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军  王义明  柴瑞华 《药学学报》1989,24(6):472-475
Dehydrocorydaline (DHC) was shown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thromboxane B2 (TXB2)in platelets and 6-keto-prostaglandin F (6-keto-PGF in the aorta of rabbits in vitro. The effect of DHC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ose.DHC 0.41 mg was found to inhibit the formatiom of TXB2 markedly while not reduce the content of 6-keto-FCF. DHC also exhibited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arachidonic acid (0.66mmol/L) induced formation of platelet malondialdehyde (MDA). These effects were similiar to the specific cycloxygenase inhibitor, aspirin (0.03 mg/m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1) DHC reduced both contents of TXA2 and PGI2 in vitro. (2) DHC markedly inhibited the system of cycloxygenase in cell microsomes. (3) As to whether TXA2 synthetase or cycloxygenase was inhibited in these experiments is still to be elucidated.  相似文献   

2.
杨军  王义明 《药学学报》1989,24(6):471-475
去氢柴堇碱(dehydrocorydaline,DHC)是从罂栗科植物延胡索块茎中提取的一种季胺类生物碱(其结构式如下)。实验证实延胡索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为DHC。DHC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研究也有报道。近年的实验证明DHC有升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的作用并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第四因子(PF_4)的释放。本实验通过观察DHC对体内血栓形  相似文献   

3.
去氢紫堇碱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平滑肌的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氢紫堇碱 (DHC) 12 .5~ 2 0 0 μmol·L- 1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由去甲肾上腺素 (NE) ,KCl,CaCl2诱发的收缩反应均呈非竞争性拮抗作用 ,pD′2 分别为 5 .12 ,3.83和 3.4 9,且DHC的该松弛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无关 .DHC对NE诱发的血管平滑肌两种成分的收缩均呈显著抑制作用 ,与经典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相似 .结果提示DHC对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与外钙内流及内钙释放均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VT-14225(BVT)通过抑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的还原活性对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孕15 d SD胎大鼠的大脑皮质,分离培养原代NSC,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NSC标志物巢蛋白和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进行染色,鉴定原代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核酸凝胶电泳法检测11β-HSD1 mRNA在NSC上的表达。细胞随机分为5组:细胞对照组(培养48 h)、溶剂对照组(0.1%DMSO孵育48 h)、DHC模型组(DHC 10.0μmol·L~(-1)处理48 h)、BVT对照组(BVT 10.0μmol·L~(-1)处理48 h)和BVT干预组(BVT 10μmol·L~(-1)处理1 h后再给予DHC10.0μmol·L~(-1),继续处理48 h)。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增殖试剂盒检测NSC的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毒性;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检测11β-HSD1酶的还原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11β-HSD1蛋白表达水平;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的分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NSC的迁移能力。结果巢蛋白和Sox2免疫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细胞为NSC,核酸凝胶电泳条带图证明11β-HSD1 mRNA在NSC定性表达。LDH释放实验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和BVT 10.0μmol·L~(-1)对NSC均无毒性作用。UPLC-MS实验结果显示,BVT 10.0μmol·L~(-1)能显著降低11β-HSD1的还原活性(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和BVT 10.0μmol·L~(-1)均不改变11β-HSD1蛋白表达水平。EdU实验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可抑制NSC增殖(P<0.01),但BVT 10.0μmol·L~(-1)预处理可显著缓解DHC 10.0μmol·L~(-1)对NSC增殖的抑制(P<0.05)。GFAP和NeuN的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表明,DHC 10.0μmol·L~(-1)和BVT 10.0μmol·L~(-1)均不影响NSC分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不影响NSC的迁移,但BVT 10.0μmol·L~(-1)预处理可显著促进NSC迁移(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浓度显著升高时,BVT可通过抑制NSC 11β-HSD1的还原活性促进NSC增殖和迁移,但对分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去氢紫堇碱抑制兔血小板聚集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DHC)为延胡索中提取的生物碱,对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有较好疗效。本文观察了DH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对AA诱导的丙二醛(MDA)生成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DHC由天津药物所提供,使用时用生理盐水配制。AA和ADP为Sigma产品。AA以1N Na_2CO_3溶液配成33mmol/L浓度,ADP用0.1mol/L PBS配成5×10~(-4)mol/L的ADP磷酸缓冲液。硫代巴比妥酸(TBA)800mg溶于10ml20%NaOH溶液中,用70%高氯酸调pH至7.4,加重蒸水100ml,最后加7%高氯酸50ml。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Harada和Zucker法观察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DHC)体外给药对免血小板第四因子(peatelet factor four,PF_4)释放的影响,探讨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理。实践证明,各种浓度的DHC显著抑制PF_4的释放,从而表明其具有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去氢紫堇碱又称脱氢延胡索碱(Dehydrocorydaline简称DHC)系从延胡索(Corydalis lurt s chaninovii f yanhusuo Y.H chovu et C.CHsμ)块茎中提得的一种生物碱,对此,近代学者们在药理、化学、临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证明具有镇痛、  相似文献   

7.
