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大溃疡内镜下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8~2008年间内镜发现老年人巨大溃疡患者195例。分析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巨大溃疡恶性病变在胃窦幽门、胃底贲门、胃角和胃体的发生率分别是43.9%,50.0%,37.7%和44.4%,4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内镜诊断巨大溃疡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3%,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内镜下诊断老年人巨大溃疡的最佳界值为0.518(敏感度0.409,特异性0.626)。结论无论巨大溃疡的位置、大小还是形态等,在良恶性溃疡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内镜下诊断老年人巨大溃疡的可信度较低,存在误诊风险,目前内镜下诊断老年人巨大溃疡尚不能替代黏膜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封静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2):5082-5083
目的分析胃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胃息肉患者。均行胃息肉病理检查与幽门螺杆菌(Hp)检查。结果 120例胃息肉患者的胃息肉分布情况为:53例位于胃窦、4例为胃角、28例为胃体,24例为胃底,11例为贲门。胃窦、胃角、胃体、胃底、贲门分布Hp感染率分别为30(56.6%)、2(50.0%)、10(35.7%)、7(29.2%)、4(36.6%);120例为息肉患者的胃息肉病理类型:77例为炎性,34例为增生性,6例为胃底腺,3例为腺瘤性息肉。炎性、增生性、胃底腺、腺瘤性息肉Hp感染率分别为38(49.3%)、14(41.2%)、0(0.0%)、1(33.3%)。炎性胃息肉、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于胃窦、胃角与胃体、胃底、贲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息肉形成有关,因此在胃息肉治疗过程中对Hp检查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大溃疡内镜下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8~2008年间内镜发现老年人巨大溃疡患者195例,分析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巨大溃疡恶性病变在胃窦幽门、胃底贲门、胃角和胃体的发生率分别是43.9%,50.0%,37.7%和44.4%,4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内镜诊断巨大溃疡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3%,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内镜下诊断老年人巨大溃疡的最佳界值为0.518(敏感度0.409,特异性0.626)。结论无论巨大溃疡的位置、大小还是形态等,在良恶性溃疡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内镜下诊断老年人巨大溃疡的可信度较低,存在误诊风险,目前内镜下诊断老年人巨大溃疡尚不能替代黏膜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周焱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8):593-594
目的:探讨胃体上部溃疡的性质,方法:回顾性分析胃体上部溃疡的胃镜检查资料,结果:随年龄增长,胃溃疡,胃癌发生部位上移;350例病例中,良性溃疡上44.8%,恶性溃疡占55.2%,恶性溃疡在胃镜下的性状,部位及年龄等因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进行正规活组织病理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卓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67-3368
目的:探讨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0—2006年我院胃镜检查确诊的110例胃息肉患者(胃息肉组)和273例慢性胃炎患者(慢性胃炎组)分别进行Hp感染检测。同时对110例胃息肉患者不同部位的却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息肉组的Hp感染率为10.9%,慢性胃炎组为41.4%,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底贲门与胃体部、胃体部与胃窦部脚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胃底贲门与胃窦部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脚感染与胃息肉发生相关性不明显,怖感染不是息肉发生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理想检测部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Warthin-Starry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HE染色观察胃炎程度,观察了90例HP阳性患者在胃底、胃体、角切迹、幽门前区大弯的分布情况和177例患者的胃糜烂部位与非糜烂部位的HP感染状况,发现:HP感染至全胃分布,各部位H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HP数量和胃炎程度有差异且二者有明显相关性(r=0.948),以角切迹HP数量最多、胃炎程度最重、局灶萎缩性胃炎和活动性胃炎的发生率亦最高;胃窦、胃体、胃底的HP数量、胃炎程度则依次降低。非糜烂部位的HP检出率为62.7%,糜烂部位的HP检出率为58.8%,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四型糜烂间HP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胃角切迹是检测HP感染、观察胃炎程度的理想部位,从糜烂部位取活检不一定能提高HP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438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溃疡的内境及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预防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990~2009年在我院检查的老年消化性溃疡438例,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并发症,Hp感染的情况,溃疡发生的部位、大小和对常规治疗的反应,以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饱胀(52.24%)和症状不典型(68.60%)为主。胃溃疡中在胃体、胃底和贲门70例,占32.3%。有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316例,占72.2%。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腹痛症状不规律,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多见,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吴雅震 《现代康复》1997,1(1):20-21
本院1986年11月至1996年10月行胃镜检查1053例,其检出消化性溃疡(PU)236例,检出率224%;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190例,占805%;胃溃疡(GU)32例,占13.6%;二之比为59:1;复台性溃疡(CU)14例,占5.9%。PU中男164例,占69.5%,女72例,占30.5%;DU中男132例,占69.5%,女58例,占30.5%:男女之比为均为23:1。GU中男20例,占62.5%,女12例,占37.5%,男女之比17:1。CU中男12例,女2例,男女之比为6:1。DU30岁~39岁组最多,占37.4%。CU30岁~39岁组占43.8%,50岁以上占37.5%。CU40岁~59岁组占64.3%。春季、夏季、秋季、冬季PU发病分别为23.3%、17.8%、25.8%和33.1%。DU92.6%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球后溃疡占7.4%。位于球前壁、大弯、小弯和后壁的溃疡依次为43.5%、21.5%、20.9%和6.7%。GU部位:幽门前区和胃窦46.9%,胃角43.8%,胃体3.1%,胃底6.2%。CU中的胃溃疡数与十二指肠溃疡数之比为1.4:1;其胃部溃疡92.3%发生在胃角、胃窦和幽门前区;其十二指肠溃疡44.4%位于球前壁。DU中霜斑样溃疡占11.1%。PU的伴随疾病中,检出各类慢性胃炎71.6%;DU伴发疣状胃炎都13.7%。  相似文献   

9.
