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应多次胃镜活检以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应用超声胃镜、CT等手段可较准确地判断其分期。对于Ⅰ、Ⅱ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首选外科手术是放化疗,以及手术术式的选择尚有争义。术后辅助性放化疗和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应多次胃镜活检以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应用超声胃镜、CT等手段可较准确地判断其分期。对于Ⅰ、Ⅱ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首选外科手术还是放化疗 ,以及手术术式的选择尚有争议。术后辅助性放化疗和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溃疡局部加胃寞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协同治疗效果。方法依胃横轴行溃疡灶纵切横缝局部切除,并做保留幽门的胃窦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26例,术后均口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21d。实行经管护士负责制,每位护士负责1~3例患者。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心理、生理、社会、家庭护理等.做到全身心的了解并落实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26例患者HP感染均为阴性,定期胃镜复查无渍疡复发。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防止复发.且保留幽门.符合人体生理,术后并发症少;而饮食、心理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后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穿孔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其中99例(82.5%)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其中51例为抗HP治疗组,用次橼酸铋120 mg、阿莫西林500 mg和甲硝唑300 mg治疗.48例为单用雷尼替丁治疗组.结果:胃十二指肠穿孔单纯修补后只要消除感染,溃疡复发率就降低.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影响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灶局部切除加胃窦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协同治疗的疗效。方法:依胃横轴行溃疡灶按纵切横缝原则局部切除,范围超过边缘1cm,并作保留幽门的胃窦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26例,术后均口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21d。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随访5年,24例术前自觉症状消失,体重增加;2例因肝炎后肝硬化行内科治疗。5年后定期胃镜复查均无溃疡复发,定期HP检查阴性。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能防止复发,且保留幽门,合乎人体生理,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用C13呼气试验(C13-UBT)法检测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3%,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型糖尿病伴胃轻瘫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8.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2型糖尿病胃轻瘫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溃疡局部加胃窦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协同治疗效果。方法依胃横轴行溃疡灶纵切横缝局部切除,并做保留幽门的胃窦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26例,术后均口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21d。实行经管护士负责制,每位护士负责1~3例患者。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心理、生理、社会、家庭护理等,做到全身心的了解并落实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26例患者HP感染均为阴性,定期胃镜复查无溃疡复发。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防止复发,且保留幽门,符合人体生理,术后并发症少;而饮食、心理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同时合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报告1例77岁男性患者因胃镜检查提示胃部双原发肿瘤2012年10月9日就诊于北京肿瘤医院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通过应用PubMed和GoogleScholer等英文数据库检索1995年以来的相关英文文献.共获得来自12篇文献共计40例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的患者资料。结果该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胃体病变符合进展期低分化腺癌,而胃底病变则为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将该例患者与既往报道的40例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患者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占61.O%(25/41),胃癌病灶处于早期者占65.9%(27/41),MALT淋巴瘤为低级别肿瘤者占82.9%(34/41),伴有幽门螺杆菌(却)感染者占72.5%(29/40),胃癌与胃MALT淋巴瘤不相邻或独立存在者占60.0%(24/40)。治疗方法选择全胃切除术者9例,胃大部分切除术者7例,另有25例治疗情况不明。结论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临床较为罕见,其胃癌多处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多为低级别肿瘤,常伴有耶感染,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胃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穿孔缝合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实施腹腔镜穿孔缝合术治疗。患者恢复出院时,开始正规实施标准三联疗法进行抗溃疡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进程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40~110 mL,平均50.20 mL。手术时间78~136 min,平均88.50 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5~29 h,平均18.50 h。术后腹腔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后均于72 h内拔除。术后住院时间4~6 d,平均5.12 d。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 a,术后12个月复查胃镜显示溃疡愈合良好。结论腹腔镜穿孔缝合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创伤轻,术后恢复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但术中需排除胃癌穿孔,术后需规范进行抗溃疡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局部加胃窦切除及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消化性溃疡灶局部切除加胃窦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 (HP)药物协同治疗的疗效。方法 :依胃横轴行溃疡灶按纵切横缝原则局部切除 ,范围超过边缘 1cm ,并作保留幽门的胃窦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 2 6例 ,术后均口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 1周。