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患者27岁,住院号202106,主因宫内孕39周第一胎,不规律腹痛8小时后于1997年5月30日人院。人院查体:宫高32cm,腹围88cm,右枕前位,头浮,胎心140次/#,骨盆测量未见异常。肛查:宫颈管未消失,宫口未开。B超提示:双顶径9.4cm,羊水4scm,脐带绕颈。于5月30日13时30分官  相似文献   

2.
陈春明 《临床医学》2004,24(3):61-61
患者28岁,住院号02148。孕1产0,因妊娠40周不规则腹痛1天,于2002年9月30日入院。孕期产检5次,除胎位不正。余无异常。入院查体:T36.6℃,P80次/分,R20次/分,BP15/11kPa,心肺无异常。宫高30cm,腹围90cm,不全臀先露.浮,胎心140次/分,宫口2^ cm.胎膜未破.宫缩20″/10’~30’。B超:双顶径87mm,胎位臀位,胎心140次/分,胎盘后壁Ⅲ  相似文献   

3.
半卧位式分娩对母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加速第二产程进展,降低催产素使用及新生儿窒息,减轻产妇紧张与恐惧情绪等的有效分娩卧式,方法:选择单胎头位,骨盆径线在正常范围,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且胎儿良好的产妇120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1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宫口开全后取半卧位,按产床上部抬高分三组(A组产床高度为31-40cm,B组产床高度为41-50cm,C组产床高度为≥51cm),对照组宫口开全后取平卧位(膀胱截石位)至分娩,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均低与对照组(P<0.01),催产素使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产妇的同期心理状态观察组优与对照组。结论:第二产程产妇取半卧位式分娩,可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催产素的使用和新生儿窒息率,减轻产妇分娩时紧张,焦虑及不安情绪,使产妇能够积极配合助产人员顺利完成分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些医院应用一种助产方法,即娩出期经腹壁压迫宫底助胎儿娩出,此法对某些应用腹压不当的产妇有一定的作用,但可产生严重并发症。本文通过2例病例报告,使临床工作者对其并发症予以足够的认识。例1,患者37岁,孕5产1,于1993年6月24日以“停经39.4周.不规律宫缩”入院。入院查:宫高33cm,腹围96cm,胎心140次/分,跨耻征阳性,骨盆各径线均正常范围。B超示BPD96mm,产程:16°55’,1°20’,10’。6月27日先露头S-1LOT胎心140次/分行侧切胎吸助娩,操作困难。胎吸助产期间经腹壁数次施强力压迫宫底协助胎儿娩出,新…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样孕37~42周经阴道头位分娩的初产妇100例,对其进行产时体位护理,探讨产时体位对产程进展的影响,并与同期未做体位护理组对照。结果显示:实施产时体位护理组平均产程7小时16分,而对照组为11小时41分,产程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分析(P<0.01)两组差别有显著变化。说明体位对产程进展有直接影响,加强产时体位护理可以缩短产程,减少滞产,对降低手术助产、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23岁.个体饮食员,以“停经八月余,阴道肿物一周”为主诉于91年5月18日来我院就诊.末次月经90年9月14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妊娠前八月无特殊不适,于一周前自觉阴道有肿物感,无腹痛及阴道出血,既往身体健康,孕1产0.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血压14/10kp.心、肺未发现异常.腹膨隆,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腹围91cm.宫高30cm,耻骨联合上可触及胎头.脐下右侧可闻及胎心音144/分.律齐.  相似文献   

7.
1 病例 患者,30岁。因停经36 5周,阴道流水1 小时。于2003年5月24日早上5时10分拟孕2产1,孕36 5周.臀位,胎膜早破,收入院。产妇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2年9月10日,预产期:2003年6月17日,孕期定时产检6次,孕32周发现臀位,未能纠正胎位,其他均未发现异常。入院后,产妇一般情况好,诉于2003年5月24日早上4时开  相似文献   

8.
1病例 患者,23岁。因停经8^ 月,持续性腹痛2小时于2003年5月22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02年8月15日(农历),孕期无明显异常。入院前2小时感腹痛,呈持续性,不能平卧,无恶心、呕吐。查体:痛苦病容,贫血貌。T36.4℃、P92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宫高23cm,腹围95cm,胎方位LOA,胎心80~126次份,先露浮。有规律宫缩,全腹压痛及  相似文献   

9.
患者,20岁.因孕23周第一胎要求终止妊娠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一般情况良好。妇科情况:宫高耻上24cm,腹围83cm,胎位左枕前位,胎心1140次/分。阴道检查:已婚未产式阴道粘膜无出血点,宫颈光滑,宫体如孕6月大小,双附件未触及异常。入院后术前检查均正常。常规消毒腹部后行利凡诺羊膜腔注药引产术。注药剂量为100mg。注药后24小时出现不规律宫缩,继之宫缩逐渐规律,产程中患者诉腹痛剧烈难忍,未做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对产程及疼痛程度的不同影响。方法:将同期住院产妇分为多对一陪伴组和一对一陪伴组各100例。多对一陪伴组由具有分娩经验的产妇家属及高年资助产师组成,一对一陪伴组由高年资助产士组成。观察两组产程时间、疼痛程度。结果:多对一陪伴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多对一陪伴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对一陪伴分娩为产妇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极大地缓解了产妇的紧张情绪,缩短了产程,提高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水中分娩对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水中分娩产妇(实验组)与传统分娩产妇(对照组)各30例做比较,观察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二产程时间实验组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水中分娩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分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水中分娩产妇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产妇与传统分娩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5月单胎、足月、头位、一产、无任何疾病及合并症采取水中分娩的产妇40例为观察组,同期一般情况类似的采取传统阴式分娩的产妇4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经胎心监护仪测试30min以上,经医师阴道检查,胎心音、宫缩、胎位正常,宫口开大3cm后,进入专业分娩缸,每10~15min听胎心了解胎心音变化,采取舒适自由的坐、蹲、跪等体位进行水中分娩;对照组按传统的接生方法,经检查宫口开大3cm后,产妇以产床床头抬高30°截石位或双腿伸直躺在产床上待产。比较两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的时间。结果两组活跃期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水中分娩能缩短产妇活跃期时间,使第二产程回归自然,体位舒适。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右侧肢体被3.8万伏高压电击伤5.5小时,于1998年5月21日15时30分急诊入院。查体:T37℃,P84次/分,R18次/#,Bp18.0/10.0kPa。专科检查:右手掌心(入口)可见一直径1.0cm、深1.5cm创口,皮缘炭焦化,内有少量淡黄色渗出物,创四周围皮肤正常;右手背侧创面肿胀及皮下有捻发感;右足背外线中段(出口)可见4cmX4cm焦化创面,表皮脱落。立即进行创口分泌物徐片细菌学检查,发现一株革兰氏阳性杆菌。入院诊断:①右侧肢体电击伤,②产气荚股感染。病理: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急性外科感…  相似文献   

