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微  曲秀芬  隋晓东  高扬 《四川中医》2012,(12):143-146
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年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了解目前中医对该病治疗的进展,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医历代医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诸类证候,依其临床表现的侧重不同,将其归属于多种疾病中。因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少,天癸渐竭,体内阴阳二气不平衡,脏腑气血失调所致。辨证论治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心肾不交、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郁化火,痰气郁结,痰热上扰等等。现代医学研究中医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有多途径作用机理和整体调节的独特优势。如对FSH,LH,E2,5HT,5HIAA的调节作用等。对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对自由基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在单味中药药效学及药物剂型方面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中医药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健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内,为正常生理变化时期。大约30%的妇女可平稳过渡,无明显不适;约70%的妇女可出现低雌激素血症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这种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的综合征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如月经紊乱至绝经、性欲下降、潮热汗出、烦躁、睡眠差、关节疼痛等,严重者还可引发心血管疾病、萎缩性尿道炎、阴道炎、骨质疏松、骨折等。本病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并直接关系到女性老年期疾病的发生,因此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我们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药治疗3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回顾,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供一个新的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包括选穴和手法有异于传统治疗方案。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选取任脉、督脉穴位及阳明经在面部的穴位为主穴,并在手法上浅刺及深刺并用,针及灸并用。通过临床和中西医理论研究,作者认为新的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调整阴阳,补益气血,从而更有效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建议广泛使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部分妇女在自然或人工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减退而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临床主要表现为烘热出汗、烦躁易怒或抑郁、月经紊乱、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口苦、耳鸣等症状。笔者自1999~2002年共接诊本病患者123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123例患者,均在门诊定期随访治疗。年龄38~57岁,平均47.6岁;其中绝经者48例,占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通过收集近10年来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知、辨证分型治疗、专方及针灸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同时心理治疗也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96-1100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做一整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10年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的论文2 000余篇,再以中医药为关键词对文章进行筛选,获得相关文献300余篇。结果:阅读了两百余篇有关中医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的论文,发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通过改善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和补虚祛邪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参考文献58条。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机是以肾虚为病理基础,肝郁为发病的基本环节,以痰湿瘀血内生为结果的多器官的功能紊乱。点穴疗法以中医学整体观、经络脏腑相关理论和气街四海理为指导,采用叩击、切掐、按点等手法,比较全面地刺激了各个脏腑器官的相关穴位,有助于气血流通,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的状态,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其机理可能是调节更年期妇女神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吴红斌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1034-103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就中医而言,其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症、郁证、脏躁、虚劳、失眠、心悸、汗症等范畴,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女性的工作及生活.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对调理冲任、平衡阴阳、有效控制病情等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1.
乔平  何贵翔 《中医药信息》2011,28(3):139-141
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中医治疗本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把现代医学与中医传统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从不同阶段、多途径、多层次进行研究,做到防治并重。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2009年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概述和分析,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用方用药频度,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除中药外,针灸和心理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足穴推拿疗法和足浴疗法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规范的治疗标准将是中医界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黑升麻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黑升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试验进行综述。方法利用国外权威数据库,查找相关的黑升麻临床试验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黑升麻能较好地缓解围绝经期的症状。结论黑升麻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具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性腺甾体激素和多种神经多肽及神经递质之间复杂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植物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与精神心理症状的出现。目前临床常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虽然疗效肯定但由于此疗法有诸多的禁忌症及能增加围绝经期女性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现据近些年的文献资料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概况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子津  陈德清 《河北中医》2007,29(8):765-767
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一系列性激素减少,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情志异常、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水肿便溏等,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症范畴,发病率为85%左右,10%~30%的妇女可出现严重症状[1]。近年来对该疾病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现将本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1.1现代医学病因病机围绝经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然后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1]。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不能产生足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首先是丧失排卵功能,缺少孕激素成为无排卵月经周期,继之卵泡发育逐渐停止,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当减少到不能刺激子宫内膜时即出现绝经。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对脑垂体反馈机制消失,使丘脑下部、脑垂体和卵巢之间平衡关系发生改变,产生丘脑下部和脑垂体功能亢进的现象,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这些内分泌环境的变化导致脑内β-内啡肽及5-羟色胺水平异常,从而使精神、情绪变化失调,交感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血管舒缩平衡失调,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1.2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月经与肾关系密切。本病的病因以肾虚为主[3],因肾...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处于围绝经期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它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在临床学、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0例用针灸治疗。结果:治愈1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Perio Syndrome,PP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目前临床常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来缓解PPS,虽然疗效肯定但由于此疗法有诸多的禁忌,如能增加围绝经期女性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治疗本病时多采用辨证论治、专方专治等方式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且远期疗效较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现据近些年的文献资料对PPS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傅金英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在肾,与肝脾关系密切,其早期表现为肾阴虚,后期阴损及阳,出现肾阴阳皆虚;治疗上以滋补肾阴为主,稍稍扶助肾阳,并注意调理脾胃,此外还特别注重患者日常自身调养。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堃  陈燕霞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0):3899-390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是妇女常见病症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现代医学在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发展迅速,但在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临床主要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但由于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不良反应,并且具有多种禁忌症,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中医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方法多样、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等,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研究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