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椎间孔镜技术作为脊柱微创疗法的最新进展,一经问世,就以其微创、可视、疗效确切而受到疼痛界和骨科界的热捧。本文简要介绍了椎间孔镜技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入路、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12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JOA评估治疗分数,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1年时随访,优效、良效、差效、无效率依次为41.7%(10/24例)、50.0%(12/24例)、8.3%(2/24例)、0.0%(0/24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VAS及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同组治疗后3、12个月时VAS评分,JOA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局部麻醉下后外侧入路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摘除髓核、减压神经根。术后随访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平均手术出血量(7.2±2.1)mL,手术时间(63.7±9.2)min,未发生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神经根断裂等严重并发症。随访419个月,平均(12.4±2.1)个月,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末次随访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疗效,优1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可靠,而且该术式不需要处理后方硬膜神经根的瘢痕组织,不破坏脊柱稳定性,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患有腰椎键盘突出症状的患者8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患者各100例.A组的患者采用YESS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B组采用TESSYS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评分,并对手术后的复发率以及治疗无效率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改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结果并无较大差异,(P>0.05)对比结果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意义.结论: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很好的效果,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发生任何的不良反应,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在局麻下行PTED手术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周及3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级。结果 术后1周优良率为81.0%,术后3个月为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ODI评分较术前下降,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再次行椎间盘镜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4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水肿,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 PTED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骨伤医院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比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评定及术后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7±0.8)分、ODI指数为(44.2±10.6)%,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0±0.6)分与(25.8±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达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医学研究》2017,(1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43.26±6.43)min,术中出血量为(12.13±5.45)ml,住院时间为(4.16±0.57)d;术后患者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神经根压力,降低腰椎疼痛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再宝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5):325-327
目的 探索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物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4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2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物治疗,对照组208例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8.5±3.7) ml明显少于对照组(75.3±12.7)ml(P<0.05);治疗组手术切口长度0.7cm明显比对照组1.9cm小(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物切除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4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VAS评分为(8.46±0.88)分,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33±1.24)、(2.50±1.53)、(2.08±1.56)、(2.00±1.62)、(2.00±1.50)分,与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患者术后优良率达87.50%,其中优17例,良4例,可3例.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疗效。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采用 TESSYS 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7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腿痛 VAS 评分;记录术前、术后患者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情况;根据 MacNab 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术后3月疗效结果。结果1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日即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患者腰痛、下肢痛 VAS评分由术前的6.98、8.19分下降至术后1 d 3.21、2.83分,术后1月2.06、2.45分,术后3月1.64、1.92分,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 ODI 由术前的75.93%降至术后3月时21.46%。术后3月随访,按照MacNab 评价标准,优者51例(43.59%),良者59例(50.43%),可者7例(5.98%),差者0例,有效率100%,优良率94.02%。结论采用 TESSYS 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9~11月共收治经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VAS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及神经根损失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14年01月—2014年0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及影像学检查等评定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硬脊膜撕裂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80~105 min,平均(92±6)min,术后卧床时间1 d,随访时间3个月,手术前、后 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 OD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差异。94例LDH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TED组和FD组各47例。结果表明,与FD组相比,PTED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降低,术后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也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ODI指数均显著降低。结果说明,PTED与FD治疗LDH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PTED手术较FD手术创伤更小、能更及时有效的降低血清疼痛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问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ED组,各30例.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病例的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但PTED组平均手术失血(7±2)ml,术后卧床1 d.MED组平均手术失血(48±13)ml,术后卧床3~5 d(平均4.2 d).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0%和9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D组和ME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PTED和MED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均满意.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TED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的类型,分为Modic Ⅰ型改变组(A组,13例),Modic Ⅱ型改变组(B组,31例)和无Modic改变组(C组,45例)。分别记录各组术前、末次随访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并评估末次随访时的Macnab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2.23±4.55)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B、C组(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hs-CRP浓度无明显下降(P>0.05)。A、B组腰痛VAS评分高于C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仍高于B、C组。A、B组复发率高于C组(P<0.05),Macnab疗效不如C组(P<0.05),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时,Modic改变可能是术后遗留下腰痛及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靶点穿刺技术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的26例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背部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等。随访时间≥ 1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39.269±10.35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731±2.127)kg/㎡,平均随访时间(18.192±2.669)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577±0.902)d,平均手术时间(72.521±15.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13±3.004)ml。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证实游离脱出的髓核组织均已被摘除。1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复发,再次行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LDH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LDH患者40例,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入院时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疗效.结果 40例患者随访1~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由术前(6.69±1.25)、(8.58±1.47)分下降到术后6个月的(2.28 ±0.46)和(1.41-±0.32)分,术后随访与术前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29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作为治疗LDH的微创方法,且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伴有钙化的腰5骶1(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15例伴有钙化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EID结合内镜下可变向动力系统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应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改良Macnab评分显示优良率为86.67%;术后复查影像学可见术前患者的椎间盘钙化区域均被有效地清除,神经根减压良好,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EID结合内镜下可变向动力系统能够有效治疗伴有钙化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康复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