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红  毛继芳  秦美华 《山东医药》2007,47(25):97-98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正确选择电生理检查对临床帮助较大。我们采用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电图(EN0G)对3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测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后循环TIA患者,进行BR、BAEP检测,观察BR各成分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BAEP的波形及各波潜伏期、峰间期。结果 60例患者BR异常率为76%,60例患者BAEP异常率为71%。结论 BR与BAEP检查简单易行,能敏感地反映脑干功能,两者的联合应用能提高对后循环TI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瞬目反射(BR)检查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后循环TIA患者(TIA组),分别行EEG、BAEP和BR检查,观察EEG各波的分布,BAEP波形及各波潜伏期、峰间期,计算BR各反射波平均潜伏期。结果TIA组EEG异常率为36%,BAEP检查脑干异常率为72%,BR检查脑干异常率为76%。结论EEG可以敏感地反映脑功能状态,BAEP与BR均能敏感地反映脑干病变,三者从不同的解剖路径反映脑干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联合检测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后循环TIA患者的BR、BAEP检测结果,观察BR各反射波波幅及平均潜伏期,BAEP波形及各波潜伏期、峰间期。结果 97例BR检查结果异常74例,异常率76.29%;109例BAEP检测结果异常79例,异常率72.48%;其中80例同时进行BR和BAEP检查结果异常71例,异常率88.7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异常发现率明显高于单纯BR或BAE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与BAEP检查方便易行,均能敏感地反映脑干病变,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后循环TIA引起脑干功能损伤的早期发现和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表现为一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同侧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其因病因不同、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我科自2004年起将瞬目反射(BR)广泛应用于面神经麻痹诊断中,现将其应用价值做一总结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瞬目反射检测在GBS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伟  李靖  曹霞 《山东医药》2005,45(1):19-20
瞬目反射(BR)检测是通过电刺激三叉神经眶上支,诱发眼轮匝肌收缩,产生眨眼动作,并描记眼轮匝肌电位变化的方法,借此了解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的机能。为探讨BR检测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的应用价值,2000~2003年,我们对43例GBS患者进行了BR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后循环缺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电生理室2004至2009年207例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BR、BAEP检查结果。结果 87例BR检查结果异常61例,异常率70.1%;120例BA-EP检查结果异常89例,异常率74.2%;后循环TIA组BR及BAEP异常率与后循环梗死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7例同时进行BR和BAEP检查结果异常51例,异常率89.47%。结论 BR、BAEP检查方便易行,均能敏感反映PCI状态和脑干功能,BR和BAEP的联合应用能提高PCI引起脑干功能损伤的早期发现和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检测对糖尿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63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有症状组(A组)和无症状组(B组),对该两组患者进行瞬目反射检测,测定R1、R2、R2′潜伏期、波幅及时程。结果各组R1、R2和R2′潜伏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R1波幅和时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2和R2′波幅和时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瞬目反射中R1、R2和R2′潜伏期及R2和R2′波幅和时程检测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毫针穴位针刺联合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取穴位施以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面瘫散治疗,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面部残疾社会生活功能指数(FDIS)]。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前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FDIP、FD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情况高于对照组,抬额受限、皱眉受限、闭眼异常、耸鼻受限、患侧面肌肌力障碍等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DIP高于对照组而FDIS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毫针穴位针刺和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能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减轻面肌损伤,消除其症状体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穴位贯穿结扎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体会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宋明邦刘书山我们采用面部穴位贯穿结扎法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患者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5例,女5例;年龄12~45岁。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麻木不适,嘴歪...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瞬目反射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老年人瞬目反射 (BR)的正常分布及变异。 方法 对 30例 (6 0侧 )老年人及 2 9例 (5 8侧 )非老年人进行瞬目反射的测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组BR早期反应R1的潜伏期为 (10 2 8± 0 39)ms ,波幅为 16 2 88μV ;同侧晚期反应R2 的潜伏期为 (32 86± 2 81)ms,波幅为2 10 72 μV ;对侧晚期反应R2 ’的潜伏期为 (33 33± 2 90 )ms ,波幅为 15 6 32 μV。非老年组R1的潜伏期为 (9 98±± 0 87)ms,波幅为 2 10 2 2 μV ;R2 的潜伏期为 (2 9 5 2± 2 2 4)ms,波幅为 2 2 8 15 μV ;R2 ’的潜伏期为 (2 9 94± 2 2 9)ms ,波幅为 189 5 0 μV。两组比较 ,各波间潜伏期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均为P <0 0 1)。 结论 BR的测定简便、无创、易行 ,随年龄增长其潜伏期延长 ,应建立老年人的BR正常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天虫附龙膏对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外敷天虫附龙膏,对照纽以激素与神经营养药物治疗.15 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药物对面神经电生理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表情肌功能评定、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及瞬目反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天虫附龙膏能加快面神经的传导,提高其兴奋性,有促进病变面神经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H反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H反射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PNCV)的关系。方法 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H反射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2型糖尿病232例,H反射异常率为83.6%(194/232),高于PNCV异常率70.6%(164/232)(P<0.01)。病程≤5年组H反射异常率80.8%(118/146),高于PNCV异常率65.7%(96/146)(P<0.01)。病程>5年组,H反射异常率88.4%(76/86),略高于PNCV异常率79.0%(68/86)(P>0.05)。结论 H反射可作为对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之一。同时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细辛颗粒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细辛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瞬目反射(RI)潜伏期、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面神经功能,检测两组血清RBC-C3bRR、RBC-ICR及SOD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两组RI潜伏期、CMAP波幅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BC-C3bRR、SO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BC-IC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细辛颗粒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面神经功能,并改善血清RBC-C3bRR、RBC-ICR及SOD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药塞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诸城市人民医院(262200)周家燕中药塞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便,效果好,现将12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74例;年龄15~68岁。接受治疗时间为病后1~10天。治疗方法:取生川乌90...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为一种常见病,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以往的常规治疗,均见效慢,疗程长,少数病人还留有永久后遗症.1998年-2005年,采用茎乳孔部位注射法,配合中药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局部艾灸,电脑中频治疗仪等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盛贤 《内科》2012,7(6):615-616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d内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神经节苷酯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14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节苷酯能有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挂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27例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030024)燕平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其临床特点为患者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以青壮年男性多见。近年来笔者运用挂针疗法治疗本病2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7例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AN)显微镜外科切除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的140例AN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采用H-B面神经功能受损量表(HBFGS)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受损程度,并将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面神经位置、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严重程度等作为分析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按照术后6个月面神经HBFGS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HBFGS分级Ⅰ~Ⅲ级为轻中度障碍组(78例),Ⅳ~Ⅵ级为重度障碍组(62例)。轻中度障碍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显著小于重度障碍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重度障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切除程度、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情况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与重度障碍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最大直径>3.13 cm、肿瘤部分切除与次全切除、面神经与肿瘤中、重度黏连均是导致术后面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是术后面神经严重障碍的保护因素(OR<1,P<0.05)。 结论AN瘤体大小、肿瘤切除程度、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是影响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AN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田文友  赵兰巧  田青 《山东医药》2010,50(20):69-70
目的观察恩再适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铵500μg,1次/d,肌注;强的松30mg(7 d后减为15 mg),1次/d,口服,共用2周。治疗组给予恩再适3 m l加1%利多卡因6 m l行SGB,1次/d,每疗程7 d,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4.0%)优于对照组(72.0%);治疗组治疗后第7、14、21、42天疗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再适行SGB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面神经麻痹,起效快、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