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平利 《现代养生》2014,(16):140-14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与欣康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诊治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调脂、硝酸脂类),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曲美他嗪每日三次,每次20mg,与欣康每日三次,每次20mg,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脂变化等指标。结果:三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血脂变化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曲美他嗪与欣康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脂,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郑跃英  朱敏 《中国保健》2010,(1):107-107
目的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的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在门诊就诊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麝香保心丸2粒,每天3次口服,5周为一疗程。用药期间观察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心绞痛疗效评为总有效率为90%。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0%。结论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贝他乐克,每次12.5-25mg,每天2次。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给予硝苯地平10-20mg口服,或者给予硝酸甘油10mg静脉滴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0.3g含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经统计学检验,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与同类中药制剂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舒血宁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在口服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阿斯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5d。观察治疗后7d、10d、15d的疗效。结果治疗7d后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0%。治疗10d后,两组有效率已经达到100%。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用于冠心病的防治疗效确切,尤其对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防治疗效更为突出,且在防治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显效时间方面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肖黎  马莉 《现代保健》2010,(21):102-103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他汀类调脂药及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86%,远高于对照组的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钟潍役 《中国校医》2006,20(6):647-647,649
目的探讨金纳多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将87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进行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例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临床疗效金纳多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金纳多可以改善其血注流变性异常,与常规药物有协同治疗作用,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于卡托普利对于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通过选取某医院接收治疗的265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病例,并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以及卡托普利治疗组两个临床治疗组别。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以及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等进行患者病例治疗共129例,患者年龄在40~80岁范围之内;而卡托普利治疗组对于病例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再增加使用一定剂量的卡托普利进行辅助治疗,共136例,患者年龄在48~68岁范围以内,然后通过进行治疗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测量等,对于两组患者的病例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对于两组病例患者临床治疗的24周观察与分析后,得出两组患者的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病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克托普利组患者的心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减慢,同时运动过程中对于心绞痛病症的诱发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卡托普利对于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病症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心绞痛症状,增加患者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稳定劳力型心绞痛临床进行卡托普利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56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卡托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P〈0.05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下降程度、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运动中诱炭心绞痛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S段下移超过0.1mV,研究组患者总体治疗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劳力型心绞痛临床进行卡托普利效果显著,患者心绞痛症状显著减轻,心率减缓,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浅谈卡托普利在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共150例,年龄为53~72岁,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以及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施以卡托普利治疗。其中,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以及钙拮抗剂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稳定性劳力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见的心率明显不一样,观察组慢于对照组。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观察组的心绞痛病症诱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卡托普利在治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病症的过程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稳定性劳力我痛的传统药物治疗是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近年来国外有学者认为利尿剂具有抗心绞痛作用,而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甚少。作者自1993年至1999年间,对稳定性劳动心绞痛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双氢克尿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葛根素注射液300 mg加5%葡萄糖液500 ml静滴,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极化液静点。两组均连用10 d。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及ST段压低数值总和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收缩压(SBP)及心肌耗氧量(HR(SBP)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治疗后组间心率(HR)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辽宁省阜新市某医院住院的UA患者1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3例及对照组8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钙5~7d皮下注射抗凝、β受体阻滞剂减少心肌耗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控制血压等治疗,观察组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后,口服利伐沙班片2.5mg,每日1次。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6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98%;对照组显效58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1.7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下移较对照组均有良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结论口服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UA,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单硝酸异山梨酯联用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1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1例,随机分为A、B、C、D、E、F六组,分别56、39、25、43、38、17例。患者入院后进行维持扩冠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纠正心律失常等基础治疗。A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醇每次10~20 mg口服;B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次270 mg口服;C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每次1丸口服;D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醇10~20 mg、复方丹参滴丸270 mg口服。E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醇10~20 mg、麝香保心丸1丸口服;F组仅给予基础治疗。以上均每天3次,共治疗15 d。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A组87.5%,B组82.1%,C组80.0%,D组86.1%,E组86.8%,F组57.1%,其他五组与F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F组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六组较治疗前心绞痛最长持续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其他五组与F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除F组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酯、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确切疗效,但是联合应用疗效未见明显提高,且浪费医疗资源,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13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为92.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NST、∑ST[(88.77±7.99)次/min、(2.61±0.57)个、(1.64±0.38)mm与(86.16±6.68)次/min、(1.51±0.62)个、(1.14±0.45)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粘附率、凝血因子Ⅰ[(4.61±0.67)、(10.89±0.81)、(2.05±0.83)m Pa·s、(17.71±2.21)、(38.09±0.79)%、(4.82±1.11)g/L与(4.21±0.48)、(9.81±0.74)、(1.69±0.76)m Pa·s、(12.54±1.84)、(37.03±0.82)%、(4.04±0.93)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发作频率、持续时间[(7.2±0.9)次/周、(7.5±1.3)min与(4.7±0.6)次/周、(5.4±0.8)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对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型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脏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冠脉内的高凝状态、炎性细胞的浸润可直接导致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重要原因[1]。目前常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抑制物(PAI)指标来反应纤溶水平,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  相似文献   

17.
阿魏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其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所致心绞痛,这类患者在临床上的不稳定型有进展至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我院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对UA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魏酸钠,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前都出现过不稳定型心绞痛,所以临床上非常重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我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了扩冠减轻心脏负荷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抗凝溶栓治疗的两组对比,获得了明显不同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与分组 43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每天疼痛发作1次或1次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45~60岁,男31名,女12名。一组病人20例接受常规的扩冠,减轻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探讨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方法。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的82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采用常规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78/82);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59%(71/82)。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90%(77/82);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4.15%(69/82)。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穹联合左卡尼丁注射液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择1993年1月~1997年6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病人64例,给予尿激酶50万单位,一日一次,静脉点滴,连续3天,之后给予肝素抗凝治疗1~2周.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硫氮(艹卓)酮、小剂量阿斯匹林.设对照组58例,不应用尿激酶,余治疗相同,观察2个月.结果为:尿激酶组,心绞痛缓解率90.6%,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塞发生率4.68%,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1.56%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认为尿激酶与常规药物并用治疗UAP,能提高心绞痛缓解率,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