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大学生的睡眠情况,客观反映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睡眠问题,并分析导致晚睡晚起、早课缺勤的原因,为大学生养成早睡早起习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对4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包括睡觉与起床时间、睡眠质量、旷课/迟到情况、睡眠总时间以及睡眠不足原因等,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3%的男生睡觉时间晚于凌晨00:30,29.3%的女生睡觉时间晚于凌晨00:30;27.4%的男生起床时间晚于上午09:00,11.8%的女生起床时间晚于上午09:00;42.0%的大学生睡眠时间符合正常睡眠时间标准;早课迟到/旷课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30.0%;个人睡眠习惯和环境因素是导致大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结论高校应从思想认识、榜样示范、奖惩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宿舍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养成早睡早起习惯,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为针对人格特质开展睡眠相关心理咨询和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修订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的徐州医学院和中国矿业大学共1200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大学生睡眠障碍率23.62%;睡眠障碍按不同性别(男22.4%、女24.7%)、专业(医学22.2%、非医学25.0%)、年级(大五睡眠障碍率最高,占38.5%,其次是大三,占28.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依次是郊区29.4%、农村24.0%、城市20.2%)、不同身体状况比较(很差100%、较差52.4%、一般34.0%,睡眠障碍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群体有情绪不稳定性(t=-8.112,P=0.000)、偏内向(t=5.215,P=0.049)、掩饰性(t=3.469,P=0.001)等人格倾向。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不理想,建议相关学校或部门基于人格特质开展睡眠相关心理咨询和辅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773名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以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问卷为工具,调查大学生的睡眠卫生知、信、行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得分依次为(16.30±2.79)、(40.61±7.46)、(49.65±8.61);不同性别在睡眠卫生信念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卫生信念及行为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P<0.01);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与PSQI总分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164和-0.177(P<0.01)。结论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对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睡眠卫生信念与睡眠卫生行为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大学生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773名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以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问卷为工具,调查大学生的睡眠卫生知、信、行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得分依次为(16.30±2.79)、(40.61±7.46)、(49.65±8.61);不同性别在睡眠卫生信念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卫生信念及行为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P0.01);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与PSQI总分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164和-0.177(P0.01)。结论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对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睡眠卫生信念与睡眠卫生行为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大学生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机成瘾倾向和安全感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从手机成瘾倾向和安全感的角度来改善睡眠质量提出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贵州省某高校的217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及安全感量表(SQ)。结果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氛围及使用不同类型手机大学生的PSQ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文史法哲专业和艺术体育专业学生的PSQI得分高于理工农医专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其PSQI得分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家庭氛围一般和比较紧张的学生其PSQI得分高于家庭氛围比较融洽的学生;使用安卓系统手机和苹果系统手机的学生其PSQI得分高于使用非智能手机的学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指数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P0.05),与安全感呈负相关(P0.05),且其手机成瘾倾向与安全感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机成瘾倾向对睡眠质量指数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对安全感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且手机成瘾倾向与安全感均能预测睡眠质量指数(P0.05),安全感在手机成瘾倾向与睡眠质量指数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不高,尤其是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和家庭氛围比较紧张的学生。若想提高睡眠质量,大学生需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同时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延边大学护理专业与非护理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与生活方式的现状对比分析,分析其相关性,对开展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和工作方式提供了依据。方法: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调查问卷》为基础之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延边大学护理专业和非护理专业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的健康素养最低分16分,最高分41分,平均得分为24.5600±5.37689分。两个维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5.7150±4.49833分和8.8450±1.65368分。一般人口学特征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方式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专业对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有差异。健康素养与生活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延边大学大学生健康素养与生活方式水平相对较高,护理专业高于非护理专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Young的网络依赖诊断量表和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某综合大学4类专业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进行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校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8.23%,不同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不同;对调查的18个因素进行分析,专业、家庭来源、学习成绩、首次上网时间、日均上网时间等12个因素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较为常见,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很多,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南大学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 ,我们于 2 0 0 0年 1 1月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2 0 0 0年 1 1月初 ,向河南大学文学、管理、法律、建工、体育 5个学院的一、四两个年级的学生随机分发调查问卷 ,男女各 40 0份 ,1 2月底 ,80 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不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们还分别走访了学生的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校医和食堂管理员。