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滨  王新阳 《现代康复》1999,3(1):64-64
我国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129%.其最大影响因素为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态度及学校的环境等。现将我院儿科门诊及病房近2年来收治的19例儿童情绪障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情绪生理和心血管病及其心理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建明  李建英 《临床荟萃》1996,11(10):433-435
随着现代医学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表现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不良情绪已做为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得以肯定。人们开始研究情绪,了解情绪生理并对伴随心血管病的不良情绪如何纠正,亦日益受到重视。 1 情绪的定义,情绪状态和异常 情绪的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情绪即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合乎需要(包括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如苦与乐,悲与喜,爱与憎。而狭义的情绪则指与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有关的内心体验。可伴有一定的躯体变化。  相似文献   

3.
杜荣玉 《华西医学》1989,4(1):27-29
心理治疗的种类繁多,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0余种。其宗旨均在于使患者情绪安定,精神恢复以友好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帮助患者解除精神障碍的原因,激活自发的治愈动力或潜在的成长能力,从而得到健复。因此,方法虽多,效果则殊途同归。心理治疗对神经症的作用是肯定的。然而,其机理如何?是历来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虽经长期争论,至今仍意见纷纭。Dubois、Dejerine、  相似文献   

4.
失眠症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44,自引:14,他引:30  
张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3,7(5):820-821
失眠症患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神经衰弱、躯体化,癔症,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等人格特征及缺睡眠感,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企图控制睡眠,过份夸大失眠的后果等认知行为特征,针对这些特征建议运用心理治理,并对失眠症的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精神分析,漂浮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及具操作方法,指出失眠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也必须是多方面的,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理治疗对颈椎病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介入心理治疗对颈椎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的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外,还介入心理治疗。于初诊及治疗1个月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状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病人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状况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病人明显(P<0.01)。结论:心理治疗的介入有助于提高颈椎病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病人实现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类比:认识领悟疗法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列举认识领悟疗法对3例不同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总结认识领悟疗法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类比技术的应用。方法 分别列举作者运用类比技术治疗强迫性表象患者、双性恋患者各1例。医生采用类比技术,通过列举简单事例,让患者分析判断正误,进而联系患者自身的病态心理行为,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心理和行为幼稚性之所在,使患者顿时恍然大悟,从而主动放弃他以前的幼稚心理和幼稚行为。结果 3例患者在治疗后均对自己的心理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①强迫性表象患者1例,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幼稚,表示了能正确面对男性的生殖器官,不再强迫性想象。②双性恋患者1例,认识到自己以前行为的幼稚,批判了过去的认知及行为,表示应该像其他的成年男人那样过正常的性生活。结论 类比是认识领悟治疗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技术,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其精妙在于在做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巧妙地应用类比的方法让患者大彻大悟。  相似文献   

