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胆泻肝丸     
[出处]本方来源于《医方集解》,作者是汪昂,字讱庵,是清代医学家,安徽休宁人。主要著作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尤其《医方案解》一书是选录临床常用方、实用方的专书,其疗效确切可靠,本方即是非常实用的一个代表方。 [组成]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9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黄6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 龙胆草——味苦,性寒。寒以清热泻火,苦以降泄燥湿,既能降泄肝胆实火上攻所致的口苦、目赤、耳肿等症,又能清泻肝胆湿热下注所致的阴痒、阴肿、阴汗等症。《用药法象》说:“退肝经热郁,除下  相似文献   

2.
张碧华 《保健医苑》2023,(12):22-23
<正>龙胆泻肝丸来源于清代医书《医方集解》中的龙胆泻肝汤。写这本书的作者汪昂是明末清初人(1615年—1694年),自幼苦读经书,经史百家无所不学。明末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每每名落孙山,明亡后感慨家国兴亡,厌倦科举,遂弃儒学医。在通读医学经典后,汪昂发现之前的医书大多较为繁琐,对于初学者而言难以理解,也不利于传承,所以在晚年将历代名方和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于67岁时写成了这本《医方集解》。该书收方800余首,因为博采众长又能由博返约,注重实用,刊行之后,迅速流行全国。《中国医籍通考》称赞:“是书既出,遂为后世方剂学之圭臬,清、民国医家,无不人手一册。”此后,汪氏又在《医方集解》采辑方剂的基础上撰《汤头歌诀》,以七言歌诀形式便于学者诵读和记忆。汪昂于30余岁的壮年弃儒攻医,博览群书,刻苦钻研,而终成一代医学名家,可谓大器晚成。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病,尤其在冬天发病率比较高,也是临床比较难治病证之一。玉屏芎辛汤是笔者治疗过敏性鼻炎比较理想的经验方。用本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用方要点必须符合本方主治病证及注意事项。若盲目用本方治疗,不仅没有治疗作用,还会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对此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同时还要指出:用本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必须做到切中证机用药,并能坚持服药,才能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4.
培本方调节哮喘大鼠HPA轴紊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琦  刘仁慧  郭忻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12):568-569
[目的]研究培本方对哮喘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复制大鼠慢性哮喘模型,以阿斯美胶囊为对照药,通过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的变化,探讨培本方对大鼠哮喘模型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CORT及CRH含量均显著降低,ACTH含量无明显改变;经培本方治疗后,CORT及CRH含量均可明显升高,且培本方高剂量组可使ACTH水平有所增高。[结论]培本方抗哮喘作用的机制之一为纠正哮喘HPA轴紊乱。  相似文献   

5.
谈小周天功     
小周天功是道家的一个重要功法,在明清时代曾经比较流行。像著名典籍《类修要诀》(明·胡文焕编)、《寿世青编》(清·尤乘编)和《医方集解》(清·汪昂编)等均录有此法。曾国藩日记中曾提到自己修习小周天功。  相似文献   

6.
白虎汤     
[出处] 本方来源于《伤寒论》,作者是张仲景。张仲景一生,立志研究《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总结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创造了许多非常实用的名方,为祖国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方名为“白虎”,就是对本方主治及功用的形象说明,正如《伤寒论条辨》所说:“白虎者,西方之金神,  相似文献   

7.
本方是笔者多年来治疗急性中耳炎的经验方。主治邪热侵袭(有火)所引起的病证,若非邪热所引起的中耳炎禁用本方,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辨证要点是心烦急躁,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数。李某患急性中耳炎10天余,经西药静脉点滴抗生素及内服中西药后,中耳炎症状未见好转。笔者根据病人症状表现,辨证为(中耳炎)热证,用本方5剂即效。  相似文献   

8.
用带壳生白果(即银杏)60g,捣裂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300毫升,分两次服,本方可连煎三次,服3日。提供者曾用本方治疗头痛(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属于神经性头痛)多例,大多一剂见效。  相似文献   

