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山市全福乡是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当地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乐山市中区卫生防疫站1983年调查,该乡台子村、裕农村和石头村的微丝蚴率为1.6%,年底治疗微丝蚴血症者后中止了防治措施。我们1985年9月调查,微丝蚴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reports the early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 of inoculated Brugia malayi microfilariae in 3 groups of mosquitoes, i. e. young Anopheles sinensis, young Culex quinquefasciatus and old Cx. quinquefasciatu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se groups. Sixty hours after inoculation, the percentage of normally developing filarial larvae in young An. sinensis was 72.3%; the percentage of melanized microfilariae in young Cx. quinquefasciatus was 75.4% and the percentage of filarial larvae which developed abnormally or remained in diapause status in old Cx. quinquefasciatus was 67.1%, each being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group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immune competence of the mosquitoes had influence upon the filarial development. The intensity of the immune response not only varied with the species, but also diminished with the aging of mosquitoes.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经注射感染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在幼龄中华按蚊、幼龄致倦库蚊和老龄致倦库蚊体内早期发育变化的情况。接种后60h,幼丝虫在这三类蚊虫体内的发育已有明显差异。幼龄中华按蚊体内正常发育的幼丝虫比例最高(72.3%);幼龄致倦库蚊体内黑化幼丝虫的比例最高(75.4%);而老龄致倦库蚊体内以滞育或畸形的幼丝虫比例最高(67.1%)。实验表明,蚊虫的免疫是影响幼丝虫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反应的强度在不同的蚊种间有显著差异,且随蚊虫日龄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对布鲁属丝虫感染期幼虫能否从落水已死的或将死的蚊虫体内逸出,以及感染期幼虫在水中较长时间之后对沙鼠能否感染进行了实验研究。使骚扰阿蚊叮咬彭亨丝虫阳性沙鼠,埃及伊蚊叮咬马来丝虫阳性  相似文献   

5.
21只猫接种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各100~200条,经过一段时间后,每隔10天左右给予50条感染期幼虫进行重复激发感染。在感染后每周取血一次作微丝蚴计数,并在各个不同时期将猫解剖检查成虫。结果:重复感染后大多数猫体内微丝蚴数显著增加,仅有少数猫的微丝蚴密度与只进行一次感染者相似。尸检获得的成虫数比感染一次者大得多。但经约20次激发感染后,微丝蚴数量并不再增加。经过长时期一系列激发感染后,有些猫体内的微丝蚴数突然下降,甚至血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1953年至1976年,在斯里兰卡见到的13例24~58岁的女性乳房丝虫感染,12例为成虫、1例为微丝蚴所引起。其中5例系班氏丝虫,其余尚难确定其种属。这些病例多数有局限于乳房实体内的疼痛肿块和不超过3个月的病史。3例在临床上高度怀疑为癌,1例在切除乳癌时偶然发现肉芽肿。1例因热带肺部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用海群生治疗后,出现了乳房微丝蚴肉芽肿。组织学检查显示,12例的结节为丝虫成虫周围有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比海群生副反应少、疗程短的新药,作者在前人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呋喃唑酮对人体班氏丝虫感染的效果。以16例微丝蚴携带者为观察对象,男性6  相似文献   

8.
丝虫象其他昆虫的寄生线虫一样,可损害甚至杀死其中间宿主,但中间宿主对这些寄生虫有几种防御的方法。丝虫引起中间宿主的病理状态,主要是丝虫的机械损害,也可能是对特别的宿主组织吸取营养而造成一些破坏。丝虫确实可使蚊虫死亡,恶丝虫属的D.tenuis能引起伊蚊高度的死亡率,使Pistey注意到这种线虫有用作生物防制蚊虫的可能性。他的结果指出感染后的第三天,即在微丝蚴进入宿主马氏管时,是对感染D.tenusi的伊蚊致命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作者为了寻找理想的哺乳类的马来丝虫动物模型,以供生物医学的研究,对非洲狒狒进行了马来丝虫的实验感染。首先用实验室的东乡氏伊蚊叮咬感染马来丝虫的家猫,饲养14天,待丝虫发育为第三期幼虫,使存活的3只蚊虫叮咬出生3个月的小狒狒的腹部,然后解剖这些蚊虫,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情况下脊椎动物和人之间互相传播的疾病称动物源性疾病。有两类动物丝虫可以感染人,第一类为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前者已有自然和实验感染报告,后者迄今仅能实验感染人,估计在自然界亦可感染人,两种寄生虫可能在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第二类系人体被携带动物丝虫感染期幼虫的媒介昆虫叮咬而受染,这类丝虫在人体内极少发育成熟,即使成熟也不产生微丝蚴血症,恶丝虫属于这一类型。  相似文献   