14.
不同阶段实施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对分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莉  张琳  林亚  项雪芬  张征 《护理与康复》2008,7(6):403-406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实施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29例有自然分娩意向孕妇分入院前训练组(n=42)、待产训练组(n=45)、对照组(n=42),入院前训练组在孕7~8月进行拉玛泽分娩法训练,待产训练组在入院待产时进行拉玛泽分娩法训练,对照组则不进行拉玛泽分娩法训练。结果入院前训练组、待产训练组及对照组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训练组、待产训练组在活跃期、第二产程的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入院前训练组、待产训练组产时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阶段实施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对减轻产妇压力、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孕期未接受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的可以在住院待产时补课,但越早进行训练依从性越好。  相似文献   

15.
病例 患者22岁,该患者未经月经2000年8月22日,预产期2001年5月29日,停经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反应,停经四个月自觉胎动,停经七个月余出现轻度双下肢浮肿,无头昏眼花等症状。停经期间无发烧及特殊服药史,于3天前开始腹痛,故于6月24日入院。查体:K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6/10kpa,咽赤(-)。心肺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腰围97cm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对产程及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长托宁组、阿托品组与对照组,进入潜伏期即规律宫缩后(30s/4-350 msin),分别肌内注射长托宁、阿托品、生理盐水。结果:长托宁组第一产程短于阿托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托宁能有效的促进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7年1月~2004年5月住院分娩人数3600人,发生脐带脱垂5例,发生率0.14%。现就产程中出现脐带脱垂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正常骨盆形态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产妇实施蹲式体位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3cm经阴道检查确诊胎头浮动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当宫口开大3—4cm时,在宫缩期间嘱产妇取蹲式体位,并由助产士给予指导;对照组取平卧位或侧卧位直至宫口开全,不予体位指导至分娩结束。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正常骨盆形态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产妇实施蹲式体位,可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马昌义  赵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442-1442
患者,男,21岁,因反复便血6+个月,加重伴肛周疼痛10+d。于2006年5月29日入院。病人属过敏体质。对青霉素过敏,对海虾等过敏。体检:T36.5℃.P82次/min,R20次/min,BP130/70mmHg,一般情况好,肛门指检:截石位2-3、5-7、9—11点位,在肛门齿状线上下,可扪及直径约2—5cm大小之痔核,伴出血。入院诊断:(1)环状混合痔,(2)肛裂(陈旧性)。经手术前准备,拟于5月30日上午8:30在持续硬麻下行痔上黏膜环状切除吻合术(PPH,法兰克曼吻合器)。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br〉 患者林某,住院号:00707360,37岁,1胎0产,末次月经:2012年3月01日,于2012年3月19日在沈阳某医院行胚胎移植术。停经3月余孕检时 B超提示:妊娠合并葡萄胎,未治疗。于孕6个月时出现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暗红色,住院治疗1天,给予抑制宫缩及保胎治疗,血止。2012年8月03日查超声(如图1):宫内单胎,胎位:头位,胎心:142次/分,胎动:可及;BPD:5.4 cm,HC:20.0 cm,AC:17.3 cm,FL:3.9 cm;胎盘:右侧壁0级;羊水:AFI=19.0 cm,脐动脉 S/D:1.79。超声示:宫颈4.9 cm×4.1 cm,宫颈管分离0.6 cm。宫腔偏左侧见12.3 cm×7.8 cm 不均质稍强回声,%见多个大小不等囊腔,最大直径0.6 cm,双卵巢未显示,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包块。超声提示:宫内单活胎,羊水偏多,合并葡萄胎?请结合临床。于2012年9月21日再次出现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未治疗自行好转。入院前一天阴道流血增多,色暗红,于2012年09月25日入院。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10/80 mmHg。胸部正位:双侧肺纹理增强。孕妇情况:宫高27 cm,腹围98 cm,胎方位:LOA,胎心音:144次/分,胎动可及,无宫缩。骨盆外测量:髂前上棘间径23 cm,髂棘间径25 cm,骶耻外径18 cm,坐骨结节间径8.5 cm,耻骨弓角度90度。骨盆内测量未测,内诊:宫颈管消失70%,宫口容受3 cm,胎膜未破。9月29日超声(如图2)回报:宫内单胎,胎位:头位,胎心:131次/分,胎动:可及。BPD:7.3 cm,FL:5.8 cm,HC:26 cm,AC:26cm。胎盘:后壁Ⅱ级,羊水:AFI:10 cm。脐动脉S/D: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