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治疗中,适时地下地负重活动,对保存膝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对1986年至1996年间治疗86例病人,分析其术后关节结构功能变化,提出最佳术后下地负重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2.
骨折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功能康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骨折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功能恢复与康复治疗效果。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术,术后第2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ssive motin,CPM)机上行慢速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功能锻炼,并行肌力训练,1周后进行主动伸、屈膝关节活动,1个月后开始扶拐下地负重行走。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评分、肌力评定、膝关节活动度测定。术后1个月。70%的患膝关节评分达到优良标准,术后3个月患膝关节评分均达到优良标准。膝关节伸直位僵硬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后进行充分的康复治疗对提高肌力,维持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THA术后早期下地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以下称THA)术后早期下地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术后患者机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TH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术后依据THA实验方案一周内下地不负重行走进行系统锻炼.对照组40例按传统方法在术后两周以上才开始下地不负重行走锻炼.两组病人在术后近期、中期、远期(6周)对一般精神生理状态,并发症,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评价,并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结果 术后2周,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THA术后早期下地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术后患者机能康复的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讨骨折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功能恢复与康复治疗效果。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术,术后第2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pssivemotin,CPM)机上行慢速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功能锻炼,并行肌力训练,1周后进行主动伸、屈膝关节活动,1个月后开始扶拐下地负重行走。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评分、肌力评定、膝关节活动度测定。术后1个月70%的患者膝关节评分达到优良标准,术后3个月患者膝关节评分均达到优良标准。膝关节伸直位僵硬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及手法松解后进行充分的康复治疗对提高肌力,维持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86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包括持续被动运动、主动抗引力运动、关节屈伸运动及关节抗阻力运动、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经康复训练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功能优48例,良29例,中7例,差1例,优良率89.5%。结论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行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有利于患肢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4例经SuperPath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术期康复护理经验。方法:术前行心理护理、康复功能锻炼,术后行疼痛护理和早期分期下地负重及行走。结果:2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关节急性感染、血肿、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且功能恢复佳,4例麻醉清醒后即可下地活动,14例术后第1天下地负重活动,6例术后第2天开始下地锻炼,9~11 d出院,术后定期随访,功能良好,无脱位。结论: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配合微创SuperPath入路行髋关节置换的围术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本次Meta分析比较我国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髋关节置换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CNKI、万方、VIP等数据库,同时查阅相关骨科杂志等发表的文章。搜索关于PFNA与髋关节置换治疗国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提取基线资料,采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等数据,并用Rev Man 5.30对所提取数据结果进行Meta分析处理。结果手术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PFNA组与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上有差别;术中出血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大于PFNA组;住院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小于PFNA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下地负重时间小于PFNA组;并发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并发症的发生少于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置换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术后12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置换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结论 PFNA术中出血量少于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在关节镜辅助下金属拉力螺钉配合可吸收螺钉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Hoffa骨折患者采取关节镜监视下撬搏复位,骨折复位满意后负重面采用可吸收螺钉埋头固定,非负重面采用金属拉力螺钉增强固定,同时Ⅰ期探查修复关节内其他损伤,术后行可调支具固定,早期进行非负重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并记录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随访13.6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骨折骨性愈合,平均下地活动时间9.4周。按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标准综合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良12例,可l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金属拉力螺钉配合可吸收螺钉治疗Hoffa骨折,具有骨折复位满意、损伤小及固定牢固的优点,可Ⅰ期处理关节内其他损伤,明显降低膝关节僵硬程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辅助人工髋关节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 辅助人工髋关节放置在关节内,与髋关节结构相仿,同轴心活动。保留原有的股骨头,加大股骨头包容,减少股骨头负重,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得以恢复。结果 放置辅助人工髋关节40例42髋,术后3周负重行走,两三个月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髋关节活动功能近于正常。结论 辅助人工关节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康复治疗对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21例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术后3d行肌肉等张收缩,1周行关节活动、抗引力运动,并作持续被动运动(CPM)训练,进而抗阻力运动,4周后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 21例患者随访0.5~5年,患膝关节屈伸范围120&;#176;~185&;#176;(含过伸5&;#176;),骨折全部愈合,行走无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者19例。