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8例(56只眼)老年性和并发性白内障施行6mm巩膜眉状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0天矫正视力≥0.5者占76.9%,3个月以上则为95.9%,术后10天平均散光度为1.98±1.06D,术后3个月为0.98±0.68D,分别小于同期内施行的24例(30只眼)12mm大切口对照组(P<0.001)。文中详细介绍了手术体会及该手术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赵伟  黄力 《实用眼科杂志》1996,14(5):307-309
对48例老年性和并发性白内障施行6mm巩膜眉状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术后10天矫正视力≥0.5者点76.9%,3个月以上则为95.9%,术后10天平均散光度为1.98±1.06D,术后3个月为0.98±0.68D,分别小于同期内施行的24例12mm在切口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王静  李建平 《眼科》1998,7(4):208-21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56例(64只眼)老年性、先天性和并发性白内障施行3.2mm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和散光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87.5%,1个月者占93.8%,3个月以上者占97.1%。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42±0.89D,1个月为0.84±0.64D,3个月以上为0.81±0.12D。与同期所做5.5mm切口超声乳化及PMMA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比较,术后1周和1个月散光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散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2mm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早期视力恢复快,效果好而稳定,角膜散光小,适当的植入方法及慎重选择病例可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卢佩勇 《眼科新进展》1999,19(3):194-195
目的评价小切口(6mm)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性、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wk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71.1%,3mo占94.7%.术后1wk散光为1.85±0.95D;术后3mo散光0.92±0.58D,分别小于10~12mm大切口对照组(P<0.001)。内皮细胞损失率为11.72%.并讨论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意外的处理方法。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无缝线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海华  施玉英  母林华 《眼科》1998,7(1):10-11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合并无缝线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对102只眼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并通过5.5mm无缝线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2周-2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3者占95.10%;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安全、可靠早期视力恢复好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并对手术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对65例(72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通过3.2mm切口植入硅胶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94.4%;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1.0者分别占70.8%,75.8%和76.5%。术后1周和1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89±0.83D和0.73±0.76D,分别小于6.5mm切口对照组(P<0.001),但3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示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早期恢复和稳定眼屈光状态和视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并与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比。方法 在显微下,同种材料进行两种手术38眼及80眼。术后1月进行视力与角膜散光的测定。结果 前者术后矫正视力0.5 ̄0.8者15.7%,1.0以上者84.2%,术后散光与术前无显著差异;后者术后矫正视力0.5 ̄0.8者33.8%,1.0以上者62.5%,术后散光与术前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切口手术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8.
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切核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利用6mm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切核摘除白内障50例(56只眼),年龄40-85岁,平均67岁。同时置入后房型人工晶体51只眼,术后定期随访3个月,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矫正视力≥0.5占97.9%,角膜散光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异常(P〈0.01)。随后明显下降,1个月后稳于稳定,本文并详细讨论了手术方法及术中技巧。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白内障联合手术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告21例(21眼)外伤性白内障联合手术病人。包括7眼内异物取出、8眼角膜伤口缝合、2眼虹膜复位、2眼晶体玻璃体切除、1眼穿透性角膜移植、1眼小梁切除,全部病人均同时施行了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8例随访3─58个月,平均17.7个月。随访时视力≥0.5者占55.6%。术后并发症有:1.后囊膜混浊,占27.8%;2.人工晶体虹膜夹持,占11.1%;3.其他并发症,占16.7%。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49例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平均随访18月(6 ̄36月)。结果 除4例在术前前房角有广泛粘连,术后眼压较高外,45例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视力:指数 ̄0.1者5例、0.2 ̄0.4者12例、0.5 ̄0.6者23例、0.7 ̄0.9者9例。结论 此联合手术能有效地恢复视力和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特点、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了一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操作改进及随访结果。