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凝集试验检测伤寒沙门氏菌Vi抗体是长期以来沿用的方法。但该试验诊断具有局限性,故其它测定Vi抗体的血清学技术如血凝试验,免疫电泳、ELISA等相继被研究。由Chau等研究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比凝集试验优越。本文作者报告了Vi-IFAT与包括Vi凝集试验的肥达氏反应诊断伤寒的研究结果,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已将流脑菌群特异性多醣体可溶性抗原致敏人的或动物的血球,做微量间接血凝试验·广泛用于流脑免疫血清学调查和抗原鉴定等市面。此方法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被检血清用量又少,是一种比较好的凝集试验方法。一九七八年元至五月,我们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测定流脑不同免  相似文献   

3.
用于伤寒诊断的肥达反应,因特异性、灵敏度不高、费时,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我们参考文献,建立了检测伤寒患者外周血中Vi 抗原的酶免疫法。其原理是将伤寒患者外周血涂片用H_2O_2处理,排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干扰。再用SPA 封闭  相似文献   

4.
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了215份标本,从中检出血凝反应阳性者10份,将之作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血凝阳性标本可被1:15倍稀释的正常试验动物血清所抑制,并能被醛化血球吸收消除.用 ELISA 和 RIA 法作对比检测,HBsAg 均为阴性。证实阳性标本的血凝现象均属非特异性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5.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苍白球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可经血液途径传播。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后 ,产生两种抗体 :一种是特异性抗体 ,另一种是非特异性抗体。目前 ,国内各采供血机构大多采用血清学非特异性试验检测献血者梅毒抗体 ,主要有 TRUST法和RPR法。由于非特异性试验检测结果敏感性高而特异性较低 ,常出现假阳性和漏检[1] 。本站于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1 0月 ,对 1 3465例街头无偿献血者应用 ELISA双抗原夹心法作为献血者血液的梅毒抗体复检试剂 ,初检试剂仍用TRUST法 ,并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 TPHA)作为确证试验 ,现将…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南京地区常见的花粉抗原对季节性接触性皮炎,非季节性接触性皮炎及健康成人三组受试者同时进行花粉抗原血清特异性IgE测定,花粉抗原斑贴试验及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表明季节组花粉抗原特异性,IgE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季节组及健康组(P〈0.005),特异性IgE与斑贴试验,皮试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和较高的符合率,提示季节性接触性皮炎发病机理与花粉抗原诱导的IgE介导的迟缓相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伤寒的确诊主要靠细菌培养.肥达氏反应的诊断价值有限,尤其在伤寒及其他沙门氏菌感染流行区,检验结果更难评价.有的病人在整个病程中抗O、抗H及抗Vi抗体始终未达到足资诊断的程度.作者用伤寒杆菌提取物作抗原,以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用于伤寒的血清学诊断,取得了可喜的结果.并用三种不同方法提取的抗原测定伤寒及对照血清,与肥达氏反应作对比.伤寒抗原的制备将伤寒O菌株接种于脑心浸出液琼脂培养基上,37℃孵育过夜.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菌体,加3倍体积丙酮.于37℃灭活过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交叉免疫电泳(CIEP)的沉淀物作为抗原去免疫动物而产生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抗血清的方法.准备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各株(美国株HoN_1;香港株H_1N_1;新加坡株H_2N_2;维多利亚株H_3N_2)以鸡胚尿囊接种来制备可溶性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将病毒尿囊液置5毫升20%蔗糖液中,经23,000转/分超速离心3小时进行浓缩.将5×10~5血凝单位的流感病毒悬于5毫升5%非离子去污剂Triton x-100,再经超声波作用3次及33,000转/分超速离心1小时.将含Triton x-100的上清液作为免疫家兔及免疫电泳抗原,其中维多利亚株和美国株经阳离子去污剂溴化十六烷三甲基氨(Cetyl-trimethyl-  相似文献   

9.
梅毒螺旋体低分子量多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染性疾病。血清学非特异性试验是目前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例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应用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梅毒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已被用于确诊梅毒感染,例如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AT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等,但使用的均为全抗原,由于可能存在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使上述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研制一种先进且实用的梅毒诊断及普查的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及,几种梅毒螺旋体的主…  相似文献   

10.
由于许多蠕虫具有多种抗原,以致长期以来都认为非特异性是寄生虫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一个问题。猪带绦虫囊虫病患者血清在用包虫抗原作血清学试验时,常产生高滴度的结果。不过,用定性的标准能大大提高特异性〔如用免疫电泳试验鉴定包虫特异的弧5(arc5)〕;经过对500多例患者作临床观察,已确认根据弧5的存在可以确诊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E.Vogeli的感染。但是,最近又发现,囊虫病患者血清也出现弧5,这样就对弧5确诊包虫病的概念提出了怀疑。本文试图用包虫抗原与囊虫抗原来检测两种患者血清的间接血凝试验(IHAT)的滴度,并用包虫抗原作免疫电泳试验(IEPT)和双向扩散试验,观察出现沉淀带的数目和类型(包括弧5),以鉴别包虫病和囊虫病。取病理学确诊的包虫病和囊虫病患者血清,并记录病史和临床表现。在IHAT中,血清作2倍稀释,自1∶32~1∶4096,用单体的包虫囊液为抗原作  相似文献   