9.
[出处] 本方源于《摄生总要》,作者是洪基,字九有,明代医学家。其一生除业儒之外,一心一意研究医药知识,收集有效方剂数以万计。所择方剂大多非常实用,本方即是其所收集的名方之一。 据传说:本方是唐代僧人道宣所献。道宣晚年居终南山白泉寺,为了创立佛教“律宗”派,每日在“天王殿”中诵经念佛,不舍昼夜,废寝忘食。但因过劳其心,不能完成其夙愿。“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主持人间福德)在道宣梦中授予此  相似文献   

10.
玉屏风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本方由黄芪、白术及防风三味中药组成,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适用于体虚自汗、容易伤风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 肾炎 用本药治疗各类肾小球  相似文献   

11.
小青龙汤     
[出处]本方源于《伤寒论》,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创,是治疗肺系疾病的著名方剂。本方的功用及主治病证,张秉成曾说:“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以兴云致雨,飞腾宇宙之间;小则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又因  相似文献   

12.
枇杷膏     
[处方]本方来源于《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又名枇杷叶膏。该书由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编。共收集成药配方二千余种,每类方剂分别记述方名、功能、主治、处方、制法、禁忌等,初步反映了中药成药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基本情况。本方是  相似文献   

13.
[出处] 本方出自宋·太医局主持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大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是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本方书。 方名逍遥,即安闲自得的样子,意思是无拘无束,悠然自得。《庄子·逍遥游》注云:“如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其内。”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其正气也。本方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治疗肝气郁滞,可以便肝郁疏解,气血和畅,故以逍遥命名。  相似文献   

14.
完带汤     
【出处】本方来源于《傅青主女科》,为明末清初傅山所著。傅氏一生,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书画,精于医药。在医学方面著述较多,如《辨证录》、《石室秘录》等,尤长于治疗妇科诸病证,经验丰富,所创处方,非常实用。本方即是傅氏治疗带下病的著名有效方。 带下病有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等,本方主治病证并非针对所有带下病而设,而是专为白带病证而立;又知白带病是临床中多发病、常见病,故方名完带汤。“完” 指的是没有剩余、净尽的意  相似文献   

15.
[出处]本方来源于《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韦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单位编写。本书所收集的处方主要是根据全国25个大中城市中具有代表性或通用的中成药整理汇编而成。书中所载方剂的出处,一是收集行之有效的经验方,一是在古人创方的基础上而进行改进的经验方。本文即是在《增补万病回春》中所载“洗肝明目散”加减变化而来。 本方是极为常用的中成药,备受广大患者青睐。现代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  相似文献   

16.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分别赞咏枸杞的诗句;“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夜吠声”。这是又一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枸杞的赞诗;“出家千里,勿食枸杞。”这是一句民间古谚语。清代名医汪昂的注释是,因为枸杞能补精壮阳,浪荡公子外出吃了会惹事生非。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草药中,甘草由于用途广泛,可以解毒、调和诸药,因此有"国老"之美誉。清代汪昂所著的《本草备要》说,甘草"有补有泻,能表能里,可升可降";"能协和诸药,使之不争,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故有国老之称"。正因为甘草功用显著,所以古代医圣张仲景配方的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  相似文献   

18.
生化汤     
[出处]本方是治疗女子产后腹痛、恶露不下的名方,出处有二,一是《景岳全书》载钱氏生化汤,一是《傅青主女科》载生化汤。比较两书所载的生化汤,钱氏生化汤方中有熟地黄、大枣;而傅氏生化汤方中无熟地黄、大枣,有黄酒、童便。本方不仅广泛被医家所喜用,而且  相似文献   

19.
1 治月经量少:取丹参60克,黄酒500毫升。将上二味药煎取汁250毫升,分2次冲服。每次服125毫升,每日2次。本方具有养血活血,温通经络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经行量少。 2 治痛经:取丹参15克,元胡10克。用500毫升清水煎汁服。一般于经前4—5天开始服,连服7天。本方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作用。 3 治闭经:取益母草15克,红糖30克。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日一剂,连服2—4剂。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作用。主治闭经。  相似文献   

20.
加味薯蓣芣苜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江苏省淮阴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223001)宋明星薯蓣苜粥是由生山药30克,生车前子12克组成。本方源于《医学衷中参西录》,系张锡纯先生用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的药食疗法验方。我们用本方加味治疗小儿秋季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