肝源性溃疡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92~1995年我院收治的25例肝源性溃疡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对~65岁,平均47岁。肝硬化的诊断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合胃镜诊断为依据。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13例,腹胀9例,黑便10例,呕血5例,腹水7例,黄疽5例。共检出溃疡44枚,其分布为胃底3枚,胃体9枚,胃角8枚,胃窦8枚,十二指肠16枚。其中复合、多发溃疡10例共29枚。溃疡合并出血5例。巨大溃疡2枚。治疗与转归:确诊后给HZ受体桔抗剂或奥美拉哩、硫糖铝、吗叮琳及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8周愈合12例、6例溃疡面有不同程度缩小;疗效不详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各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良、恶性胃溃疡的X线表现。结果230例良、恶性溃疡,其中良性溃疡149例(64.8%),恶性溃疡81例(35.2%)。结论胃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胃底贲门癌的临床内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61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首发症状、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隆起溃疡型(52.46%)、溃疡型(22.95%)、隆起型(18.03%)、糜烂型(4.91%)、黏膜集中型(1.64%)的发生率依次降低;直径>2cm病灶的发生率(73.77%)显著高于直径<2cm病灶的发生率(26.23%),Hp(-)的发生率(80.33%)显著高于Hp( )的发生率(19.67%)。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中隆起溃疡型发生率最高,直径>2cm病灶多见,且较少受到Hp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内镜、超声内镜下诊断及病理改变,提高对老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对1992年1月~2002年1月内镜检查的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5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发病率及内镜、病理诊断。结果胃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28753人次,共检出胃癌2768例,其中老年人胃癌579例,占内镜随诊率2.01%(579/28753),占同期胃癌发病率20.91%(579/2768),首诊检出率为96.3%。贲门胃底36.61%(21.2/579),胃体30.91%(179/579),胃角5.87%(24/579),胃窦24.69%(143/579),其它1.89%(11/579)。胃粘膜下隆起性病变11例,超声内镜检查为粘膜下平滑肌瘤。结果腺癌83%(480/579),中、高分化为81.45%(391/480),低分化型18.55%(89/480)。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67%(16/579),其它14.33%(83/579)。37例老年人早期胃癌手术治疗5年生存78.37%(29/37)。结论老年性胃癌发病率逐年增加,贲门胃底癌发生率高,中、高分化腺癌占81.45%,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部位具有上移的特点,肿瘤多发于贲门胃底,与国内统计资料相近。早期诊断率低。病理诊断多为中、高分化腺癌。对老年人应定期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76例,应用电视胸腔镜气囊食管扩张器结合手术治疗20例;单纯行改良Heler手术38例;改良Heler手术加胃底上包15例;食管下段、贲门切除,食管-胃吻合2例;结肠胸骨后代食管1例。结果:治愈68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47%,无效3例占4%。死亡1例占13%。结论: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检查不能单行X线检查,应常规行内镜检查。手术以开胸行Heler手术加胃底上包为佳,有条件的可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内镜喷洒酚红溶液,直接观察胃内颜色改变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14例慢性胃炎,1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于检查前1天的睡前服兰索拉唑30mg,内镜检查时从活检孔道将0.1%的酚红溶液与5%的尿素溶液喷洒于胃粘膜上,观察胃粘膜的颜色变化,分别取染色和非染色胃粘膜组织4块,2块做病检查,2块做细菌检查。结果:7例慢性胃炎胃粘膜染色,其中5例全胃染色,2例胃窦染色,9例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染色,其中2例全胃染色,5例胃窦染色,1例胃体染色,1例胃底染色。染色部位的病理检查、细菌培养(除1例因消化道出血连续3d静脉注射洛赛克40mg为阴性外)均阳性,未染色部位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均阴性。结论:内镜下酚红喷洒染色可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洪华  陈其奎  于钟 《新医学》2003,34(Z1):28-29
目的总结与十二指肠壶腹溃疡(duodenal ulcer,DU)并存的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存十二指肠壶腹溃疡的3 1例胃癌行胃镜检查并钳取胃黏膜作病理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共31例,占同期胃癌的6.8%,占DU的1.1%.中位年龄56岁,男性多于女性.胃癌于胃窦、胃体、胃底贲门的分布几乎相等,以低分化腺癌居多(24/31).结论对年龄较大的胃溃疡患者应行多处钳取胃黏膜活检,并建议短期内复查胃镜,除了观察胃窦、胃体外,还应注意观察胃底贲门.  相似文献   

16.