11.
班氏丝虫:从冈比亚按蚊或埃及伊蚊获得班氏丝虫坦桑尼亚株感染期幼虫,采用各种途径接种17只雌雄沙鼠,其中10只腹腔内接种100条幼虫,5只皮下接种20~100条,2只将40条幼虫直接种入腘窝淋巴结。分别于感染后5小时至154天解剖。沙鼠麻醉时进行心腔穿刺,血液经微孔滤器过滤检查微丝蚴,按Ash等描述方法解剖砂鼠,注意搜索淋巴系统、睾丸及心、肺,接种后48小时,未找到发育或存活的幼虫;1只沙鼠于感染后5小时从腹腔找回40%幼虫,但其表皮均为细胞所吸附,24小时后,仅发现为细胞胶质团所完全包统的少数幼虫;其余16只沙鼠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在纳塔耳乳鼠的眼球中发现迷路寄生的棉鼠丝虫和彭亨丝虫成虫。将30天龄的纳塔耳乳鼠让含有棉鼠丝虫第3期幼虫的螨叮咬,或用彭亨丝虫第3期幼虫皮下接种的方法感染动物。结果,发现2只严重感染棉鼠丝虫和1只感染彭亨丝虫的雌鼠有眼前房水和角膜混浊,眼前房内有成虫活动。经剖检,从每只眼睛中收集到一条不成熟的雌性成虫。病理组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致乏库蚊和东乡伊蚊为媒介,在班氏丝虫雅加达株(J株)和中国金门株(K株)患者身上直接叮咬,获得感染性幼虫后接种于猴。雄猴一般在鼠蹊部注射100~521条幼丝虫;雌猴在腋下;少数猴于足部穿刺接种138~300条幼丝虫;有的猴每周1次接种50~350条幼丝虫,连续4~13周;有的猴每周以阳性蚊直接叮咬1次,连续6~9周;有1只猴在鼠蹊部注射50条第四期幼丝虫(从感染17~31天的沙鼠中取得)。  相似文献   

14.
1973年Ah和Thompson曾报道彭亨丝虫感染蒙古砂鼠(长爪砂鼠)所致淋巴系统的病理变化和其他器官的改变,以后实验室的工作证实彭亨丝虫感染金色地鼠的淋巴系统病变亦与砂鼠相似,5只雄性金色地鼠皮下感染103~110条感染期幼虫,于感染后109~147天杀死,尸检淋巴管呈中度或显著扩张,局部淋巴结肿大,并形成许多淋巴栓塞。  相似文献   

15.
作者于1965~1967年在马来西亚进行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猕猴的实验以比较单次、双次和多次重复感染的结果。共28只恒河猴,分3组:第1组8只,仅感染1次;第2组12只,感染2次;第3组8只,重复感染多次。各组的初次感染及第2组的第2次感染均接种100条感染期幼虫,第3组在初次感染后4~7个月内接受多次接种,每次25~75条。亚周期型马来丝虫从人感染至猫以提供微丝蚴来源。实验媒介为海滨伊蚊。于感染  相似文献   

16.
丝虫蛋白酶在虫体发育、蜕皮和体内移行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人体丝虫感染中丝虫蛋白酶的抗原性未为人知。为了阐明丝虫感染中寄生虫蛋白酶在人体内的免疫学地位,从牛的指状腹腔丝虫(常被用于替代班氏丝虫的抗原)中分离出了两种蛋白水解酶:一种是低分子量的锌依赖性半胱氨酸蛋白酶(Sd30),另一种是高分子量蛋白酶(Sdp_1)。本文作者研究了人体丝虫病中针对该酶产生的IgG亚类及IgG对该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在班氏丝虫感染的诊断方法中,基于PCR技术的诊断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目前尚无一种特异性的DNA同时具有期特异性。为了揭示PCR结果的一些不肯定性,评价PCR在诊断班氏丝虫感染中的作用,作者以特异pWb35和pWb12 PCR/DNA探针技术与外周毛细血管血厚血膜片法、静脉血薄膜过滤法,血清学ELISA检测抗原Og4C3和抗体SXP1-IgG、超声图像法活体成虫检查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淋巴丝虫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粘附细胞、抑制性T细胞(Ts)、血清抑制因子、丝虫抗原等,也可能与宿主对特异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有关。细胞免疫在丝虫感染免疫病理损害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罗索线虫对常见蚊虫的感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经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已知四川罗索线虫分布于川南、川北和川东等地,它的自然宿主除中华按蚊外.还有巨型按蚊暗缨亚种(Anophelesgigas baileyi),为了进一步了解它的宿主范围,选择了数种常见蚊虫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现将初步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