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随访 5年 ,2 4例自觉症状消失 ,体重增加 ;2例因肝炎后肝硬化行内科治疗。5年后定期胃镜复查均无溃疡复发 ,定期HP检查阴性。结论 :本方法创伤小 ,操作简单 ,能防止复发 ,且保留幽门 ,合乎人体生理 ,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药物治疗有效,但易复发.尤其是不规律用药后。远端胃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有时溃疡会复发。本探究部分胃切除后残留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溃疡复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 (HP)常伴随很多胃病变 ,诸如溃疡病、慢性胃炎、胃淋巴瘤和胃腺癌。抗生素和制酸剂治疗常可消除这些病变 ,包括 MAL T淋巴瘤。作者报道一例 HP阴性的 MALT淋巴瘤病例 :女性 ,4 9岁 ,主诉服用阿司匹林后上消化道出血 ,自行停止 ,胃镜示一胃溃疡 ,给硫糖铝片和奥美拉唑治疗。 4周后胃镜复查发现胃体部一 4 cm肿块 ,活检示 MAL T淋巴瘤 ,HP阴性。鉴于 MALT和 HP感染无关 ,行胃切除术 ,肿块位于胃贲门和胃底后壁 ,行胃上部楔形切除 ,无淋巴结转移。标本作免疫组化染色 ,淋巴细胞 CD2 0阳性和CD4 5 RO阴性 ,Bcl- 2不表达…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 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单纯胆囊结石(实验组)和25例单纯胆囊息肉样病变(对照组)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进行检测,用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 结果 2组患者胃Hp感染率分别为51.4% (18/35)、48.0%(12/25),差异无显著性(χ2=0.069,P=0.793).实验组胆汁标本中 cagA7例阳性(20.0%,7/35),结石标本中1例阳性(2.9%,1/35),对照组胆汁标本无一例阳性,2组胆汁cagA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5.822,P=0.016),胆汁中cagA检出情况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χ2=3.886,P=0.049). 结论幽门螺杆菌DNA存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及结石中,与胃Hp感染有关,胆囊Hp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胃腺癌和胃淋巴瘤是2种最常见的胃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均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有关,但胃淋巴瘤合并胃腺癌非常罕见[1]。本文报道1例胃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 PG-DLBCL)IE A期(Ann Arbor分期)合并同时性早期胃癌且H. pylori阳性的诊治经过。1 临床资料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连汤.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阴转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黄连汤结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荆花胃康胶丸与常规三联方案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经胃镜胃窦部黏膜活检及尿素酶检查证实为Hp阳性,治疗组服用荆花胃康胶丸+三联疗法,对照组使用三联疗法,停药4周后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使用荆花胃康胶丸组根除率为90%,常规三联组根除率为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者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药物治疗有效,但易复发,尤其是不规律用药后.远端胃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有时溃疡会复发.本文探究部分胃切除后残留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溃疡复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60121常规检查淋巴结阴性No.7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研究,20060122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的对比研究,20060123胃大部切除胃缩口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20060124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0例报告,20060125胃幽门窦癌浸润胰头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43例临床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良性和恶性病因术后残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特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因良性和恶性病因行胃部手术治疗患者共80例,其中36例为良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良性组),44例为早期胃患癌者(胃癌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黏膜组织学与胃镜检测。分析入组患者病例资料(首次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时年龄、性别、术后病程、行胃镜检测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手术病因、病理和胃镜检测结果和手术方式等),观察患者胃黏膜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发生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黏膜炎症与活动性异常等,比较两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胃黏膜的病理特征。 结果良性组患者手术年龄为(40.46 ± 6.71)岁,低于胃癌组[(54.08 ± 8.17)岁],胃镜检测年龄及术后病程分别为(67.78 ± 11.36)岁、(27.26 ± 8.87)年,高于胃癌组[(61.99 ± 11.03)岁和(8.04 ± 6.5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0.419、P < 0.001,t = 3.102、P = 0.003,t = 13.964、P < 0.001);良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活动性异常比例分别为47.22%(17/36)和66.67%(24/36),均显著高于胃癌组[31.82%(14/44)和40.91%(1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47、P = 0.039,χ2 = 8.239、P = 0.003)。良性组、胃癌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黏膜活动性异常、CAG及癌前病变比例均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而NAG比率低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残胃黏膜病变与进展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关系,为预防残胃黏膜癌变可在幽门螺杆菌检测基础上加强胃镜随访。  相似文献   

20.
对87例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用药,注重药物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联合用药情况;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加强监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和大便潜血、血常规检查,做好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可预防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