延胡索含有去氢紫堇碱(DHC)等10种以上生物碱。本文报道延胡索的主要生物碱DHC的HPLC定量方法。实验部分 1.仪器设备和试剂 HPLC泵:岛津LC-5A;UV检测器:岛津SPD-2A;自动进样器:协和精密KMT-60及5200;数据处理仪:岛津C-R2AX。 1—庚磺酸钠:REGI社产,其它试剂为和光纯产,特级;枸椽酸钠缓冲液(pH3.5):取8.823g枸椽酸钠溶于800ml水中,用稀盐酸调pH至3.5后加水定容到1000ml。 2.实验材料和标准品实验材料延胡索(中国产)(1),(2),  相似文献   

8.
陈靖赜  祁玮  阎勇  戴希勇 《医药导报》2011,30(4):488-489
目的 考察异福酰胺液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换药的疗效和5 a复发情况. 方法颈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9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0例. 病灶清除术后,治疗组以异福酰胺液5 mL纱条换药引流;对照组以5%异烟肼注射液6 mL纱布换药引流. 比较伤口愈合时间和5 a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36.8±13.7) d,对照组为(57.2±21.7) d. 治疗组5 a内复发6例(1.33%),>5 a复发8例(1.78%),对照组分别为34例(7.56%)和30例(6.67%). 两组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异福酰胺液用于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换药,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影响因素。方法我们研究了89例行卵巢癌根治术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N)和盆腔淋巴结(PLN)清除术的卵巢癌患者。结果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总例数为23例(25.8%)。按临床分期,Ⅰ期转移3例(5.8%),Ⅱ期转移3例(27.3%),Ⅲ期转移12例(60%),Ⅳ期转移5例(83.3%)。临床分期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间存在相关(P<0.01)。PAN和PLN转移率分别为Ⅰ期3例(5.8%)和0;Ⅱ期3例(23.1%)和1例(9.1%);Ⅲ期10例(50%)和7例(35%);Ⅳ期4例(66.7%)和3例(50%)。PLN转移与PAN转移存在显著相关(P<0.01)。2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2例仅有PAN转移,3例仅有PLN转移,8例均有PAN和PLN转移。PAN是发生转移最多的部位:肠系膜下动脉以上15例(16.9%),肠系膜下动脉以下13例(14.6%)。转移至髂总淋巴结为8例(9%)、髂外淋巴结7例(7.9%)、腹股沟浅淋巴结6例(6.7%)、闭孔淋巴结5例(5.6%)。结论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包括PAN与PLN与临床分期有关,PAN是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级淋巴结,PLN转移与PAN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脱氢紫堇碱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延胡索治疗冠心病的药理研究已有报道,几年来临床用其醇浸膏制剂治疗心绞痛、冠不全、急慢性心肌梗塞有效,还发现其中脱氢紫堇碱(DHC)有明显活性,但报道除治疗胃溃疡外,研究甚少。为此进行本工作,并与四氢巴马丁(THP)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2枚前哨淋巴结(SLN)宏转移且行乳房切除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枚SLN宏转移且行乳房切除术同时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12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NSLN转移分为未转移组(无NSLN转移,80例)和转移组(有NSLN转移,4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两组随访期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脉管浸润比例、肿瘤位置、SLN未转移数、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越大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N未转移数越多是NSLN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123例患者随访1~108个月,仅转移组中出现2例原发第二恶性肿瘤,2例发生远处转移。两组总生存率相仿(P>0.05),但转移组无病生存率低于未转移组(P<0.05)。结论 肿瘤直径和SLN未转移数是1~2枚SLN宏转移且行乳房切除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余强  周明银  张颖 《安徽医药》2019,23(2):307-309