7.
曹辉  邵洪刚 《现代康复》1998,2(4):289-289
人到老年.身体、心理两方面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在生理上.各种器官逐渐衰退.老年病伴随着各种慢性病.使之由健康人变成为忍受病痛的病人;在心理上很容易造成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陈琦 《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12):1128-1128
目的 了解儿童在口腔科就诊时的心理行为。方法 分析患儿治疗时的合作程度与治疗手段关系。结果 实践证明,在儿童口腔诊疗中,能否有效地处理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决定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口腔治疗时应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取得信任和配合,才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刘冰  王红梅  余雨滋  黄浙学  潘永良 《全科护理》2021,19(19):2612-2615
总结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心理治疗方法,分析不同心理治疗的疗效及研究进展,为今后多角度、整合式运用各种心理疗法治疗GA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和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关红梅  孙婧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88-3088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癌症患情绪、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干预组癌症患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用心理测查量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1个月。结果 干预组患生存质量量表分值在干预前后有显不同,主要表现为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及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分值在干预前后差别有显性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少。结论 癌症患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治疗可以纠正患不正确的认知,提高患的生存质量,改善其不良情绪。使患更容易顺应临床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阅读式疗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PTSD患者84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阅读式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PTSD症状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心理弹性(ER89)评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SRESE)及应对方式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PTSD症状评分(t=-8.768,P0.001)、SDS评分(t=-5.180,P0.001)、SAS评分(t=-5.856,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ER89评分(t=4.845,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OS(t=7.217,P0.001)、ANG(t=4.898,P0.001)、DES(t=7.552,P0.001)及SRESE总评分(t=5.200,P0.001)、合理化(t=8.435,P0.001)、求助(t=4.555,P0.001)、解决问题(t=4.844,P0.001)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退避(t=-8.097,P0.001)、自责(t=-8.892,P0.001)与幻想(t=-10.369,P0.001)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阅读式疗法可有效改善PTSD患者情绪障碍,提高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减少焦虑抑郁情绪,促使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列举认识领悟疗法对3例不同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总结认识领悟疗法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类比技术的应用。方法分别列举作者运用类比技术治疗强迫性表象患者、双性恋患者各1例。医生采用类比技术,通过列举简单事例,让患者分析判断正误,进而联系患者自身的病态心理行为,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心理和行为幼稚性之所在,使患者顿时恍然大悟,从而主动放弃他以前的幼稚心理和幼稚行为。结果3例患者在治疗后均对自己的心理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①强迫性表象患者1例,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幼稚,表示了能正确面对男性的生殖器官,不再强迫性想象。②双性恋患者1例,认识到自己以前行为的幼稚,批判了过去的认知及行为,表示应该像其他的成年男人那样过正常的性生活。结论类比是认识领悟治疗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技术,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其精妙在于在做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巧妙地应用类比的方法让患者大彻大悟。  相似文献   

13.
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对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治疗。通过一个疗程(20次)的系统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在认知上发生了明显改变,社交焦虑恐惧情绪基本消失,社交行为趋于正常,半年或1年后随访显示患者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4.
失眠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的心理治疗应包括睡眠卫生 ,针对心理因素导致失眠的病因治疗和行为治疗 ,放松疗法 ,森田疗法等。1 睡眠卫生1 1 良好的睡眠卫生应包括规则的睡眠时间 ,有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 ,不在床上阅读 ,工作和看电视。1 2 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空间 ,床铺要舒适 ,温湿度适宜 ,卧室内光线要暗 ,避免外界噪声干扰。1 3 睡前避免过度兴奋或其他刺激 ,避免饮酒、咖啡、吸烟等 ,晚餐不宜过饱。2 病因治疗躯体疾病和外界任何不能改变的不利因素均可导致失眠 ,但是无论怎样 ,这些原因导致的失眠仅占全部失眠的一半。而且这种失眠的原因明确 ,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神经性厌食是一种患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本研究旨在评价关于成人和大龄青年(>16岁)神经性厌食的门诊心理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方法检索的策略包括:电子检索Medline,EXTRAMED,EMbase,PSYCLIT,Current,Contents,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和Depression and Anxiety Neurosis Cochrane Group(CCDAN),检索日期为2002年9月、手检<国际饮食紊乱杂志>(International Jouma of Eating Disorders)以及所能找到的一切相关的论文;联系在此领域发表论文的各研究负责人,请求他们提供未发表的研究信息.纳入门诊个别心理治疗的成人神经性厌食的RCT,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为DSM-V或者国际类似的标准.文献质量评价按照CCDAN标准执行.选择了以下一些结局指标,患者的身体情况,患者对饮食紊乱严重程度的观点和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和一些常见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结局指标为连续变量的资料用标准均数差进行分析,结局指标为二分变量的资料用相对危险度进行分析.结果检索结果仅纳入6个小样本的研究,包括了2个以青少年和儿童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未能进行资料累积分析.由于评定结果时未使用盲法,所以存在偏倚的可能性.2个研究的结果显示:特殊的心理治疗比其它常规疗法有效,但是无一种疗法比其它疗法的疗效更持久.1个以"进食忠告"作对照的试验,100%的研究对象未完成试验.结论从本评价来看,没有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值得推荐.为何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或者单独的"进食忠告"被接受的程度如此低,目前尚不清楚.此领域迫切需要设计严谨的大样本试验.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国内外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发展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和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8的与脑卒中后抑郁及早期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depression”,并限定文献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相关文献,检索词“脑卒中,心理治疗,抑郁”,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11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脑卒中抑郁障碍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文献22多篇,排除综述类文献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筛选到17篇相关文献,包括112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中6篇与神经解剖学因素和非神经因素相关,3篇与生化代谢异常因素相关,8篇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治疗相关。资料综合:脑卒中后抑郁发生除了有其神经解剖学基础外,还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和局部损伤因素相关,其生化基础涉及多个神经递质系统,其中较为肯定的是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5-羟色胺系统。一级预防性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抑郁症的发生。续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脑卒中早期一级预防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17.
唐雪屏  孟宪章 《临床荟萃》1997,12(17):787-789
心理治疗策略和目标的确定与来诊者的心理问题、有关原因和其它中介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症状或问题的多样化,有关的原因纷繁复杂(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多方面);以及众多的中介干扰因素,诸如智力水平、治疗动机、年龄、性别等,使得治疗决策非常复杂。除此之外,这些因素之间复杂的关系及随时间、治疗推进的变化更使治疗决策显得异乎寻常。很显然了解这些因素及其关系就成为治疗决策的基本前提。 临床实践中用以了解来诊者详细情况、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很多,如晤谈、观察、翻阅个人文档、心理测验等。由于所涉及的信息面广量大、联系复杂,没在哪一种方法能单独胜任。上述方法中的前三种主要局限是面窄,常顾此失彼,发生遗漏,此外,也易受治疗者个人偏好影响,如治疗者的理论倾向、临床经验、定势等,从而不免带有许多主观色彩。心理测验虽不是完美之法,但它可以弥补其它方法的许多不足,比如测查面广、比较客观、数量化、便于交流等,随其自身不断完善,在心理  相似文献   

