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去,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生存五年者几乎不存在;现在,5年生存率在20%左右。虽然一些诊治技术的进步,可减少医院内死亡,但难以解释5年生存率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总结美国马里兰州一医院21年间收治的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9例,对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和部分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PD手术切除范围广,吻合口多,手术并发症较多。近年来,PD手术死亡率已经由最初的大于50%下降到目前的小于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下降。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胰瘘、出血、腹腔感染、胆瘘、乳糜瘘、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其中,胰瘘是导致PD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影响PD术后胰瘘的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降低PD术后胰瘘发生率提供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综述影响胰腺癌切除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对术后生存时间没有影响,肿瘤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切缘阳性还是阴性与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各种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的预后没有差别,对淋巴结阳性患者,扩大切除术的效果优于标准切除术,门静脉切除与否对术后生存时间无影响,但门静脉被癌组织侵犯者预后差。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可以延长术后生存时间。肿瘤组织的某些分子生物学特征也与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综述影响胰腺癌切除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对术后生存时间没有影响,肿瘤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切缘阳性还是阴性与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各种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的预后没有差别,对淋巴结阳性患者,扩大切除术的效果优于标准切除术,门静脉切除与否对术后生存时间无影响,但门静脉被癌组织侵犯者预后差.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可以延长术后生存时间.肿瘤组织的某些分子生物学特征也与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e KJ  Jiao XY  Yang XW  Hu YZ 《癌症》2008,27(1):75-77
背景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及壶腹部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胰腺及壶腹部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3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甘肃省肿瘤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资料完整的胰腺及壶腹部癌患者94例。选择13个可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术前有否减黄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肿瘤浸润深度7个为危险因素(P均<0.05);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发现,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有关的独立因素为术中出血量(P<0.01)、手术时间(P均<0.01)、血清胆红素水平(P均<0.01)和黄疸持续时间(P<0.01)。结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8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年份将本组资料分为前6年和后4年两组,其中后组改进了术式,提高了综合治疗手段.结果后组的胰瘘发生率及死亡率较前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技、优选良好的术式、术后密切监护能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残胰原发胰腺癌的多学科团队诊疗经过。该患者12年前因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残胰发现新发胰腺癌,经多学科讨论评估后决定予以全残胰切除术。术后,多学科团队为其设计详细的血糖管理及化疗方案,并适时调整,使患者术后有较高的生活质量,现已无瘤生存5月余。由于胰腺为重要的消化及内分泌器官,而胰腺肿瘤的预后极差,因此,多学科团队协作为胰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科学、个性化的诊疗体验,有利于筛选能够手术获益的患者,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并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危险度。方法 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Ovid、Embase,搜集近二十年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每个危险因素的优势比(OR值)及95%CI。结果 meta分析共纳入研究文献26篇,其中6篇RCTs,9篇队列研究,11篇病例对照研究。经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分别为:保留幽门2.35(95% CI,0.72-7.61),术后早期肠内营养0.93(95% CI,0.64-1.35),术后腹部并发症6.14(95% CI,3.47-10.85),Billroth I式胃肠重建(与Billroth II相比)4.30(95% CI,1.00-18.43),结肠前胃肠吻合0.12(95% CI,0.05-0.27)。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部并发症是发生胃排空延迟的一个危险因素;保留幽门不增加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胃排空延迟发生无关;结肠前及Billroth II式胃肠重建可能会降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探查、切除和消化道重建3个主要步骤.探查是决定可否切除的必要步骤;切除是将胰头部、十二指肠全部和胆总管下段及区域淋巴结切除;重建是将胰管、胆总管和胃分别与空肠吻合.涉及的血管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10.
手术操作简介 自从1935年Whipple成功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之后,该手术成为胰头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8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5 例术前诊断为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27例术后发生胰瘘。在4 种胰肠吻合方式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Blumgart 吻合的胰瘘发生率低,且皆无C 级胰瘘。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不同的胰肠吻合方式及性别为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胰肠吻合方式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唯一可能治愈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该手术涉及组织器官多,手术范围大,并发症多而一直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和术后病人的恢复及预后。有些并发症甚至是致命性的,如胰漏、出血等,还有些并发症很难治愈。因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处理是外科医生一直重视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其中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胰漏、出血、胆漏、胃排空障碍等,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部、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及局限于胰头部良性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PD相关死亡率从30%降至1%[1],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多数临床医生重视胰瘘等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却常忽视PD术后引起的消化道激素失衡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PD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变可致患者营养不良,长期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其中发生胃排空障碍的2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胃排空障碍的9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胰漏、手术方式、术后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前总胆红素、术后血红蛋白、腹腔感染、术后输血量、术后空腹血糖、术后生长抑素例数及术前减黄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胰漏、手术方式、腹腔感染、术后空腹高血糖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胰漏、手术方式、腹腔感染、术后空腹高血糖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8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情况、病理结果、术后治疗和术后篌并发症等,以未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35例,其中胰腺癌5例,十二指肠癌8例,胆总管下端癌10例,壶腹癌1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术前高胆红索水平、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术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和术后前白蛋白降低是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因素(均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胆红索水平、手术时间、术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和术后前白蛋白降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应激性溃疡出血已成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前高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术后其他并发症和术后前白蛋白降低是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胰瘘的预防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预防措施需贯穿整个围手术期。手术无疑是预防胰瘘发生的重点,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断端重建方式、手术设备以及手术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弓毅  许学军  王槐志 《肿瘤学杂志》2015,21(10):816-818
摘 要:[目的] 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对于胰腺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化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0例)和实验组: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5例)。比较两组胰腺癌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术后生存时间等。[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54min和443min,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0ml和50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3.53%和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 0.483,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1%和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4,P>0.05)。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6个月(95%CI:12.7~21.5)和16.9个月(95%CI:10.6~2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05)。[结论] 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虽然增加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但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虽然对患者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扩大淋巴结清扫的PD术总体生存时间仍比标准淋巴结清扫PD术延长1.7个月。  相似文献   

18.
自1935年Whipple等成功施行二期胰腺切除术和1940年Trimible等施行一期切除手术以来,此术已得到更多进展。但宜行此术者不多,因不易早期发现,而晚期又失去手术机会之故。本院自75年开院以来,外科收治胰腺及  相似文献   

19.
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许多壶腹周围良恶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目的是寻找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6例,加做扩大腹膜后淋巴结廓清术者为24例,无保留幽门括约肌者。对于胰腺质地硬且胰管扩张患者采用端侧粘膜对粘膜胰肠吻合,而胰腺质软且胰管扩张不明显患者行对端套入胰腺空肠吻合。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200),胰肠吻合口瘘最为常见。高龄(优势比2.162),术前合并糖尿病(优势比4.0862),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171.1μmol/L(优势比7.556),端端胰肠吻合(优势比2.616)以及术中输血量超过1000mL(优势比2.410)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而胆肠吻合口留置T管(优势比0.100)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已经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之间的可比性不强。对于不同的专业组及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当个体化,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1809年德国Kausch成功地完成了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912年报道),但由于手术死亡率高,这种术式并没有被大多数外科医生立即接受.较普遍开展该手术是在1935年whipple报道了3例成功的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后.为了纪念这位一生中共进行了37例胰腺切除的外科医生,将胰十二指肠切除称之为whipple术.至今该术式仍是胰头癌、壶腹部癌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经典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