胃嗜酸性肉芽肿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GEG)的病因及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并采用改良Giem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结果:胃嗜酸性肉芽肿有明显的性剐差异,术前误诊率高,68.8%病变组织中有淋巴滤泡,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69.6%,周围血中11例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术后无复发。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雌激素水平及变态反应可能与胃嗜酸性肉芽肿发病有关:胃镜 活检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3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3.6:1),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占90.6%。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疼痛93例(67.4%),消瘦71例(51.4%),贫血63例(45.7%)。血浆总胆固醇(TC)低于正常103例(75.4%),低密度脂蛋白(LDL)低于正常110例(79.8%)。胃镜下早期胃癌凹陷型较多,有6例(66.7%)。中老年患者发病部位以胃体、胃底、贲门为主,有99例(79.2%)。Borrmann分型以Ⅱ型和Ⅲ型为多,分别为40例(31.0%)和52例(40.3%)。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73.2%。组织病理学以腺癌为主为77例(55.8%)。结论中老年患者胃癌发病率高,男多于女,且中晚期病变多。对于持续的上腹痛、消瘦、贫血及低TC、LDL的患者要警惕胃癌的发生。根除HP有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提高胃镜的检查技术可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43-1844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238例慢性胃溃疡的内镜检查和病理特征资料,分析溃疡的类型、部位、大小和形态、患者的年龄分布以及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238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中:良性溃疡221例,占92.86%,恶性溃疡有17例,占6.81%;胃溃疡的最常见发病部位为胃角部,占42.85%;溃疡形态多为边缘整齐,占55.88%;溃疡的直径多≤2.5cm,占82.35%;各类型胃溃疡均以40岁以上的年龄段所占比例较高;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均在90%以上,但对于恶性溃疡,内镜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病理诊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诊断胃溃疡时应将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检出率和良、恶性的诊断,以便更好指导医生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重视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特别是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研究十分必要。该文对三十年间在该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消化道恶性淋巴瘤50名患者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3例诊断为MALT Lymphoma。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瘦、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病变分布为单纯累及胃60%、小肠22%、回盲部6%、食管及结肠其它部位各占2%、多灶性分布为8%。病理学检查有19例为B淋巴细胞源性低度恶性淋巴瘤。35例术前内镜检查所见巨大溃疡型40%、结节隆起型20%、弥漫浸润型20%、混合表现型20%。内镜下拟诊本病者均获病理支持,内镜活检确诊率为57%。3例MALT Lymphoma患者均为男性,主要内镜表现1例呈粘膜多发点片状糜烂,病变累及食管、胃底、十二指肠、全部小肠及结直肠;1例食管、末段回肠及结肠多发纵行大溃疡;1例呈胃多发溃疡伴出血,皱壁粗大。总结认为本病在内镜下有一定特征表现,内镜下多点活检或配合粘膜剥脱术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小儿消化性溃疡69例内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院回顾分析69例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与内镜特征。结果显示:男女比例1.56:1,有发病诱因占73.9%,阳性家族史占23.2%,检出溃疡86个,均为活动期,其中十二指肠溃疡53例62个,胃溃疡13例17个,复合性溃疡3例7个,有出血证达52.3%.伴随上消化道病6种,幽门螺杆菌阳性占67.2%。提示与身心压力、饮食失当、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医源问题有关,溃疡分布与形态特点与成人相同,但出血程度高、病情重、症状不典型,内镜介入可及时明确诊断与同步治疗出血,经正规药物治疗临床痊愈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