目的 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第12亚组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37例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清扫第12组淋巴结的进展期远端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37例进展期远端胃癌第12组淋巴结总转移率为16.06%(22/137)。沿肝动脉(12a)、沿胆总管(12b)、沿门静脉(12p)亚组转移率分别为12.41%、1.46%和2.19%,其中12a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12b组(χ2=10.32,P=0.001)和12p组(χ2=8.45,P=0.001)。高—中分化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13%(2/39),低于低分化者的20.41%(20/98)(χ2=4.97,P=0.021);浆膜受侵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1.79%(17/78),高于浆膜未受侵者的8.47%(5/59)(χ2=4.57,P=0.031);肿瘤直径≤5 cm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14%(4/56),低于肿瘤直径>5 cm者的22.22%(18/81)(χ2=5.59,P=0.018)。结论 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行第12组淋巴结的清扫是合理必要的,第12组淋巴结转移在三个亚组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有助于术中指导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3.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 (MMI) 会导致颅内大面积梗死并继发严重的脑水肿, 其发病进展迅速, 通常会导致死 亡。由于保守治疗的局限性, 去骨瓣减压术 (DHC) 逐渐成为临床上更好的选择。近年来, 多项研究证实了 DHC 治 疗 MMI 的有效性。早期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 功能性预后得到改善, 并且不会增加致残率。然而关 于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 MMI 的早期诊断、 DHC 治疗 MMI 的应用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 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需要,我国生产了一些碟式分离设备;有:DRL系列、DRY系列、DHC系列等。各种设备结构不同,各有特点,但分离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了解碟式分离机内部能源(主要是电能)的利用情况,对于发展我国分离设备的技术水平,加强能源的科学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设备改造等等  相似文献   

15.
超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飞  张益民  李林  刘瑞芳  何辉 《华北国防医药》2003,15(4):235-237,F003
目的 分析探讨多普勒超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选择 13 2例淋巴结增大病例 ,按病理或抗感染治疗结果分为淋巴结炎 86例 (组 1)、淋巴结结核 14例 (组 2 )、恶性淋巴瘤 10例 (组 3 )、转移性淋巴结 2 2例 (组 4) ,用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 (CDFI)对其进行图像分析和数据测定。结果 组 1增大淋巴结周围多可见毛玻璃样炎性反应区 ,动脉血峰值流速 (Vp)为 ( 2 2 75± 8 0 0 )cm/s ,阻力指数 (RI)为 0 62± 0 0 3 ;组 2早期淋巴结周围也可见炎性反应区 ,后期有淋巴结融合、坏死液化及钙化 ,Vp为 ( 19 42± 13 2 2 )cm/s ,RI为 0 72± 0 0 9;组 3大多淋巴结内可见丰富的分支状或紊乱血流 ,部分有“穿结征”或动静脉分流 ,Vp为 ( 2 6 69± 2 0 3 5 )cm/s ,RI为 0 78± 0 2 3 ;组 4多有恶性肿瘤病史或可找到原发病灶 ,淋巴结内也可见动静脉分流现象 ,Vp为 ( 5 5 5 4± 41 87)cm/s ,RI为 0 81± 0 13。结论 ①异常形态淋巴结 +“穿结征”或动静脉分流其中一项可初步判定为恶性。②异常形态淋巴结 +高Vp及高RI则不排除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16.
