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恶性综合征(Neurotleptic malignant syndrone,NMS)于1960年由法国精神病学者Delay首次报道,是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过高导致思维和精神活动紊乱[1],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的功能,而产生抗精神病作用[2]。  相似文献   

2.
国产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军生  许美园  沈婧 《浙江医学》2010,32(5):760-761
哌罗匹隆是一种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中枢5-羟色胺2受体(5-HT2)和多巴胺2受体(D2)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根据张波等的研究,哌罗匹隆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其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均有较好疗效,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致催乳素升高作用轻微.本文通过国产哌罗匹隆与利培酮进行比较,对国产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氯丙嗪系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其作用机制与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受体有关.临床上对于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疗效,可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1].该药应用较广泛且价廉经济,是一些贫困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选择的药物.该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锥体外系反应,因此,在使用该药物治疗时应随时观察,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现将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人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因受到药物种类、剂量、增药时间、治疗方法及个体差异不同等因素影响,常常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为了探讨产生副反应的原因,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对125例精神病人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 我院系精神病专科医院,有住院床位400张。在1999年1月至2000年5月住院病人中有200例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16~55岁。200例病人依据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评定[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误诊、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病误诊率较高,高效价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较易发生本症,发病与给药剂量过大,不恰当联合用药有关.时间多在用药1周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亦可发生,但发病时间多较晚.本病易并发吸入性肺炎.停用致病药物,提供支持和对症治疗、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及硝苯呋海因等肌肉松弛剂等药物治疗、防治并发症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结论 恶性综合征是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五氟利多是一种口服长效抗精神病药,本药作用近似吩噻类,对中枢有抑制作用,抗精神病作用较强,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症状。小儿中毒常因误服引起,如抢救不及时或护理不当易发生不良后果。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12例误服五氟利多患儿。由于抢救及时和加强了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程闯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6):344-344
启维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可阻断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受体[1 ,2 ] 。其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中枢多巴胺 (DA)的D1 ,D2 和 5-羟色胺 2 ( 5HT2 ) ,5 -羟色胺 1A( 5HTIA)等多种受体而起作用 ,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现对应用启维治疗的精神分裂症 3 0例作临床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3 0例均为 2 0 0 2年度住本院的患者 ,其中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19~ 46岁 ,平均 ( 3 2± 6 5 )岁 ,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3]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相似文献   

8.
陶领钢 《广西医学》2004,26(4):554-555
多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及锥体外系副反应,由于这些副反应往往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从而引起病情再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具有5羟色胺(5-HT2)和多巴胺受体(D2)的双重拮抗作用,本文30例患者单一服用利培酮,就催乳素问题,探讨其受影响程度及临床出现的相关表现。  相似文献   

9.
苏朝昆  王跃升  龚毅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45-294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给药方案的现状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一日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16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35例,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及口服药品名称、剂量以及药物合用产生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药物合用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前5位依次是氯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奥氮平,给药方案以抗精神病药治疗最多,其次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苯二氮类药(BZD)、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BZD,药物合用出现不良反应构成比大小依次为体重增加、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结论:抗精神病药联用心境稳定剂和(或)BZD有利于患者治疗,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在治疗时应采取措施,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0.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发生率与服药时间的长短、服药剂量的大小及治疗方法有关。因此,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进行护理十分重要。现将针对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系精神专科医院,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的住院患者中,服用抗精神药物100例,其中,女38例、男62  相似文献   

11.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与高催乳素血症的关系。高催乳素血症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抗精神病药物导致高催乳素血症主要与阻断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有关。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过程中,如何在长期疗效和最小副反应之间取得平衡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致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07例抗精神病药致心电图异常的病例随访观察并对照研究。结果:抗精神病药致心电图异常与个体素质、抗精神病药种类和剂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减少抗精神病药对血管损害及毒副作用,应针对性合理用,注意病人的个体素质差异,避免合并或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精神障碍的有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药源性精神障碍患者用药类别、剂量、发病时间、精神状态、治疗及预后。结果绝大多数精神障碍发生在用药1~3个月内,以高效价含氟类药物及氯氮平最多。大中剂量用药、突然增减药量和停药及合并用药者易发生;女性、老年、合并躯体疾病者易发生。绝大多数患者经过减药、停药、或者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3~14d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精神障碍不可忽视,要注意与原发症状进行鉴别,在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正确判断,合理用药,防止新的症状出现。发生机制可能与多巴胺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6岁。因感冒伴呕吐,口服奋乃静,剂量每次8mg,每日三次,服药后三天,病人出现眼球上翻,头、顿及躯干向一侧扭转,四肢肌张力增高,站立,行走困难,语言不清,来我院就医,因无安坦,肌往安定10mg,40多分钟后症状消失。讨论奋乃静属于吩嚷嚷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而产生抗精神病作用的。在脑内存在着以多巴胺为介质的神经通路,其中之一就是黑质纹状体通路,它参与锥体外系功能活动的控制。控制纹状体的化学介质有乙酸胆硷和多巴胶,乙酸胆硷使之兴奋,多巴胺使其抑制,呼隆咦类药物在阻断中…  相似文献   

15.
发生机理 抗精神病药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的DA通路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然而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对DA通路的阻断作用常常缺乏特异性。由于它们阻断了漏斗-结节DA通路的D2受体,对垂体分泌催乳素的抑制作用减轻,导致催乳素的大量分泌。  相似文献   

16.
氨磺必利是一种苯甲酰胺类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选择性地阻断突触前及突触后多巴胺2、多巴胺3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其可全面改善精神病患者的阴、阳性症状、情感症状及认知功能,尤以控制阴性症状、抑郁症状优势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佳,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体质量、血糖及血脂几乎无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广谱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原因及护理。结果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因患者服药时间的长短,服药剂量的大小及是否联合用药而有差异。服药时间以10~30d最易发生,且服药剂量越大,发生率越高,联合用药又较单一用药发生率高。结论通过密切观察,分析锥体外系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适当处理,能缓解锥体外系反应症状,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王庆功  郭君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40-2141
目的:对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的结构、归类及构效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比对研究,从分子层面寻找其结构与分类及构效关系。结果: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在临床作用、结构、递质作用方面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多有不符;其结构上最具共性的结构是邻茴酰胺基;其苯环5位的磺酰基和N-乙基-2-氨甲基吡咯抗精神病活性作用较强。结论:这类药应归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称为邻茴酰胺类更能体现其结构共性。其苯环5位的磺酰基和N-乙基-2-氨甲基吡咯有较强的抗精神病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与诸多因素有关,性别是其中之一.不同的性别,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也存有差异.有人认为[1,2]雌激素与睾丸酮等性激素与精神病有关.为探讨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的差异,作者对部分病人进行统计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剂量较小,出现某些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对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疗效较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好。近年来有很多关于非典型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