18.
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来访者非性双重关系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20年来国外的心理治疗学者对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双重关系的研究颇多c根据目前可供利用的研究文献,治疗师对性的双重关系已达成共识,但是对非性双重关系伦理性的争论仍非常激烈。目的:文章研究旨在于回顾关于非性双重关系的特征、性质、对治疗双方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治疗师的态度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帮助心理健康从业者在临床实践中正确评估、处理这些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01相关文章,检索词“psychotherapy,non-sexual dual relationship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心理康复相关杂志和书籍1995—01/2004—04相关文章,检索词“心理治疗;双重关系”,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关于心理治疗中的非性双重关系及多重关系的文献,然后筛除一些具体的个案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8篇关于非性双重关系及多重关系的文献,其中4篇为专业人士对该关系的态度的调查研究,14篇为对其性质、危险性、动力学等方面的评估,6篇提供了如何处理非性双重关系的决策模式.4篇为专业协会的职业道德规范标准。资料综合:多数文献的研究表明非性双重关系违反了职业道德,对治疗双方都有潜在危害,应该绝对避免,而少数学者认为非性的双重关系在特定情境下对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结论:虽然非性的双重关系在心理治疗领域历来受到阻滞,但事实上在临床实践中依然无法避免其存在的可能性,如何处理非性双重关系已经从单纯的绝对禁止趋向宽泛和复杂。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医心理治疗历史悠久,但难以量化和操作。该文对建立在中医学基础之上并且与西方心理治疗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情绪释放技术从产生背景、操作方法、治疗效果方面进行介绍,并作简评,翼以推动中医心理治疗发展,形成本土心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治疗中辅以循证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心理治疗。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评定两组对生命意义的认知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17)、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不良情绪。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苦难接纳、生命控制、生命目的、生命意义意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存在盈实、死亡接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17、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循证心理治疗,能提高其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改善负性情绪,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