解岩  张婷婷 《安徽医药》2016,20(5):832-835
目的 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2-APB诱发的大鼠心房异位活动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连接多通道分析和获取数据的等长张力传感器测量2-APB诱发的异位活动。结果 2-APB剂量依赖性增加左心房的异位活动,浓度分别为 1、5、10、20、50 μmol·L-1。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10 μmol·L-1),利多卡因(10 μmol·L-1),维拉帕米(5 μmol·L-1)抑制2-APB诱发的异位活动。2-APB诱发的异位活动能被无钙液和Na+/Ca2+交换抑制剂所阻断,如3′,4′-dichlorobenzamil hydrochloride (DHC)和Ni2+,而不能被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阻断剂 Gd3+所阻断。结论 2-APB诱发的心房异位活动能被经典抗心律失常药物所抑制,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维拉帕米和钠钙交换抑制剂。2-APB可用于筛选那些能够非选择性抑制钠通道,钙通道和钠钙交换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5~6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D组、M组、C组,各60例。D组局麻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术中0.5μg(/kg·h)维持;M组局麻前给予咪达唑仑0.1mg/kg,术中0.05mg(/kg·h)维持;C组则在局麻前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后1min(T1)、切皮时(T2)、切皮后5min(T3)、切皮后3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VAS及Ramsay评分。结果:在T1、T2、T3、T4、T5时间点,D组的VAS和Ramsay评分与M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MAP和HR均低于M组和C组(P<0.05);SpO2和RR在D组、M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T4、T5时间点,D组的VAS和Ramsay评分、MAP和HR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局麻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产生满意的镇静和镇痛作用,有效维持患者术中的循环稳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右美托咪定在心动过缓的患者中应慎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直接和间接腘窝淋巴结试验(d-PLNA和s-PLNA)模型,并用其检测清开灵注射液(QKLI)的致敏性。方法雌性BALB/c小鼠右侧后肢足趾一次性分别sc给予50μl盐酸D-青霉胺(D-Pen)12.5,25.0,37.5,50.0和62.5 mg.kg-1,分别在给药后的第5,7和9天处死小鼠,摘取两侧腘窝淋巴结(PLN),计算PLN质量指数(MI)和细胞指数(CI),确定D-Pen的最低有效剂量和最佳解剖时间。小鼠右侧后肢足趾一次性sc给予D-Pen 37.5 mg.kg-1、QKLI原液、2倍和4倍QKLI原液,7 d后活杀,进行d-PLNA实验。小鼠右侧后肢足趾一次性sc给予D-Pen和QKLI,2个月后,给予亚剂量激发,7 d后活杀进行s-PLNA实验,检测MI和CI。结果根据MI≥2和CI≥5阳性标准判定D-Pen最低有效剂量为37.5 mg.kg-1,最佳解剖时间为给药后第7天。d-PLNA实验结果显示,QKLI原液组处理侧PLN的质量和细胞计数较未处理侧有轻度的升高,但未达到阳性反应判定标准;2倍原液浓度组MI为2.0±1.0,CI为5.4±0.9;4倍原液浓度组MI为3.4±0.4,CI为5.4±0.9,均达到阳性反应判定标准。s-PLNA实验结果显示,2倍原液浓度组MI为2.4±0.6,CI为6.2±0.8;4倍原液浓度组MI为3.2±0.9,CI为8.4±1.8均达到阳性反应判定标准。结论制备了能够用于致敏实验的腘窝淋巴结模型,利用此模型发现QKLI具有诱发过敏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肾血管水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骶前淋巴结清扫在子宫内膜癌(EC)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于三峡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6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盆腔淋巴结切除联合肾血管水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采用骶前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围手术期并发症(血管损伤、乳糜漏、交感干损伤、肠损伤、淋巴囊肿)、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2)、孕酮(P)]、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FACT-G)]、近期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个月的P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E2水平、术后6个月的FACT-G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2.33%(1/43)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PTMC)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 N0)PTM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患侧甲状腺根治性切除+颈Ⅵ区淋巴清扫术的120例c N0PTM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分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组(40例)和未转移组(80例),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PTMC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3.3%,单侧癌灶部位(P<0.05)、甲状腺包膜侵犯(P<0.05)、单侧多灶性PTMC(P<0.01)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c N0PTMC有较高的颈部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在切除甲状腺的同时清扫颈Ⅵ区的淋巴结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有相关危险因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