2 结果2 .1 睡眠 大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不足 8h的占 36 %。2 .2 学习负担 将每天课时、自习等时间综合起来 ,达到或超过 8h…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普通高校学生睡眠质量及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屏幕时间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苏、陕西、湖北和重庆的四所普通高校1 220名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国际通用的7天身体活动回顾问卷。结果 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为43.28%(男生41.74%,女生44.71%),在睡眠质量各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日间功能障碍(1.32)、主观睡眠质量(1.18)和睡眠障碍(0.85)。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性别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等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大三年级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消极因素(OR=0.68,95%CI:0.51~0.90),每日屏幕时间≤6 h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积极因素(OR=1.30,95%CI:1.04~1.63),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不能显著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结论 近一半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年级和屏幕时间是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应该重点引导学生限制屏幕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尤其是大三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月经周期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在女大学生中常可多发。月经失调对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导致月经失调的原因,并通过自身调节和干预来改变这种现状尤为重要。本研究调查芜湖市三所高校女大学生睡眠质量和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情况,分析睡眠质量与月经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问卷对2017年芜湖市三所高校1 289名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月经周期进行抽样调查。一般情况包括学校、专业、年级、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月经情况包括痛经状况和月经周期,生活习惯包括锻炼情况、节食行为、药物使用和病史。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痛经百分比为65.3%(842/1 289),月经周期规律者占总人数的73.9%(953/1 289),不规律者占26.1%(336/1 289)。睡眠时间(P=0.043)和睡眠效率(P=0.030)与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睡时间(P=0.009)、睡眠质量(P=0.025)、睡眠障碍(P=0.002)和日间功能障碍(P=0.001)与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所高校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会影响到月经周期是否规律,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改善睡眠质量,规律月经周期,从而提高女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喂养方式对0~6个月婴儿睡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0~6个月婴儿喂养方式对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自2004~2005年全国12省、市5岁以下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双录入所有调查数据,应用SAS统计软件对3 016名0~6个月婴儿进行喂养与睡眠的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在白天和夜间睡眠时间上存在差异,其中母乳、人工、混合喂养3组平均每日白天睡眠时间分别为5.26、5.23、5.36小时,夜间睡眠时间分别为9.05、8.93、8.83小时;在睡眠习惯方面,母乳喂养婴儿同床睡眠及睡前含奶头等习惯发生率较高,且平均每日睡眠次数较多,而人工喂养婴儿则表现为睡前多需拍抱;此外,不同喂养方式婴儿在打鼾发生率上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作为婴儿首选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是婴儿充足睡眠时间的有力保障,同时也伴随有同床睡眠、睡眠安慰等不良行为.因此,家长在实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需注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以便为婴儿创造更好的睡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setionnaire,CSHQ)对1 12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 35.7%。睡眠中多汗的发生率最高,达34%,其他依次为磨牙13.9%,打呼噜10.5%,睡眠辗转不安10.2%,说梦话8.9%,用口呼吸6.4%等;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家庭类型、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存在等;睡眠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儿童健康状况、睡前情绪、儿童睡眠习惯、全天睡眠时间等。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问题的因素较多,对其防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身体活动和睡眠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身体活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2017年应用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基础上调整设计的"医务人员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对北京、兰州、长春、济南、宁波、青岛和重庆7个城市的681名医务人员身体活动、闲暇静坐时间和睡眠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性别、年龄、不同医疗机构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用SPSS 22.0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天身体活动总量的中位数为6.82千步当量(P_(25)~P_(75):3.50~12.53千步当量),平均每天身体活动总量达到6和10千步当量的比例分别为56.83%和32.16%;每周达到高、中、低等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医务人员占比分别为27.90%、50.95%和21.15%。调查对象平均每天闲暇静坐时间为2.37 h,中位数为2.00 h(P_(25)~P_(75):1.00~3.00 h),每天闲暇静坐时间≥2 h的占比为57.12%,不同年龄、不同医疗机构间每天闲暇静坐时间≥2 h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为6.78 h,中位数为7.00 h(P_(25)~P_(75):6.00~8.00 h),睡眠不足率为30.40%,随着年龄增长,睡眠不足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闲暇静坐时间较长,睡眠不足率高,应倡导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休闲锻炼,保持适宜的睡眠时间,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西安市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身心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西安市3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线上线下相结合,调查大学生基本信息以及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600份,以女生、非医学生居多,分别为357人(占59.5%)、354人(占59.0%)。大学生心理问题异常检出率47.5%(285/600),且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均P<0.01),是否主动获取健康知识、每周锻炼频率、睡眠时间不同的大学生SCL-90阳性检出率差异不同(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主动获取健康知识、每周锻炼频率、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均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与每周不参加锻炼、每日平均睡眠时间<6 h、不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大学生相比较,每周至少锻炼4次(OR4~6次=0.069,OR每天=0.260)、每天睡眠时间>6 h(OR 6~7 h=0.165 ,OR 7~8 h=0.112, OR>8 h=0.105)及主动获取健康知识(OR =0.416)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阳性率更低。结论 西安市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针对其需求和特点开展精准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大学生建立自信、乐观、坚强的心理品格。  相似文献   

15.