方法对40例(40只眼)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小切口(6mm)人工晶体植入术,并采用周边旋转刻蚀法对硬核性白内障顺利完成手术。结果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1.0者占57.5%;≥0.8者占82.5%;≥0.5者占97.5%。术后平均散光为0.50±0.25D,小于同期内施行的40例大切口(9~12mm)对照组(P<0.001)。结论该手术不失为一种优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且安全、可靠的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两种类型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5例(25眼)白内障患者因各种原因后囊膜不完整而术中行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Ⅰ组)及对20例(21眼)术中行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Ⅱ组)的效果进行观察,随访3~48个月,视力在1.0以上的Ⅰ组中有3眼,占12%,0.5~0.8有8眼,占32%,0.1~0.4有13眼,占52%,0.1以下者1眼,占4%;而Ⅱ组中视力在1.0以上者有2眼,占9.5%,0.5~0.8有7眼,占33.3%,0.1~0.4有10眼,占47.6%,0.1以下者2眼,占9.5%。术后并发症Ⅰ组中主要有继发性青光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Ⅱ组中主要有:1.前房出血,2.继发性青光眼,3.虹膜睫状体炎,4.人工晶体上襻脱位。结论: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只要将脱出的玻璃体处理净,手术技术娴熟,植入两种人工晶体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晶体核切开法,在6mm切口下对53例56眼白内障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4.7者分别为:35眼(62.5%),49眼(87.5%)53眼(94.6%),平均术后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55D(s:1.22),1.11D(s:0.97),0.87D(s:0.75)均较同期10mm切口常规手术对照组为低(P〈0.001)。本文还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的疗效。方法 对100例(11眼)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并对术后1周、1月就3月视力及散光进行追踪观察。与同期100例(105眼)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IOL)的病例组比较。结果 FHACO+IOL组术后视力≥0.5者,1周占92.9%,1月占94.1%,3月占96.8%;术后平均散光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囊膜破损程度不同的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根据外伤性白内障的后囊膜破损程度,对60例病例分别采用常规植入法,一点固定法,二点固定法,四点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并观察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大于0.5者36例,占60%;小于0.5者18例,占30%;小于0.1者6例,占10%,术后出现角膜水肿2例,球内出血4例,高眼压2例,虹膜炎5例,人工晶体脱位3例,后囊膜混浊5例。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常规植入术与各种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法固定术使外伤性白内障的病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成为可能,从而使病人在术后获得良好视力。但是,在手术方式、进针位置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进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5.5~6.5mm反弧形巩膜隧道切口摘出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并与常规大切口手术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1周及3月,小切口组矫正视力均优于常规大切口组(P〈0.05),散光绝对值,亦均优于常规大切口组(P〈0.05)。结论 小切口手术组织损伤轻、术后散光少、视力恢复快,不需要昂贵设备,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37眼,做小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晶体核与皮质,囊袋内植入IOL。随访3—24月。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73%病例C/D=0.9。术后视力达0.3—0.4者占55%,0.5以上者占18%。结果表明,这类白内障用超声乳化,大大提高了手术效果,随着手术医生对超声乳化技术的提高,患眼术后的反应越来越轻,手术效果是非常惊人的。  相似文献   

18.
李宪华  邹留河 《眼科》1997,6(1):52-53
报告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26例,年龄5 ̄12岁,术后视力恢复〉0.1者22例占84.6%。〉0.5者15例占57.6%,由于儿童时眼球处于发育阶段,防治弱视极为重要,手术时机应在伤后一个月左右为宜。文中对人工晶体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瓣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结果。方法 对42 例54 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双瓣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追踪随访3~6mo。结果 手术后1wk 裸眼视力≥1-0 者占40-74% ,≥0-5 者66-67 % ;矫正视力> 1-0 者1-85% ,> 0-5 者占75-92 % ;术后3mo,裸眼视力> 1-0 者1-85% ,> 0-5 者2-22% ;矫正视力> 1-0 者59-25% ,> 0-5 者85-18% - 角膜散光在术后1wk 平均为0-88±0-61D,术后3mo 平均为0-76±0-58D。与同时期对照组相比,该术式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收稿 19990427本文编辑 张知达作者单位 570208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眼科均优于常规切口法,差异有显著性( P<0-01) ;但与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 。术中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瓣切口法安全、可靠、术中易缝合、切口对合好、自身关闭紧密、术后角膜散光小,是一种理想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切口。  相似文献   

20.
核切开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晶体核切开法,在6mm切口下对53例56眼白内障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在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4.7者分别为:35眼(62.5%)、49眼(87.5%)、53眼(94.6%);平均术后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55±1.22D、1.11±0.97D、0.87±0.75D,均较同期10mm切口常规手术对照组为低(P<0.001)。本文还对专用器械的设计、手术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