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治疗可以预防骨折疏松,促进骨折愈合,减轻肌肉萎缩、伸膝装置粘连及关节挛缩,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种族的多国维和部队官兵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32例胫腓骨骨折固定术后多国维和官兵行综合康复治疗,术后第1天手术渗血基本停止,即开始活动足趾,做足的背伸、跖屈,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并应用持续被动(CPM)机进行训练,给予电刺激、中药口服等。拆线后逐渐加大练习力度,并过渡到抗阻、负重练习,直至弃拐行走。结果 由于维和部队变动频繁,30例得到随访,27例骨折愈合良好,负重正常,膝、距小腿(踝)关节活动不受限,归队继续执行任务。结论 对不同人种的胫腓骨骨折术后给予早期、持续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减轻关节挛缩,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标准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年龄在7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骨折线在小粗隆以上。结果:全部病例术后2-3周可下地行走,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采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提高生活质量,是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外固定架治疗多用于较复杂的骨折,用其他传统治疗困难的。病人都是创伤者,粉碎性,开放性及多段骨折并伴有软组织损伤,并常见于小腿,也可用于上肢,髋部,大腿等骨折。可固定骨折,并保持邻近关节的灵活性并且对关节影响小,可使肢体或病人早期活动及完全负重活动。有利于开放骨折的换药。外固定架的种类和外型繁多,目前倾向于用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架的优点可保持邻近关节的灵活性对关节影响小,可行使对骨折的固定对位线、长度的机械性调节,可早期使肢体活动包括完全负重。在护理外固定架病人时,要防止针眼感染,每日用75%酒精或碘伏清洁针眼周围的皮肤,保持局部干燥。并罩以保护架。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足趾的活动情况。协助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发生,术后5~7天可扶拐患肢不负重下床活动,待骨痂形成可逐渐负重活动。根据X线来判断骨折愈合后拆除固定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行 DHS 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下地活动对内固定失败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承德医学院2002年至2014年收集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术后1个月内、1~1?5个月、2个月后进行负重恢复训练。分析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范围负重训练对内固定失败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后早期负重组发生内固定脱出、折断失败比例最多,共7例,失败率为23?3%,其余两组分别为2例、1例,失败率分别为6?67%、3?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术后早期负重训练时间为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适当延长术后功能恢复训练时间可减少内固定失败次数。  相似文献   

15.
总结经关节突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治疗1例大面积烧伤并发胸椎结核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请心理科医师会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干预;患者营养状况较差,体质消瘦,做好营养支持.术后做好脊髓功能的观察及功能锻炼,术后3周开始穿戴支具,同时采用腋下持拐,减轻胸腰段脊柱负担,避免内植物在植骨融合前负重而导致松动;做好皮肤护理,每天用清洁温水清洗皮肤后擦干,涂抹积雪苷霜软膏30 min后,颜面及肢体部位套上弹力套,平卧于洁净床单及被褥上,避免阳光直射;做好并发症如螺钉松动及切口裂开的护理.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能下地负重活动.目前已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下地负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80例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负重组和对照组各40例,早期负重组患者术后2~4d开始下地负重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3周开始下地负重训练.追踪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X线片评定及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3、6个月时,早期负重组患者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X线片各指标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负重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早期下地负重锻炼是安全的,且能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将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近期、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和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1. 11%、97. 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 89%、82. 22%(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早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 44%,显著低于对照组20. 00%(P 0. 05)。结论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适宜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且微创优势明显,对患者远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辅助人工髋关节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辅助人工髋关节放置在关节内,与髋关节结构相仿,同轴心活动。保留原有的股骨头,加大股骨头包容,减少股骨头负重,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得以恢复。结果放置辅助人工髋关节40例42髋,术后3周负重行走,两三个月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髋关节活动功能近于正常。结论辅助人工髋关节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1例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术后3d行肌肉等张收缩,1周行关节活动、抗引力运动,并作持续被动运动(CPM)训练,进而抗阻力运动,4周后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21例患者随访0.5~5年,患膝关节屈伸范围120°~185°(含过伸5°),骨折全部愈合,行走无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者19例。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治疗可以预防骨折疏松,促进骨折愈合,减轻肌肉萎缩、伸膝装置粘连及关节挛缩,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微波灭活保肢手术治疗下肢骨肿瘤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手术治疗下肢骨肿瘤的护理方法,促进术后康复。方法 对58例接受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手术的下肢骨肿瘤患术前、术后给予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和免负荷支架的应用。结果 58例患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平均1年2个月的随访,术后无褥疮、肺部感染、静脉栓塞和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手术治疗后,免负荷支架的应用有利于患早期负重活动,减少并发症,最大程度保留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