11.
粒细胞特异性抗原和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粒细胞特异性抗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粒细胞同种抗原,另一种是用粒细胞免疫动物得到的异种抗血清检出的粒细胞抗原.前者表现出遗传多态性,后者属非多态性抗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抗原的酶联免疫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人型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与脂阿拉柏酸甘露聚糖(LAm)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在各类结核病及非结核病患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PPD为抗原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为79.7%,特异性为53.2%;以LAm为抗原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82.2%。结论:酶联法检测抗结核抗体的主要关键在于抗原。  相似文献   

13.
在对食物管理人员、自来水厂职工或大量被怀疑者中追踪伤寒感染源时,往往须要寻找伤寒带菌者。Vi凝集试验及其改良法已被推荐用作寻找伤寒带菌者。但这些试验可产生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尤其在伤寒流行地区。而且难以规定一个“诊断滴度”,因为不同的报告差异相当大。改良的Vi试验(例如荧光Vi抗体试验或以巯基乙醇处理的血清作Vi凝集试验),虽然提高了特异性和敏感性,其结果亦不能使人满意。作者用Barber氏方法提取的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特异性强的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磷酸氯喹溶液对血小板进行处理 ,去掉血小板相关抗原 (HLA抗原 ) ,用只含特异性抗原的血小板包被聚乙烯板来捕获血小板抗体。结果 与常用的SEPSA和淋巴细胞毒实验 (LCT)比较 ,该方法只表现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反应。结论 本方法能够鉴别血小板相关抗原的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抗体 ,为临床血小板减少疾病的鉴别诊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免疫应答与调节当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时,就会激发机体的保护性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入侵的抗原被吞噬细胞及体液中的非特异性防卫因素如溶菌酶等消化、清除。如果入侵的抗原由于其数量或质量的特性,未能被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清除,则往往引起机体免疫系  相似文献   

16.
固相免疫吸附技术简称免疫吸附法(Immunosorption),是一种具有免疫学特异性的亲和层析法。它是应用抗原与抗体或受体之间能发生高度特异性可逆反应的原理,从混合液中分离和分析检测抗体或抗原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它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上已经成为一项适用的手段。一、概述分离、精制抗体和抗原物质的方法,分特异性的和非特异性两类。非特异性的方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终末器官对血型抗原表达的调节作用,作者观察了14次肝移植的12例患者胆汁中ABO及Lewis血型抗原及相应的糖苷转移酶。胆汁中血型抗原的检测采用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发现:4对受者为O,Le(a+b-)非分泌型,供者为O,Le(a-b+)分泌型,移植后胆汁中发现有H,Le~a及Le~b抗原;另1对Le(a-b-)受者移植了Le(a-b+)供者的肝脏,胆汁中同样也发现了Le~b抗原,此抗原  相似文献   

18.
梅毒螺旋体一旦侵袭人体后,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筛查的血清学方法是检测非特异性抗体,主要试验有TRUST和RPR,而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TPHA、TPPA等,大多用于确证试验[1]。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均已克隆出梅毒螺旋体多肽抗原,用基因工程重组抗原研制的ELISA试剂盒已经面市[2、3]。本文旨在探讨上述几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并为国产ELISA试剂盒在临床的常规应用提供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肝病时最有特异性的免疫指标之一是,抗肝细胞膜抗原的抗体,其中包括抗肝特异脂蛋白抗体(以下简称ASLP).作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慢性肝胆病患者血清ASLP,由肝组织匀浆制备特异脂蛋白,用超速离心法和凝胶滤过.为进行对照,还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病人的器官非特异性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原抗体,抗线粒体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20.
Vi-PHA试剂的研制及其在检测伤寒带菌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行豪  邱建明 《疾病监测》1992,7(10):267-272
用纯化伤寒沙门氏菌的Vi抗原,以1μg/ml量致敏鞣化醛化绵羊红细胞,研制成Vi-PHA试剂,用于伤寒病后慢性带菌者的检出及食品从业人员伤寒健康带菌者的筛选。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本试剂能检出1.16μg/ml Vi-抗体。对健康人群血清无交叉,而与非伤寒病种患者血清仅有0.84%交叉反应。用于检测274例务寒病后3个月以上和1年以内康复者血清,阳性19例,占6.93%,其中14例粪便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占Vi-PHA总阳性率怕73.68%.106例疫区食品从业人员Vi-PHA阳性3例,其中1例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255例Vi-PHA≤1:20的伤寒病后康复者,无1例粪检阳性。结果表明,伤寒康复者血清中Vi抗体与其体内带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关性。此外,本试剂所采用的方法操作简便,时间快,结果判断晰,易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