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根治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N)感染患者在根治H.pylon治疗后的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Ⅱ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且胃镜病理和^14C呼气试验H.pylon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对照组86例予以安慰剂奥美拉唑。参考Glasgow消化不良严重程度积分标准,1年后作疗效评价。结果:1年后,治疗组88例中有23例消化不良症状消失,占26.13%;而对照组86例中有9例消化功能不良症状消失,占10.46%,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88例中有55例症状缓解,占62.50%,对照组86例中有34例症状缓解,占39.5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H.pylon感染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抗生素根治H.pylon感染后,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用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189例经胃镜检查Hp阳性的FD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500 mg,均2次/d,治疗1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每天2次和多潘立酮10 mg,3次/d,治疗1周.治疗后一个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进行症状评分及疗效评定;随访1年再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81.9%,其中Hp根除组1个月后和1年后的症状改善显效率分别为38.9%、32.5%与对照组的12.6%、7.3%及Hp根除失败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除Hp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改善FD症状,可作为治疗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关系。方法:FD患者342例和健康对照组36例均在内镜下从胃窦部取粘膜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做^14C尿素呼气试验,两试验都阳性者确诊Hp感染。结果:对照组36例中,Hp阳性8例,阴性28例,Hp阳性率22.2%;342例FD病人中,Hp阳性230例,阴性112例,Hp感染率67.3%。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FD病人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5.
不同临床类型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特点,以及儿童FD不同亚型的胃排空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对167例FD儿童以问卷形式询问病史,按症状给予分型。通过B超了解胃液体排空功能,通过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FD儿童167例,Hp阳性71例,阳性率42.5%。167例中动力障碍型101例,Hp阳性率56.4%;溃疡型38例,Hp阳性率21.0%;非特异型23例,Hp阳性率26.1%;反流型5例,Hp阳性率0;动力障碍型H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障碍型Hp阳性组胃液体排空率慢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FD中以动力障碍这一亚型最常见。Hp与动力障碍型FD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电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治疗的76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有HP感染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35例无HP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行多导胃电图(MEGG)检查,比较MEGG检查结果并分析HP感染与FD是否存在关联。结果对照组餐前、餐后Ⅰ导和Ⅱ导的正常慢波百分比(N%)及Ⅰ导的主频率(DF)和主功率(DP)均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餐后Ⅰ导及Ⅳ导的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P/R)均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5例患者HP感染转阴,其N%改善不明显,餐前Ⅰ导的DF与DP、餐后Ⅳ导的DP及P/R较治疗前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MEGG检查可以看出,对伴有HP感染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抗HP感染治疗,可有效地改善FD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和幽门螺杆菌阴性组,另选取该院门诊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和体表胃电图,分析数据。结果幽门螺杆菌阴性组在腹痛、暖气、呕吐、反流、早饱和烧心低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组(P0.05);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在餐前后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N%)、餐后胃动过缓百分比(B%)、餐前后胃动过速百分比(T%)、主频(DF)、主功率(DP)和幽门螺杆菌阴性组在餐后N%、DF、DP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在餐前后N%、餐后B%、餐前后DF和餐前后D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加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症状,导致患者的胃电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9.
10.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FD)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根据HP感染与FD的关系和HP根除治疗在治疗FD中的作用两个临床问题,检索VIP(1989~2005)、CBMdisc(1978~2005)、MEDLINE (1978~2006)以及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4期)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指南,评价HP感染与FD的关系和HP根除治疗在治疗FD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的循证医学证据。结果共纳入2篇系统评价、1篇Meta分析和11篇随机对照试验。现有证据显示:FD患者HP感染率高于无症状者,但HP感染在FD发生中的作用还有待流行病学研究及病理生理研究的证据证实。HP根除治疗HP阳性FD,可以减缓部分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意义。HP根除治疗的成本-效益价值主要取决于患者希望明确诊断的愿望,还没有很好地证据显示需要对HP阳性FD都行HP根除治疗。结论基于目前的临床证据,我们认为对FD是否行HP根除治疗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到个体化,对一些常规治疗差的患者可考虑采用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清除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疗效的影响,并探讨HP与F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已确诊为HP阳性且均为汉族的FD病人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对照组55例。两组病人均予以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加用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作HP清除治疗,对照组则不作HP抗菌治疗,总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两组病人的症状改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除HP对于FD病人临床症状的控制有显著影响,HP与F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依据。方法Hp阳性FD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法莫替丁20mg、胶体次枸橼酸铋240mg、阿莫西林1g,甲硝唑400mg四联疗法,均2次/d;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mg,2次/d和莫沙必利10mg,3次/d,疗程均为1周。治疗后1个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并进行症状评分和疗效评定;随访1年再行^14C—UBT试验并进行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2%,其中Hp根除组1个月末和1年后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未根除组症状积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1.2%,与对照组65.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改善FD症状,是治疗Hp阳性FD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改善的倾向性。方法:195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97例未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其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嗳气、上腹部疼痛和烧灼感6种症状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按照治疗意向集原则分析,观察组上腹部疼痛和烧灼感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60.8%和65.7%,较对照组的33.3%和31.8%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和嗳气的有效率分别为34.8%,27.9%,41.1%和26.7%,与对照组的34.8%,23.9%,35.3%和2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具有倾向性,以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症状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其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镜下胃动分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机理可能与胃动力障碍密切相关[1]。本文试对其进行胃镜下胃动力分型,并探讨分型与临床症状、胃排空时间及治疗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患者具有腹胀、早饱、恶心或呕吐、烧心、反胃、上腹痛、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6.
17.
笔者在门诊于2001年5月-2003年5月应用平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比较药物与精神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对300例FD门诊病人,从精神心理指导(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安定、多虑平、西沙必利、法莫替丁、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三方面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治愈200例(66%),好转42例(14%),未愈58例(19.3%),总有效率80%。结论FD是具有上腹部症状而无局部和全身器质性疾病证据的临床综合征,治疗上应重在精神心理指导,药物治疗宜简单,抗焦虑、抑郁及促胃动力药物对多数患者有效,无需追求新药贵药。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群。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多认为与胃肠动力学障碍及胃分泌功能失调等有关。表现为腹胀、疼痛、烧心、纳差、嗳气、呕吐、腹泻等。临床治疗有不少争议,本文就近年来药物应用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绍近年来一氧化氮(NO)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研究中的一些进展,论述了NO的生物学性质与其在胃的分布,以及NO在F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胃肠运动具有自律性和节律性,胃肠道的神经支配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即肠道神经系统(ENS),ENS的神经支配除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外,还存在一类促进胃肠运动或产生抑制作用的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已知NO是胃肠道NANC神经的抑制性递质之一。一氧化氮合酶(NOS)存在于几乎整个消化道,食管下端至直肠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食管下括约肌,幽门括约肌,奥狄氏括约肌及回盲部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明显高于周围组织,NO胃动力的影响认为是一个抑制性过程,起舒张作用,延缓胃的排空能力,NO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