管淑平  潘春莲  张磊  孙皎 《现代保健》2012,(32):101-102
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和睡眠的现状,探讨学习倦怠与睡眠的相关性,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学习倦怠状况,进而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方法:利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调查护理、医学、理工、艺术等四个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与睡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均分为(40.61±13.76)分,情绪低落维度均分为(14.01±7.70)分,成就感低维度均分为(14.73±5.12)分,行为不当维度均分为(11.87±4.77)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得分处于中等程度,医学专业学习倦怠得分最高。睡眠质量指数均分为(4.97±2.80)分。护理专业得分低于总体平均数,睡眠质量高于平均水平。艺术专业睡眠质量最好,理工专业睡眠质量最差。结论:四个专业的学习倦怠情况和睡眠相关性一致,均为正相关,即学习倦怠程度越高,睡眠焦虑越高。改善学生睡眠质量是降低学习倦怠的有效途径,同时排除低落情绪、缓解学习倦怠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庆市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及其健康危险行为因素,为大学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三所大学1903名大学生进行一般情况、自编青少年亚健康危险行为因素调查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42.8%。女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大三年级(P<0.05);师范类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医学类和理工类学生(P<0.05);学习压力较高者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压力一般和较低者(P<0.05);睡眠时间小于八小时的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睡眠时间大于等于八小时的大学生(P<0.05)。影响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主要危险行为因素有偏食行为、无大强度运动行为、无小强度运动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自杀行为、滥用药物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等。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较高,与多种健康危险行为因素有关,相关部门应该区别对待进行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学生昼夜节律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为有针对性的预防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1—12月在锦州市3所大学抽取1 938名大学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慕尼黑睡眠时型问卷(MCTQ)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昼夜节律和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  结果  不同专业,不同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80,5.88,5.76,12.23),不同专业、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的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1,5.80,5.56)(P值均 < 0.05)。分层分析显示,不同睡眠时型抑郁症状在年龄21岁、女生、医学和非医学专业、二年级、城镇户籍地、体质量指数为正常、不吸烟、饮酒和不饮酒、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6,14.42,12.25,6.19,10.99,15.29,17.41,15.63,7.47,9.59,10.51,P值均 < 0.05);不同睡眠时型焦虑症状在年龄21岁、不吸烟大学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4,7.16,P值均 < 0.05)。Spearman秩相关显示,校正后的休息日睡眠中点(MSFsc)与抑郁、焦虑标准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10,0.09),社会性时差与抑郁、焦虑标准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09,0.05)(P值均 < 0.05)。控制年龄、专业、吸烟、饮酒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平均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0.82),每周失眠时间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1.14)。早起型和中间型睡眠时型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6,0.57);中间型睡眠时型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OR=0.65)。  结论  昼夜节律与抑郁、焦虑症状有关,其中平均睡眠时长、早起型和中间型睡眠时型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中间型睡眠时型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女大学生痛经与考试焦虑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大学7个学院不同专业的1至4年级本科女大学生2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考试焦虑自测量表(TAT量表)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该人群的年龄、专业、月经状况及考试焦虑评分情况。结果发放200份问卷,应答率100%,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96.5%。原发性痛经检出率为41%。痛经者与非痛经的焦虑平均得分分别为32.33和26.6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科考试焦虑量表的平均分数为27.77,理工商科学生为31.57,理科得分明显高于文科学生的得分(P<0.05),表明痛经者与非痛经者对考试焦虑程度有所不同。结论痛经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问题,其发生可能与原发性痛经有关。  相似文献   

19.
嘉兴学院低年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嘉兴学院低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在校1024名大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与其他地方大学生进行比较。以PSQI总分≥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结果]有34.0%的在校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状况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71.7%)、入睡困难(35.6%)、睡眠质量不佳(30.1%)和睡眠时间不足(27.0%)。与其他地方大学生相比,本院学生在睡眠障碍方面要优于其他地方学生(t=2.37,P﹤0.05),而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上要差于其他地方学生。总的睡眠质量也不如其他地方学生(t=13.95,P﹤0.01);不同性别比较发现,睡眠效率男不如女,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女不如男;不同专业比较发现,在睡眠效率方面医学专业不如非医学专业(t=2.38,P﹤0.05)。[结论]应重视在校大学生的睡眠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与工科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的差异,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生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某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进行睡眠状况调查.结果 医学院校在校生睡眠质量比工科类院校差,睡眠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医学院校学生的睡眠效率较优,催眠药物的使用相对较少,但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障碍等方面都较工科类院校学生差.结论 在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应引起关注,但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学习由于负担情况不同,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也有所不同,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