处理,预后良好率接近100%;而乙组150例中有8.7%需神经外科处理,其中76.9%为急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中残、重残率分别为4%、1.3%;丙组18.2%需神经外科处理,主要为硬膜下及脑内血肿,中残、重残率均为4.5%.需神经外科处理及预后均相差显著(P<0.01).结论 GCS评分及早期放射学异常对病人危险性判断有意义.GCS14分及GCS1 5分合并颅骨骨折病情变化主要原因为迟发硬膜外血肿,因此特别注意颅骨骨折;丙组病情变化主要原因为迟发脑内血肿及脑水肿、肿胀,需要特别注意脑挫裂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救治时间及GCS评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榆次市人民医院自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31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中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小于3h救治者病死率25.66%,3h~24h者为37.13%,大于24h者为47.22%。随着救治时间的延长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CS计分3分~5分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为51.00%,6分~8分者为23.32%,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伤程度,原发伤愈重GCS评分愈低,其预后愈差;伤后救治时间愈早,患者预后相应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预后作比较分析。统计学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50例中死亡9例,入院时GCS评分为6.11分;好转15例,入院时GCS评分为10.86分;痊愈26例,入院时GCS评分为12.65分。死亡组入院时GCS评分明显低于好转及痊愈组(P<0.01)。好转组与痊愈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入院时GCS评分对颅脑预后判断有意义,得分越低预后越差。得分较高时不应忽略对病情动态观察,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酶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12月受伤后24 h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98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3组,GCS 3~8分组(n=24)、GCS 9~12分组(n=33)和GCS 13~15分组(n=41),行心肌酶检测,并了解预后情况.结果 98例患者中有67例心肌酶异常,其中GCS 3~8分组患者心肌酶明显升高,GCS评分越低,心肌酶含量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98例患者中病死8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论 颅脑损伤可致心肌损害的发生,心肌酶检测可作为早期判定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参考血液化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心电图的变化。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即行心电图描记,3天、1周及2周时复查。结果22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188例出现心电图异常(82.46%),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26例(67.02%),中型组51例(27.12%),轻型组11例(5.8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电图改变在2周内随着伤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变化,且损伤程度越重,心电异常率越高。心电图改变可反映急性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程度,为临床早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58例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洪  陈忠  刘谊  杨清 《重庆医学》2004,33(1):90-9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手术或非手术及其它综合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8例.结果 GCS 3~8分患者死亡率为25.9%,GCS 3~5分患者死亡率为5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伤后GCS评分密切相关.及时适当的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刀敏  高静波  陈刚 《中外医疗》2014,(3):184-185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早期的心肌酶、心电图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8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3组,GCS3~8分组23例,GCS9~12分组30例,GCSl3~15分组25例,回顾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心肌酶与对照组60例健康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而言,早期行。tk,电图检查及心肌酶检测,可以有效判定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从而为预后血液化学指标参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s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建东  徐辉  董芸 《西部医学》2008,20(1):91-91,93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轻、中、重度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10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其中轻度患者29例,心电图异常1例;中度患者41例,心电图异常20例;重度患者33例,心电图异常33例,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图异常与中毒程度有密切关系,心电图异常可以作为判断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毒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云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2-13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在人院后测定心肌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动态观察,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心肌酶显著升高(P〈0.01);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98例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占81.7%),主要表现为心室复极异常、心律失常及类心梗样改变。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异常心电图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心电图死亡率,以室性心律失常及类心梗样改变死亡率最高。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异常提示有心肌损害,常系脑心综合征所致,两者的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诊断冠心病和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心血管中心2008年1-6月住院77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表现,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778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567例(72.9%);ECG异常590例中,399例(70.4%)诊断为冠心病,ECG正常188例中,168例诊断为冠心病;ECG诊断冠心病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9.5%。在567例冠心病患者中,中度和重度病变组ECG阳性率显著高于轻度病变组(76.5%和81.6%对57.0%,122/214、166/217和111/136;P=0.000)。结论ECG异常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患者中度和重度病变,对有冠心病危险因素、ECG异常且拟诊冠心病患者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5.
陈志苹  何伟 《中外医疗》2014,(28):18-19
目的探讨因颅脑疾病继发心电图改变的患儿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PICU科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169例颅内感染、颅内出血患儿的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T、颅脑影像学、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81例(47.9%)患儿出现ECG异常。头颅CT或MRI阳性患儿ECG异常率较阴性患儿明显升高(67.8%vs 5.6%,P〈0.01)。ECG异常以心律失常最常见(65.4%)。病变部位与ECG异常的表现类型有关(P〈0.01或P〈0.05)。观察组患儿17例死亡,对照组患儿8例死亡(P〈0.05)。结论继发性心电图异常在儿童颅脑疾病中较常见,颅内出血或感染均可导致。ECG异常表现与头颅影像学表现有关。ECG异常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对照组即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入院48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3、5、7天和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伤后第5、7、14天EEN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7.
徐飞  杨凡  廖永晖  贾伟  杨磊  千年松  赵宏 《海南医学》2014,(8):1114-1117
目的探讨闭合性心脏创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将75例心脏创伤区患者用院前评分中的创伤指数(TI)量化伤情分为轻中度伤(36例)、重度伤(23例)、危重伤组(16例)。胸片、心电图、彩超、血清学检查均在伤后24h内进行,重点观察患者24h内、1d、3d、5d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eTnT)、血清心肌酶(CK-MB)的动态变化,严密监护及控制心律失常,视病情选择治疗方案。结果本组病例痊愈70例,死亡5例。ECG与血清cTnI、cTnT和CK-MB含量的变化比较,ECG在预测心肌损伤时具有很高的灵敏性,cTnI、cTnT异常时则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特异性。结论心脏闭合性创伤易误诊、漏诊,eTnI、cTnT、CK-MB和心电图结合影像检查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调查表》对本院长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入组患者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服用和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药物的种类、剂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99人中,其中心电异常人数229人,占38.23%。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69人,有心电异常者187(占31.22%);未服抗精神病药物者130人,有心电异常者42人(占7.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心电异常发生率最高的为: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药物种类中以氯氮平组发生心电异常率最高70例(占40.70%),氯丙嗪组次之为86例(占39.27%),奋乃静组14例(占32.56%),利培酮组17例(占30.36%)。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心电图异常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是很常见的,与剂量的大小无关,利培酮和奋乃静对心电图影响小于氯氮平、氯丙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6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与其病情及预后关系。结果163例脑出血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异常者129例,占79.1%,且与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相关。心电图异常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较心电图正常组明显增高。结论急性脑出血时的心电图变化,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GCS评分分组(20例GCS≤12分患者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6例GCS>12分患者为轻度颅脑损伤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患者1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清的ET-1浓度。结果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5)。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ET-1浓度高于脑脊液( P <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ET-1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